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71|回复: 15

[临床经验] “医仙”--------------医案全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供大家参考研究。


程为明末清初人,时人号为“医仙”。他曾校订重刻《外台秘要》,序言里说:“以方为方,方遂一成而不易;以矩为方,方乃万变而不穷。”观其处方,药简力专,一药多能,出之以意,甚佳甚佳。


1 左,正月初三方。
脉弦,中虚寒,因怒,忽心痛厥。
土炒白芍三钱,炙甘草一钱,淡附片二钱,炮黑姜一钱,广木香一钱,淡吴萸一钱五分。急流水煎。

2 左,正月十九日方。
阳浮阴弱,当补心肾,庶汗敛精固。
熟地八钱,酸枣仁三钱,龟板四钱,龙骨三钱,夜交藤四钱,莲子肉三钱,浓煎温服。

3 左,二月初四日方。
温邪袭肺腑咳甚,入胃脏渴甚。
前胡二钱,淡豆豉四钱,生甘草一钱,鼠粘子二钱,芦竹根六钱,苦桔梗一钱五分,轻煎温服。
   
4 二月十五日方
桂枝皮,酒炒生芍三钱,炙甘草一钱,煨金铃子二钱,吴茱萸一钱,米炒潞参四钱,炮黑姜一钱,加红枣五个煎。

5 右,二月望日方
体弱诞久,衣停腹痛,宜补气送胞。
高丽参三钱,川牛膝三钱,麒麟竭一钱五分,没药一钱五分,鸣蝉衣一钱,太和汤煎服。

6 工祖大人 二月十九日方
昨法效,热咳减。但形瘠餐废,关右如鸡举足,仓廪必累虚矣。当培卑监,仍有益于清虚,并灸膏肓可挽。
潞安党六钱  高丽参三钱
炒谷芽三钱  白百合二钱
款冬花二钱  枸杞根皮二钱
加饴糖一调羹冲服

7 左,二月二十六日方。
血大涌,脉小数,弗虑。
高丽参五钱,丹参一钱五分,玄参三钱,大生地五钱,加龙眼肉三钱,井水煎。

8 三月朔方。
明珠仙露:冬桑叶四两,甘菊二两,天门冬三两,蝉衣一两,夏枯草二两,石决明三两,大洞果一两。以上诸药,取露,用食指洗眼。

9 左,三月初三日方
跋涉受湿,足痛咸筋痹。
酒炒当归三钱,酒炒川牛膝二钱,酒炒赤芍二钱,五加皮二钱,川萆薢二钱,千年健二钱,伸筋草二钱。入白酒少许冲服。

10 右,三月初八日方。
恙后跌阳脉软,五谷之府必亏,当养之。
大麦冬钱半,生谷芽四钱,藿香叶一钱,炙甘草一钱,红枣七个。米汤煎服。

11 左,三月初九日方。
痰阻肺,精华不上升,当消则眸瞭。
象贝母四钱,杏仁露三钱,玉苏子一钱,制半夏三钱,瓜蒌壳三钱,苦桔梗一钱。逆流水煎。

12 左,三月十七日方。
腹肿,脉瘦,当消补并疗。
商陆三钱,干姜一钱五分,鸡内金一钱五分,木瓜二钱,西党参八钱。东流水煎。

13 春兄,三月二十二日方。
体虚常病,素谙保养,今邪后形尪舌淡,寸关虽无脉,尚可挽。
茯神三钱,柏子仁三钱,炙甘草一钱五分,西党参五钱,陈皮一钱五分,加龙眼肉十枚。

14 左,四月初三日方。
此煎厥,非痰眩,当养阴。
大原枝一两,真阿胶三钱,龟板八钱,左牡蛎六钱。第一汲井水煎。
  
15 右,四月初八日方。
腹痛数朝,体孱脉弱,当助气血可达生。
酒炒当归四钱,川芎一钱,高丽参三钱,龙眼肉二十枚,酒洗腹皮一钱,东流水煎.

16 食后必吐,脉滑无妨,宜辛苦则泰。
古勇连二钱,姜制半夏三钱,干姜二钱,杵头飞糠五钱,河水打黄土浆煎服。

17 左,四月二十五日方。
脉动而滑,惕惕不谧,痰入血舍,当镇太阳。
琥珀末一钱(冲),牛黄三分(分冲),辰砂染麦冬三钱,龙齿三钱,酸枣仁两钱,天竺黄两钱,加金器一具入煎。

18 左,五月初七日方。
绵茵陈五钱,生薏苡仁六钱,北秦艽二钱,淡豆豉三钱,山楂肉四钱,豆蔻仁末一钱(分冲),加鸡内金三个,清水煎。

19 右,正月十八日方。
经违岁余,状如孕,是受魅精,当补。
高丽参三钱,酒炒丹参二钱,柏子仁二钱,炒归身二钱,朱茯神四钱,广木香一钱。头服轻煎,次浓煎。

20 右,五月二十三日方。
诞后受阳风,前以辛热化燥,毋拘成方。
酒炒当归三钱,益母草三钱,煅石膏四钱,炙甘草一钱,败酱草一钱五分。新汲水煎。

21 煦亭,五月二十六日方。
阴虚水鼓,本末兼治,并针太溪。
熟地黄八钱,怀山药二钱,淡附片三钱,车前子三钱,福泽泻二钱,淮牛膝二钱,加肉桂末一钱(分冲)。

22 右,五月二十九日方。
石膏六钱,飞滑石四钱,生苡米一两,云苓四钱,制半夏一钱五分,生甘草一钱,加鲜荷叶三钱,新汲水煎。

23 富,六月初二日方。
阴亏根固,宜养阳。
大熟地一两,甘枸杞一钱五分,山萸肉一钱五分,淡苁蓉一钱,五味子四分,加海参四钱,第一汲井水煎。

24 左,六月初九日方。
神门细濇,法当补,此宜合目养阴。
大熟地一两,枸杞子一钱五分,龟板五钱,女贞子三钱,茯神四钱,柏子仁三钱。井水浓煎。

25 左,六月十二日方。
受盛不司泌别,二便易位。
琥珀末一钱,茯苓片三钱,酒炒黄芪三钱,米炒于术二钱,茅桔梗一钱,瓜篓子二钱。空心温服。

26 左,六月二十二日方。
太渊脉洪,邪侵脏长,清之以防瘵。
飞滑石六钱,生甘草一钱,马兜铃一钱,桑白皮二钱,鲜生地四钱,参叶一钱。井华水煎。

27 滑石一钱,密陀僧一钱,轻粉三分,龙骨一钱,白芷一钱,龙脑香三分。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搽。

28 寒水石一钱,人中白五分,青黛四分,黄柏五分,海螵蛸六分,石膏八分,大梅片三分。共擂细末吹患处。

29 左,七月初八日方。
邪踞中精,当和之则愈。
潞党参四钱,茯苓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法半夏一钱五分,川贝母二钱,生姜三片,南枣三个,河井水合煎。

30 右,七月十四日方。
蛊当破。
芒硝二钱,桃仁泥三钱,炒干漆一钱五分,煨三棱二钱,制厚朴二钱,延胡索二钱。百沸汤煎。
  
31 老嫂 七月十四日方。
脉覆且溢,证属关格,勉方。
干姜一钱,川连一钱,党参四钱,酒洗腹毛一钱五分,茅桔梗一钱,茯苓四钱,加鲜荷叶梗一尺煎。

32 右 八月十八日方。
温养始膏。
炒枣仁三钱,结云苓三钱,制半夏二钱,陈广皮一钱五分,姜汁炒竹茹一钱五分,井华水煎。

33 右,八月二十三日方。
中满当泻。
醋制芫花一钱五分,淡附片二钱,车前子三钱,椒目一钱五分,鸡内金三个,急流水煎。

34 鹤兄,八月二十九日方。
熟地黄六两,芡实二两,怀山药二两,粉丹皮一两,左牡蛎三两,元龟板二两,煅龙骨一两五钱,车前子一两五钱,女贞子一两,莲子肉三两,为末蜜丸。每四钱。

35 右,九月初五方。
久嗽虚,勿理肺,补脾肾可治。
潞党参八钱,薯蓣三钱,焙九香虫七个,熟地一两,怀牛膝三钱,莲子肉十粒。

36 伯母,九月十五日方。
粉丝袭筋,以调中搜邪。
土炒于术二钱,生米仁一两,川萆薢三钱,川牛膝二钱,北秦艽二钱,米泔浸炒毛术一两五钱,流水煎,入白酒一盏。

37 五哥,九月十六日方。
栉沐成病,知养胜药,勿治可愈。更属诊附方。
老山东参五钱,头绵芪四钱,熟黄精三钱,柏子仁二钱,加龙眼肉十个。井华水煎。

38 九月十七日方。
淡附片一两,官桂六钱,海南子一两,小青皮一两五钱,干姜八钱,鸡内金十个,车前子二两,椒目八钱,莪术一两,川厚朴八钱,共末三钱开水下。

39 右,九月二十三日方。
痛未熟,即临盆,致数日不诞。
西纹党八钱,当归六钱,车前子三钱,苦桔梗一钱,升麻八分,川牛膝二钱,急流水煎一贴。

40 左,九月二十五日方。
虚质血涌,急挽气免脱。高丽参三钱,炙草一钱,炙黄芪三钱,炒白芍一钱五分,五味子五分,龙眼肉三钱,井水煎。

41 左,十月初二日方。
行痹入足,尻以代踵,宜祛三气。
虎骨四钱,附子二钱,川萆薢四钱,当归八钱,五加皮三钱,海桐皮二钱,长流水煎,入白酒一盏。
   
42 左,十月十九日方。
益阳损阴。
淫羊藿二钱,胡芦巴二钱,白云苓四钱,淡附片一钱五分,熟地六钱,干姜一钱,不宜热服。

43 左,十月二十二日方。
甘枸杞二两,熟地黄半斤,女贞子三两,五味子五钱,天门冬二两,甘菊花一两,沙苑子三两。诸品以文火煎膏,每四钱,开水冲服

44 左,十月二十五日方。
脉如散叶,当补水以助发陈。
熟地八钱,甘枸杞一钱,归身二钱,阿胶二钱,桑叶三钱,生黑芝麻三钱,浓煎暖服。

45 右,十月二十九日方。
痰喘复萌,月事刚转,当顺气。
厚朴二钱,杏仁霜四钱,制香附二钱,广皮二钱,苏叶一钱,生姜三片,长流水煎。

46 右,十一月初五日方。
三疟变两朝一隔,寒盛热微,当温补。
东洋参三钱,当归二钱,淡附片一钱,制首乌二钱,鹿角仁霜二钱,炙鳖甲二钱,加姜三片,南枣三枚。

47 左,十一月十二日方。
目濇无光,当补精血。
熟地八钱,炒芍钱半,甘菊一钱,千里光二钱五分,潞党参八钱,苦桔梗一钱,浓煎饭后服。

48 左,十一月二十二日方。
脉如望后月,黄悴不泽,来春必羽化。
潞安党六钱,土炒于术三钱,煨姜一钱,白芍炭三钱,归身二钱,南枣五枚。浓煎烫服。

49 右,十一月二十八日方。
胎未下,呼吸绝,身温脉至,尚可救。
高丽参八钱,当归三钱,制附子三钱,苦桔梗二钱。浓煎,用苇管缓缓吹入渗下。

50 右,十一月二十九日方。
血素亏,**热觉涌泉而起,宜滋补防虚。
熟地黄一两,丹皮一钱五分,土炒归身二钱,杭芍一钱,怀牛膝二钱。煎服。

51 右,十一月二十九日方。
针三阴得产,血多晕厥,以补。
东洋参五钱,白薇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败酱草一钱五分,真阿胶三钱,清水煎。

52 右,十二月初二日方。
久泻脉细,当补火。
破故纸三钱,淡吴茱萸二钱,益智仁二钱,苏芡实四钱,肉果霜三钱,井华水煎。

53 左,十二月初三日方。
久抱怯病,当知节避。
熟地黄一两,龙骨三钱,茯神四钱,炒枣仁三钱,左牡蛎四钱,莲须三钱。井水浓煎。

54 左,十二月初四日方。
脉细如发,属内伤元气伤损,当补之。
潞安党五钱,归身二钱,炙棉芪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煨姜一钱,藿香八分,加荷叶一钱,红枣三个

55 右,十二月初五日方。
二维为病,遵长沙法。
桂枝一钱五分,炒白芍三钱,炙芪皮四钱,炙甘草一钱五分,生姜一钱,南枣五个,加饴糖一调羹。甘澜水煎。

56 右,十二月初五日方。
诸证屏,项尚强,脉象如蛇,庶望解。
酒炒当归五钱,真阿胶五钱,藁本一钱,羌活一钱,酒炒赤芍一钱五分。百沸汤煎。

57 左,十二月初六日方。神倦腰酸,尺虚为惑疾,当温补其肾。
熟地黄一两,杜仲五钱,山萸肉一钱五分,甘枸杞一钱五分,肉苁蓉一钱五分。猪腰一对,煎汤代水。
  

发表于 2016-7-9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收藏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6-7-9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条目有方无证,不知何故?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6-7-9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比一草堂的医案好,“四诊完整”条目新颖,值得广而告之,大赞
发表于 2016-7-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学习学习。楼主辛苦
发表于 2016-7-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问一句,左是啥意思啊
发表于 2016-7-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全老人 发表于 2016-7-9 10:05
弱弱的问一句,左是啥意思啊

借代男女,男左女右。看看文中右病例有胎不下之类可知。
发表于 2016-7-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值得看看,中国古人博大精深
发表于 2016-7-9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草堂 于 2016-7-9 12:50 编辑

明清名医何其多,程是何人要明说;《医学纲目》楼英著,《玉机微义》徐用诚,《普济方》是朱橚录;《奇效良方》董宿编,《医书大全》熊宗立,《医学正传》是虞传,《证治要诀》戴思恭,《伤寒六书》陶华写,《内科摘要》薛己编,《赤水玄珠》孙一奎,韩氏医通》养亲汤,《博爱心鉴》保元汤,《摄生妙方》张时彻,《证治准绳》王肯堂,《医方考》,是吴崑;《外科正宗》陈实功,《景岳全书》张介宾,吴又可,《瘟疫论》;《寿世保元》龚廷贤,《医学入门》是李梃,《仁术便览》是张浩,《古今医鉴》龚信著,《名医指掌》皇甫中,《伤寒辨疑》童养学,《医宗必读》李中梓,《症因脉治》秦景明。以上都是明朝医。程是何人著医仙。
发表于 2016-7-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huangshifu 发表于 2016-7-9 10:17
借代男女,男左女右。看看文中右病例有胎不下之类可知。

谢谢,真没想到是这层意思,谢谢了。
发表于 2016-7-1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草堂 发表于 2016-7-9 12:03
明清名医何其多,程是何人要明说;《医学纲目》楼英著,《玉机微义》徐用诚,《普济方》是朱橚录;《奇效良 ...

看不懂别胡来。


发表于 2016-7-1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huangshifu 发表于 2016-7-9 10:17
借代男女,男左女右。看看文中右病例有胎不下之类可知。

案例不多,简单明了,四季规律,药简力宏。分析一个案例看看吧:素体虚,临盆已久而胞衣不下,是气力匮乏,淤于下腹,所以必须补气为主并引推下行。

5 右,二月望日方
体弱诞久,衣停腹痛,宜补气送胞。
高丽参三钱,川牛膝三钱,麒麟竭一钱五分,没药一钱五分,鸣蝉衣一钱,太和汤煎服。


这个就是补气送子汤,人参补大气,牛膝引下走,然后加入助力药夺命散,关键是蝉衣,蝉衣是胞衣而且善脱,引入胞衣中,自然胞衣就下来了。太和汤即百沸汤,流动之之意。


用药之妙哪里如此简单又哪里如此复杂呢?非一般医生的杂乱无章可以比较,号称“医仙”哪里是浪得虚名呢?

发表于 2016-7-1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网上可以查找,我没胡来,那都是明朝的中医专著的书名和作者。只是没有医仙。
发表于 2016-7-1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草堂 发表于 2016-7-10 11:22
看不懂网上可以查找,我没胡来,那都是明朝的中医专著的书名和作者。只是没有医仙。

程指的是程衍道。字敬通。是《松崖医径》的作者程玠的侄孙。明末清初时期名医李中梓的学生。是新安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其医案手稿被雷少逸的徒弟程曦整理后取名为《仙方遗迹》出版。所以有医仙之传文。文革时期,歙县卫生局翻印此书时将书名改成了《程敬通医案》。
发表于 2016-7-1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少见多怪,中医书籍多如牛毛。有名的知道,不出名的就不知道了。
发表于 2016-7-10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草堂 于 2016-7-10 18:45 编辑

李中梓,雷少逸,我都听说过。他的徒弟写的书,二十年前书店杂志就没有介绍过。更不知道徒弟的名了。清朝名医喻嘉言,傅清主是女科仙,《医方集解》汪昂著,《张氏医通》张璐编,《外科全生》王洪绪,《石室秘录》陈士铎,《证治汇补》李永粹,《医碥》著作何梦瑶,谈金章,著《诚书》《兰台轨范》徐大椿,《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串雅内编》赵学敏,《重楼玉钥》郑宏纲,《医学心悟》程国彭,《医宗金鉴》是吴譧,打字慢,懒得说,清代名医实在多,古今名医千百万,朝野一书千万卷。人的精力终有限,只看名家那几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爱爱医 ( 粤ICP备2022035143号 )

GMT+8, 2023-9-23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