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疼痛] 浅析腰椎疾病的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4-3 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质疾病,生活中要多加注意疾病的预防工作。那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让有关专家来告诉我们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不要长期久坐
长期从事坐位工作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司机、工厂流水线工人等,腰背痛发病率高。长期久坐,腰椎处于后弯状态,腰部肌肉韧带均处在紧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10倍!腰肌和腰部韧带的长期紧张,就会出现慢性的劳损,对腰部的稳定性和保护性下降,同时,久坐后腰椎间盘的超负荷造成腰椎间盘退变,就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因此坚持工间操或工作时间变换**很有意义,我们可以每坐20~30分钟就站立一下、走动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
2、不要长期弯腰
如某些工作需要长期弯腰用力的,如木工刨木、农民锄地等,在这些工作中,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一般站立时增大一倍以上!如从井中弯腰提水时,腰部压力可增高5倍!因此,长期弯腰工作的腰背痛发病率高,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亦高。长期弯腰对腰椎间盘压力很多,不利腰椎间盘康复。
3、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外伤
外伤,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患腰椎间盘突出者,禁止任何球类运动和单侧运动。剧烈运动同样会使腰椎间盘突出者破裂的纤维环伤口撕裂,加重突出。特别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神经由于髓核的压迫**出现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剧烈运动会加剧突出物对神经的摩擦**,不利于神经水肿和炎症的消退。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禁止剧烈运动。
4、不要使用爆发力
腰椎间盘组织处在两个腰椎之间,承受着腰椎的压力和运动。如果突然承受超负荷爆发力,就容易使椎间盘损伤。因此,我们在进行用力之前,应先活动一下腰部,缓慢用力。比如搬抬重物,先做好准备姿势,不要突然用力。特别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时候,爆发力容易撕裂本来稳定的腰椎间盘纤维环伤口,加重病情。
5、不要贪凉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正常神经水肿和发炎,腰背部肌肉紧张,整个腰部血液循环下降,神经对外界**的敏感性加强。冷空气的**不利于腰部血液流通,**神经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使疼痛加重。所以我们腰使腰部防寒保暖,并且可以进行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6、不要弯腰拣东西和提重物
腰椎间盘在上下两个椎体间,处于前宽后窄状态,突然弯腰拣东西不利于腰椎间盘回纳。搬提重物常会单侧身体用力,也不利于腰椎间盘,所以要避免,拣东西时候应该先蹲下。
7、不要吃**性食物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的压迫**,使神经对外界**的敏感性加强,对食物中的生冷、烟酒等**性一样敏感,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不利,要尽量避免。
8、不要睡软床
我们正常脊柱有一个“S”形的生理弯曲度,睡觉的时候姿势不好、枕头过高、床垫过软,均不利于脊柱的生理弯曲度,使腰肌紧张,僵硬,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所以,我们要睡觉时候的枕头高度和床垫软硬度要适中,床垫硬度以人睡在上面不会凹陷变形,舒适为宜。
专家提醒:腰椎间盘突出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痛苦,因此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做好腰间盘突出的预防工作。寻医问药社区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江中浪花 + 1 感谢多次分享疼痛资料,希望再接再励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6-4-3 22:00 | 只看该作者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就让有关专家来告诉我们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参考一下,以防患于未然
3# 板凳
发表于 2016-4-4 17:48 | 只看该作者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正常神经水肿和发炎,腰背部肌肉紧张,整个腰部血液循环下降,神经对外界**的敏感性加强。冷空气的**不利于腰部血液流通,**神经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使疼痛加重。所以我们腰使腰部防寒保暖,并且可以进行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感谢多次分享疼痛资料,希望再接再厉
4
发表于 2016-4-5 10:25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干活下力的人得这病多.为了生活.爱惜自己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