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食道] 男,34岁,克罗恩病,伴严重营养不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主诉  患者男性,34岁,反复右下腹胀、腹痛加重1周,伴排便肛周疼痛。


现病史  2012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伴发热,排便2~3次/日,质稀,予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后缓解。


2012年6月因“反复发热、腹痛腹泻4个月,再发4天”入院,发病4个月内体重下降10公斤。入院体重49kg,BMI 15.12kg/m2。行肠镜、小肠CT检查后诊断为“CD(回肠型)伴腹腔脓肿”,予5-氨基水杨酸(5-ASA)等对症治疗,腹痛缓解后出院。出院后于消化内科门诊定期随访,因乙肝行抗乙肝病毒(HBV)治疗,HBV DNA转阴后服用硫唑嘌呤、美沙拉嗪,饮食以流质及半流质膳食为主。曾口服补充肠内营养粉剂,每次40~50g,每日4~5次(约900kcal/d),体重有所增加后自行减量。


2013年10月因“反复右下腹胀、腹痛加重1周,伴排便肛周痛”再次入院。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体重47.8kg,BMI 14.81kg/m2,全身无水肿,右下腹压痛(+),肛周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清前白蛋白75mg/L,白蛋白27g/L,总蛋白66g/L,血红蛋白98g/L,C反应蛋白2.68mg/dl,血沉33mm/h。


磁共振成像(MRI):末端回肠、直乙结肠交界及直肠CD活动期改变,肠管内粘连并与膀胱间有瘘管形成;前列腺、尿道脓肿;肛周脓肿及蜂窝织炎改变。


诊疗过程


予患者积极抗感染治疗。因其尿液中疑有消化道残余物,进食后发热,嘱其禁食。


经临床营养科会诊,患者存在重度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且将择期手术,有肠外营养(PN)支持指征。PN非蛋白能量平均为22kcal/(kg·d),总氨基酸平均为1g/(kg·d),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以全营养混合液形式静脉输注。PN前静脉输注入体白蛋白10g/d,共3天。PN支持期间停用人体白蛋白,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无异常。PN应用27天后血清前白蛋白为225mg/L,白蛋白为36g/L,总蛋白为78g/L。


患者后转入外科,行开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术+末端回肠造口术。术中发现大小肠广泛粘连,右下腹及盆腔肠段与腹壁粘连,乙状结肠处有一瘘口,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后常规输液,第6日恢复普通饮食,数日后出院。


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营养评估与咨询,目前病情稳定,除普通膳食外,自拒肠内营养制剂。出院45日后体重由出院时的46kg增至51.2kg。


分析与点评


营养不良是IBD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微营养素缺乏。反复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可造成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或消耗增加,药物治疗副作用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疗效、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而今随着营养治疗的理念不断深入临床,其已成为IBD综合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例患者CD病史约2年,伴重度营养不良,本次疾病发作时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治疗,旨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实践证明,营养支持后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得到纠正,手术治疗顺利完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结局。



(来源:中国医学***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