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1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乳酸菌的研究与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十八世纪初俄国科学家梅契尼科夫(metchnikff)通过对保加利亚及北高加索地区的长寿基因分析,结论来源于该地区的食物——酸乳制品(yoghurt)。自此开始了人类对乳酸菌的研究与应用。乳酸菌,是指能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出乳酸之细菌的总称。而在发酵过程中,除产生乳酸、酸外,还产生许多抗生素,固而将乳酸菌的发酵代谢产物称为“乳酸菌素”。一、人体菌群关系与微生态平衡:随着科技进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乳酸菌的认识已由早期的四个属,扩展至十一个属:1、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2、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3、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4、足球菌属(pediococcus)5、有孢子乳酸菌(sporolactobacillus)6、肠球菌属(enterococcus)7、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8、肉品杆菌属(carnobacterium)9、徘徊球菌属(vagococcus)10、四体球菌属(tetratenococcus)11、双岐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人类肠道内的细菌总数约为100兆个。


   当婴儿在母体中时,属无菌状态,但出生一天以后,便可在粪便中捡出1000亿个以上的大肠菌、肠球菌、**菌等细菌。同时,在出生第3-4天,大便中出现了双尾菌等乳酸菌。此后,大肠菌和**菌逐渐减少,乳酸菌逐渐增多。至断乳前后,婴儿的菌群变得与成人基本相同。在种类和数量上趋于稳定。形成了安定、平衡的两大势力,与人体形成了共生体系。正常菌群是以原籍菌为优势菌群,在数量和空间上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正常的生态效应。而在外环境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病理过程称为微生态失调。这种失调主要有外环境不适、患病、治疗、外袭菌入侵、抗菌药物影响等。老年期后,机体稳定的菌群体系逐渐被破坏,肠内双尾菌等乳酸菌逐渐减少,具有代表性的**菌——产气荚膜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害细菌逐渐增多。这是由于胃酸功能降低,肠功能衰退等生理老化所致。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内菌群也出现了老化现象。在这种老化的肠内,**细菌大肆活动,大量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随血液输送至全身,进一步促使老化,成为疾病的根源。二、乳酸菌素的杀菌机制:据“wedar biotechnology”资料介绍,乳酸菌素的抗菌功能主要是利用其蛋白质结构上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电价,具有类似清洁剂功能,可造成指标菌细胞膜结构部分改变。其杀菌机制是先吸附在指标菌的细胞膜上,再侵入膜内而形成通透孔道,以引起胞内重要物质如atp、k+等流失或生化反应障碍,而导致指标菌死亡。这一机制与抗菌素不同,具专一性。完全不产生抗药性、毒性,同时不易被小肠中胰蛋白酶破坏,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另有专家指出:乳酸菌在繁殖中代谢出有机酸(乳酸)降低了肠道ph值,从而抑制嗜碱性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抑菌素(bacteriocins),抗菌素(antimicrobial)及去结合型之胆酸(deconjugated bileacids)以抑制致病菌生长。


   三、乳酸菌素治疗各类疾病临床研究摘录:1、腹泻与便秘:乳酸菌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始于胃肠道,故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论文均颇丰厚。本文选取近几年的成果数篇摘要介绍如下: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选择147例腹泻病例进行实验,治疗组87例使用乳酸菌素片,对照组60例用常规疗法。结果显示,乳酸菌素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显效快,止泻效果好,住院天数缩短,总有效率达95.4%,则对小儿肺炎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预防性使用乳酸菌素而避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由此而产生的腹泻也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应引起广泛注意的临床给药关系。小儿消化系统发育欠成熟,对食物耐受性差,而小儿成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肠道功能易发生紊乱。这一状况在临床上常见的除腹泻外,表现最多的还有便秘。高翔、杨东山等“番泻叶和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小儿慢性便秘的疗效观察”。进行实验,实验证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大大高于对照组(58.70%)。即便是粪块干燥,坚硬,排便困难的患儿,在使用乳酸菌后也可在1-2天内顺利排便,效果十分满意。2、消化性溃疡: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认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的张凤莲等通过“乳酸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证明口服乳酸菌素后,药物可均匀覆盖消化道表面,并维持6h之久,可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消化道表面,从而避免损伤组织,也可以增强粘液凝胶的内聚力、弹性和存在时间,从而增强粘液屏障,保护胃肠粘膜。这一思路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以菌制菌,标本兼治,不失为一条可以探索的新径。3、急性肠炎:李志刚、杨宝兰、徐进在“乳酸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抑制作用的研究”,则对乳酸菌素“可选择地杀灭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并对乳酸杆菌等正常菌群起扶植复壮作用”给予了肯定。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8%(对照组80%)。说明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肠粘膜屏障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4、肝、胆疾病:李丽玲使用“多维乳酸菌散佐治新生儿黄疸”一文,则报导了使用乳酸菌素后在退黄时间缩短,胆红素明显下降上与前面一例形成佐证。说明乳酸菌素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上疗效确切。


    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的林敏西等研究了“慢性肝炎的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乳酸菌素治疗效果”。研究证明乳酸菌通过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及嗜乳酸菌菌体分泌的表层蛋白对肠道粘膜细胞有强大的粘附作用,形成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侵入。此外乳酸菌造成的肠道酸性环境对革兰氏阴性病菌有拮抗作用,并能控制**菌的繁殖,使内毒素及毒性物质生成与释放减少,血中内毒素下降,llt转阴,从而减轻内毒素血症及毒素物质对肝脏的损害。酒精性肝病是全球性严重的肝病之一。长期大量酒精摄入不仅导致肝脏病变,还会引起胃及消化道疾患。北京佑安医院的段钟平等研究了“乳酸菌素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和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用大鼠分为:乳酸菌保护组、酒精攻击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乳酸菌保护组动物血中乙醇浓度低于酒精攻击组。乳酸菌保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酒精攻击组。病理检查结果:乳酸菌保护组胃和肝脏组织学基本正常。而酒精攻击组大多数显示胃粘膜糜烂,上皮细胞脱落,肝脏严重大泡性脂变。说明乳酸菌通过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从胃内的吸收,减少细菌/内毒素移位,起到了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5、心、脑血管疾病:关于乳酸菌素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不少的学者作过研究,**学者林庆文教授指出:“美国与日本的研究都发现,肠道里乳酸菌比较多的人,胆固醇值比较低;肠内乳酸菌少,胆固醇值就高。乳酸菌还具有排泄体内脂肪的作用,因此认为(乳酸菌素)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ferahara m,则认为:动脉硬化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作用和氧化过程有重要关系。他通过实验证明服用乳酸菌素的人在体内有抑制ldl氧化的作用。而中国学者郑坚则在“乳酸菌对血脂的影响”:乳酸菌对血脂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用乳酸菌发酵的乳清饲喂老鼠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胆固醇值最低。经对无菌大鼠和普通大鼠的研究发现,在无菌大鼠的粪便中含有胆固醇,而普通大鼠的粪便中则含有粪固醇(氢化的胆固醇衍生物),这说明乳酸菌可以将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粪固醇并排除体外。


    实验证明:乳酸菌在体外和体内对胆固醇均有降低作用,体外的作用机理是同化作用和共沉淀作用的共同结果。体内降低胆固醇与乳酸菌在体内的代谢以及其发酵产物所产生的酶等有关。6、口腔疾病与鼻炎:《读卖新闻》2002年5月14日报导;日本东海大医学部古贺泰裕教授的研究发现,乳酸菌具有对龋齿和牙周病的预防效果。基础实验证明,从健康人口腔中分离出的乳酸菌有抑制龋齿菌活动,阻碍牙周病菌繁殖的作用。实验中,将乳酸菌制剂给60名志愿者以每天五次计,25片的剂量连服8周。结果证明,口腔内的牙周病菌数量4周内减少到1/20以下,龋齿溶解牙齿时不可缺少的非溶性葡萄聚糖8周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古贺教授认为,用牙刷来清理牙齿内污垢是传统的物理方法。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增加另一种方法服用乳酸菌素。另据报道,“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台)林晓娟的研究小组,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对象60人为实验组,20人为对照组,开展服用乳酸菌双盲法实验30天。经统计学统计证明,服用乳酸菌之患者鼻炎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经血液检测,作为过敏程度指标的ige抗体,实验组在受试后明显减少。对照组则无变化。而免疫力指标的r-干扰素,实验组也明显增加。7、妇女疾病:1992年美国纽约州长岛犹太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对患有**炎的妇女,每天服用乳酸菌素,半年内复发的情形原少于没有服乳酸菌的妇女。而据《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osease》(《感染疾病期刊》)(美)1999:180:1863-1868中的一篇文章报导,妇女**中与人体肠道一样,同样拥有正常的菌群,而这些菌群是以乳酸菌(lactobacilli)为主,他们分泌出一些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物质,保持着**的健康,


   据报导,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dr joan kreass研究,乳酸菌在妇女**中的存在,能够预防hiv艾滋病毒和淋病双球菌的繁殖,研究发现,**内有乳酸菌群的妇女被hiv-1病毒和淋菌感染的机会比没有乳酸菌的妇女低,而经常发生**炎的患者(也就是正常菌群最不活跃),被感染的机会最高。所以,该学者呼吁女性患者不可乱买药品来防止**感染,以防因滥用抗生素而杀死**中的乳酸菌群,而导致菌群紊乱。8、提高免疫力与防止肿瘤:关于乳酸菌防止肿瘤的功能,有不少持怀疑态度,然而下面这些科研工作者为我们证实了乳酸菌素的这一特殊功能。保加利亚毒理学家d.措内夫斯基,微生物学家r.埃尼科娃和病理学家n.多切夫于2002年作了乳酸菌不同菌属的抗肿瘤实验,在他们的实验中采用改型模型以1.2-二***(dmh)作为诱导剂,诱导肿瘤,同时以约1/50ld50的剂量分别用砷、铅或与亚硝酸盐联合进行染毒,在饲料中加入不同菌种的乳酸菌素,实验证明,所有乳酸菌素菌种对改型的dmh诱导的试验动物小肠和直肠肿瘤,均有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他们认为,这一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离子、亚油酸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抑制肠道内厌氧梭菌等**菌的生长。同时,乳酸杆菌分泌水解酶,分解肿瘤细胞,促进免疫系统产生应答。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生物学的科研人员所作的实验发现,乳酸菌能够有效的[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基因与染色体变异。这是由于乳酸菌能够分离抗诱变物质(诱变物质可致癌)实验证明,乳酸菌能用不同的方法消灭诱变物质。首先,它能分离出蛋白酶,其次,它能很好的抑制诱变物质的活性,而乳酸菌的细胞又像抗氧剂一样,能够消灭自由基。他们还发现,乳酸菌不仅能抑制基因突变,还具有预防癌变,消灭致癌物质,抑制肿瘤继续生长的作用。中国学者顾瑞霞,伊萌则对乳酸菌抗肿瘤研究作了全面分析,他们从“抗肿瘤乳酸菌的种属”、“抗肿瘤活性的代谢产物”、“抗肿瘤作用机理”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他们认为:乳酸菌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调节剂,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而作用机理有:1、抑制转化致癌物质的粪便酶的产生及活性。2、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促进,3、诱导no的产生,4、具有抗突变活性5、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的代谢途径6、细胞膜接触抑制的功能。乳酸菌素在医学中的应用日趋深入。由于其功能广泛和机理独特,非化学药品与中药品种可替代。所以,已由最初的“助消化”而延展到临床界的许多类别。在人们长期使用抗生素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长期使用化学药品而毒副作用难以克服的情况下,更多的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了生物学领域。试图用生物防止方法,以菌治菌,重新建立起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来解决其他药物与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综述的形式,将近几年来发表的部分论文,摘其要点,进行归纳并介绍给读者。意在传播乳酸菌素的应用信息,交流医学界的临床经验,以便使该领域的研究应用更加广泛与深入地开展。



2# 沙发
发表于 2016-8-19 21:48 | 只看该作者
经过实践治疗牙周病有一定效果。
3# 板凳
发表于 2016-8-20 13:3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得到爱
5
发表于 2016-9-19 23:14 | 只看该作者
文摘综述形式好节省读者时间精力四两拨千斤望多多益善
6
发表于 2016-11-7 10:39 | 只看该作者
乳酸菌素---太阴病

用过补肾法或用小菟丝子丸,或用过鹿茸,或用过山药等补脾胃补肾后,黄连素片也用过,坚持每月灸足三里一年余(2011年5月开始),在灸足三里的头三个月里有效,但效果渐渐差了些,如果哪一顿饭吃不好了,仍会拉肚子,现在我过度到求索乳酸菌素片了,查乳酸菌素片为鲜牛奶发酵而成,以前自己一喝牛奶就拉肚子,牛奶本为湿冷致泻之物而由此化生生机转而治疗腹泻,《伤寒论》太阴病是吸收出了毛病,病变剧烈则治以理中汤类,然而却没有于平时治疗太阴病的法子,而乳酸菌素片似可主之,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亦甚,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理中汤主之,乳酸菌素片亦主之。
7
发表于 2019-7-14 12:07 | 只看该作者

乳酸菌素是乳酸菌的代谢物,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