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4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没有人有今年中医的考试大纲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没有人有今年中医的考试大纲啊?
2# 沙发
发表于 2005-4-17 00:31 | 只看该作者
没找到,希望有的朋友帮个忙吧。
3# 板凳
发表于 2005-4-17 07: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考试部分)

(执业医师测试所有的内容;执业助理医师不测试划“__”部分)  
  一、临床技能
  (一)临床诊断能力
  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急性心肌缺血、典型心肌梗死等),X线检查(正常胸片、肺炎、气胸、腹部平片等);
  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  
  (二)辨证论治能力
  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2.治则、治法的准确性;
  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的准确性、合理性;
  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
  (三)病历书写能力
  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规范》(2000年版)有关要求;
  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
  3.病案内容客观、准确地反应患者病情。
  (四)常见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
  1.感冒 2.咳嗽 3.肺痈 4.哮证 5.喘证 6.胸痹(心痛)7.心悸 8.血证 9.不寐 10.郁证  11.胃痛 12.呕吐 13.泄泻 14.痢疾 15.腹痛 16.便秘 17.水肿 18.腰痛 19.淋证20.消渴 21.胁痛 22.黄疸 23.眩晕 24.头痛 25.中风 26.痹证 27.肠痈 28.崩漏 29.肺炎喘嗽   30.小儿泄泻
  (五)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5.充血性心力衰竭6.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9.高血压病10.脑血栓形成、脑出血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2.消化性溃疡13.细菌性痢疾14.急性胰腺炎15.胆囊炎16.乙型病毒性肝炎17.缺铁性贫血 18.风湿热19.类风湿性关节炎20.急性阑尾炎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小儿腹泻
  (六)辅助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室性期前收缩
  (3)窦性心动过速
  (4)窦性心动过缓
  (5)心房纤颤
  (6)急性心肌缺血
  (7)典型心肌梗死
  2.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炎
  (3)气胸
  (4)正常腹部平片
  3.实验室检查结果:
  (1)血、尿、大便常规
  (2)血清钾、钠、氯、钙
  (3)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
  (4)血糖
  (5)肝功能
  (6)肾功能
  二、基本操作
  (一)体格检查;
  (二)中医望诊、问诊、切诊、针灸、推拿等技术操作;
  (三)基本心肺复苏术;
  (四)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
  (其中体格检查为必考内容,其余3项随机抽取1~2项)
  三、临床答辩
  (一)根据提纲规定的病种要求,临床答辩题分为问答题和病史采集方面口试两个部分。问答题随机抽取1~2个问题,病史采集口试抽取1个问题,由考生作出回答;
  (二)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依据考试内容进行综合答辩;  
  (三)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结合其专长进行答辩。
  附: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病历书写格式
  姓名:     出生地:
  性别:     常住地址:
  年龄:     单位:
  民族:     入院时间:
  婚况:     病史采集时间:
  职业:     病史陈述者:
  发病节气:   可靠程度: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过敏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休格检查:
  体温(T):  脉搏(P):
  呼吸(R):
  血压(BP):
  整体状况: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
  头面部:
  颈项:
  胸部:
  腹部:
  二阴及排泄物:
  脊柱四肢:
  神经系统:
  经络与腧穴:
  专科检查:
  实验室检查:
  辨病辨证依据:
  西医诊断诊据: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
  治法:
  选方用药(和/或选穴、手法等):
  签名: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爱的日落 +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05-4-22 11:29 | 只看该作者
2001年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送审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计委《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实践技能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临床基本技能。临床基本技能包括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形式。考试应做到科学、客观、公正、规范、可操作性强。
一、考试范围
(一)临床基本技能
1、临床诊断能力
(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便常规,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典型Q波心肌梗死),X线(正常胸片、大叶性肺炎);
(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
2、辨证论治能力
(1)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四诊检查结果进行辨证分析能力;
(2)治则、立法准确性;
(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准确性、合理性;
(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
3、病历书写能力
(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2000年版)中的病历格式要求:
(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
(3)内容客观,全面地反应患者病情。
4、常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
(1)感冒
(2)咳嗽
(3)肺痈
(4)哮证
(5)喘证
(6)胸痹
(7)心悸
(8)血证
(9)不寐
(10)郁证
(11)胃痛
(12)呕吐
(13)泄泻
(14)痢疾
(15)腹痛
(16)便秘
(17)水肿
(18)腰痛
(19)淋证
(20)消渴
(21)胁痛
(22)黄疸
(23)眩晕
(24)头痛
(25)中风
(26)痹证
(27)肠痈
(28)崩漏
(29)肺炎喘嗽
(30)小儿泄泻
5、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上呼吸感染
(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哮喘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5)*充血性心力衰竭
(6)糖尿病
(7)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9)高血压病
(10)*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12)消化性溃疡
(13)细菌性痢疾
(14)*急性胰腺炎
(15)胆囊炎
(16)乙型病毒性肝炎
(17)缺铁性贫血
(18)风湿热
(19)*类风湿性关节炎
(20)急性阑尾炎
(21)功能失常性子宫出血
(22)小儿腹泻
注:*为助理医师不要求掌握的内容

(二)基本操作(不得进行对人体有创伤性的操作)
1、中医脉诊、针灸等技术操作;
2、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
3、心电图机的使用;
4、基本心肺复苏术;

(三)临床答辩
1、结合考生接诊的病人,由考官提出1—3个问题,由考生作出回答;
2、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依据通科考试综合答辩;
3、师承或确专长人员适当结合其专长进行答辩。

二、考试组织管理
(一)考试的组织结构
1、考试的组织结构
1、在卫计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中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起草、考试技术性指导及监督等工作。
2、在卫计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领导下,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根据本辖区考生情况及专业特点,依据《中医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负责命题及组织实施实践技能考试工作。
3、在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依据《中医师资格考试技能考试大纲》组织实施实践技能考试工作。
4、在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领导下,各考点根据《考试基地建设标准》设置若干个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考试基地。考试基地依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试基地要有专人负责。
5、每个考站内设若干考试小组,每个考试小组由三名考官组成,其中一名为主考官。考站需配备护士若干名。

(二)考试的形式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形式,考生轮流通过预先设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评。

(三)考试的实施要求
1、考点根据考试基地的设置规模,合理安排考生的考试时间。
2、考点应将考试时间及考生所携带物品(如工作服、口罩、帽子、身份证明等)提前10天通知考生。
3、考试基地应设候考厅,考生在候考厅等待测试,等待考试过程中不得外出,不得使用任何通讯工具。考试基地必须将考生须知和考站分布图等明示。
4、考试基地须设考试引导员,负责引导考生进入每个考站,保证考试秩序和纪律。
5、考试基地在各考试项目中应准备多套试题,试题不能重复。
6、考生应持“准考证”应考。各考试基地要严格把关,核对考生“准考证”和身份证明,然后开始第一考站测试。
7、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进行测试,并依次进入各考站进行测试,不得在同一考试时间内重复考试。

三、考试方式与要求
(一)考站设置与考试内容
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论治(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
第二站:基本操作
第三站:临床答辩。

(二)考试方式
由考生在指定医院随机抽取《大纲》规定范围内的一个病例,通过考生对病人从接诊到诊治的全过程,综合考察临床实践支能。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施治)90分钟;
第二站:(基本操作)10分钟;
第三站:(临床答辩)20分钟。

(四)考试分数(总分100分)
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施治)75分(*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65分)
第二站:(基本操作)10分
第三站:(临床答辩)15分(*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25分)。

四、考试基地建设标准
(一)临床技能考试基地应设在考点所在地的地、市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或个别经省考区同意的符合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
(二)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须符合临床多站考试的要求,具备实践技能考试的必备条件。
(三)考试基地的设施
1、一般器械
诊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手套、隔离衣、消毒设备、吸氧设备、导尿管、胃管、穿刺包、吸痰器、叩诊锤、手电筒、压舌板、洗手设施、各类针具、颈椎、腰椎牵引设备、妇科检查器械及设备。
2、呼吸机、心电图机、X线读片机。
3、医学教学模拟人,需符合体检、吸氧、心内穿刺、心肺复苏等操作需要。
4、心电图、B型超声、X线片、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单。
5、合理配备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设施、设备。

五、考官
(一)考官条件
1、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2、有培训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或指导中医学专业学生实习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3、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三年;
4、经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有关考试业务知识的培训,并考核成绩合格。

(二)考官的聘任、职责
1、考官由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聘任,并颁发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聘书。考站实行主考官负责制。
2、考官应按照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操作方案和评分标准实施考试,并作详细的考核记录,评定成绩,签署意见。

(三)考官培训
考官培训原则上采取逐级培训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中医实践技能考官培训的指导工作,并对各考区的中医考官进行培训;
2、考区负责对各考试基地的中医考官进行培训。
5
发表于 2005-4-23 22:3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题目就是大纲所讲的部分
6
发表于 2005-5-7 12: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笔试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概念。  

第二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细目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第三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的特性。  
  2.五行的生克乘侮。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第四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  
  2.肺的生理功能。  
  3.脾的生理功能。  
  4.肝的生理功能。  
  5.肾的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肝与脾的关系。  
  6.肝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志、五液、五体、五官九窍的联系  
  要点:  
  1.五脏与五志的联系。  
  2.五脏与五液的联系。  
  3.五脏与五体的联系。  
  4.五脏与五官九窍的联系。  
  5.五脏外华。  

第五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布名称和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脾与胃的关系。  
  2.肝与胆的关系。  
  3.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六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第七单元 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形式。  
  5.气的分类。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主要关系。  
  2.血与津液的主要关系。    
    
第八单元 经络  

  细目一: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二: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3.督脉、任脉、冲脉和带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三:经络的生理与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九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及六淫与六气的关系。  
  2.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3.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8.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概念。  
  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细目四:饮食所伤  
  要点:  
  1.饥饱失常。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损伤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病证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病证特点。    

第十单元 发病  
    
  细目一:邪正与发病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细目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要点:  
  1.内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2.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第十一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胜。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气血失常  
  要点: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细目六:五脏阴阳气血失调    
  要点:  
  1.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2.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  
  4.肝的阴阳气血失调。  
  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细目七:六腑功能失调  
  要点:  
  1.胆的功能失调。  
  2.胃的功能失调。  
  3.小肠的功能失调。  
  4.大肠的功能失调。  
  5.膀胱的功能失调。  
  6.三焦的功能失调。  

  细目八:奇恒之腑功能失调  
  要点:  
  1.脑的功能失调。  
  2.女子胞的功能失调。  

第十二单元 治则  

  细目一:治病求本    
  要点:  
  1.“本”和“标”的概念。  
  2.治病求本的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应用。  
  4.治标与治本的应用。    

  细目二:扶正祛邪    
  要点: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2.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细目三:调整阴阳  
  要点:  
  1.损其偏盛。  
  2.补其偏衰。  
    
  细目四:调理气血  
  要点:  
  调理气血的原则。  

  细目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要点:  
  1.因时制宜。  
  2.因地制宜。  
  3.因人制宜。
7
发表于 2005-5-7 12: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笔试部分(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形体强弱胖瘦与肢体畸形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颤动、抽搐、撮空、痿、痹)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要点:  
  1.望头形、囟门、面肿、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目形、目态主病。  
  3.望齿、龈的临床意义。  
  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要点:望斑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络脉  
  要点: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2.小儿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要点:  
  1.观察涕痰变化的临床意义。  
  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概说  
  要点:  
  1.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2.舌诊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正常舌  
  要点:  
  1.正常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舌象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  
  1.舌色变化及临床意义(淡白、红、绛、紫)。  
  2.舌形变化及临床意义(老嫩、胖瘦、肿胀、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  
  3.舌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  
  1.苔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白、黄、灰、黑)。  
  2.苔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消长)。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四单元 问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1.音哑与失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语蹇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咳嗽、喘、哮、上气、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口气、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症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症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症的临床意义(壮热、潮热、微热)。  
  4.寒热往来症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出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头身  
  要点:  
  1.问头痛、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2.问肢体痛、重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胸胁脘腹  
  要点:胸胁脘腹部疼痛的性质、伴有症状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  
  1.问口渴与饮水的要点: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症的临床意义。  
  2.问饮食与食量的要点:多食易饥,饥不欲食症的临床意义。  
  3.问口味的要点:口淡、口甜粘腻、口中泛酸、口中酸馊、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问睡眠  
  要点:  
  1.问失眠的要点: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失眠时惊症的临床意义。  
  2.问嗜睡的要点:困倦易睡、朦胧易睡症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问二便    
  要点:  
  1.问大便的要点及临床意义(便次、性状、气味、排便感)。  
  2.问小便的要点及临床意义(尿次、性状、气味、排尿感)。    

  第六单元 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要点:  
  1.寸口脉与五脏关系。  
  2.切脉指法。  
  细目二:平脉  
  要点:  
  1.平脉的概念。  
  2.脉象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浮、濡、芤脉  
  要点: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四:沉、弱脉    
  要点: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五:弦、紧、滑、涩脉  
  要点: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六:洪、实、细、虚、微脉  
  要点: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七:长、短脉  
  要点:  
  1.脉象特征。  
  2.临床意义。  
  细目八:缓、迟、数    
  要点: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九:结、代、促脉    
  要点: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第七单元 按诊  
  要点:  
  1.按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第八单元 八纲  
  细目一:概述    
  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  
  细目二:表里  
  要点:  
  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表证与里证的关系:表里同病、表里出入。  
  细目三:寒热  
  要点:  
  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寒热真假。    
  细目四:虚实  
  要点:  
  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虚证与实证的关系: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  
  3.表里、寒热、虚实证之间的关系:表虚证、表实证、表寒证、表热证、里实证、里虚证、里寒证、里热证、实寒证、实热证、虚寒证、虚热证。  
  细目五:阴阳  
  要点:  
  1.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2.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证的临床表现。  
  3.亡阴证与亡阳证的辨证要点。  

  第九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  
  细目一:气病辨证  
  要点:  
  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二:血病辨证  
  要点:  
  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血热证的临床表现。  
  4.血寒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  
  要点:  
  1.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气不摄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6.气不摄血、血热及瘀血出血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四:津液病辨证  
  要点:  
  1.津液不足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阳水证、阴水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痰证的临床表现。  
  4.饮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  
  细目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要点: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心血虚、心阴虚证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  
  4.痰迷心窍、痰火扰心证的比较。  
  5.心火亢盛、小肠实火证的比较。    
  细目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要点:  
  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风寒束肺、寒邪客肺、痰湿阻肺、饮停于肺证的比较。  
  3.风热犯肺、热邪壅肺、燥邪犯肺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肠虚滑泄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脾与胃病辨证  
  要点:  
  1.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胃阴虚、胃热、胃寒、食滞胃脘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四:肝胆病辨证  
  要点:  
  1.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肝气郁结、寒滞肝脉、肝胆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要点:  
  1.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肾病五证的比较。  
  细目六:脏腑兼证  
  要点:  
  1.心肾不交、心脾二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第十一单元 经络辨证  
  要点:  
  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督脉、任脉病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二单元 六经辨证  
  要点:  
  1.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2.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的临床表现。  
  3.合病、并病、传经、直中的概念。    

  第十三单元 卫气营血辨证  
  要点:  
  1.卫分证、气分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2.营分证、血分证的临床表现。  
  3.卫气营血的一般传变规律及特殊传变。    

  第十四单元 三焦辨证  
  要点:  
  1.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  
  2.三焦病的顺传及逆传。    

  第十五单元 四诊与辨证的运用  
  细目一:辨证  
  要点:  
  1.四诊合参。  
  2.围绕主症。  
  3.动态辨证。  
  4.抓住本质。  
  细目二: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8
发表于 2005-5-7 12: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笔试部分(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要点: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方剂的变化运用。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  
  要点:  
  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  
  要点: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细目三:温下  
  要点:  
  1.温下剂的基本配伍。  
  2.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下  
  要点:  
  1.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济川煎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逐水  
  要点: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服用方法及其意义。  

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  
  1.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  
  1.四逆散、消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细目二:清气分热  
  要点:  
  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营凉血  
  要点:  
  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清热解毒  
  要点:  
  1.凉膈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普济消毒饮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气血两清  
  要点:  
  清瘟败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清脏腑热  
  要点:  
  1.龙胆泻肝汤、左金丸、玉女煎、芍药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导赤散、泻白散、清胃散、白头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七:清虚热  
  要点: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八:清热祛暑  
  要点:  
  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六单元 温里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细目二:温中祛寒  
  要点:  
  1.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回阳救逆  
  要点:  
  1.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回阳救急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温经散寒  
  要点: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七单元 表里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解表攻里  
  要点:  
  1.解表攻里剂的基本配伍。  
  2.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防风通圣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解表清里    
  要点: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  
  要点:  
  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补血  
  要点:  
  1.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气血双补  
  要点:  
  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细目五:补阴  
  要点:  
  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⒅髦沃ず颉⑴湮橐庖寮盎?迷擞谩?nbsp;
  2.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左归丸、七宝美髯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补阳  
  要点:  
  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右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九单元 安神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  
  要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滋养安神  
  要点:  
  1.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单元 开窍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开  
  要点: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开  
  要点:  
  苏合香璧墓τ眉爸髦沃ず颉?nbsp;

第十一单元 固涩剂  
  要点: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玉屏风散、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4.牡蛎散、金锁固精丸、固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行气  
  要点:  
  1.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厚朴温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天台乌药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降气  
  要点:  
  1.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祛瘀  
  要点: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  
  2.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七厘散、温经汤、生化汤、大黄(庶^虫)虫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止血  
  要点:  
  1.止血剂的基本配伍。  
  2.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十灰散、咳血方、黄土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疏散外风  
  要点:  
  1.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牵正散、小活络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平熄内风  
  要点: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轻宣润燥  
  要点:  
  1.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杏苏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滋阴润燥  
  要点:  
  1.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百合固金汤、玉液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养阴清肺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和胃  
  要点: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祛湿  
  要点:  
  1.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八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二妙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利水渗湿  
  要点:  
  1.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猪苓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五皮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温化水湿  
  要点:  
  1.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萆薢分清饮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3.苓桂术甘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祛风胜湿  
  要点:  
  1.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羌活胜湿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  
  细目二:燥湿化痰  
  要点:  
  1.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清热化痰  
  要点:  
  1.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滚痰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治风化痰  
  要点:  
  1.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八单元 消导化积剂  
  要点:  
  1.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枳术丸、枳实消痞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要点:  
  1.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肥儿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二十单元 痈疡剂  
  要点:  
  1.仙方活命饮、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四妙勇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犀黄丸、苇茎汤、大黄牡丹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9
发表于 2005-5-7 12:5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这是其他的我压缩了你们解开来看吧!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10
发表于 2006-3-13 17:1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看看怎么看不到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7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