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在岗培训教材:常用腧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常用腧穴
刘东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以及主治
2.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内容介绍
1. 腧穴的定位方法
2. 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以及主治
T_e
一、腧穴的定位方法
B_e
(一) 骨度分寸定位法
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骨定穴法。
1. 头面部
从前发际正中到后枕部,一般定位12寸,从耳后发际以上定位为9寸。
2. 躯干部
两**间是8寸,腋下到耻骨联合上共是22寸,腋下到前髂上肌定位是21寸,从腋下到腰间的定位是12寸,从腰间到前髂上肌是9寸。后正中线到肩峰上是8寸,而后正中线到肩胛骨下缘是3寸。
3. 四肢部
腋下到腕部是21寸,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从肘横纹到腋下是9寸。前髂上肌到膝盖是19寸,从膝盖到踝是16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 固定标志
如发际、肚脐、**等。
2. 活动标志
指各关节、肌肉、肌腱。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1. 中指同身寸
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合用四肢各部的穴位的定位,以及腰背部穴位的横向定位。
2. 拇指同身寸定位法
是以拇指关节横度为1寸,为标志为定位方法,也适合于四肢的穴位的定位。
3. 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指,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多用于上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定位,以及背部的横取定位,取穴。
(四)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就是结合上面几种的定位的取穴方法,在临床应用时采用更加简便易行的体表标记物、骨度分寸,还有指寸法结合起来,来进行定位。如最常用的穴位如风市穴,风市穴就是患者站直,自然的立正,双手下垂,而中指尖在骨外侧所指之处就是风市穴。而取列缺穴的时候,是两手虎口自然的平直交叉,而食指尖端所处的穴位就是列缺穴。百会穴就是两耳间连直线中点即是百会穴。劳宫穴就是微抱拳、微握拳,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的压迹就是劳宫穴。
【我的笔记】
二、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以及主治
B_e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
1.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2.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昏迷等肺实热证;②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二)手阳明大肠经
1. 商阳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 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
【操作】直刺0.5~1寸,**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3.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5~1寸。
4.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5.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1.5寸
【我的笔记】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
1.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沟中。
【主治】①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2.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痛痒、眼睑动、目翳等目疾;②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③头痛,眩晕。
【操作】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4.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5.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聍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6.头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平刺0.5~1寸。
7.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不可灸。
8.梁丘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疾。
【操作】直刺1~1.2寸。
9.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证;③癫狂等神志疾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0.上巨虚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
11.下巨虚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①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乳痈。
【操作】直刺1~1.5寸。
12. 内庭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我的笔记】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
1.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2. 地机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3.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4.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º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月经病;②瘾疹、丹毒等血热性皮性肤病。
【操作】直刺1~1.5寸。
(五)手太阳小肠经穴位
1. 后溪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证;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2.肩贞
【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②瘰疬。
【操作】直刺1~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我的笔记】
(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1.天柱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②鼻塞;③癫狂、痫证;④热病。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2.风门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证;②项强,胸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3.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斜刺0.5~0.8寸。
4.脾俞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5.胃俞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操作】斜刺0.5~0.8寸。
6.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
7.关元俞
【定位】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腹泻;②腰骶痛;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操作】直刺0.8~1.2寸。
8.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国静脉出血。**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9.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2寸。不宜作过强的**,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10.昆仑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②癫痫;③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我的笔记】
(七)足少阴肾经穴位
1.涌泉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前1/3凹陷处。
【主治】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证等急症及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失眠;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豕气;⑥足心热。
【操作】直刺0.5~0.8寸。祛邪宜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2.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八)手厥阴心包经穴位
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证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我的笔记】
(九)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1.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直刺0.5~1寸。
2.肩髎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操作】直刺1~1.5寸。
(十)足少阳胆经穴位
1.瞳子髎
【定位】目外眦外侧约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
【操作】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2.率谷
【定位】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平刺0.5~0.8寸。
3.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的角度与深度。
4. 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操作】直刺1~1.5寸。
5.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有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5~0.8寸。
【我的笔记】
(十一)足厥阴肝经穴位
1.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②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③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④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⑤癃闭,遗尿;⑥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十二)督脉穴位
1.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痤疮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③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3.水沟
【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衷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④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强**;或指甲掐按。
【我的笔记】
(十三)任脉穴位
1.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痛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2.神阙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②腹痛、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
3.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③癫狂,脏躁。
【操作】直刺1~1.5寸。
4.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①口歪、齿龈肿痛、流涎等口部病证;②暴喑,癫狂。
【操作】斜刺0.3~0.5寸。
(十四)奇经穴位
1.印堂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育,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3.耳尖
【定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①目疾;②头痛;③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0.1~0.2寸。
【我的笔记】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7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