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3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试论胸痹与脾胃辨证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试论胸痹与脾胃辨证的关系
李聪甫;吴润秋整理


  胸痹一证,以胸背牵引作痛、咳唾、喘息、短气为特点。其病机概以“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衰微,阴邪上居,胸阳痹阻不通。其辨证有轻重、缓急、虚实之不同。《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论述颇详。据我数十年临证经验,运用《金匮》理法方药辨治胸痹证,确有疗效;亦体会到结合脾胃证治理论,则疗效尤著。



  胸痹的病位在于胸背。胸乃心肺之廓;“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心肺阳气虚衰或阴寒痰饮阻遏阳气,则胸中脉络痹闭不通,“不通则痛”而发胸痹。故其病证表现主要在心肺二脏,然深究“阳微”和“阴弦”之病机,无不与脾胃之病理有关。
  心乃脾之母。心阳不足,导致脾气虚弱。脾主运化,为水谷精微化生之本。一旦脾胃虚衰,运化失职,无以滋养心阳,是“子病累母”之病理,即《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所说:“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肺乃脾之子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发生肺气失养而郁滞之病机。心肺同主血气之运行,二脏阳气虚弱,则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胸痹。心肺之阳虚,乃由于脾胃之气先衰。此类胸痹,治当补脾胃、建中气,清升则浊降,胸痹方愈。
  例一:文××,女,71岁。常发心痛,气候转寒或遇阴雨时发则尤甚。自觉有冷气从胁下上冲心胸,痛在胸部膺乳间。平时常感胸满,心悸,头昏,颈胀,短气无力,形神困倦,食纳差,不得卧。刻诊,脉象虚弦,时显一代,舌质暗红。断为胸痹病。高龄元气衰微,血失流畅。心主身之血脉,心血虚少,营卫不周,因此出现代脉。虚弦乃老年常见之脉,为经络失荣,脉体不柔的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脾胃虚衰,水谷之精气不足以滋养心肺,心肺乏资生之源而气机不利,血难周济,气滞血凝而升降阻,病发胸痹。法当益中气以和营,养血脉以通痹。方取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
  北黄芪(酒炒)10克,云茯苓9克,当归身10克,川桂枝3克,杭白芍(酒炒)5克,紫丹参(酒炒)9克,酸枣仁9克,广郁金5克,广橘皮5克,炙甘草5克,淡生姜3克,大红枣3枚。五剂。
  复诊:脉舌如前,胸满心痛减轻,精神略振,口味见佳。仍予建中为主,使清升浊降,脾阳健复,肺气得养,心血得滋。前方去生姜、大枣,加西党参(米炒)10克、炙远志3克。十剂。
  三诊:脉缓舌淡,形气转佳,胸满心痛均除,夜能安寐,食纳渐增。心脾肺之阳气渐复,予上方去桂、芍,十剂后而恢复健康。
  此案病本于脾胃虚衰,表现在胸部,故治疗始终以建中为法。俟脾胃气旺,则心肺阳通而胸痹得除。建中汤去胶饴者,虑其甘味满中。炙甘草虽甘味满中,但因其用量小,可助参芪益气以推动心血之流布;又可助桂芍和营卫以畅通经脉,合之则不累增满。如因“虚劳里急”,则胶饴在所必用,可知炙甘草与胶饴的功用同中有异。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脾胃乃水谷与水湿运化之枢纽,上输心肺而后乃至全身。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津停而为饮,凝而成痰。肺因痰壅而气塞不宣,水饮凌心而心气阻遏,血行不利,胸中之阳气郁滞不通,故胸痹满痛。痰浊停肺,影响及心,反应在胸,而其源仍在脾胃,故治用祛痰、运脾、通阳法。
  例二:吴××,男,45岁。近年来自觉胸中郁闷,常欲太息,胃中嘈杂,时有涎唾。最近病情加重,有胸前压痛感,心悬如摆,短气不足以息。闻声则惊,稍动则悸,心烦失眠,精神困倦,食纳尚可,口干不欲饮,小便频而短。察其体质肥胖,素贪甘脂。诊脉弦而数,舌胖苔白。此属脾失健运,痰饮上凌,以致心阳被遏,肺气郁滞而病胸痹。《金匮》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虽然寸迟关数两脉不可同见,但心悬痛,脉率不整,乍数乍迟,是所常见。本案脉弦数,弦系痰饮上盛,数乃心阳不伸。病由脾气虚而不能散精,反化成痰。逆于肺则唾浊,聚于心则惊悸。治法当予驱逐痰饮为主,兼运脾胃。方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加味。处方:
  嫩桂枝5克,淡生姜5克,炒枳实6克,法半夏9克,鲜竹茹10克,云茯苓10克,广橘皮6克,全瓜蒌9克,薤白头6克,炙甘草5克。五剂。
  复诊:数象转缓,苔呈薄腻,胸满略舒,心痛已止,但惊悸仍影响睡眠。津液布化不施,乃由脾气之虚。法当治以辛散,佐以苦温,化饮运脾以护心阳,此为“子来救母”之法。处方:
  云茯苓10克,漂白术9克,嫩桂枝5克,法半夏6克,广橘皮6克,炒枳实6克,全瓜蒌9克,薤白头6克,炙甘草5克,九节菖蒲3克。
  本方服至二十余剂,诸证若失。可知胸痹一证,有由于阴寒外袭迫于心阳,使心阳脱绝以致心痛彻背、汗冷肢厥,宜用桂枝、薤白、白酒等为主以通阳开痹者。也有脾虚失运,痰饮内盛,厥气上逆,使心阳孤危,咳唾惊悸、心悬而痛,当用桂枝、半夏、枳实、生姜之类为主以涤饮祛痰、运化脾胃者。
  在心阳衰微、阴寒上居阳位所致的胸痹,其治疗固以驱寒通阳为主,但若注意扶助脾胃阳气,则取效更捷。《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元气赖后天脾胃充养,元气衰亦能导致心阳虚。
  例三:王××,男,52岁。患胸膺痛连左胁,痛甚两手护胸,呼吸难续,咳息牵痛,背寒肢冷,胸中郁闷,时欲呕逆,不能安卧已十余日。曾进香砂六君、附子理中无效,始来就诊。脉弦结,舌苔白滑。诊断为胸痹。病由寒饮窃居胸中,心阳虚而不振,浊阴在上,营血凝泣。法当驱寒逐饮,宣痹通阳。仿用《金匮》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处方:
  全瓜蒌10克,薤白头9克,法半夏9克,桂枝尖5克,广郁金6克,云茯苓10克,老檀香9克,炙甘草5克,白酒(分冲)20克。四剂。
  复诊:胸痛虽止,但胸满短气,心悸,神疲,不欲食,大便溏,手足冷,脉弦,苔薄滑。寒饮散解,心阳不布,胃气虚弱。法当扶心阳,益胃气,则“火土合德”。原方加减:
  全瓜蒌10克,薤白头9克,法半夏9克,桂枝尖5克,广郁金6克,云茯苓10克,当归身10克,炙甘草5克,九节菖蒲3克。十剂。
  三诊:脉弦缓,苔薄白,食纳稍增,胸中压闷减轻,手足转温,略能安寐,形气转佳。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之血,赖气以行,续当益气养血。处方:
  北黄芪15克,当归身12克,川桂枝5克,酸枣仁10克,法半夏6克,紫丹参(酒炒)10克,广郁金5克,广橘皮5克,炙远志5克,炙甘草5克。服十剂后而安。
  此案以寒饮上乘为主,故用桂枝、薤白、法夏、檀香之辛温驱寒通阳;瓜蒌、半夏、茯苓以逐饮;炙甘草、橘皮、郁金、黄芪温脾气以助心阳;丹参、枣仁、远志和心脾、养营血。本案治疗,始终顾及脾胃之气。
  胸痹亦有外受寒凉,恣饮冰冷,胃寒内盛,心肺之阳被郁所致。其证大多属实,病情较急,治宜辛热温胃驱寒,寒去则心肺之阳舒而痹通。
  例四:邢××,男,40岁。因天热当风取凉,又肆饮冰水。一日突然发生心痛彻背,胸痞呕逆,恶寒背冷,痛甚则四肢发厥,冷汗自出。脉沉迟,舌色淡,面色苍白,来势甚急。此乃“暑月伏阴在内”为病,寒淫于内,干犯心胃之阳。因思《金匮》有谓:“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法当急治,可师其法而不尽用其方,仿罗谦甫扶阳助胃汤意。使阴寒去,胃阳复,则心肺之阳郁可宣。处方:
  熟附子9克,桂枝尖9克,杭白芍(酒炒)9克,泡吴萸3克,广橘皮6克,淡干姜5克,草豆蔻5克,炙甘草3克。二剂。
  本方以附、桂、姜辛热同用,大破阴寒,草豆蔻直驱胃中之寒,吴萸泄胸中厥逆之气,橘皮理气,炙草调中,特用酒白芍反佐以敛阴气而制其妄动,使阴寒散,心阳通而痹痛止。
  复诊:一日连服二剂,心胃痛止,四肢温复,汗收呕止,脉来应指弦缓,已能少进稀粥,但心中悸,语声低,气息短。宗气积于胸中,贯心脉而行呼吸,胸中之阳被阴寒所迫,宗气必因乱而致虚。当培补脾胃之元气,意在心阳旺而肺气调。处方:
  西党参10克,炒白术9克,熟附子6克,川桂枝6克,酒白芍6克,炒枳实5克,广橘皮5克,炙甘草5克,淡生姜3克,大红枣3枚。服四剂后,诸症悉除。
  此案乃外寒内侵,心胃阳困,痹痛势急,故初用附、桂、姜大辛大热以驱寒。阴寒一去,脾胃元阳之虚显露,续予补益脾胃元气,用参、术、草、枣建中益气,竟获大效。
  综上所述,例一为脾胃虚弱所致,故治疗始终以黄芪建中汤为主。例二为痰饮阻遏,病源在脾胃,故治疗以化痰运脾为法。例三以寒饮内盛为主,故治疗首用驱寒化饮通阳,终以温脾益气助心阳而收功。例四为外寒内侵,痛势甚急,故急用大辛大热之品破阴寒以止痛;当阴寒解散,心胃阳虚明显之时,紧紧抓住胃阳虚之病机,治用补益脾胃。由此可见,胸痹辨证论治中应重视脾胃病机,且要注意主次先后。运用时不可执其一端,而应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哥们+2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0 05: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临床意义。谢谢奉献!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3# 板凳
发表于 2015-11-22 06:04 | 只看该作者
我只看了第一个病例,我觉得胶贻还是应该用的,它本来就能健脾阳,加了茯苓不至于满中。白芍应去掉,因胸满会加重心脏负担,改为枳实为妥。再一个胶贻和炙甘草虽都入脾胃但还是很有区别的。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4
发表于 2015-11-22 20:0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85年以前中医杂志刊登的老中医经验文章。我整理 了发出来大家共同学习而已,希望多各位有所帮助
5
发表于 2018-1-14 18:00 | 只看该作者
那时的老中医,遵守经方,辩证准确,不知道今人怎么去继承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7: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