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肤病] 甲真菌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皮肤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简称霉菌)感染甲板或甲下所致的疾病。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一5%,占皮肤真菌感染的30%。男女之比国外为1.5-2.7:1,国内为0.81.6:1。儿童甲真菌病少见,老年人多见,根据Zaiam的研究,4060岁人群为15%20%。甲真菌病的感染与气候(温度、湿度)、穿鞋、遗传因素、卫生状况等有关。

   
一、病因

   
很多真菌均可致病,占首位的是皮肤癣菌,然后是酵母菌和霉菌。皮肤癣菌因地区不同菌种也有差异。红色毛菌遍布世界各地,须癣毛菌见于亚洲、欧洲、美洲,紫色毛菌见于欧洲、非洲、中东,断发毛菌见于世界各国,麦格毛菌见于葡萄牙、西班牙,絮状表皮癣菌见于世界各国,但近年较少见

   
念珠菌甲病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近年报告{MOD}滑念珠菌发病率增高,其它还有克柔念珠菌、皱落念珠菌,光滑球拟醉母、热带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等。非念珠菌类酵母菌有念珠地丝菌、毛孢子菌等,最近发现糠秕马拉色菌也可侵犯甲板。近年来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呈上升趋势,潮湿温度高的地区更是如此。

   
致病的霉菌有短帚霉、暗色柱顶孢、透明柱顶孢、曲霉、镰刀菌、头孢霉、链格孢、可可毛双孢、卡氏枝孢、新月弯孢、人甲棘壳孢、皮炎万孢等。柱顶孢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甲真菌病的常见致病菌,感染后临床症状类似皮肤癣菌所致的手足癣及甲真菌病。

   
最近发现皮肤癣菌与酵母菌混合感染占10%20%,皮肤癣菌与霉菌混合感染为4%17%,酵母菌与霉菌的混合感染为15%。对混合感染的致病意义目前有争论,尚待作更多的研究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4-9-16 14:54 | 只看该作者
    二、发病机制

    真菌侵入甲板周围皮肤或甲下组织,然后分泌角质蛋白酶分解角质,破坏甲组织而引起感染。甲念珠菌病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患者多伴有先天性免疫缺损,白色念珠菌侵入甲沟、甲床和甲板而引起甲损害。也可见于血循环障碍如雷诺病、糖尿病等患者。厨师、洗衣工、家庭主妇因指甲长期浸泡可引起甲沟炎,再发展到甲板而致病。

    三、临床特点

    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为甲板混浊、肥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色、甲板萎缩、脱落、翘起和甲沟炎。通常分为如下4型。

    1.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    为最常见的一型。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菌、须毛菌、许兰毛菌、白色念珠菌、{MOD}滑念珠菌、短帚霉和柱顶孢。致病菌先侵入远端甲下甲床,再由此侵及甲下甲板。先引起甲皮质破坏,甲床下角质增生、增厚,甲板混浊,甲板变色。甲远端由于损伤边缘不规则,色素改变可由远端向近端甲床处蔓延而呈带状。由于甲板增厚,可形成甲板上翘,或引起甲分离。病程长则甲远端甲板缺失、松脆、脱落,近端残甲似树桩样残留。

    2.近端甲下甲真菌病    此型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HIV感染、麻风患者等。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菌,也可为白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许兰毛菌等。致病菌侵入甲根部小皮和近端甲板及甲床,出现甲板混浊、增厚、粗糙凹凸不平等,常伴甲沟炎。

    3浅表白色甲真菌病    多数由须癣毛菌感染所致,也可为白念珠菌、桃色小孢子菌、头孢霉、镰刀菌和曲菌等。为致病菌直接侵犯甲板表层,病损初起为小于1mm的白色岛屿,渐扩大融合成白色云雾状混浊,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变形,也可崩解。

    4全甲营养不良甲真菌病    可由上述三型病变加重、演变而来。全甲板侵蚀、破坏、脱落,甲床表面可见堆积的角质增生。    近年来又发现由黑色真菌感染的甲真菌病,临床特点为甲板粗糙不平,甲板缺失或蚕蚀,甲板混浊,暗褐色。称为真菌黑色甲病或甲暗丝孢菌病
3# 板凳
发表于 2014-9-16 14:54 | 只看该作者
    四、辅助诊断

    1.直接镜检    取材很重要,要刮到病灶处甲屑,DLSO型需刮到甲板病变和正常甲板交界处的甲下碎屑,PSO型可采取近端甲板下碎屑,可用环钻或刮刀刮取角层到病变活动处。SWO型取材于甲板浅表部位的甲屑,但有时真菌位于甲板中间。如甲屑检查反复阴性,则可剪除病甲,浸泡于20%KOH中,室温溶解15-20分,使甲板变软,压碎镜检,可见于甲板中的真菌菌丝孢子。

    镜检一般只能确定真菌感染而不能辨别菌种,但皮肤菌常见条状菌丝及关节孢子,念珠菌为成团孢子和假菌丝,短帚霉为成群大孢子。浅表白色甲真菌病如为曲菌感染,可见分生孢子头。

    2.培养    可确定致病菌种。如怀疑糠秕马拉色菌需用含油脂培养基培养

    3.病理    用于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甲。

    病理检查除协助诊断外,对真菌分类有一定帮助。如皮肤癣菌多侵犯甲板中下层,菌丝沿甲板平行生长,可见关节孢子。念珠菌多侵犯甲板全层,有成群孢子及假菌丝。霉菌多见于甲板浅层,菌丝粗大不规则,有隔,色泽不均匀,排列紊乱。糠秕马拉色菌见颈圈的孢子。浅表白色甲真菌病的病理可见短的节状真菌体,虫蚀样或腕骨状改变,有时可见孢子头。
4
发表于 2014-9-16 14:54 | 只看该作者
    五、鉴别诊断

    甲真菌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镜检和培养)而确定。本病需和以下甲病鉴别。

    1.银屑病甲病    躯干肢体有银屑病皮损,甲板为顶针甲,甲分离,甲增厚,甲混浊,甲变色,真菌学检查阴性。

    2.甲扁平苔    扁平苔癣可侵犯甲板,形成甲板变形、甲板萎缩,根据全身皮损,甲板改变及真菌学检查可以鉴别。

    3.慢性湿疹   身体其它部位有湿疹样改变,常侵及掌跖、指、趾,甲板灰暗,有纵横嵴沟,真菌检查阴性。

    4.白甲症    表现类似浅表白色甲真菌病,但表面光滑,白色云雾样改变见子甲板中,真菌检查阴性。

    5.先天性厚甲病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甲板变厚、混浊,但甲板光滑,真菌检查阴性。
5
发表于 2014-9-16 14:55 | 只看该作者
    六、治疗

1.系统用药:

(1)伊曲康哇:目前多采用冲击疗法。每次200mg,一天2次,饭后顿服,连服l周后停药3周为一疗程。指甲感染者需2-3个疗程,趾甲需3-4个疗程

    (2)特比萘芬;为皮肤菌感染者首选,对部分酵母及霉菌有效。患者一般用法为:每日一次250mg饭后即服,连服1周后改为隔日服药250mg,连续服药4-6周(指甲)或4-12周(趾甲)。

    (3)氟康唑:对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甲病有效。近年发现念珠菌对该药耐药菌株增多,服药方法为每周服药一次,药量为150~300mg,指甲患者用药12周,趾甲16~36周。

    2.局部用药可作为辅助用药或损害范围小(病甲面积< 30%)时应用。

    (1)巴特芬(8%环吡酮胺甲制剂):每日外用一次,指甲连续用药16周,趾甲24周。

    (2)阿莫罗芬(5%阿莫罗芬甲制刘):外用每周一次,连续6月。

    (3)喹康唑(含28%喹康唑甲制剂):每日一次外用,持续6月。

    (4)萘替芳凝胶:每日外用二次,连续6月。

    3.拔甲及化学除甲

    (I)手术拔甲:适用于单一霉菌感染的病甲,拔甲后可短期服用抗真菌药。

    (2)化学除甲:可用40%尿素软膏、霉克药盒(1%联苯节哇和40%尿素软膏)和阿里耶维奇剥甲软膏等。

    浅表白色甲真菌病,只需刮除病甲,外用抗真菌剂治疗。

    七、预防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改善血循环。

    3.积极治疗手足脚。
6
发表于 2014-9-16 14:55 | 只看该作者
新型外用抗真菌药物
  1.环吡酮甲涂剂
  环吡酮是人工合成的羟基吡啶类抗真菌药物,在人甲中的穿透性好。在美国进行的临床试验中,8%环吡酮甲涂剂的真菌治愈率为29%~36%。在美国以外国家进行研究的真菌学治愈率为46.7%~85.7%。8%环吡酮甲涂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症状,系统毒性非常小,临床应用安全。
  2.阿莫罗芬甲涂剂
  阿莫罗芬是新型吗啉类抗真菌药物。阿莫罗芬甲涂剂渗透甲板的能力强。阿莫罗芬甲涂剂用药半年,对无甲母质受累的指甲和趾甲真菌病的治愈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60%以上,但对于累及甲母质的甲真菌病治愈率不高。阿莫罗芬外用后系统吸收少,不易发生系统不良反应。
  (三)系统性抗真菌药物
  最早用于甲真菌病治疗的系统性口服药物是灰黄霉素,它对趾甲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仅为15%~30%,治疗效果不理想。在80年代,口服酮康唑用于治疗甲真菌病,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尤其是可导致肝坏死,目前已基本不再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90年代以来,新型的广谱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等,用于甲真菌病治疗后,治愈率显著提高,可以达到70%以上,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1.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属于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它通过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断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角鲨烯积聚真菌细胞内,发挥杀菌、抑菌作用。
  特比萘芬具有很强的亲角质性。口服特比萘芬后,药物通过甲母质及甲床渗透入甲板。特比萘芬250mg/d连续用药7天后,在远端甲屑中可检测到药物成分。口服特比萘芬250mg/d(指甲治疗6周,趾甲治疗12周),指甲和趾甲的治愈率分别为90%和80%。12个月时指甲和趾甲的感染复发率分别为6%和12%。
  特比萘芬的用药安全性良好好,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少。曾报告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味觉异常、精力不能集中、勃起障碍、一过性低血糖和肝功能检查升高等。目前报告的与之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有环孢菌素、格列苯脲、茶碱、华法令和齐多夫定等。其中特比萘芬与环孢菌素和茶碱同时应用时,需要监测后二者的药物浓度,与华法令同时应用基本安全,必要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另外,某些能够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药物会影响特比萘芬的血浆药物清除,例如西米替丁可以降低特比萘芬的清除,而利福平会提高特比萘芬的血浆清除率。
  2.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为三唑类药物,它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依赖的羊毛甾醇C14-α-去甲基酶,阻断羊毛甾醇去甲基化形成麦角固醇。麦角固醇合成障碍使得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和功能改变,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吸收受胃内pH值改变的影响,与食物同服可以促进药物吸收。伊曲康唑具有亲脂性、组织分布良好、清除缓慢等特点。同时也具有亲角质性,在甲中分布浓度高。用药3个月后,停药6~9个月甲中仍能测到药物。
  伊曲康唑持续治疗(200mg/d)3个月对趾甲真菌病的完全治愈率为50%左右,真菌学治愈率为80%左右。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疗效也较好。每月第一周服药,200mg每日二次,连服7天,停药3周,再开始下一个冲击。对趾甲真菌病治疗3个冲击的真菌学治愈率为77%左右,指甲真菌病治疗2个冲击的真菌学治愈率为87%左右。
  伊曲康唑应用安全,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搔痒、胃肠道反应、鼻炎、皮疹、嗜睡、乏力和**减退等。许多药物与伊曲康唑有相互作用,伊曲康唑与阿司咪唑、特非那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西沙必利为配伍禁忌;与***、环孢菌素和苯妥英同时应用时,应监测药物浓度;与华法令和降糖药合用时,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血糖变化;与抗酸药和质子泵抑制剂合用会降低伊曲康唑的吸收。
  3.氟康唑
  氟康唑对抗真菌的机制也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发挥作用。氟康唑对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有很高的亲和力,而与哺乳动物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亲和力很低。
  氟康唑口服后能很快分布到甲板中,氟康唑在甲板中的浓度是血浆中药物浓度的50倍。口服氟康唑的吸收与胃内pH无关。
  氟康唑治疗指甲真菌病疗效较好。研究显示,150mg每周一次,用药3~12个月治疗皮肤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在治疗结束时的临床改善率为77%~97%。氟康唑一般用药时间较长,由于在甲内存留时间较短,因此必须连续用药才有效果。
  氟康唑应用安全,耐受性良好。氟康唑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皮疹、剥脱性皮炎和肝功能检查升高。氟康唑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其抑制细胞色素P3A4和细胞色素P2C9酶有关。与阿司咪唑、特非那汀和西沙必利为配伍禁忌。氟康唑与抗凝剂合用会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与苯妥英、茶碱和环孢菌素合用会提高后三者的血浆药物浓度。会增加口服降糖药的生物利用度。
7
发表于 2014-9-16 14:56 | 只看该作者
治疗措施的选择
  甲真菌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单纯外用药对于累及甲母质的甲真菌病治疗效果不好。化学或外科拔甲治疗虽然可以去除感染的甲板,但是难于清除甲床部位的感染。口服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与甲床血液循环情况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有系统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提倡的治疗甲真菌病的新观念:一是个体化治疗,二是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的主要依据就是病情严重度和甲生长力的快慢。病情严重度的两个指标一是受累甲面积,另一个是角化过度的程度,它们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率和所需疗程的长短。俄罗斯的真菌学家依据影响甲真菌病疗效的因素设计了一套评估甲真菌病病情严重度的体系(SCIO),包含病甲的临床分型、病甲的受累深度、病甲的厚度、病甲的部位、患者的年龄等,可据此积分的多少选择临床用药方案。如SCIO积分较低,即意味着病情较轻,可单用甲涂剂,连续外涂3~6个月;如SCIO积分居中,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SCIO积分较高,则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合并外用甲涂剂;如病情十分严重,受累甲角化过度明显,厚度超过3mm,则要考虑外科拔甲,然后再口服抗真菌药物短程治疗。
  从临床甲真菌病的分型来选择,浅表白甲型以外用药物为主,远端(侧缘)甲下型和甲板内型也可单独以外用药治疗,而近端甲下型和全甲营养不良型则以系统用药为主,辅以外用疗法。
8
发表于 2014-9-16 14:56 | 只看该作者
难治型甲真菌病如何处理?
  1.严重甲分离型:真菌从甲床感染至甲板,甲床与甲板分离严重。口服药物只能通过甲母质到达远端甲板而不能通过甲床扩散。若在口服药的同时辅以化学或外科拔甲,或者外用甲涂剂,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侧缘型甲真菌病:口服药物后,甲板中间部位的药物浓度高于两侧,若想在两侧甲板得到较高的药物浓度,最好联合应用外用药,或者化学拔甲。
  3.皮肤菌瘤:皮肤癣菌瘤是由角质物和真菌成分组成的致密团块,皮肤癣菌瘤位于甲床和甲板之间。形成皮肤癣菌瘤后,单纯系统用药一般无效,应该用外科拔甲或化学拔甲去除甲板,暴露皮肤癣菌瘤,然后刮除瘤体或外用药物,也可辅以系统治疗。
  4.纵纹形成的甲真菌病:纵纹意味着纵形隧道的形成,在这些隧道中存在有角质和真菌成分,其周围甲床肿胀,药物渗透不好。这时外用治疗非常必要。
  5.甲半月受累的甲真菌病:由于感染了甲母质仅用外用疗法是难于治愈的,系统用药在无禁忌症时应为首选方法。
  6.甲板严重增厚的甲真菌病:甲板厚度超过2mm以上,系统用药的药物浓度在背侧甲板可能达不到其MIC值,合并应用化学拔甲或外用甲涂剂治疗效果会更好。
9
发表于 2014-9-16 14:57 | 只看该作者
甲真菌病治愈标准
  甲真菌病治愈的临床标准是新甲完全长出,美国FDA应用的临床治愈标准为:经治疗后,外观异常的指(趾)甲面积不能大于1平方毫米。
甲真菌病治疗安全性问题
  由于甲真菌病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系统用药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对老年或儿童患者、肝肾功能不佳患者、正在长期服用其它不能停服的药物的患者、有肝炎史或家族史者、有长期大量酗酒史者、有充血性心衰发作史者等均必须慎重处方并定期监控有关化验指标。
  对甲真菌病的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若不及时治疗发展到多个指(趾)甲被染,治疗就比较麻烦,时间也要更长。同时,疗程中需要有耐心,因为指甲每天平均以0.1毫米的速度向前生长,而趾甲生长更慢,旧甲更新至少需半年以上。切不可用药几天看到病甲没有什么变化就停止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只有坚持正规的治疗,并在治疗的同时加强预防,防止治愈后再感染及复发,才能达到真正治愈甲真菌病的目的。
10
发表于 2014-9-16 14:57 | 只看该作者
甲真菌病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甲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甲感染,是皮肤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近年来真菌与真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解成都地区甲真菌流行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提高甲真菌病诊断准确率和阳性率,进行了如下研究:①成都地区1981~1997年连续动态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②甲真菌病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甲组织病理检查20%KOH溶甲四种诊断方法的对照研究.发现:①成都地区甲真菌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3~8月,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②红色毛菌为主要致病菌,皮肤癣菌因酵母菌分离增多呈相对下降趋势;③国内首先发现糖秕马拉芭菌甲感染,在328例甲标本中培养出2***糖马拉色菌(8.84%);④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方法检测真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7.38%和62.30%,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提高了查菌的准确性(检出率75.41%,却存在制作繁杂、耗时长等特点,采用20%KOH溶甲法提高了甲真菌病论断的阳性率(86.89%),并具有快速、简便、价廉及可保存等特点.结果提示①甲真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取决于所选择的培养基;②20%KOH溶甲法是一种检出率高、可行性强的甲真菌病诊断方法.
11
发表于 2014-9-16 14:59 | 只看该作者
甲真菌病概况—— 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Haneke E. Roseeuw D.
摘要:目的:通过对欧洲、东亚Achilles项目(护足周)获得的原始数据的研究, 准确分析足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主要临床特征及最主要的易感因素。方法:Achilles足病普查是为调查欧洲、东亚足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严重程度而设立的,该课题分为二部分:足部的临床检查和对可疑足病感染进行真菌学检查。与其他流行病学研究一样,该研究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共82376人,其中欧洲进行了13695人的研究,22742人的普查;亚洲进行了43914人的普查。临床诊断依靠真菌学检查证实,采用镜检及培养的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定,这些资料时选择使用药物是必要的。结果:在所调查的人群中,真菌感染较预计值要高,即因其他原因就诊患者的人数要高于因足病就诊的人数。皮肤菌,特别是红色毛癣菌是主要致病菌,但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也是致病菌之一。在混合感染中,也分离到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作为致病菌如曲霉,有些病人为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如甲真菌病,易感因素为血管疾病、过敏性体质、肥胖、糖尿病等。甲真菌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但在两性之间无差异性。结论:Achilles研究显示,甲真菌病发生率较高,对病人应进行真菌学检查以证实临床诊断。医师应对足部健康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以往,对真菌感染如足癣、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常局限于小样本、特殊人群,如在校儿童、游泳人群以及特殊职业,如煤矿工人、现役军人或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者。
由于社会经济或文化背景的不同,甲真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似乎有差异性,人们普遍认为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应为3%~5%,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及40岁以上者,发病率可能会更高。
多种真菌可导致甲真菌病及足癣,多数情况下甲真菌病是由趾间真菌感染播散至甲所引起的继发感染,因此在许多病人中,二者的致病菌是相同的。
真菌感染遍布于全世界,但菌种不同,地区间各有特性,皮肤癣菌是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较多见,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皮肤癣菌多引起浅表型感染,远端甲下甲真菌病以及白色表浅型甲真菌病、近端甲下甲真菌病可以由早已存在于皮肤的红色毛癣菌引起(足癣)。
12
发表于 2014-9-16 14:59 | 只看该作者
酵母菌同样可致甲真菌病,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也可由{MOD}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引起。酵母菌有时被认为是腐生菌,除了在免疫低下病人,它们一般不破坏甲板,但可侵袭已被破坏的甲板,由念珠菌所致的甲真菌病属于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在一些病例发现了非皮肤菌如曲霉、短帚霉、暗色柱顶孢和镰刀菌的感染。这些种属多为条件致病菌,可侵犯已有病变的角质,常与其他皮肤癣菌合并感染。
每一菌种都有其特定的宿生特异性,有些真菌只感染人类,如红色毛癣菌;而另一些菌种则可致多种哺乳类动物感染(如须癣毛癣菌)。许多种菌种还表现出部位特异性。念珠菌感染占指甲真菌感染的很大一部分。有时感染为混合性的,两种皮肤癣菌的混合感染、霉菌与皮癣菌双重感染、酵母与皮肤癣菌或其他霉菌的混合感染,在对甲真菌病选择用药时,致病菌的种类也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大规模的Achilles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欧亚地区足病,由于病人忽视了脚病而没有及时医治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病人可有瘙痒、疼痛、走路不适、行动不便、工作和其它活动受到限制。应该让人们知道足病并非由于不良卫生习惯所致,但潜在的因素可能与多种致病原因有关,如真菌感染。另外,不论医师还是病人都应有这种意识,即目前已存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及特比蒂芬等口服抗真菌药物。
方法
Achilles足病普查是一项科学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部分。调查由欧洲的全科医生、东亚的皮肤科医师进行,研究工作则只由欧洲的皮肤科医师完成。在研究中,对被疑为足及甲感染的病人进行真菌学检查。共调查了82376例病人,分别来自欧洲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匈牙利、英国和波兰,以及东亚的中国大陆、韩国和**。真菌学检查包括用氢氧化钾溶液直接涂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于真菌感染,需要用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检查,以免漏诊。
对于每一类型的甲真菌病都需要精心选取标本,本研究中采用刮取、切取及刮除方法取材。
患病率统计为患病的人数与被调查的总病人数之比。
结果发病情况:在欧洲组中,70%的普查病人为18~65岁的成年人,23%为大于65岁的老年人,6%为小于18岁的儿童,其中女性病人占59%。东亚,18~65岁的成年人比例更高(83%),52%为女性。
在该研究中,13695例欧洲病人看过皮肤科医师,可疑的足部感染都进行了真菌学检查,其中,12%为儿童,70%为成人,18%为老年人。女性占被普查人数的58%。病变包括皮肤或甲的真菌感染、足部畸形、鸡眼银屑病湿疹、溃疡及坏疽/坏死。
通过对不同疾病的发病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欧洲还是东亚的被调查病人,真菌感染,尤其是足癣和甲真菌病都是最常见的主诉。亚洲足癣发病率(占被调查人数的37%,足病人数的61%)似乎高于欧洲(占被调查人数的24%,足病人数的42%)。另外,普查与研究初步结果也显示在患病率上甲真菌病(分别占普查和研究人数的23%和26%,足病患者的40%和46%)与足癣 (分别为普查和研究总人数的22%和24%;患足病人数的38%和42%)具有差异性,甲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然而在东亚,足癣患病率远高于甲真菌病(表1)。
欧洲组中,皮肤科医师临床诊断出的足病40%为甲真菌病,全科医生诊断的甲真菌病为46%,在东亚,36%的病人具有甲真菌病的症状。
13
发表于 2014-9-16 14:59 | 只看该作者
由于与其他皮肤病, 如银屑病湿疹等症状类似,甲真菌病的诊断并不容易,因此,真菌学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在欧洲组研究中,86 %甲真菌病的临床诊断是依据真菌学检查证实的。
易感因素: 易感因素的存在使得一些人群成为真菌感染的易感者, 另外, 甲真菌病还可能与地域、种族、社会阶层、某些职业、遗传及其他疾病有关。
甲真菌病的性别差异仍是目前研究的课题之一,Achilles课题在欧洲的普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有被调查人群中,临床诊断的男性甲真菌病(分别占研究与普查的26%和27%)多于女性 (分别为21%和25%);在东亚, 女性甲真菌病人(43%)多于男性(39%)。
临床表现:在怀疑患者有真菌感染时,应做真菌学检查。
在欧洲的研究人群中,80%真菌学阳性病人有甲变色和(或)角化过度(表2)。
真菌感染的确诊需要借助于真菌学检查。在欧洲的Achilles研究中,86%甲真菌病经真菌学证实,医师对半数以上的病人取标本的方法为刮匙刮取或刮屑, 只有少数病人应用剪取法进行检查。
与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相同,Achilles研究结果显示,足与甲真菌病较常见的致病菌为皮肤癣菌(皮肤和甲中均占68%),其中红色毛癣菌更常见(占甲中的53%,皮肤的48%),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皮肤和甲中均为18%)。酵母菌占甲感染菌的11%(166/1569),其中白念珠菌最常见(80%)。足部真菌感染中,酵母菌感染为14%,其中12%由白念珠菌所致。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约占甲真菌病的11%(169/1569),足部真菌感染的7%,最常见的霉菌为曲霉(占甲真菌感染的4%,皮肤真菌感染的3%)及短帚霉(甲3%,皮肤0.4%)(表3)。
讨论
Achilles项目研究对所有就诊病人进行了普查。在东亚,采用的是调查方式,即由皮科医师对病人进行临床检查;在欧洲,还进行了试验研究,即对被疑为真菌感染的病人进行真菌学检查。
从该课题的初步结果分析(包括调查和研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师,对于足病所致症状都应有更深入的了解,真菌感染应该得到预防,至少病人应及早就医,以防病变恶化。对于足部疾病,医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尤其是高危人群,应该让这一部分病人知道预防的可能性和及时治疗真菌感染的必要性。
与其他流行病学结果相比较,真菌感染率在所查人群中远较预计的要高。在欧洲,每10例就诊患者中就有2例具有甲真菌病的症状,如果加上其他足病,这个数字则要上升至4/10;尽管易感因素较欧洲少,但东亚甲真菌病的患病率与欧洲持平,足癣患病率则高于欧洲。
其它流行学研究结果并非完全一致。有些研究中,女性甲真菌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在另外一些研究中,两性之间却无差异。
由于不同致病菌的出现,理想的抗真菌药物应该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能治疗所有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感染。
此外,还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并能与甲母质结合。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缩短疗程、减少减轻副作用,此外,病人还应具有较好的顺应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