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0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协和内科大查房:消瘦、乏力5个月,多饮、多尿2个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例摘要


患者,男,46岁,因“消瘦、乏力5个月,多饮、多尿2个月”于2012年3月23日入住本院。

现病史

患者2011年10月“上感”后出现乏力,3个月内体重下降5 kg。2011年12月底出现多饮、多尿。 2012年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29×109 /L,血红蛋白 92 g/L,血小板 97×109 /L;空腹血糖21.3 mmol/L,餐后2h血糖2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9%,尿微量白蛋白30.8mg/L;C肽释放试验示空腹血清C肽0.98 ng/ml,2h血清C肽1.94 ng/ml ;血沉126 mm/h,C反应蛋白 116.5 mg/L。腹部CT示脂肪肝,脾大,左侧睾丸鞘膜积液。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坏(未见报告)。予胰岛素后血糖控制良好。自起病以来食欲稍差,体重下降7 kg。

既往史及个人史

2005年出现左小腿外侧灰色粗糙皮疹,伴瘙痒、脱屑,2007年在[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总医院诊断为“淤阻性皮炎”,外敷药后缓解,遗留色素沉着。否认糖尿病史,规律体检血糖正常,末次体检2011年9月。2006年4月出现发热,最高39~40°C,伴卡他症状、干咳。当地医院予抗生素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此后每2~3个月出现发热,最高38℃,多有受凉、劳累诱因,伴或不伴上呼吸道症状。每次持续半个月左右自行降至正常。2008年1月至4月于当地医院予四联抗结核治疗4个月,期间仍有间断发热。考虑结核诊断不明确,停用抗结核治疗。此后未再发热。2008年发现左侧腹股沟疼痛,睾丸肿大,当地医院予三联抗痨治疗半年,疼痛缓解,但仍有睾丸肿大。

家族史

父亲38岁死于脑出血,一姐姐患2型糖尿病。

入院查体

左颌下、左锁骨上及右颈可触及多枚米粒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好;心肺查体无阳性发现;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三指;左小腿外侧可见片状皮肤色素沉着。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继续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完善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16×109/L↓,中性粒细胞60.8%,血红蛋白103g/L ↓,血小板81×109 /L ↓,网织红细胞0.87%;肝肾功能、胰功能、凝血(-);尿常规+沉渣(-);便常规、潜血、苏丹皿染色(-)。血沉77mm/h ↑,C反应蛋白60m/L↑;1/定量示 IgA 6.6 U/ml ↑,IgG、IgM (-);总补体66. 6 U/ml ↑, C3、C4 (-), IgG4 (-)。

内分泌学检查:糖化血红蛋白9.7% ↑,尿白蛋白排出率12.5 μg/min↑;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示基础胰岛素、C肽偏低,增长尚可;肾上腺皮质激素72.7pg/ml↑,血皮质醇、24h尿游离皮质醇、性激素、甲功、甲状旁腺素(-);胰高血糖素(-)。

感染相关检查:A抗原24斑点形成细胞数(spot-formingcell,SFC),B抗原 28 SFC↑(正常值0~2SFC);布氏杆菌试验、肥达外斐试验、结核抗体(-);巨细胞病毒-PP65、乙型肝炎病毒(EBV)-DNA (-);T细胞亚群检测示B细胞核NK细胞计数稍低,CD4+T细胞比例升高,CD8+T细胞比例及计数明显降低,无异常激活。

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ANA)19项(-);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心磷脂(ACL)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血液病及肿瘤相关检查: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0.7%↑,血免疫固定电泳IgAλ(+)。血轻链κ9.05 g/L,λ9.46 g/L↑;24h尿轻链、尿免疫固定电泳(-);尿β2微球蛋白0. 356 mg/L↑;铁四项检测示血清铁6.05 μmol/L↑,总铁结合力44. 75 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3.52%↓,血清铁蛋白251 ng/ml;叶酸2.4ng/ml,维生素B12(-);骨髓涂片示红系晚幼红比例稍高,血小板略少;骨髓活检示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刚果红染色(-);腹壁脂肪活检刚果红染色(-);肺癌筛查、CA系列、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本正常。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根部增宽,左心室射血分数59%。骨扫描示右侧第7后肋、左股骨中段、左胫骨中段放射性浓集。X线片示头颅、肋骨、骨盆、股骨、胫骨(-)。生长抑素显像(-)。胸部增强CT示双肺胸膜下间质性改变,纵隔及双侧腋下小淋巴结。腹盆增强CT+胰腺薄扫示胰腺体尾部肥大,脾大,门脉期强化不均,肝门区、脾门区、腹膜后、腹股沟多发淋巴结,精囊腺高密度小结节,前列腺外周带密度减低。腹部MRI示脾脏增大,脾内可疑裂隙状异常信号;脾门区散在小结节影,不除外淋巴结;胰尾稍饱满;腹膜后多发淋巴结,部分增大。


其他:眼底检查2次(-),肌电图(-)。

大查房时患者状况(2012年4月18日)

患者无明显不适,胰岛素控制血糖满意,查体基本同入院。

讨论

放射科郑福玲医师

患者肋骨相、骨盆相、左侧股骨相、胫腓骨相、颅骨相未见明确骨质破坏。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下肺靠近胸膜间质性改变,以小索条影和磨玻璃影为主。腹部CT平扫见胰腺形态稍饱满,因内有血管影重叠,所以增大不明显。脾增大比较明显,门脉期见脾不均匀强化。腹部MRI可见压脂T2相和T1相脾脏低信号结节样改变。此外可以看到腹膜后、腔静脉后方肿大淋巴结。综合起来,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改变,以脾大和脾脏弥漫病变为主。脾大是影像学最常见的征象之一,所致原因很多。结合临床,考虑脾脏浸润性病变可能性大,需考虑淀粉样变性。因为在淀粉样变中,纤维素沉积会在MRI上表现为异常低信号。但确诊缺乏特异性改变支持,影像结果仅供参考。

普通内科焦洋医师

本患者为中青年男性,起病隐匿,病初有乏力、盗汗表现,伴相对明显的多饮、多尿。外院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C肽分泌水平低,有血三系轻度降低,炎性指标升高明显。外院曾查抗核抗体可疑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原抗体阳性。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腹部CT主要提示脾大。2006年至2007年曾间断出现4次高热,每次持续约半个月时间,抗结核治疗效果不理想。2008年曾发现左侧睾丸肿大,诊断为鞘膜积液,予三联抗结核治疗无明显疗效。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很好,双侧颈部及锁骨上有一些很小而软的淋巴结,在肋中线肋下三指处可以触及肿大的脾脏。左侧小腿伸侧有一些不是很特异的色素。


患者血糖升高比较突然,从一元论角度,什么疾病可同时导致患者高血糖和炎性指标明显升高?感染性疾病方面,筛查了常见的病毒感染,结果均阴性。T细胞亚群未提示CD8+T细胞异常激活。患者曾在外院怀疑为结核感染,但入院后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仅轻度阳性,临床表现也不提示活动性结核感染。结缔组织病方面,患者有睾丸鞘膜积液及神经源性损害,外院曾发现抗核抗体可疑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原抗体阳性,然患者入院后未接受任何激素治疗,复查抗体、IgG4及肌电图均为阴性。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糖升高、炎性指标升高基本可以排除。肿瘤方面,查体发现一些小的浅表淋巴结,骨扫描提示一些不是很有意义的信号增高区,腹部CT提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胰尾肥大,以及脾脏增大;但是不太支持的是,患者一般情况很好,且病程偏长。我们曾怀疑过胰高血糖素瘤,但生长抑素显像阴性,不支持诊断。

在筛查过程中,发现M蛋白阳性,曾考虑是否存在浆细胞病。但患者肝、肾、心脏功能未见异常,也没有明确的外周神经病变。完善骨穿、骨髓活检及腹壁脂肪活检,刚果红染色均为阴性,淀粉样变可能性小。POEMS综合征是比较罕见的浆细胞病,按照诊断标准,患者存在M蛋白、脾大,自觉近年来肤色变黑。但不支持点是,肌电图未发现神经源性病变,M蛋白量不是很高,内分泌学检测除血糖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外,其他比较特异的内分泌学改变,如性腺激素等均无明显异常。按照诊断标准,患者未能满足最主要的两条标准,即M蛋白和周围神经病变。但患者是否存在早期POEMS综合征,还需要血液科进一步分析。

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临床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依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C肽释放水平在正常低值,似可诊断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 diabetes in **, LADA)。但LADA能否解释患者如此明显的炎症状况,为此我们也在质疑患者的病情是否可以用一元论解释。是否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一个问题,而血沉增快是另一个潜在的问题。


希望这次查房各位老师帮助明确3个问题:(1)早期POEMS是否能够诊断;(2) LADA是否可以解释患者炎性指标升高;(3)有无进一步获取病理学检查的指征,以明确诊断。

内分泌科冯凯医师

首先从内分泌学角度总结该患者的糖尿病特点。这是一个中年男性,起病比较急,起病前有感染先兆,起病时糖尿病症状非常典型,酮症倾向不是很明显。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轻度升高,C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证明患者基础胰岛素和C肽水平偏低,但从整个曲线看,反应很不错。此外,患者姐姐有2型糖尿病。

若按1型、2型糖尿病分,LADA实际上应该算1.5型糖尿病。因为一方面,LADA是隐匿、缓慢起病,并有一定的自身免疫倾向,包括β细胞功能下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这些是1型糖尿病的特点;另一方面,LADA酮症不明显,β细胞功能衰竭速度比较慢,炎性指标,尤其是抗体滴度不高,这些是2型糖尿病的特点。

从诊断上看,该患者不像1型糖尿病,因其起病时无明显酮症,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至于早期炎症,推测是其起病的诱因,并不代表与自身免疫有直接关系。诊断上还是考虑LADA可能性大。患者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不也具有2型糖尿病的特征,将来是否能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在不好说,建议继续随诊观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抗体指标。

从全身炎症反应看,1型糖尿病作为最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类型,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而LADA并没有1型糖尿病这样强烈的自身免疫倾向。因此不论是LADA还是1型糖尿病,都不应该存在明显的炎性指标升高。至于是否有感染诱因引起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则不能除外这一可能性,但一旦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病症,且诱因完全控制之后,其炎症指标不会特别明显。

另外,该病例曾考虑过POEMS综合征。POEMS 是上世纪80年代命名的疾病,但由于国际上这类疾病患者十分罕见,有关其内分泌表现,很难形成大宗的观察。2007年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有一篇就目前来说最大宗的POEMS临床报道。该研究从1960年开始搜集病例,直至2006年,共搜集了170例POEMS患者,但遗憾的是只有2000年后的64例患者有内分泌方面的资料,其中54例(90% )有内分泌病变。内分泌病变中最突出、最典型的是性腺异常,发病率占80% ;甲状腺改变达60%,常见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且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本例患者从POEMS最主要的两个内分泌病变看,均不存在;但其存在一个相对较少的内分泌异常,即糖尿病。POEMS的病因尚不太清楚,目前认为是炎症因子不平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分泌所致。内分泌腺,包括胰腺周围都是密集的血管分布网,如果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紊乱,其血管构建就会形成紊乱。梅奥诊所的报道也提到,有几例患者做了病理学检查,包括甲状腺和胰腺,但没有任何M蛋白沉积的证据。梅奥诊所临床研究认为,可能是血管结构紊乱及炎症介质功能不平衡,而造成了激素释放障碍。由此似乎可以解释患者病理检查未看到淀粉样物质沉积,也不像糖尿病患者那样,有自身抗体的破坏。

从POEMS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可以推测糖尿病比较轻,2/3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仅1/3患者有典型糖尿病表现。而这1/3典型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可以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甚至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只有部分患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本例患者尚不能诊断POEMS,但是否会随着病情发展,POEMS的表现逐渐典型起来,糖尿病也更为典型,目前判断不太可能。因为患者从起病开始就是非常典型的糖尿病过程,而不是继发性糖尿病特征。

从内分泌角度,我认为该患者目前采用胰岛素治疗是必须的。因为患者有贫血、炎症状态,负氮平衡比较明显,所以暂时需要胰岛素治疗。至于将来是否一直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以随诊观察决定。

综上,诊断上首先支持LADA,其次不除外2型糖尿病;POEMS与糖尿病的关系极不明确;目前还需要胰岛素治疗。

血液内科段明辉医师

我同意冯凯大夫的意见,患者糖尿病诊断是肯定的。我个人倾向于二元论。从血液科角度讲,血细胞减少是轻度。M蛋白虽然只有一次化验结果,但患者IgA水平已经升高,所以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但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这是不太让人放心的地方,究竟是单克隆蛋白还是多克隆蛋白,还需要复查1次。CT提示脾大,但追问病史,患者至少在 2007年就知道自己脾大。所以脾大和糖尿病不是一回事。至于全血细胞减少,我很关心其2007年以后的血常规结果,遗憾的是患者不能提供,也就无法明确血三系降低是否为脾亢所致。此外,患者存在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这很可疑。肌电图检查结果不支持POEMS诊断,未见到神经源性损害。感染目前没有证据,包括2006~2007年发烧和结核诊断,其实都不明确。骨髓中没见到明显异常细胞,刚果红染色阴性,骨髓浆细胞数量也不足,所以淀粉样变或多发性骨髓瘤的证据不多。骨髓涂片增生“尚可”,而骨髓活检中造血组织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取材有关系,为此也许还需重复骨髓活检。血液学检查主要发现就是M蛋白。

综上,诊断方面,我认为糖尿病是***存在的。而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可以从同一个方面考虑。POEMS、淀粉样变、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rterminedsignificance, MGUS),都是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一大类,需要重点考虑。

POEMS是一个综合征,从发病机制看,目前已越来越接近该病的本质;从本质讲,它是一个单克隆性的浆细胞恶性病的远端效应,类似于副肿瘤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并不是轻链作用的直接后果,而是一些复杂的克隆性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的后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所谓综合征,将来可能会归为一个特殊的克隆性浆细胞病。根据发病机制,POEMS真正的强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单克隆浆细胞增殖。多发性神经病变,现在还列为强制标准,将来则未必是强制标准。我们曾发现部分患者,有M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但没有出现多发性神经病变;还有一些患者,克隆性浆细胞病很隐匿,无法通过血清测定方法检测到,但是已出现多发性神经病变,且在病程后期可能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克隆性浆细胞病,就像焦洋大夫提到的:早期POEMS。但该患者已出现M蛋白,所以按照绝对强制标准,应该就是单克隆浆细胞增殖。至于多发性神经病变,根据文献及我们的经验,对部分患者不一定是必须的标准。POEMS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水负荷失衡,这代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系列远端效应因子产生了,其中在临床上最常见到的是视**水肿。但此例患者进行了2次眼科检查,都没有发现视**水肿。从这方面看,关于POEMS,我同意冯凯大夫的意见,即使有所谓不伴有多发性神经病变的克隆性浆细胞病的存在,但该病例尚远远不够诊断,目前不考虑POEMS综合征。

至于淀粉样变,诊断依赖于病理。若M蛋白得到确认,克隆性浆细胞病则毋庸置疑。但是患者确实没有心、肾脏器的变化,骨髓和皮肤刚果红染色又都是阴性。虽然文献报道,皮肤病理在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应该100%阳性,我想这个100%,是因为统计病例有限。因此,即使腹壁脂肪活检阴性,淀粉样变也不能排除,然而该患者腹膜后和脾脏病变还是个未知数。

至于MGUS,则临床上不应该有其他一些表现,且目前认为绝大多数MGUS都是极早期骨髓瘤的一个过程,此病例诊断MGUS要非常慎重。

我曾统计过M蛋白存在时的病种分布,绝大多数还是淋巴系统恶性疾病;良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也可能存在M蛋白。但我们总是说,自身免疫性疾病再发展就是克隆性血液病。所以,如果在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发现单克隆M蛋白,是不是已经在向克隆性血液病方向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如果有M蛋白存在,要警惕淋巴增殖性疾病。该病例脾大,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还有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检查明显不符合脾功能亢进。为此,对淋巴增殖性疾病,要保留足警惕性。

综上,关于诊断,POEMS和MGUS都不考虑;淀粉样变需要依靠病理资料;而淋巴增殖性疾病,需要非常警惕。下一步,第一是M蛋白确认,需要进一步确认血游离轻链是否为异常比例;另外,患者附睾在2007年就出现了问题,是否需要考虑外科处理;脾脏比较大,对于腹膜后淋巴结、脾脏、甚至肝脏的活检,是否有可能。如果确认M蛋白存在,且患者同意,需要进一步做活检。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有意义,可以指导下一步活检部位。若患者难下决心做进一步检查,起码需要定期随诊,因为其随时可能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线索,指向血液系统疾病。

消化内科伍东升医师

从CT上看,患者胰腺稍微饱满,不能称为肥大,胰周间隙也比较清晰,IgG4也不高,因此没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表现。但是腹膜后及胰周有多发小淋巴结。患者2006年开始间断发烧,有皮疹,近期有血糖升高,可以考虑做一个诊断性超声内镜,看看有没有胰腺内分泌肿瘤,但患者没有做穿刺的明确指征。另外,患者2006年和2007年反复发烧,脾大或许与当时发烧有关系。患者当时可能有一些少见的感染,如支原体、立克次体感染等,以及一些少见的地方性感染。脾大究竟是血液增殖性疾病,还是其他问题,目前并不明确。至于POEMS,大家都觉得证据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是检验问题的最好方法,可以继续观察,也可以试着吃1到2周复方新诺明或红霉素类药物,随诊炎性指标变化。

普通内科焦洋医师

感染科周宝桐大夫也会诊过本患者。患者在2006年和2007年出现过反复发热,而且这次发热病初之时似乎有一个上感表现,但至目前所筛查的一些慢性感染指标,包括布氏杆菌病、伤寒、T细胞亚群,均未发现直接的感染证据。周大夫考虑,现阶段感染方暂不需进一步筛查,下一步以观察为主,抗生素无应用指征。患者炎性指标比较高,想请教血液内科段明辉大夫,这种情况下应用小剂量激素是否有指征?

血液内科段明辉医师

首先,激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会用激素降体温,也不会用激素降指标,而是针对某个病,针对性地治疗。现在诊断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能归到结缔组织病,或POEMS,或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任何一个。患者一般状况非常好,现在给予激素治疗,可能给疾病诊断带来干扰,还有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因此我认为,目前不考虑加用激素,而应以随访为主,等待患者病情充分地显露。

风湿免疫科张文医师

该病例虽然病情较轻,但讨论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个人比较同意段明辉大夫的意见,是一个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间断发烧,腹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大较明显,当然脾大的时间比较长了,到底是不是淋巴增殖性疾病的一个表现,不好肯定也不好否定。但根据放射科大夫的提示,我认为患者脾大,应该是淋巴增殖性疾病的一个方面。另外该患者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已经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而且是IgAκ型增高。

说到淋巴增殖性疾病,其实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出现淋巴细胞增殖、活化,或者一些脏器组织浸润,如干燥综合征,就是一个很突出的B细胞活化、增殖为主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球蛋白升高,通常以IgG或IgM型升高为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良性增殖也可能出现M蛋白,但多数是IgG和IgM。该病例出现IgA型M蛋白,我还是考虑血液方面的问题。因此,虽然患者现在还不能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但我倾向于认为是血液系统增殖性疾病,而不是免疫病增殖性疾病。

治疗方面,我也同意段明辉大夫的意见。给患者一点治疗,表面上指标降下来了,其实是掩盖了病情。患者目前一般状况很好,可以随诊,包括腹膜后淋巴结、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些活检部位,是最好的办法。

查房后诊断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可能性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可能性。

转归

复查血、尿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仍提示有M蛋白存在,但患者拒绝进一步有创及PET-CT检查,出院随诊。

2# 沙发
发表于 2015-4-21 19:29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学习了,谢谢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3# 板凳
发表于 2015-4-23 18:55 | 只看该作者
协和病例讨论都是疑难的,少见的,开眼界
4
发表于 2015-4-25 08:11 | 只看该作者
协和病例讨论都是疑难的,少见的,开眼界
5
发表于 2015-5-2 20:33 | 只看该作者
医学真的是有很多不确定,但患者三系减少和脾亢关系明确,我是想有没有可能进行局部淋巴结活检,进一步明确,才疏学浅,多多指正。
6
发表于 2015-5-11 10: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7
发表于 2015-5-15 16:0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08: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