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 支原体肺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广泛存在,每34年有1次流行,近几年有增多趋势,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和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高热、顽固性咳嗽,肺部啰音少,严重者可有肺实变、大量胸腔积液、肺不张、阻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甚至需要手术切除肺叶,以及合并肺外脏器的并发症。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界中的最小微生物,无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生物合成的药物完全不敏感。

  目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主要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红霉素抑制移位酶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通过抑制支原体的生长代谢起抑菌作用。目前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组织浓度更高。头孢菌素类、利福平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支原体有效。

支原体感染一方面通过病原体在呼吸道黏膜的定植,释放毒性代谢产物,造成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平滑肌增生等导致闭塞性支气管炎,另一方面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免疫反应,其中IL-8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导致肺部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以上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可以看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要取得良好的疗效,除针对病原之外,还需针对支原体感染所造成的免疫损伤进行治疗。及时加用激素,不仅可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分泌物的阻塞、减少肉芽组织的产生、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及平滑肌增生等引起的闭塞性支气管炎,还可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减轻肺不张。而急性期加用丙种球蛋白,可下调B细胞合成自身抗体、中和病理性自身抗体、抑制补体介导的免疫损伤、增加免疫杀伤细胞功能,从而改善和减轻支原体对机体的侵袭作用。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的诊断

   1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

   2学龄小儿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全年可发生。

   3起病缓慢,潜伏期约2~3周,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度左右,可持续 1~3周,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

   4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性咳嗽表现。

   5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可闻喘鸣音。

   6肺部X线:支气管肺炎改变,常为单侧,以右中下肺野多见。X线改变多样,可相互转化,即一处消散,另一处又出现新的病变。

    7实验室:关于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血清内最早出现的是特异性IgMIgA抗体,几周后出现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A出现维持时间很短,不具有检测意义,因此MP-IgM类抗体的检测是早期诊断MP相关疾病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手段。根据抗体产生规律,特异性MP-IgM会在抗体产生几周或几个月后消失。因为MP-IgM是在感染初期产生,MP-IgG是在感染几周后产生,所以MPIgG抗体的检测也是MP诊断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的一环。因此同时检测MP-IgMMP-IgG可大大提高MP的检测率和确诊率。

    
   检测结果
      
                    意义
      
      危险性
  
    
   IgM+  IgG+
      
早期感染过体内有抗体;近期复发感染或体内潜伏的病原体被激活
      
        高
  
    
   IgM+  IgG-
      
急性期初次感染
      
       极高
  
    
   IgM-  IgG+
      
早期感染过,体内有抗体,有一定的免疫力;无近期感染或提示处于感染后期需密切观察
      
        低
  
    
   IgM-  IgG-
      
无感染史,体内无抗体,无免疫力。视为易感人群
      
        无
  

1 冷凝集试验,75%支原体肺炎病人于发病后第2周血清中冷凝集试验效价132或更高,4周达高峰,6周后下降或消失。(2)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3)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核酸检测。(4)痰,鼻咽拭子培养分离肺炎支原体。

   ①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②临床表现:高热1周以上,伴咳嗽,症状重或出现严重肺外并发症;③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④肺大叶实变伴胸腔积液或肺不张;⑤符合《儿科学》制定的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⑥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无反应,或病程超过6周仍迁延不愈的为重症支原体肺

23 治疗与转归

  1)全部患儿在确诊为肺炎支气管肺炎后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用量为2030 mg/(kg·d)7 d后改为阿奇霉素

     口服治疗,用量为10 mg(kg·d),序贯治疗23个疗程(1个疗程为:服药3天,停药4 天。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现多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或罗红霉素交替治疗。

3  由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可联合应用抗生素。支原体对影响DNARNA或蛋白质合成或细胞膜完整性的抗生素均敏感,加        用头孢曲松,临床观察疗效较单一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佳。

4 疗效判定 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减轻或消失,和()胸部X线检查病变减轻或消失为有效;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加重或不缓        解,肺部体征明显,和()胸部X线检查病变改善不明显或呈游走性改变为无效。

     本文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①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②临床表现:高热1周以上,伴咳嗽,症状重或出现严重肺外并发症;③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④肺大叶实变伴胸腔积液或肺不张;⑤符合《儿科学》制定的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⑥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无反应,或病程超过6周仍迁延不愈的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或有胸腔积液,或有肺不张。化验:均有明显血沉增快,MP-IgM阳性≥1160。可有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所有患儿PPD均阴性。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ST-T改变。

   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及头孢类(头孢曲松)抗生素静脉滴注,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mg/(kg·d)、丙种球蛋白200400mg/(kg·d) 静脉滴注,连用35d,部分病例联合应用利福平。治疗1个疗程(1)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后仍至少继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个疗程。肝功能异常的给予肝泰乐及维生素C保肝治疗,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者给予果糖及能气朗营养心肌,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者给予胸腔引流,合并肺不张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

   疗效判定 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减轻或消失,和()胸部X线检查病变减轻或消失为有效;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加重或不缓解,肺部体征明显,和()胸部X线检查病变改善不明显或呈游走性改变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

   2 结果

   3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经联合治疗,321周内病情好转,有效率94.1%21周内治疗无效者加用利福平后很快好转。平均住院日20.7d20例采用单纯治疗方案病例,有效率45.00%。数据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总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一旦诊断,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早期应用头孢菌素类、利福平、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大量患者会导致药物耐药,要警病菌耐药,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请您发表意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3 11: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