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68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求助] 痰培养的准确性有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的亲戚因肺部感染查痰培养提示培养出了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都有了耐药性,请问痰培养的准确性有高?另外痰培养药敏试验特异性高不高?
2# 沙发
发表于 2014-7-1 20:51 | 只看该作者
那是肯定的,医学是科学要不然,医学上就没有痰培养药敏试验这一说法
3# 板凳
发表于 2014-7-2 10:15 | 只看该作者
痰培养细菌敏感性相当高,不管是结核菌,还是肺炎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经过痰培养都很容易准确检测到
4
发表于 2014-7-2 12: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和取的标本质量、检验人员水平和机器的准确都有关系,一般医院准确率30-40%左右,提高各项后可以达到70-80%以上。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4-7-2 13:18 | 只看该作者
hyfqy3000 发表于 2014-7-2 12:39
这个和取的标本质量、检验人员水平和机器的准确都有关系,一般医院准确率30-40%左右,提高各项后可以达到70 ...

楼主所说的30-40%,有依据吗?还是楼主统计出来的?
6
发表于 2014-7-2 1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日足迹 于 2014-7-2 16:32 编辑

       痰液标本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最常见的标本,但不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标本。而痰为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其病原菌的情况最能真实的反应下呼吸道的感染情况,因此痰涂片镜检即格兰染色和痰培养一直受到临床上的关注,且常规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痰培养的目的:检查痰液中的致病菌。可根据需要进行需氧菌培养、厌氧菌培养、结核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痰培养的理论依据是致病菌应高于污染菌,据此,对痰液进行定量培养和半定量培养。常与药物敏感试验一起进行。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价值高。最好注明相关体征、感染指标、前期用药情况。
       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 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用牙刷(不用牙膏)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非后鼻部分泌物、非唾液),痰液直接吐入无菌痰杯中,标本量应≥1ml。对于痰量少或无痰或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C的10%NaCl水溶液(痰液粘稠难咳,阻塞气道的,需要用α-糜蛋白酶盐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后咳痰。  
      2.浓缩法找结核杆菌时,则应留取24h痰液:正确的留痰方法是,在留痰之前先用清水漱口数次,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部分杂菌。留取的痰应是用力咳嗽后自气管内咳出的痰,然后盛于痰盒内送检。不要将唾液或鼻涕吐入痰盒,以免影响查痰结果。
       初次就诊需查痰者,医生要求送三个痰标本:〈1 〉即时痰:就诊当时咳出的痰,〈2〉夜间痰:前一天晚间咳出的痰,〈3〉清晨痰:起床后深咳吐出的痰,其中以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效果最好。
       痰培养注意事项:    痰液的采集必须注意两个环节,即所留的痰标本必须是从肺部咳出(不要混入唾液、鼻咽分泌物、食物、漱口水等)及痰液必须十分新鲜(送检标本在1小时内处理,以防细胞自溶)。采集方法通常包括:让患者自然咳痰,清晨留取,用清水反复漱口三次,以清除口腔中的细菌。无痰者可用加温45℃左右的10%的盐水雾化吸入。痰咳出后立即放入赶紧消毒的痰盒内,封好盖子,立即送检。
      不同级别的医院,阳性率不同,如果痰培养成功,则药物敏感性会很好的。
7
发表于 2014-7-3 11:58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多次查痰培养。。。有时候标本留的不好结果可能会受影响
8
发表于 2014-7-10 17:39 | 只看该作者
如多次查痰得出得都是同一种细菌,那基本就确诊了,至于药敏,那当然更没问题。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目前最佳药物只有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9
发表于 2014-7-11 10:28 | 只看该作者
多次痰培养应至少2次大于3+,准确性更高。可参考朱元珏《呼吸病学》一书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10
发表于 2014-7-11 11:1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临床的参考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20: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