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7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董氏奇穴中小节穴的应用及详细位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0 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手报到
性别:
学历: 本科
所在地: 山东枣庄
是否是医务人员: 不是
如何知道爱爱医: 找资料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董氏奇穴中小节穴的应用及详细位置
位置:位于大指本节掌骨旁(在肺经上)黑白肉际上,握拳(大拇指内缩,见图片)取穴。
主治:踝痛踝扭伤特效。亦治颈痛、肩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胸痛、胃痛、慢性腹泻、腕肘痛。
董氏奇穴中小节穴
本人读过杨维杰、左常波等的董氏针灸学的相关著作,著者的本意是好的,而我们却按部就班,照单全收。把精力花费在对穴位的记忆学习上,对穴位自身的设穴思想忽视了。我曾经就杨维杰的“小节”的定位做出解释(位置:大指本节掌骨旁黑白肉际上)。
主治:脚踝扭伤及疼痛(特效)。故治疗胸胁疼痛颇效。
针法:握拳取穴,针尖向重仙方向进针一寸至一寸五分。
运用:该穴治疗踝痛用扭伤,十四经无出其右者,针则健侧取穴。并活动患侧,该穴为杨维杰所创用。笔者在应用时,发现若在大指掌骨黑白肉际处寻压压痛点以定位,不唯则疗效更胜杨氏小节穴一筹,更治脚后跟疼痛。且疗效极著,非杨氏小节穴所能比拟)。但许多针灸师询问,为什么同是小节却定位不一?盖学者只思索鱼,而不思索渔,亦不思其位居于肺经,华盖以伐肝木,故治疗胸胁疼痛颇效。从全息影射考虑,治疗骶骨挫伤当有良效诸如等等。
反观上文,作者已得读书之真谛。举一而反三,不求一病一法,一穴一效。知其然而究其所以然,堪有大家风范!
灵骨、大白为董氏奇穴二二部位(手掌部位)之要穴,为董氏常用要穴,亦为本人最常用穴位之一。灵骨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大白穴即大肠经之三间穴,很少单独应用,除用三棱针治疗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外,大多作为灵骨之倒马针{注1},两穴配合应用效果极佳。
灵骨穴之应用,董师(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原述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所谓肺机能不足即指“气虚”,本穴组补气作用极强,举凡“气虚”之病皆能治之。效果绝不逊于足三里、气海、膻中等穴。除补气外本穴组温阳作用亦极强。临床个人常以灵骨穴单用治脊骨痛、小便痛、小便次数过多(均取双侧),配肾关效更佳。治肘痛、鼠蹊痛、脚跟痛、头晕等症亦有特效。(注2)
灵骨、大白两穴合用治半身不遂,据个人二十多年、数百例之临床经验统计,疗效之佳,十四经穴(如曲池、阳陵、肩髁、环跳、悬钟等)无出其右者(取健侧穴位为主),两穴合用治阳明太阴走向之大腿小腿疼痛亦有卓效(亦均采健侧穴)。
针治上述各病,不论灵骨、大白,皆应深针,治疗部位愈远(例如脚跟),深度应愈深。两穴合用,则先针灵骨,再针大白。
大白穴位置与三间相符,系大肠经俞穴。灵骨穴在合谷后叉骨前,两穴合用涵盖俞原所经之处,又以全息律而论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又大白灵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纵横,此二针涵盖三焦之用,其效果之大,自是可知。
注1:倒马针即指同经邻近两穴一起下针之意,有加强数倍效果之作用。
注2:代表患侧(同侧),代表健侧(对侧),代表双侧,此一符号经本人二十余年前开始创用,极为方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