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活动] [CIT2015]高端平台,学术盛宴:介入大会亮点研究荟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14年3月19-22日,第十三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有6478名心脏病、放射学、血管病和其他相关卫生领域专家学者参会,共有1400多场报告。在这个医疗技术创新的高端平台上,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学术理念讨论和临床思维交流。TCT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B. Leon教授评价,中国堪称世界介入发展的佼佼者。
    [CIT2015]高端平台,学术盛宴:介入大会亮点研究荟萃一、来自中国的最新临床试验
    1、I-LOVE-IT 2试验亚组分析: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持续时间?
    在3月20日的全体大会上,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徐波教授公布了I-LOVE-IT 2试验亚组分析结果。韩雅玲院士、徐波教授等牵头,在全国32个中心开展的I-LOVE-IT 2试验的随机亚组分析探讨了采用BP-DES行PCI的患者中短期(6个月)与标准长期(6个月)DAPT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结果显示,基线时采用BP-DES行PCI的1829例患者中,接受6个月和12个月DAPT治疗的患者分别有909例和92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特征及手术结果无差异。随访18个月时,DAPT 6个月组与DAPT 12个月组分别有897例及904例患者完成研究。
    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明确/可能的支架血栓形成;DAPT 6个月组与DAPT 12个月组患者的净临床不良事件(NACCE,7.8%和7.3%)及靶血管病变失败(TLF,7.5%和6.3%)的累积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7%和1.3%,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7%和0.3%,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9%和1.3%.两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相似,0-18个月时,DAPT 6个月组和12个月组所有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4%和6.6%(p=0.81);6-18个月时,两组所有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和3.3%(p=0.09),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数据显示,对置入BP-SES的患者而言,DAPT治疗12个月和6个月的主要疗效相似。
    2、DRAGON试验初步结果:桡动脉入路(TRI)和股动脉入路(TFI)冠脉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在3月20日的全体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公布了DRAGON试验结果。DRAGON试验目的是比较桡动脉入路(TRI)和股动脉入路(TFI)冠脉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终点为术后7天的出血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的心脑血管事件。共纳入来自30个中心的2042例参与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TRI组和TFI组;经筛选排除后,两组分别有1212例和527例参与者。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病变特征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天TRI组99.8%的患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TFI组为99.2%(P=0.0726);无微出血的比例分别为99.5%和97.9%;无总出血的比例分别为99.5%和97.9%(P=0.0016.按不同的出血并发症类型分组后,TRI组的总体无出血并发症、无轻微出血并发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TFI组。
    术后7天TRI组无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比例显著高于TFI组(98.6% vs. 97.0%,P=0.0275)。此外,TRI组PCI成功率显著高于TFI组(96.5% vs. 94.1%,P=0.0248)。
    99.6%和98.9%.
    说明与TFI相比,TRI组的PCI成功率更高,且心脑血管事件、出血并发症发生较少。霍勇教授指出,该研究的价值在于为目前出血并发症较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证据。
    二、特色最新注册研究
    1、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 Registry)由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杨跃进教授主持的CAMI Registry研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共有来自全国的108家医院参与,每个省有代表性地入选至少一家省级医院、一家地市级医院和一所县医院,随访2年,评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心梗诊疗差距。自2013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9月,共登记26103例患者,其中7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初步结果显示,中国AMI患者就诊普遍较晚,入院平均延迟>12 h,STEMI者延迟率为1/3,NSTEMI者延迟率>50%;不同级别的医院在救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未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要减少就诊延迟,提高所有级别医院的再灌注治疗率,特别要降低县级医院的死亡率。
    2、中国冠心病患者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OPT-CAD)由[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的OPT-CAD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前瞻性、全国范围的研究,探讨了我国抗血小板治疗的现状。该研究共有来自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7家医院参与,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注册了超过1.4万例患者;随访期为1年,观察用药依从性、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出血风险等。
    与以往数据相比,目前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有所提高;院内抗血小板治疗使用的药物仍主要阿司匹林(92.0%)和氯吡格雷(86.3%),83.9%患者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院内抗凝治疗主要使用的是低分子量肝素(41.5%)。住院患者主要不良事件为出血,12个月后自行停药率较高。与STE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
    3、China PEACE-3VD注册研究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展的China PEACE-3VD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在我国24所大型教学医院的心脏中心,连续登记近4000例经择期冠脉造影确诊为三支和(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最终入选1919例患者进入前瞻性随访队列,1267例入组注册队列研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评价其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以探讨中国较大型医疗中心在冠心病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治疗策略选择的适当性,以及不合理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数据显示,70%的患者接受的是PCI,只有10%的患者接受CABG, 20%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而且不同中心的治疗策略也有差异。58.1%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CABG/PCI,41.9%患者可能接受了不合适的血运重建治疗,对指南的依从性较低。另外,CABG组1年事件发生率很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只有3.6%.对指南的依从性差,导致患者预后较差。而且,对于不合理使用的PCI,其预后比CABG差;而对于有适应证的PCI,其预后与CABG相当。
    4、China PEACE回顾性CathPCI研究:10年结果China PEACE研究包括回顾性AMI研究、回顾性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研究、前瞻性AMI研究及前瞻性PCI研究四部分。China PEACE回顾性CathPCI研究纳入70家医院1.5万例患者,旨在通过重塑医疗服务,使中国PCI指南得以认证。
    调查发现,在过去十年中,我国PCI的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使用增加更明显。在药物使用方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增加,但抗凝药物,如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无变化,而且60%的出院用药未记录在案。出血的发生率下降,但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著改变。
    正如比利时阿尔斯特心血管中心Williams Wijns教授所言,介入治疗在中国已进入合作、创新、转变的新十年。“CIT的精彩,岂止4天”.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6)将于2016年3月17日——20日在北京举行,期待来年再相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 04: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