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教材:自然灾害后卫生防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然灾害后卫生防疫
易建荣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带来的隐患
2. 掌握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应对及其步骤和具体措施
3. 熟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类
4. 了解灾害的概念、分类
内容介绍
1. 灾害的概念、分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类
2. 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3. 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应对
T_e
一、概况
B_e
(一)概念
1.灾害
(1)基本概念
WHO指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的所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发生灾害。
(2)相关概念
灾害通常指自然事件(如台风、地震)及其带来的破坏效应(如生命损失,建筑物的倒塌等)。
2.自然灾害
是指由自然力(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3.减灾
提高抗灾能力的人类活动。
(二)灾害分类
1.自然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洪水、台风、龙卷风、滑坡、泥石流和森林大火等。
2.人为事故造成的灾害
人为事故造成的灾害数不胜数,把由人为活动(因素)失当造成的灾害叫人祸。而最为突出的有火灾、{MOD}、交通事故和恐怖事件等。
【我的笔记】
(三)自然灾害的一般特点
1.潜在性
灾害的发生具有潜在性,可能是几天(台风和暴雨)也可能是几年到几百年(地震和火山喷发等)。
2.周期性
各种灾害各有其自身独特的周期。火山爆发、地震和特大干旱,往往以百年为尺度,如我国曾于公元1636-1642年、1720-1723年和1875-1878年出现过三次大旱;特大洪涝灾害则以几十年为周期,二十世纪以来长江流域在1936年、1954年和1998年三次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各种灾害性气象过程周期会更短,如厄尔尼诺现象 3-5年1次;台风和风暴潮,每年几次至十几次。
3.突发性
灾害是无前兆、无严格的物理规律可循的。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仿佛来无影,去无踪。
4.群发性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还常常接踵而至或是相伴发生,形成灾害的群发性现象。在十七世纪,我国海河流域有70年蝗灾、34年瘟疫、83年饥荒、低温灾害、尘暴、地震与火山爆发等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灾害群发期。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灾害类型的发生频度更是居高不下,应可视作又一个典型的灾害群发阶段。
5.复杂性
某种灾害常常与其它灾害组成灾害链,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灾害的出现。
6.多因性
不仅一种自然力可以引起多种灾害,同一灾害事件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
(四)自然灾害的分类
1.由地球大气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2.由地球水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海洋灾害和海岸带灾害。
3.由地球岩石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
4.由地球生物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农业灾害、林业灾害。
5.由地球人类活动引起的:人为自然灾害。
【我的笔记】
二、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B_e
(一)流行病
自然灾害通常并不会引起传染病的广泛传播,在特定的环境下灾害会增加疾病传播的潜力。灾区传染病发病率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排泄物污染水和食物引起的肠道系统疾病。
(二)       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增加
1.人群密度增加、人群迁移:增加了水、食物{MOD}的压力和污染 ( 如在安置点中 )。
2. 自来水{MOD}和排水功能系统破坏:饮用水卫生服务不能提供。
3.对媒介昆虫控制不力 :虫媒密度剧增。
4.野生和家养动物迁移到灾民住地:增加人畜共患病发生和传播的危险;食品{MOD}短缺,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环境卫生恶劣,污染源增多,病媒生物孳生。
(三)人群迁移
1.受灾群众因避灾、救灾、复产而在灾区内迁移,如向亲属、朋友寻找避难场所。
2.灾区、非灾区间人群相互移动等增大了局部的人群密度或人群迁移的程度。
(四)气候的暴露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炎热夏季;有时随着台风或暴风雨袭击,可造成恶劣的气候。灾害可导致了受灾群众无家可归,在夏季烈日或寒冷的气候下的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很大。
(五)食物和营养
随着食品的大量消耗和食物储存地的破坏,导致食物绝对数量的减少;获得食物途径的减少导致食物分配系统的破坏,除了外援食品,灾区内所贮备的食品则有减无增,灾民的营养水平和食品卫生状况日趋恶化。如洪涝灾害、海啸通常会毁坏家庭的食物储存、粮食和分配途径,灾后2天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地震会发生普遍的食物短缺;长期干旱或多种灾害发生时,无家可归的人和难民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完全依赖于外界的食物{MOD}。
(六)饮用水{MOD}和环境卫生
1.灾后饮用水{MOD}系统十分脆弱或瘫痪,导致饮用水{MOD}短缺,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
2.环境卫生恶化:排泄物和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导致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恶劣。
3.导致肠道和其他疾病的传播。
(七)精神卫生
受灾地区民众受灾害的灾难性危害影响,长期灾后重建工作压力,精神卫生问题十分重要,需要积极采取措施。
(八)公共卫生机构的破坏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院、CDC等)、设施(房子、设备、药品等)被破坏。
【我的笔记】
三、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应对
B_e
(一)救灾防病的准备工作
1.平时准备有素,目的是为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实施救灾防病措施及恢复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供做好准备。
2.建立管理机构,做好救灾防病各类措施的卫生应急资源的储备。
卫生管理机构的职责是负责自然灾害救灾防病过程的准备、预防,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以确保卫计委门能够充分的利用卫生资源。专家小组由流行病学、病原学检验、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应急管理、应用管理、物流等组成。
3.评估灾区内遭受自然灾害风险性,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救灾防病工作,落实辖区内的卫生资源整合与调动,确保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调动人、财、物。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和宣传促进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组织救灾防病模拟演练,以检验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和能力。
(二)灾后的卫生防疫应急措施
1.建立救灾防病领导机构
发生了灾害,要立即成立救灾防病领导机构,小组领导由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主要成员是各级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相关专业的专家。是救灾防病工作应急指挥的权威机构,统一调动辖区的卫生资源,负责救灾防病应急处置的协调指挥工作。
迅速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
2.收集信息
搜集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直接到灾区去考察;②来自民政部门等的信息;③来自灾区及应急工作者的报告;④来自宣传媒体的报道。
搜集必要的信息包括:①受灾地区的面积,人口数及其具体地理位置;②交通(包括铁路、公路、航运)及通讯系统的状况;③饮用水、食品供给情况,供水系统,设备储备受破坏情况;④灾民临时安置位置及人数;⑤受灾地区卫生医疗机构的设施遭受损害的情况、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⑥伤亡人数;⑦有害有毒工厂、危险物品、病原微生物等的保护、保藏状况;⑧当前灾区物资贮备情况(包括医疗救护药品、消毒杀虫药械等)及需求;⑨可参加救灾防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数;⑩当地制定的抗洪防病应急预案或措施。
3.评估
(1)评估的目的:确定受害人数、评估损害程度;了解当地现有的人力、财力资源,预计满足抗灾需要在人力、财力方面的差距;确定对卫生健康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危险;为国内外援助机构及媒体提供客观事实;指导灾区的抗洪防病工作。
4.灾后卫生防疫应急工作
(1)由于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性大,导致传染源变为流动状态,传播途径多样性,易感人群聚集。
(2)饮用水供水、公共卫生设施被破坏,使饮用水受污染,卫生服务缺失。
(3)病媒适合孳生的生态学环境增多,家禽与野生动物,家鼠、老鼠、动物和人接触密切,鼠瘟疫的密度升高。
(4)应急食品、水等的来源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居民安置点的场所和厕所、居住环境等不确定,这些因素导致灾后传染病爆发的风险增大。
灾后的常见传染病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等;②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伤寒等;③虫媒传染病:出血热、钩体病等;④其他的常见病:红眼病皮肤病等。
【我的笔记】
(三)灾后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原则
1.落实切断传播途径的公共卫生措施。
2.恢复疫情报告体系,及时发现爆发疫情。
3.迅速调查疾病爆发事件、及时控制疫情。
(四) 疾病监测与控制
1.建立、恢复疾病监测系统
(1)在灾民安置点建立临时监测点,临时或巡回医疗队就是疫情报告责任人。(2)医疗机构等的常规的监测体系必须尽快地予以重建。
(3)迅速组建、完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队伍。
2.对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找出预警的疾病、有关危险因素,以便开展专题调查,分析发生疾病的潜在危险性,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提出防制措施的建议。
3.恢复实验室服务功能
恢复、完善实验室配置,发挥其服务的能力,保证实验诊断,弄清各种爆发疾病的原因,从而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
4.预防接种与接种规划工作
(1)恢复计划免疫工作,确保冷链系统、常规免疫规划正常运转。
(2)必要时采取应急接种,必须根据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
5.控制人畜共患病
(1)建立预防人间发病或暴发的监测机制。
(2)监测发生人畜共患病的潜在危险,提出措施建议。
6.监测、评估传染病疫源地的潜在危险,提出措施建议
(1)加强对鼠、蚊蝇的密度、种类、带菌(毒)监测分析。
(2)加强对家畜等的监测: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及腺鼠疫等传染病的发生。
(3)加强对野生动物监测: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性虫媒病毒病、鼻疽性脑炎以及迄今人类尚不了解的传染病的发生机会。
【我的笔记】
(五)食品卫生管理
1.搞好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2.重点是做好救灾食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分发进行卫生监督。
3.禁止发放和使用霉变、**、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食品。
4.加强对餐饮、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监督检查,对有潜在危害的从业人员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严禁带病上岗,防止因从业人员染病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5.加强饮食卫生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们不饮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变质和不洁食物。
(六)环境卫生管理
1.寻找备用水源:深井水、浅井水 、雨水 、地表水。
2.对水源采取保护措施
(1)禁止人或动物进入水源地区,设置隔离墙和警卫人员。
(2)保证垃圾、粪便处理场距离水源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3)在河流或溪水取水点上游,禁止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4)要保证水源不被污染,提高水井的质量。
(5)评估灾区的用水量及井水涌出量,必要时应定量配给用水。
3.集中供水的消毒
(1)重新启用供水设施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
(2)在保证水量和水质的前提下,做到供水方便,以分散供水为主。水源选择不宜离居民点太远,如果水源距居民点很远,可考虑运水车拉水,但要由专人负责,并消毒后再供给居民饮用。
(3)对集中式、自建式供水单位的水质净化、消毒等关键环节要加强监督,加大对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的监督监测频次,确保水质安全。
(4)抓紧修复自来水工程系统和水井。若短时间不能修复,可靠江、河、湖、塘边打临时岸边井。
4.居家饮水管理
(1)居家饮水消毒,对混浊或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要净化、消毒后方能饮用。
(2)煮沸消毒效果可靠,也简便易行。也可用漂**、漂**精等进行消毒。
5.饮用水的消毒
集中式供水,严格按标准消毒(加强监测)。分散式饮水,水井、山溪水等(混浊水) 2斤水加入明矾2两(100克)作用10分钟后消毒。每担水(100市斤)加漂**0.50克作用30分钟。每担水(100市斤)加漂**精0.15克作用30分钟。
6.指导人畜尸体的处理
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按相关要求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
7.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
(1)使用商品化的移动性厕所;设立应急临时厕所必须粪池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 。
(2)尽量利用原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用泥封堆存,在应急情况下,在稍高的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3)特殊情况下粪便处理:特殊困难情况下,为保护饮用水源,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集中治疗的传染病患者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
(4)散居患者粪便处理:粪便与漂**比为5:1,充分搅拌后集中掩埋。
8.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1)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
(2)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做到日产日清、垃圾运出。
(3)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开展消毒杀虫工作,控制蝇类等病媒生物的滋生。
(4)传染病污染的垃圾要按相关的卫生消毒要求处理或直接采用焚烧法处理。
【我的笔记】
(七)病媒生物控制
1.蚊类控制
灾后各类型的积水普遍增多,必须及时清理蚊类孳生地和控制蚊类。
2.鼠类控制
灾害发生后,特别是洪涝灾害,家鼠与野鼠均向高地或安置点聚集,增加了与人类的接触,需组织开展灭鼠,但必须注意安全。
3.蝇类控制
灾害可导致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增多,大量的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成了蝇类的孳生物,使蝇类密度增加,灾后必须及时清理动物尸体、垃圾等蝇类的孳生物,控制蝇类密度。
(八)灾民临时安置点卫生
进驻医疗、防疫小组,加强对灾民的疾病监测和医护工作,加强对灾民临时安置点的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指导工作,科学设置粪便、垃圾等处理点。
(九)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争取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
(十)技术培训
1.对抗灾防病应急卫生防疫工作队要进行消毒、防病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2.发动受灾乡村的村干部参与灾后防疫工作,落实饮用水、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十一)公共卫生、精神卫生等的健康教育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做好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
【我的笔记】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0-6 10: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发帖,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4 09: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