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笔试资源] 2016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重难点讲义:第一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
  不需要能量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转运方式之一
  (1)经载体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具有高特异性、有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特异性
  不高,无饱和现象。
  3、主动转运: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1)、钠泵(钠钾泵、Na-K依赖性ATP)的意义:
  (1)造成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
  (3)造成膜内高K,为细胞代谢的必需条件。
  (4)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2)、钠泵激活:胞内Na增加和胞外K增加。每分解一个ATP,移出3个Na,移入2个K。
  3)、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
  4、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
  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 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静K动Na
  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根据Nernst公式计算的数值>实际测得的动作电位超射值。
  特点:“全或无”现象;具有不应期。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上升支(动Na---Na内流)、下降支(静K---K外流)、峰电位(失活不开放)、负后电位(K蓄积膜外)、正后电位(生电性钠泵作用结果)
  (二)极化、去极化、超级化、复极化和阈电位
  去极化← →超级化 →复极化
  -50 ———— -70———— -100
  局部兴奋的特点:不是“全或无”的;
  不能在膜上做远距离的传播(衰减性);
  可以互相叠加(可以总和)。
  (三)兴奋性和阈值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
  阈电位:是细胞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
  阈**: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称~。
  阈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指标。
  阈 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强度,--衡量细胞和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最好指标。
  分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低长期
  (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到特点
  1、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特点:跳跃性、节能。
  2、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五)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终板膜---乙酰胆碱受体)组成。
  接头前膜------以量子形式释放Ach
  2、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2+内流,Ach(乙酰胆碱)外流。
  3、终板电位特点: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4、细胞间的传递特点:化学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影响。
  5、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6、胆碱酯酶能------肌肉接头处消除Ach。
  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藕联因子--- Ca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更多考试详情请登录爱爱医培训果
24小时咨询电话:400-626-9910按2号键

培训果客服QQ:2542316687  1571746487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9 21: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希望继续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16-3-20 08:19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继续分享!请继续发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14: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