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面部肿胀,是何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患者女,62岁,2012年10月出现左侧面部肿胀,逐渐加重,偶有疼痛,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12月19日入住我口腔颌面外科。2012年11月6日因“反复大便带血2d,加重4d”入住我院普外科,诊断为“直肠癌”,并于2012年11月12日全麻插管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术”,术后病检诊断为(直肠)高-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破外膜层,肠旁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均可见癌转(8/10,1/1);肠系膜可见癌转移结节。术后伤口愈合可,左下腹造瘘口无回缩及坏死,术后遵医嘱口服化疗药物替吉奥。


专科检查:颌面部不对称,左侧腮腺咬肌区弥漫性肿大,轻度压痛,左侧口角歪斜,张口中度受限,左腮腺导管口未见红肿,挤压导管口可见清亮液体溢出,左上第一磨牙对应颊粘膜区可扪及直径约为2 cm大小肿块,质中,活动度差,界限尚清,左侧下颌下可扪及数个直径约为1 cm大小淋巴结,呈融合状,质硬,活动度差。


面颅三维CT示:左下颌骨升支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内侧骨板突破,其周边颞、咬肌体积明显增大,呈肿块状改变,实质密度不均,其内多发点片状致密影;右顶骨骨质破坏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影形成;颅内多发异常强化结节灶,考虑恶性肿瘤(转移性)可能性大。


入院后患者出现头痛及背部疼痛,予行PET-CT检查显示:骶前软组织增厚,相应部位异常放射性浓聚影,考虑术后改变可能性大;颅内多发转移瘤;右顶骨、左下颌骨、左肩胛骨、右第3后肋、第三胸椎右附件转移性变;双肾上腺转移瘤;左面颊部肿块针吸涂片示:血性背景中见多量淋巴细胞,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及肌肉组织,部分肌纤维有变性。左侧颌下淋巴结针吸涂片:可见增生的淋巴细胞,部分细胞增生活跃,考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讨论


依据Clausen等提出并经修改后的转移癌瘤的诊断标准如下:原发灶有明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尽可能有X线表现支持;上、下颌骨或软组织转移灶有病理证实且病理表现一致,如果是骨转移则应有相应的X线片证实;若原发灶与转移灶接近,则须排除肿瘤的直接侵犯,即在两个肿瘤灶之间有一定距离的健康组织或器官相隔。颌骨转移瘤常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转移瘤并存,本例患者原发灶已经过病理及X线片证实为高-中分化腺癌,肠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及肠系膜癌转移。


面颅三维CT及PET/CT均显示:左下颌骨升支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右顶骨骨质破坏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影形成,本病例因自身放弃继续治疗,未能行颌骨及其他部位病理诊断,但结合临床有充分的理由考虑结肠癌术后全身多发转移可能性大,分析原因如下:目前PET-CT已被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评估,尽管PET-CT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但其总的诊断准确率在85%,诊断敏感性达98%,特别是在判断是否有肿瘤早期转移时有明显的优势。Susanne及其同事认为,判断多发性颌骨骨髓癌溶骨性改变的最灵敏的方法是PET/CT,能够取代传统放射线照相术成为金标准。


本例患者病情发展极快,局部软组织穿刺后病理结果显示为炎症表现,可能是转移癌灶生长快,组织坏死所致。PET-CT还能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


在原发肿瘤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局部转移灶不宜使用根治性治疗,根据PET-CT显示,本例患者直肠癌并全身多发转移癌,预示病情已属晚期,治疗原则上姑息疗法是唯一的治疗手段,颌骨转移的局部治疗总是接受放射治疗,通常是缓解疼痛的和可能防止丧失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