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救医学] 中毒救治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4-25 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毒救治概述 

作者:王汉斌 来源:北京 100039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2004-9-1 14:55:33
  

   一、引言

   急性中毒是威胁人类的一类特殊疾病。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接触的有毒物质必然日益增多,发生中毒的机率与日俱增。具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每年约有十余万人发生各种急性化学毒物中毒,各种中毒类疾病已位居疾病谱前列。因此,急性中毒的救治已成为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二、中毒救治发展史

   某些物质进入机体后,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使组织细胞功能或结构受损,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现象,是为中毒。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研究人类毒物中毒的诊断与救治的科学则称为临床毒理学(Clinical Toxicology)或医学毒理学(Medical Toxicology),即中毒学。它是一门新兴而古老的临床医学科学,是毒理学中一个重要分支。追溯人类五千年的发展史,人同有毒物质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 一日面遇七十毒”。十六世纪Paracelsus通过对铅、砷等毒性的研究,提出了化学物质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概念的基础。1815年Orfila从化学与生物学角度对多种有毒物质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出版了第一本化学物毒作用的专著,对现代毒理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毒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仅40多年的历史,而其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建立和更深入的发展才是近30余年来的事情。作为毒理学分支的中毒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卫生毒理学、职业病学、药物性疾病、中草药中毒、军事毒理学、防化医学、急诊医学和蛇毒学等的内容存在大量交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化学产品层出不穷,人们接触毒物的机会日益增多。一旦人们发生中毒,则要求中毒救治学家对其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作出回答。中毒救治学就是要在现代科学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病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将是中毒救治学家面临的挑战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正是中毒救治学科兴旺发展的前提。

   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涉及各种毒物中毒的毒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在本期学习班授课内容中不仅有毒物中毒的具体救治措施,而且有中毒机制和治疗的有关理论阐述。

   急性中毒一旦发生,其临床经过往往十分复杂,涉及的病理过程具有全身性、多系统性及突发性等多方面的特征。不少急性中毒目前尚无快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或特效解毒剂。鉴于毒物的种类和中毒的方式极为繁杂,本期讲义所包含的内容不可能周全,但从总体上来说基本上可以反应目前中毒临床救治工作的概貌。
三、对象与内容

   (一)、化学战剂:略。

   (二)、一般中毒及毒物的基本概念

   少量或微量物质接触机体或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组织细胞成份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变化,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这一过程称为中毒(poisoning 或intoxication)。
一次短时间内,经皮肤吸收、呼吸道吸入或经口一次性摄入比较大量的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在较长时间中,如数月、数年,比较少量的毒物接触或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但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三者之间没有截然明显的界限。

   在生产劳动中,在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接触毒物以致中毒,这种性质的中毒,称为职业性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或生产性中毒。不是在生产劳动中,不是在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接触毒物以致中毒,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毒物引起中毒,这种性质的中毒称为非职业性中毒(non-occupational poisoning)或生活性中毒。

   接触机体或进入机体后可导致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由于这些物质多为外界存在而非机体内部所产生者,且多属化学性物质,故又称外源性化学物。毒物的概念也是相对的,有些物质在一定剂量内是治疗药物,超过一定剂量时可引起中毒;而毒性物质,有些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作为治疗药物。一般习惯上把比较小的剂量就能严重损害机体,甚至导致死亡的物质称为毒物。

   1、一般毒物的分类

   毒物按其来源分生物性毒物(又可分为动物性毒物和植物性毒物)及化学性毒物(又可按用途分为工业性毒物、农业性毒物、药物性毒物及日常生活性化合物等)两大类。按其作用性质分,有**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等毒物。按其作用的靶器官分,有神经毒性、心脏毒性、肺毒性、肾毒性、血液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等毒物。按其物理状态分,有固态(含粉尘)、液态、气态或蒸气态、气溶胶态(雾、烟)等。

   对毒物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寻求其共同规律,以便于预防和治疗。上述分类都有其片面性,一般多结合其来源和用途划分为:

   (1)、工业毒物

   A、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如砷、汞、铅、钡等。

   B、**性气体:如氮氧化物、氨、氯等。

   C、窒息性化合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D、有机化合物:如甲醇、四氯化碳、苯、酚等。

   (2)农用毒物(农药)

   A、杀虫剂: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B、杀菌剂:如有机硫类杀菌剂等。

   C、杀鼠剂:如氟乙酰胺、***等。

   D、除草剂:如百草枯、敌稗等。

   (3)植物性毒物

   A、含生物碱类植物:如曼陀罗、马钱子等。

   B、含甙类植物:如万年轻、苦杏仁等。

   C、含毒蛋白类植物:如蓖麻子、巴豆等。

   D、含萜及内酯类植物:如苦楝子、雷公藤等。

   E、含酚类植物:如**子、狼毒等。

   F、含其他毒素类植物:如甜瓜蒂、八角莲等。

   G、其他:如毒蘑菇、油桐子等。

   (4)动物性毒物

   A、动物咬、蜇中毒:如毒蛇、毒蜘蛛等。

   B、有毒动物或器官:如河豚鱼、鱼胆等。

   (5)药物过量

   (6)日常生活用化学品:如化妆品、消毒剂等。

   2、一般毒物的毒性

   毒性(toxicity)指毒物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如机体各种功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机体内稳态能力降低,或对其他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增高。毒物的毒性是影响毒物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同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不同。毒物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有关。根据染毒期限,毒性通常可分为:急性毒性-指24h内一次染毒或多次染毒的毒性结果;亚急性毒性-染毒期限少于3个月;亚慢性毒性-染毒期限为3-6个月;慢性毒性-染毒期限在6个月以上。根据染毒途径不同,通常有不同途径染毒的致死量。
衡量毒物的急性毒性指标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指毒物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死亡的剂量。外源性化学物质的毒性常以此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死亡数所需的剂量表示。其中常用的有:半数致死量(half lethal dose; LD50)-指毒物对急性实验动物的群体中引起半数(50%)动物死亡的剂量。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 MLD)-指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 LD100)-指引起一组动物中全部(100%)死亡的最低剂量。致死剂量常以毫克/公斤体重(mg/kg)或毫克/平方米体表面积(mg/m2)作为单位。

   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LC)系指经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此浓度可以引起机体中毒死亡。其中常用的有:半数致死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指气态毒物对急性实验动物的群体中引起半数(50%)动物死亡的浓度。最小致死浓度(minimum lethal concentration; MLC)-指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浓度。绝对致死浓度(absolute lethal concentration; LC100)-指引起一组动物中全部(100%)死亡的最低浓度。致死浓度常以毫克/升(mg/L)、毫克/立方米(mg/m3)、百万分之一(ppm)作为单位。
2# 沙发
发表于 2007-6-24 16:11 | 只看该作者
好啊!!
要有些图片看看!就更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