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8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中名医侯子然学术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吴中名医侯子然学术经验
侯锡蕃述,王满城整理
侯荣,字子然,清末民初姑苏长洲人,生于同治三年,卒于民国二十年(1864~1931),享年67岁。为内科陈星华先生高足,擅长伤寒,名噪三吴。曾任苏州易学研究会会员,精通医术,人尽皆知。宣统年间加入中西医学研究会。子侯锡蕃、门人李畴人,尽得其传。
经验摘录
伤寒门:以舌色辨轻重,以月子计深浅。
冬温春发:二三月间病也。邪在肺胃,必有咳嗽,初起三、四日之间,当以开泄上焦,用解表法:前胡、豆豉、紫苑、薄荷、大贝。舌淡黄质绛,将次化热用黑栀、豆豉、金石斛。舌深黄已经化热,必有呓语用川连、连翘、竺黄,液少加石斛(即霍斛)。此证胸闷心烦,可用小陷胸汤(黄连、半夏、栝楼)。舌灰全化热,欲化火、阴气必耗,将内陷动风,用大黑膏(即生地、霍斛)。如肝风动加羚羊角,神昏时加万氏牛黄丸或神犀丹。神志模糊加犀角、大青叶。目窜体痉加珠粉、竹沥。牙关拘紧紫雪丹或至宝丹、菖蒲、竹沥。
以上恶款见于一候以外,照方用之,如在病候之间,阴气又夺,须用存阴法。三甲复脉汤(龟、鳖甲、牡蛎)、鸡子阿胶汤。增液汤(元参、麦冬、细生地)加龙牡。如或化热化燥,恶款已见,而大便不通,确系结滞见证,如腹痛拒按,右脉大,舌根灰垢,矢气臭秽,可以攻下。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更衣丸,凉膈散,秋水丸。如内闭外脱,至宝丹用生脉散下。
虚肝风:此血不养肝,虚风煽动,不独伤寒如此,久病阴虚亦有之。肉瞤体振,瘈疭筋惕,宜用龙牡、首乌、贝齿。
实肝风:此阳明实热,直逼厥少,内风鼓动,惟伤寒化热有之。目窥(或用目泛、晴泛)、直视体痉、唇翻舌战、循衣摸床、撮空缭乱、吹风、手指搐搦、起坐无常。宜用羚羊角、钩藤、决明,重则加珠粉、竹沥。
阳明热盛,狂烦脉右大,舌灰绛,登高而呼,弃衣而走,可用白虎法。如大便秘结,亦可下之,即内经所谓夺其食即已也,又釜底抽薪法,亦此也。
阳明热病而热中滋湿,舌灰黑而边垢腻,口渴不饮泛涎,可用茅术白虎汤。轻则以茅术易苍术。
阳明热盛而有阴虚之见证,可用洋参白虎汤,气虚以洋参易人参。
阳明热盛而四肢逆冷,或形寒背寒狂烦诸证如前一条,此即热深厥深,用热因寒用法,可服桂枝白虎汤。
阳明热盛,舌不灰而深黄,志爆肢冷,或可用附子泻心法,亦是热因寒用法,此证比前数条,独脉不洪而细。
温邪夹湿:四月间时气也。不从肺达为脾胃合病,初起照前法加干佩兰,其余治法皆同。
湿温病:五月中时气也。化火化热皆与第一条同,治法同上,初起可用苏、藿、朴、苦杏仁、蔻仁、鲜佩兰。
暑湿:六月中时气也。初起照前法,可加六一散、荷叶,形寒无汗壮热。
伏邪:七月中时气也。寒热往来如疟,可用柴胡达原饮,使邪从膜原出也(柴胡达原饮方:柴胡、朴、常山、草果、黄芩、槟榔、知母、甘草、青皮、菖蒲)。
暑温:八月中时气也。治法同伏邪。
秋温:九月中时气也。治法同冬温、春温,去芳香药加泄肺。
伏邪晚发:九、十月时气也。此证须要见证论定,只以舌厚垢不咳嗽为分别。治法同伏邪。所谓道远气深,受之易而达之也。至于伏邪冬发,病则虽治,亦为常见也。
冬温:十一、二月时气也,治法同秋温。初起舌白无汗,形寒发热,咽痛,可用麻黄葱苏饮。
食复发热:即病后不慎,谷气与邪气相并也。用枳实黑栀汤。余同上。
少阴症:即俗语夹阴伤寒,但病前精夺伤原,须顾及阴气,何必专用温药,然凉药亦宜缓一步。遗精同例,古人谓伤寒最怕下元虚,却确论也,因邪易乘虚内陷所致。
身热下利:即表里同病也。又谓协热下利,又曰旁流,又曰热泄,因积滞不下,水泛旁流也。俗称漏底伤寒(此句无出处)。治法宜葛根芩连汤以解表清里。
刺胁:独温邪病有之,总在春冬时多,因温邪为病,首先犯肺,肺在变动为咳,咳动肺气则两胁痛,左右皆同,气急痰红(或如粉红色、或如鼻烟色),皆主伤娇藏也。治法如下:重则防痰升喘脱,因肺病及肾也。肺为标,肾为本,所谓由枝叶而动根本也。气急不得卧(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两胁痛甚(可用旋复花汤),两胁皆属肺,因肺络布两边也,痰色粉红可用清燥救肺汤(方内阿胶可以除去),痰色黄绿者皆用清燥救肺汤(方组:桑叶、石膏、人参、麦冬、知母、甘草、杏仁、批把叶、阿胶)。
咳剧若喘,可用肃上纳下法,即以上两条肺药,参入生地或熟地以及顺气诸药,须随证参酌。
虚脱:脉细数促,口糜呃逆呵欠(阴阳相别亦要呵欠),粘汗气急,肢清舌剥音低,此皆转虚之征,但脉反洪大(即芤),亦是脱象,曰过大易脱也。治法:生脉散、炙甘草汤、龙牡救逆。
晕厥痉厥:厥象目窜牙紧,两手握固。伤寒直走厥少亦要厥,肝气升极亦要厥,痰多塞逆亦要厥,体痉则曰痉厥,余称晕厥。(产前曰子痫,产后曰血晕,厥逆总离不乎肝木也。)
实热用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珠粉、竹沥。
虚者用三甲煎,或用炙甘草汤,血晕同此。
子痫用羚羊角散(防、独、芎、归、茯神、枣仁、木香、甘草、杏仁、苡仁)。又法用肉桂,取引火归原,此能言而不能孟浪用之。
热闭:独麦秋有之,伤寒初起,壮热无汗,加以酷暑外迫,逼入厥少,陡然昏闭,此医者猝不及防也。用紫雪丹、竹沥、菖蒲、犀角。
喘闭:此痰多气塞,不独伤寒,即肝气或痰哮亦有之,用苏合香丸、竹沥、葛蒲、礞石。
昏闭:伤寒化火,内传心包,内陷致闭,由闭致脱。用至宝丹、局方牛黄清心丸、珠粉、竹沥、犀角地黄汤、羚羊角亦可参入。
赤白痢:总称湿热夹滞,古名滞下,赤者热之极也,若在春冬,则为温热下利也,湿热挟滞,蕴钻脏腑,腑气不疏,拟内经因势利导法,或按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法,或用通因通用法,或用腑病以通为用法,此皆引经据典之说。
随时择用:香连丸、黄连芍药汤、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青麟丸、秋水丸(甚则用,不可轻试)。此症最防噤口转虚(噤口者,粒谷不进也,转虚者,口糜呃逆也)。
血痢:治法同上,重于清而验于攻,因热极也。照前方参入槐花、地榆、银花等味。
虚痢:重于养阴,此即厥阴下痢也。因实致虚,由标及本,口糜呃逆,胃败阴夺,败象卓著,棘手至矣!
驻车丸、黄连阿胶汤、枫斛、洋参、(产后病此更宜)、白头翁汤、桃花汤(即赤石脂、粳米、禹余粮)、如食滞不清,只加医通沉香化气丸。
五色痢:不治。腹痛极甚,可用肉桂、川连各三四分,研细末,饭为丸,开水送下。此方取水火既济之意。
呃逆:统用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实呃:可用川连、沉香,或用攻下法。
虚呃:可用人参、龙牡、五味、炙草、都气丸。
口糜:统用蔷薇、银花、生草或蔷薇露嗽口。
虚糜:可用洋参、枫斛养阴等剂。
脾泄:用理中汤、四神丸(兼治五更泻)加疏运。泄泻初起用刘草窗痛泻要方(陈皮、白芍、防风、白术)。
便血:(先便后血曰远血)(先血后便曰近血)治法与血痢略同。辨病之深浅,可用归脾汤、黄土汤。
痔血:治法同便血、痔有内外之别。秦艽白术丸、槐花散(用田螺打碎,以水滴入**,再用瘅麻油摺)。
脱肛:乃中气不足,湿热下陷,宜补提法。补中益气汤、人参芦代茶,五倍子煎汤熏**。
疟:夏秋居多。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初起宜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分清界限。六、七月七次为一期,用半贝、草果、知母、姜、枣,为两期下止,则用青蒿鳖甲汤、阳旦汤,寒多用桂枝、鳖甲、当归、白芍,惟常山、蜀漆虽是截药,余未用过。若寒轻热重,舌灰甚,则桂枝白虎汤。
类疟:寒多热少,退不甚尽,总是夏秋伏邪,病多邪蕴膜原之间,初起亦可用柴胡或达原饮,以望疟毕,疟毕后治法同上。
温疟:见于春冬不宜服柴胡(因木旺于春太升提也)、照前方偏于清热。
瘅疟:但热不寒,金泛云:“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属阳明病与温热伤寒无异,初起亦不吃柴桂,仅须蒿芩翘之缘类,甚则用白虎汤。
牡疟:邪于居多涉及阳明,与日疟殊,治法同。
三疟:邪蕴三**远气深,初起时治同上,间或可用柴胡,以备提出少阳,转成间疟,久则用三甲煎,即鳖甲、龟脊甲、炙甲片,或鳖甲煎丸。最久用参须、当归、首乌,余与以上疟证同。疟证服药须于未来之先服下,二煎服于既来之后,否则必要呕吐,因疟邪与药气相争也。疟将来时,,切勿多进食物,以后恐生疟癖,盖邪气与谷气为聚虽化也。早截亦忌。
日晡发热:即午时发热,此阳明实热,轻则用花粉、知母、蒿丹或桑丹丹,重则加白虎汤。伤寒病有之,或出病后。
潮热:即阵阵发热,乃阴虚阳亢或有伏热,亦未可知,要临证细辨,治法不离乎蒿丹、白薇、赤芍、川斛,或用青蒿鳖甲汤,大约存阴清化之类,延久必成劳热。
劳热:此证为虚怯之候,必见咳呛气促,形瘦痰红,经停等象,治法同潮热例,养阴更为扼要,照前法加泻白散、十大功劳、清骨散。
盗汗:卧则出,醒则无,此阴虚阳越,腠理不固,玄府空疏,亦属虚象,须要随证论订,治以玉屏风散、龙牡、白芍、淮麦、红枣、碧桃干。
自汗:不论何时有之。如欲止汗,须审旁证,不得一例止汗,治法同上。

头像被屏蔽
3# 板凳
发表于 2015-10-17 23: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03:2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