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4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电图分析] 冬秋-心电图讨论20140630-不同的PR间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女性患者,72岁,冠心病高血压,频发心律失常住院,本图是动态心电图片段,心电图诊断什么?不同的PR间期如何解释?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htchb + 1 感谢你提供病例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2# 沙发
发表于 2014-7-1 09:32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双路径可能,如梯形图所示,请老师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trg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3# 板凳
发表于 2014-7-1 12:10 | 只看该作者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有时未下传,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阻滞、室内差异传导及房室结双径路可能,偶发室性早搏

房室结双径路的标准虽然是相邻的P-R间期增量>60或100ms,但是这其中R1--R2、R4--R5之间都有一次未下传的P波落在其前T波升肢,虽未下传,但是隐匿传导使其后的房室下传激动延迟。就像普通的室性早搏伴干扰性P-R延长道理是一样的。而R5与R6的P-R间期相差>60ms,倒是可以提示由慢径路下传。
仅是我的分析,敬请版主老师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trg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4-7-2 10:25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P-R不固定现象考虑为隐匿传导原因。
心电图表现频发的房性早搏,部分连续发生,部分房早在T波前肢干扰未下传。发生P-R相对于窦性P-R延长现象均发生在房性P-R。(单位电脑最近故障传图片不成功,所以没有图片,只能描述)。这些延长的P-R长度不固定。
第3和第6个QRS前的P-R延长,均为房型P波,这两个房P前T波前肢上均有一个未下传的房性P波。虽然T波前肢未下传的房P在心室不应期未下传,但是这个房P可在房室结隐匿传导一定深度,造成房室结新的不应期,导致后一个下传的房性P下传时候处于前一个房P在房室结产生的相对不应期内,导致了下传的P-R的干扰性延长表现的。
第7和9个宽QRS是否和房早有关系,很纠结。因为图短,不能找到更多规律和证据。试说说不成熟看法,期待版主讲解。
第7个QRS为CRBBB形态,其前P位置在T波前肢,其R-P不是最长也不是最短未下传R-P,但是提前的宽QRS前正好有提前的房性P,需要先排除他们是否传导关系。若考虑有传导关系,那么是否可考虑为左束支空隙传导现象?也就是说,左右束支不应期不一致,左束支绝对不应期短,型对不应期长,而右束支绝对不应期长相对不应期短,因此这个房性早搏发生时候正处于左束支的相对不应期内,缓慢传导后落入右束支不应期,体现左束支缓慢传导的完全右束支阻滞现象?
但是第9个提前的宽QRS为CLBBB形态,其前也有房性P波,P-R只是略微延长,R-P与最长未下传R-P差不多,体现为完全左束支形态,这个R-P是否能考虑为右束支的临界相位置,此时为右束支下传?当然这些都是猜测,不能排除室早可能,鉴别需要做长时间的心电图最好是动态心电图,寻找宽QRS的出现是否总是与房性早搏有关系,若总是出现在房性早搏后且R-P和P-R有一定规律,则支持他们具备传导关系。否则考虑室早诊断。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trg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4-7-2 10:39 | 只看该作者
有房早又有室早,搞不懂,亲高人指教
6
发表于 2014-7-2 1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图频发的房性早搏未下传,多数表现为连发,PR间期延长的前面都有一个未下传的p'波,所以我考虑为干扰性PR延长所致。呈现RBBB图形的前面,只有一个P波,其PR间期延长,考虑P波落在相对不应期引起室内差传。呈现左束支阻滞图形的前面可见P波,PR间期不长,又有代偿间歇,考虑室性早搏。


楼上老师们分析的很精彩,以上是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7
发表于 2014-7-2 20:30 | 只看该作者
第9次心室搏动判断为室早而不是左束支阻滞的依据:1、其前P-R间期短+R-P间期短,其它类似短R-P' 间期的如R1、R2、R5,其后的P'波均未下传。2、R7之前的R-P间期更短一点,却以0.28s下传心室。这其一是提示第9次搏动若是与其前P波有关,P-R间期也应该延长。这其二也提示是与房室交接区的分层阻滞即空隙现象有关。前面4楼已经提到这一点,可能房室结双径路解释不如空隙现象更合适一点。3、R9虽然类似左束支阻滞,但也有明显不同,如V1~V4呈QS型,II III aVF的R振幅高大不是典型左束支阻滞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