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94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性传播疾病] 登革热病毒病是怎样进入蚊体和人体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登革热病毒病是怎样进入蚊体和人体的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蚊子、汗腺、卵、化粪池
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毒为大小约50nm,它在动物体内生活环境39---40度,对动物生命没有危害,但动物粪便含有大量的革热病毒及病毒卵。当这些含有革热病毒粪便遇到水时、水中就含革热病毒及病毒卵。当蚊子在这种含有革热病毒的水中产下卵,卵子产于水面,两天后孵化成为水生的幼虫孑孓,孑孓在含有革热病毒及病毒卵的水中以它们为食,所以蚊子肠道是革热病毒繁殖生存地,医学界将蚊子定为传播媒介。
蚊子: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一个科。该科生物通常被称为蚊或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雄蚊口器退化,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摘引360百科)。以上资料可以证明是雌蚊因繁殖需要叮咬动物、人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那么雄蚊没有这个刺吸功能,所以它没有传播媒介功能,这是科学家的误导!
雄蚊也有传播登革热病功能。
蚊生的孑孓在含有登革热病毒的水中成长,所以孑孓不管雌雄都在含有登革热病毒的水觅食,它们都有同等的机会觅食到登革热病毒和卵,所以雄蚊肠道内同样是革热病毒繁殖生存地。雄蚊一代发育大约只要10—12天,在自然条件下雄蚊交配后约710天死亡。不管雄蚊活多少天,它要觅食又要大小便,所以雄蚊到处觅食到处拉大小便,雄蚊的大小便含有革热病毒和卵,人汗腺有吸附功能,革热病有一部分人是通过自身汗腺吸附革热病毒被感染。(自身汗腺吸附病毒功能值得公共卫生专家调查、评估)。孑孓生命力很强,在pH9碱性、pH6酸性它都能生存,(3年前就做过这个试验)
蚊子有叮咬功能吗:它没有叮咬、刺吸功能,但蚊子的长喙有高速旋转功能,旋转速度2万转。(1015年以前,我在C**科学看到美国蚊子科教片,并解说蚊子喙内有旋转功能)。当蚊子飞到人体时,它的喙要插入汗腺,汗腺将喙固定,蚊子喙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粗锯齿开始高速运转,喙在正个身体压力下开始下降,钻破毛细血管,血液自动流进喙管道及胃。所以蚊子喙没有传播革热病毒,是人血液压力将血液压入蚊体内,蚊子喙内的血液及唾液无法进入人体!举例:假如一个蚊子喙过艾滋病人,这个蚊子在去喙一个健康人,为什么健康人不会传染艾滋病,因喙过艾滋病人的蚊子的血液不会倒流,无法进入人体。
蚊子传播媒介入体全过程:当携带革热病毒蚊子飞到人体,本能的喙插入汗腺,开始工作,当血液通过压力进入喙管道、胃迅速膨胀,蚊子的胃膨胀到一定成度,将肠道的粪便挤出,蚊子粪便含有革热病毒和卵,而蚊子粪便正好落在皮夫汗腺上,汗腺的吸附功能将革热病毒和卵吸入汗腺,革热病毒和卵在汗腺的适应环境过程,就是当今医学定为,革热病毒病的潜伏期。
革热病患者发病过程
当一个人被携带革热病毒蚊子传染后,登革热病毒及卵在她的汗腺适应环境3---7天,当它适应环境后开始活动,人本能汗腺关闭发热,发热到39度时,病毒的卵开始发育,当发热到40度时,卵以成为有繁殖能力的登革热病毒,当患者持续发热40度时,登革热病毒在汗腺繁殖力强,病毒挤破汗腺进入毛细血管,所以有的患者发热2—7天,有的3—5天,在这540度的温度下,登革热病毒布满全身,身体出现皮珍,患者感觉到痒,这是患者从体内登革热病毒、幼登革热病毒及卵二次进入汗腺,所以在皮珍中体温下降到正常仅1天,发热又开始,医学界称:双峰热或马鞍热型,又称第二次感染。第一次感染是1只蚊子的粪便,1---5个汗腺受感染,第二次感染是60—70%的汗腺被感染,发红的皮珍就是被感染的汗腺,第二次感染危害人的生命。
登革热病的传播方式
携带登革热病毒动物大便遇到水--蚊大便--人大便---人。当第一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蚊子感染后,这个人的大便在传染蚊子,粪便遇到水的面积大,更多的蚊子被传染。一批蚊子被感染、就有一批人被感染,一批人被感染,这批人的大便更可怕,恶性循环,广东这次登革热病就归属人、蚊、人的恶性传播!
登革热病的防御
1、凡是有突然寒战高烧者,第二天大小便要处理。
2、凡是在医院查出登革热病患者,大小便有医院做无公害处理,[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要切记这一条!
3、灭蚊要全民一条心,街道办、村委是灭蚊骨干。
4凡是有突然寒战高烧者,姜3大片放入锅中加300克水煎熬10分钟,放红糖100克滚开倒进碗中,称热喝下,盖上被子发汗,20---30分钟必出汗,发汗登革热病毒必定从汗腺排出,病就好了。登革热病毒不用怕,怕我们误了治疗时间,所以要预防登革热病、第一时间要用的药方家喻户晓才能达到预防目的,因这时的病人不用处理大小便,登革热病毒在汗腺没进体内。
5、凡是在疫区群众用洗衣服肥皂洗澡,用海盐100克加水1500克洗全身,2---5天洗一次。
登革热病的治疗
登革热病毒病、它的第一感染在汗腺,第二期感染还是在汗腺,登革热病毒库就是在汗腺,所以处方:
1、亚微米麻黄2—3克加0.3克亚微米甘草,放入杯中加水50克搅均喝下去。
2亚微米麻黄3克放入盆中,加温水2升搅均,小毛巾擦全身,盖上被子发汗,2---3小时退烧,7---8小时达到37度。
3、以上用亚微米麻黄药及方法,患者不管轻重用一次就退烧,退了烧患者会康复。
告诫:凡是传染科的院士、教授、主任医师,你们在这次登革热病治疗当中,为什么患者发病就高烧,西药就退不了烧呢?这是医学界犯的最大错误。[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这个理论是错误得!在登革热病治疗当中,患者从发高烧到退烧、退烧后体内的、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登革热病毒]是死亡了还是跑出来了?在这里指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是猜想。退烧后体内的登革病毒在人体37度的环境下无法生存,以失去了繁殖能力,因登革病毒的生存环境是39---40度。那么,亚微米麻黄是大自然的产物,天生功能就是打开汗腺,它是味药,怎么就没人敢用它呢?难道是医学进步与文明产生对麻黄的欺视吗?
总结登革热病
登革热病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该病毒,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登革热属于黄热病毒属,因此又称为黄病毒至今,以有235年历史。235来没有研制出治疗登革热病的药,并且对防御措施没做对,灭蚊是对,但你灭不完,真正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又灭不着,举例:广州市登革热病人16966,造成这么多人患病罪魁祸首是化粪池。举例:将前100名患者住址记录下来,有[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公共卫生专家、城市建设部门组成检查团,检查100名患者化粪池是否合格,当一个化粪池不起作用时,患者的粪便就流到下水道在流到河里去,我估计100名患者有30---45名患者化粪池不合格,很可能有1---5名患者家中没有化粪池!一个有责任的[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在这次瘟疫中,将16966登革热病患者家庭化粪池做个普查就得出结论。
医院。我建议广东省所有医院化粪池全面做次调查是否合格,调查化粪池是否按规定清理,一个医院化粪池长年不清理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为了遏制登革热病全省大小医院化粪池清理一遍!
街道办、乡、镇、村等,挨家挨户检查化粪池,没有的一定要建上,并且要检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改造或着从建,一定要达标!!!
我建议:广州市[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调动全市清理化粪池专业队伍,先在疫区清理化粪池,完了以后在乡、镇、村全面清理化粪池,后面是街道办,到春节前全市化粪池清理一遍,我保证5年内没有传染病。当然要建立规范的清理规章制度。我劝告市[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发达国家城市、乡、镇没有爆发登革热病,她们也是人有三头六臂,是人家公共卫生管理的好,化粪池就是一个好案例。
丁民修
2014.10.7日于广州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0-7 17:01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原来我也一直被误导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4-10-12 08:55 | 只看该作者
有点域外天书的感觉,一句话:如何证明?
6
发表于 2014-10-12 09:18 | 只看该作者
你觉得化粪池的蚊子多还是潮湿地的蚊子多
7
发表于 2014-10-12 14:37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学习了; 多谢分享。
8
发表于 2017-4-21 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yxb225


化粪池里是没有蚊子,但它有病毒,从化粪池出来的水有病毒,水流到外面遇到孑孓,孑孓吃了病毒变成蚊子,蚊子在传染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3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