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3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技能资源] [顶] 2014口腔实践技能考试(病例分析讲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节 龋病

  浅龋
  (1)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接受外界的物理、化学**时也无明显反应。
  (2)窝沟浅龋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
  (3)平滑面浅龋呈白垩色点或斑,或黄褐色斑点。
  (4)邻面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察觉,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中龋
  (1)患者对酸或甜食物较为敏感,冷、热饮食也可引起酸痛感觉,以冷**为明显,**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2)深及牙本质浅层的龋洞,内有黄褐或深褐色的病变组织和食物残渣等。

  (3)龋洞探诊质软,可有酸痛感或无明显的感觉。
  (4)颈部牙本质龋的病变浅而宽,探痛症状较明显。
  深龋
  (1)患者遇冷、热**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显著。引起疼痛以温度**为主,温度**入洞可引起疼痛。
  (2)**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温度测试反应同对照牙。
  (3)深及牙本质深层的龋洞,内有大量深褐色的病变组织和食物残渣等。
  (4)龋洞内探诊质软,可有痛感。
  猛性龋
  猛性龋又名猖獗龋,是特殊类型的急性龋。
  (1)短期内(6~12个月)多个牙、多个牙面,尤其在一般不发生龋的下颌前牙甚至是切端的部位均发生龋。
  (2)见于患者唾液腺功能被破坏或障碍时,如头颈部放疗后出现的龋损增加或患口干症时,前者又称为放射性龋。
  (3)可分别出现浅龋、中龋和深龋的症状或无明显自觉症状。
  继发龋
  (1)已有修复体的边缘或底部发生的龋。
  (2)可分别出现浅龋、中龋和深龋的症状。
  (3)X线片见修复体周围或底部牙组织密度降低。
  静止龋
  (1)无明显自觉症状。
  (2)或曾经有过中龋的症状,现无任何自觉症状。
  (3)邻面龋呈浅碟状,轻度着色,表面光亮。
  (4)探诊质地坚硬同正常组织。
  再发龋
  指原发龋损修复后在同一牙其他部位发生的龋损。
  诊断
  1.问诊
  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等。
  2.视诊
  观察牙表面有无色泽变化和形态缺损。
  3.探诊
  探查视诊所见的异常牙面或视线不易达到的隐蔽部位,了解龋洞深度、质地、范围,是否卡住探针,患者对探诊的反应如何。
  4.X线检查
  (1)邻面的浅龋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照片可早期诊断。
  (2)邻面龋、继发龋在X线片上显示透射影像。
  (3)为了检查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的关系,也可借助于X线检查。
  鉴别诊断
  浅龋应与釉质发育不全鉴别诊断
  釉质发育不全牙面有变黄或变褐色的情况,不同于浅龋的是:
  1.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
  2.病变呈对称性,发生在同一时期发育和钙化的几个牙上。
  3.有患者婴幼儿时期患高热疾病史。
  浅龋应与氟牙症鉴别诊断
  氟牙症是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不同于浅龋的是:
  1.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缺陷处探诊粗糙但不软。
  2.患牙为对称性分布,或受损牙面涉及全口牙。
  3.患者有牙齿发育矿化期在高氟区生活的历史。
  深龋应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鉴别诊断
  深龋的特点是:
  1.患者遇冷**时,产生的疼痛不如可复性牙髓炎显著。
  2.深龋患牙温度**入洞可引起疼痛,**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
  3.深龋患牙温度**试验反应同对照牙,而可复性牙髓炎温度**试验的疼痛在**除去后可有短暂持续后消失称为一过性敏感。
  深龋应注意与慢性牙髓炎鉴别
  1.深龋无自发痛史,慢性牙髓炎可有自发痛史。
  2.温度测试深龋患牙反应同对照牙,慢性牙髓炎可为敏感、迟钝或迟缓痛。
  3.深龋无叩痛,慢性牙髓炎叩痛(±或+)。
  治疗原则
  终止病变的进展,保持牙髓的正常活力,恢复牙齿的外形和生理功能。
  1.牙体硬组织缺损作充填治疗或粘结修复。
  2.深龋时洞底敏感者可垫底后充填或粘结修复。
  3.猛性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口患牙的治疗和防龋计划。
  儿童龋病的诊治特点
  1.急性龋多见
  急性龋进展快,龋损染色较浅,松软湿润,容易用挖匙去除。
  2.龋蚀呈广泛性、多发性
  儿童龋齿发病时间早,同一口腔内多个牙可同时患龋,恒牙龋齿好发(牙合)面和邻面,乳牙龋齿除(牙合)面和邻面外,还好发于唇面、舌面等光滑面和牙颈部。
  3.自觉症状不明显
  儿童龋齿症状不明显,往往在龋齿发展成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家长才发现。
  4.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
  临床常见到釉质全部剥脱的乳牙,其牙髓活力仍然正常。
  治疗
  1.分析儿童龋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宣教,请家长协助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配合医生治疗。
  2.改变致龋的口腔环境,限制含糖零食的摄入,戒除不良的喂养习惯,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定期局部涂布氟化物,应用含氟牙膏,进行窝沟封闭术预防龋齿。
  3.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区治疗
  首先治疗急性炎症,其次按上、下磨牙区和上、下前牙区分区有步骤地进行治疗。
  浅龋或剥脱性龋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2%氟化钠,酸性氟磷酸盐,38%氟化氨银等溶液。38%氟化氨银使牙齿变黑并且有腐蚀性,禁用于年轻恒牙。
  儿童龋齿临床采用去腐,备洞后可以选择释氟的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光敏树脂粘接修复,金属预成冠修复。
  年轻恒牙深龋可以去除大部分龋坏组织,保留易露髓处软化牙本质采取氢氧化钙间接牙髓治疗,10~12周后再次治疗,使牙齿正常发育。
  4.定期复查
  每隔3~6月进行定期的口腔检查。

第二节 牙本质过敏

  【临床表现】
  1.症状
  (1)激发痛,以机械**最为显著,其次为冷、酸、甜等。
  (2)**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
  2.检查所见
  (1)(牙合)面或牙颈部有磨损的浅黄色牙本质暴露区。
  (2)用探针尖在牙面上寻找一个或数个敏感点或敏感区,引起患者特殊的酸、“软”、痛症状。
  (3)敏感点多在(牙合)面釉牙本质界、牙本质暴露处或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可发现在一个或多个牙上。
  【诊断】
  1.探诊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可找到1个或数个过敏区。
  2.冷测验 敏感点或敏感区敏感,用温度降低的多少来判断牙髓对冷**的敏感程度。
  3.可用主观评价评定牙本质过敏的程度。
  (1)疼痛3级评判法(VRS):令患者将日常生活中对冷空气、冷热甜酸食物和刷牙等**进行综合评价,每次复诊时用问卷方式:定好转为(-1),无改变为(0),加重为(+1)。有时,3级评判法提供描述的词语不足以反应患者的真实感觉。
  (2)数字法疼痛评判法(VAS):用一条10cm长的线,一端标有“无不适或无疼痛”,另一端标有“严重不适或剧烈疼痛”。全线分为10度,要求患者在直线上作一标记来代表测定时的牙敏感程度。临床医师使用后,认为数字法疼痛评判法重复性更好,能连续评价牙齿的敏感性。
  【鉴别诊断】
  牙齿感觉过敏症与浅龋鉴别诊断:牙齿感觉过敏症的特点是
  1.探诊过敏的牙面无变色,为牙本质色。
  2.过敏区探诊硬而光滑。
  【治疗原则】
  1.药物脱敏治疗 根据敏感点的部位选用合适的脱敏药物或方法。
  2.激光治疗 激光的热效应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可在瞬间使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热凝封闭,从而达到脱敏作用。
  3.调磨对(牙合)牙过高的牙尖。
  4.治疗相应的牙体疾病牙硬组织磨损较多者可作充填治疗。
  5.个别磨损严重而接近牙髓,症状明显而脱敏无效者,可考虑牙髓治疗。

第三节 牙髓病

  牙髓炎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一组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来自牙体的感染所致,还见于来自牙周袋的逆行性感染和非常少见的血源性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可将牙髓炎分为:可复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残髓炎、逆行性牙髓炎和牙髓坏死。
  由于牙髓炎的症状主要是疼痛,而且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疼痛。因其病因明确,大多是通过一定的感染途径引发,以及牙髓炎发生时牙髓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增高等特点,临床诊断牙髓炎并不十分困难。但急性牙髓炎所表现的疼痛不易定位,因而明确患牙是诊断牙髓炎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可通过三大步骤进行诊断,称为牙髓炎的诊断“三步曲”。首先是问诊,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获取初步印象;然后检查可能引起牙髓炎的病原问题,排查病因,寻找可疑患牙;再进一步对可疑患牙进行牙髓温度试验进行验证。这样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证实所判断的可靠性,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最终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一、可复性牙髓炎
  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表现,以往又称作“牙髓充血”。在临床上若能得到适当治疗,患牙症状可消失,牙髓恢复至原有状态。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牙遇到冷热**或甜酸**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更敏感,但无自发痛。
  2.检查所见
  (1)患牙有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病损(如深龋、深楔状缺损等)、充填体、深牙周袋或有(牙合)创伤。
  (2)患牙对温度试验敏感,且反应迅速,尤其对冷测反应强烈;去除**后,症状随即消失,即呈一过性敏感反应。
  (3)叩诊反应与正常对照牙相同,即叩痛(-)。
  【诊断】
  1.对温度**一过性敏感的病史,但无自发痛。
  2.可找到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病损或牙周疾病。
  3.对牙髓温度试验的反应阈值降低,相同的**,患牙常可出现一过性敏感。
  【鉴别诊断】
  (一)深龋
  1.深龋时患牙对温度**也敏感,但往往是当冷、热**进入深洞内才出现疼痛,且**去除后症状不持续。因此,深龋患牙对牙髓温度试验的反应为“正常”或“同对照牙”,只有当冷水(或热水)入洞时才会有一过性敏感反应。
  2.在临床上,深龋与可复性牙髓炎有时很难区别,此时可按可复性牙髓炎的治疗进行处理。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不可复性牙髓炎一般有自发痛史。
  2.温度**去除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久。
  3.在临床上若可复性牙髓炎与无典型自发痛症状的慢性牙髓炎一时难以区分时,可先采用诊断性治疗的方法(安抚),在观察期内视是否出现自发痛症状再明确诊断。
  (三)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过敏症的患牙往往对机械**(探、触)和化学**(酸、甜)更敏感。
  【治疗原则】
  去除感染源,避免外界温度**患牙,给牙髓恢复正常提供条件。如:对因龋或其他牙体疾患所致的可复性牙髓炎,可行间接盖髓术或安抚治疗;对(牙合)创伤所致的可复性牙髓炎,可行调(牙合)处理。

  二、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上绝大多数是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表现(龋源性者尤为显著),无慢性过程的急性牙髓炎多出现在牙髓受到急性的物理损伤、化学**以及感染的情况下,如手术切割牙体组织所导致的过度产热,充填材料的化学**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1)自发性疼痛,阵发性发作或加剧,炎症牙髓化脓时可出现搏动性跳痛。
  (2)夜间疼痛较白天剧烈。
  (3)温度**可激发或加剧疼痛。炎症牙髓出现化脓或部分坏死时,可表现为热痛冷缓解。
  (4)疼痛呈放散性,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放散,患者常不能定位患牙。
  2.检查所见
  (1)患牙有深龋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或可见有充填体。
  (2)患牙对温度试验可反应为极其敏感或激发痛,且**去除后症状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表现为热测激发痛,冷测缓解或迟钝。
  (3)叩诊可有不适或轻度疼痛,即叩痛(±)或叩痛(+)。
  【诊断】
  1.典型的疼痛症状(自发痛、阵发痛、夜间痛、冷热痛、放散痛)。
  2.查及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损害或其他病因。
  3.牙髓温度试验结果以及叩诊反应可帮助定位患牙。
  【鉴别诊断】
  (一)三叉神经痛
  1.三叉神经痛较少于夜间发作。
  2.疼痛发作有“***点”。
  3.温度**一般不引起疼痛。
  (二)牙龈**炎
  1.疼痛性质为持续的胀痛,多可定位。有时也出现冷热**痛。
  2.局部龈**充血、水肿,触痛明显。
  3.患处两邻牙间有食物嵌塞的痕迹或可问及食物嵌塞史。
  4.未查及引起牙髓炎的牙体及其他疾患。
  (三)急性上颌窦炎
  1.疼痛性质为持续性胀痛,上颌前磨牙和磨牙可同时受累,出现叩痛。
  2.未查及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疾患。
  3.上颌窦前壁有压痛。
  4.同时伴有头痛、鼻塞、脓鼻涕等上颌窦炎的症状,或近期有感冒史。
  【治疗原则】
  1.摘除牙髓,止痛,缓解急性症状。
  2.有条件者可行一疗次根管治疗。

  三、慢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型牙髓炎,病理分型又可分为慢性闭锁型牙髓炎、慢性溃疡型牙髓炎以及慢性增生型牙髓炎。临床症状有时不典型,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临床表现】
  1.症状
  (1)无剧烈的自发痛,既往可有自发性隐痛、钝痛或定时痛,也可曾有剧烈自发痛的病史。也有从无明显自发痛症状者。
  (2)有较长时间的冷、热**痛史。
  (3)一般可以定位患牙。
  (4)患牙可有轻微咬合不适。
  (5)当食物嵌入洞内激发较剧烈疼痛时,可能洞底已有**的炎症牙髓(溃疡型)。
  (6)因咀嚼食物会使患牙出血或疼痛而长期不敢使用患侧(增生型)。
  2.检查所见
  (1)查及患牙有深龋洞、充填体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
  (2)洞内探诊较为迟钝。有时探入深部可引起较剧烈的疼痛和少量出血(溃疡型);也可见有去净腐质后仍无露髓孔者(闭锁型);有时还可在大而深的龋洞中见到有髓腔内突出的红色肉芽状牙髓息肉(增生型),探诊迟钝但极易出血,常伴随大量废用性牙石,此种情况多出现在根尖孔和穿髓孔均较宽大的年轻人患牙。
  (3)患牙对温度测验的反应多为迟缓性反应,尤其对热**的迟缓性疼痛反应更为明显;也可出现对冷、热敏感,或对冷迟钝;温度**去除后,症状常持续一段时间。
  (4)叩诊反应为轻度疼痛或不适,即叩痛(+)或(±)。
  【诊断】
  1.可以定位患牙的长期冷、热疼痛史和(或)自发痛史。
  2.查及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损害或其他病因。
  3.患牙对温度试验呈异常反应。
  4.探诊结果可帮助诊断溃疡型,对无典型临床表现的深龋洞患牙,在去腐未净时已经露髓,也诊断为慢性牙髓炎。
  5.年轻患者深大龋洞中呈现红色息肉且可探及洞底有较宽大的穿髓孔,并能判断出肉芽来源于髓腔内,可诊断为牙髓息肉。
  6.叩诊反应可作为参考指标。
  【鉴别诊断】
  (一)深龋
  1.无自发痛。
  2.患牙对温度试验的反应正常,仅在冷水进入深洞时才会出现一过性敏感,无迟缓性疼痛反应。
  3.叩诊反应与正常对照牙相同,即叩痛(-)。
  (二)可复性牙髓炎
  1.无自发痛。
  2.患牙对温度试验的反应仅有很短暂的疼痛,即一过性敏感。
  3.叩诊反应与正常对照牙相同,即叩痛(-)。
  4.如行诊断性治疗(安抚),在观察期间需密切注意是否出现自发痛以明确诊断。
  (三)牙龈息肉和牙周膜息肉
  1.患牙深洞内的息肉来源于邻面牙间隙的龈**者是为牙龈息肉,而由根分叉处牙周组织自髓底穿孔处长入髓腔的肉芽组织则为牙周膜息肉。
  2.可通过探查息肉的蒂部进行判别,也可拍摄X线片仔细观察髓室顶、底的完整性加以区分。
  3.牙髓息肉对冷风或冰水有敏感反应,而牙龈息肉和牙周膜息肉则不会出现疼痛。
  4.自息肉蒂部切除息肉后,观察出血部位明确诊断。
  (四)干槽症
  1.患侧近期有拔牙史。
  2.牙槽窝骨面暴露,出现臭味。
  3.拔牙窝邻牙虽可有冷、热敏感和轻度叩痛,但无明确牙体疾患体征。
  【治疗原则】
  1.牙髓摘除后根管治疗。
  2.有条件者可行一疗次根管治疗。

  四、残髓炎
  残髓炎也属于慢性牙髓炎,发生在经牙髓治疗后的患牙。由于治疗中残留了少量炎症根髓或多根患牙遗漏了根管未作处理,进而在治疗后又出现慢性牙髓炎的症状,故称为残髓炎。
  【临床表现】
  1.症状
  (1)患牙治疗后的近期或远期又出现自发性钝痛、放散痛、温度**痛等牙髓炎症状。
  (2)咬合不适感或轻咬合痛。
  2.检查所见
  (1)牙冠有做过牙髓治疗的充填体。
  (2)对患牙施以强**温度试验,反应为迟缓性痛或诉有感觉。
  (3)叩诊轻度疼痛或不适,即叩痛(+)或叩痛(±)。
  (4)去除患牙充填物,探查根管至深部时有感觉或疼痛,或找到遗漏的根管。
  【诊断】
  1.有牙髓治疗史。
  2.有牙髓炎症状。
  3.强温度**迟缓性痛和有叩痛。
  4.探查根管有疼痛感觉方可确诊。
  【治疗原则】
  去除残髓或找到并处理遗漏根管,重做根管治疗。

  五、逆行性牙髓炎
  逆行性牙髓炎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深牙周袋内的感染,牙周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局限于根部牙髓的充血和炎症,可表现为慢性牙髓炎症状;炎症也可以根髓为中心扩展至全部牙髓,或转为急性发作,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的急性牙髓炎症状。逆行性牙髓炎是牙周一牙髓联合征的一型。预后取决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控制效果。
  【临床表现】
  1.症状
  (1)急性牙髓炎表现:自发痛、阵发痛、冷、热**痛、放散痛、夜间痛等。
  (2)慢性牙髓炎表现:冷、热**敏感或激发痛,不典型的自发钝痛或胀痛。
  (3)长期牙周炎病史,可有口臭、牙齿松动、咬合无力或疼痛等表现。
  2.检查所见
  (1)患牙有深达根尖区或根分叉的牙周袋、牙龈水肿充血、牙周袋溢脓,附着丧失,牙齿不同程度的松动。
  (2)患牙无引发牙髓炎的深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
  (3)患牙对温度试验的反应可表现为激发痛、迟钝或无反应。
  (4)叩诊轻度至中度疼痛,即叩痛(+)~(++),叩诊浊音。
  (5)X线片显示深达根尖区的齿槽骨破坏或根分叉病变。
  【诊断】
  1.有长期牙周炎病史。
  2.近期出现牙髓炎表现。
  3.患牙无引发牙髓病变的牙体硬组织疾病。
  4.患牙有严重的牙周炎表现。
  【治疗原则】
  1.根据患牙牙周病变的程度和牙周治疗的预后来决定是否保留患牙。
  2.患牙如能保留,先摘除全部牙髓,消除急性症状,再行根管治疗。
  3.同时进行牙周系统治疗。
  4.必要时考虑将患根截除,保留患牙。
  5.如牙周病变严重,治疗预后差,则可直接拔除患牙止疼。

  六、牙髓坏死
  【临床表现】
  1.症状 无明显自觉症状。
  2.检查所见
  (1)牙冠变色。
  (2)深龋穿髓孔探诊无感觉。
  (3)牙髓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4)X线片显示根尖周影像无异常。
  【诊断】
  1.无自觉症状,曾有牙髓炎或牙外伤史。
  2.牙冠呈暗黄色或灰色并失去光泽。
  3.温度测和电活力测均无反应。
  4.探穿髓孔无反应,开髓后可有恶臭。
  【治疗原则】
  1.根管治疗。
  2.恢复牙色、形、功能。

第四节 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多为牙髓病的继发病,主要是由根管内的感染通过根尖孔作用于根尖周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病变。当根管内病源**的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弱时,病变以急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反之,若机体抵抗力较强,而病源**较弱,病变则呈慢性表现。急性根尖周炎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得到了某种引流,又未彻底治疗时,可转变为慢性根尖周炎;而慢性根尖周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又可急性发作。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机体抵抗力很强,根尖周组织局部长期受到某种轻微、缓和的**时,组织的表现已增生为主,临床较为少见。
  成人的根尖周炎,主要由根管内感染造成,此时,牙髓多已坏死。除此之外,还可由来自根管的机械、化学**引起。而乳牙和年轻恒牙的根尖孔较粗大,牙髓组织血运丰富,在罹患牙髓炎时感染较易扩散,因此,在牙髓炎症的早期便可合并发生急性根尖周炎。

  一、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是一个病变程度由轻到重、病变范围由小到大的连续过程。临床上以患牙及其周围组织肿痛为主要表现。由于病变侵犯组织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以将炎症划分为浆液期、根尖周脓肿期、骨膜下脓肿期、黏膜下脓肿期4个阶段,后三个阶段又统称为化脓期。所以,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过程又分别称为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或称急性牙槽脓肿)。急性根尖周炎每一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应急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临床上应加以区分和诊断,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临床表现】
  (一)急性根尖周炎的浆液期
  急性根尖周炎的浆液期是根尖周炎发生的初期,临床过程很短,此刻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尚无明显变化。
  1.症状
  (1)初期患牙根尖部不舒服、发木、浮出发胀,咬合时与对(牙合)牙有早接触感,有时咬紧患牙反而稍感舒服。此时一般无自发痛或只有轻微钝痛。
  (2)随着病情发展,患牙浮出和伸长的感觉逐渐加重,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的钝痛,咬合时不仅不能缓解症状,反而引起较剧烈的疼痛,影响进食。
  (3)疼痛范围局限于患牙根部,不引起放散,患者能够指明患牙。
  2.检查所见
  (1)患牙可见龋坏、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可查到深牙周袋。
  (2)牙冠变色。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但乳牙或年轻恒牙对活力测试可有反应,甚至出现疼痛。
  (3)叩痛(+)~(++),扪压患牙根尖部位出现不适或疼痛。牙龈尚无明显异常。
  (4)患牙可有Ⅰ°松动。
  (二)急性根尖周炎的根尖周脓肿期
  急性根尖周炎的根尖周脓肿期多是由浆液性炎症发展为化脓性变化而来的,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此时,脓液只局限于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内和牙槽骨骨髓腔中。
  1.症状
  患牙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伸长感加重,咬合时首先接触患牙并引起剧痛,患者不敢对(牙合)。
  2.检查所见
  (1)患牙可查及能引发牙髓坏死的牙体病损、深牙周袋或充填体等,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2)患牙叩痛(++)~(+++),松动Ⅱ°~Ⅲ°。
  (3)根尖部牙龈潮红,但尚无明显肿胀。扪诊感轻微疼痛。
  (4)相应的下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
  (三)急性根尖周炎的骨膜下脓肿期
  骨髓腔中的脓液继续向根尖周围更广泛的区域蔓延,从组织结构较薄弱之处突破排脓。最常见的途径是脓液穿过骨松质到达骨外板,再通过骨皮质上的营养孔到达骨膜下,之后突破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脓。由于骨膜坚韧、致密,不易穿破,脓液在此处积聚时,造成局部压力增高,引起极为明显的局部症状,此时,全身症状仍然较轻,若全身症状明显,应注意观察,防止发展为颌骨骨髓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1.症状
  (1)患牙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疼痛达到最高峰。
  (2)患牙更觉浮起、松动,轻触患牙即觉疼痛难忍。
  (3)病程多已3、5天,患者极其痛苦,影响睡眠和进食。
  (4)可伴有体温升高,身体乏力等全身症状。
  2.检查所见
  (1)患者痛苦面容,精神疲惫。体温可有升高,约38℃左右。末梢血象白细胞增多。患牙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可出现肿大和扪痛。
  (2)患牙可查及能引发牙髓坏死的牙体病损、深牙周袋或充填体等,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3)患牙叩痛(++)~(+++),松动Ⅲ°。
  (4)患牙牙龈红肿,移行沟变平,有明显的压痛,扪诊深部有波动感。
  (5)严重者可的相应颌面部可出现蜂窝织炎,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压痛,面容改变。如上切牙可引起上唇肿胀;上颌前磨牙及磨牙可引起眶下、面部肿胀;下牙可引起颏部、下颌部肿胀;有时下颌第三磨牙的根尖周化脓性炎症可出现开口受限,还可能引起口底蜂窝织炎。
  (四)急性根尖周炎的黏膜下脓肿期
  积聚于骨膜下的脓液产生的压力终致骨膜破裂,脓液流注于黏膜下或皮肤下,构成黏膜下脓肿或皮下脓肿,由于黏膜下组织较疏松,脓液到达黏膜下时,压力已大为减小。最后,脓肿破溃,脓液排出,急性炎症缓解,转为慢性炎症。
  1.症状
  (1)自发性胀痛及咬合痛减轻。
  (2)全身症状缓解。
  2.检查所见
  (1)患牙可查及能引发牙髓坏死的牙体病损、深牙周袋或充填体等,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2)患牙叩痛(+)~(++),松动度Ⅰ°。
  (3)根尖区黏膜的肿胀已局限,呈半球形隆起,扪诊时,波动感明显,脓肿较表浅而易破溃。
  上述穿通骨壁突破黏膜的排脓方式是急性根尖周炎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也是最常见的排脓方式。因牙槽骨唇、颊侧的骨壁较薄,一般情况下上颌前牙、上颌后牙颊根以及下颌牙的脓液多从骨的唇、颊侧穿出;若患牙的根尖偏向舌(腭)侧,或上颌后牙的腭根,脓液可从舌、腭侧骨板穿出,在固有口腔中排脓。有少数病例牙根较长,根尖部的脓液穿通骨壁后绕过龈颊沟从皮肤排出,形成皮窦,如下颌切牙的根尖周脓肿可形成颏窦,上颌尖牙根尖周脓肿可形成面窦,下颌磨牙的根尖部脓液可形成颊窦。还有极少数上牙病例可突破上颌窦壁或鼻底黏膜在上颌窦内或鼻腔中排脓。
  另外,如根尖孔粗大、根管通畅、冠部缺损(如龋洞)呈开放状态时,根尖部的脓液可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缺损处排脓,这种排脓方式对根尖周组织的破坏最小。儿童乳牙可见由此途径排脓,而成人患牙很难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因此,在临床上应尽早将髓腔开通进行引流,在根尖部脓液尚未广泛扩散到牙槽骨骨松质时,促使其由此通路排放,尽量减轻炎症对根尖周围组织的损伤。还有一种排脓途径是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成人患牙经此方式排脓多发生于同时患有牙周病的情况,通常预后很差;而乳牙根尖周脓肿时,因牙周膜组织较疏松,根尖部的脓液可顺牙周间隙扩散,从龈沟排出,当局部的急性炎症被消除并经完善的治疗后,遭受损伤的牙周组织仍能愈合并恢复正常。
  对急性根尖周炎患牙进行X线检查,根尖周组织影像并无明显异常表现,但根管或髓室内也可呈现出做过牙髓治疗的强阻射影。
  【诊断】
  1.主要依据患牙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由疼痛及红肿的程度来分辨患牙所处的炎症阶段。
  (1)患牙典型的胀痛、咬合痛的症状。
  (2)对叩诊和扪诊的反应。
  (3)根尖部牙龈的表现。
  (4)结合患者的年龄分析牙髓活力测验的反应。
  (5)患牙深及牙髓的牙体疾病及所具有的牙髓病史、外伤史以及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均可作为参考。
  2.急性根尖周炎的4个阶段是一个移行过渡、连续发展的过程,不能截然分开,在临床上只能相对地识别上述各阶段。
  急性根尖周炎各期的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浆液期
根尖周脓肿期
骨膜下脓肿期
粘膜下脓肿期
疼痛
咬合痛
持续跳痛
胀跳痛极剧烈
减轻
叩痛
(+)~(++)
(++)~(+++)
(+++)最剧烈
(++)~(+)
扪诊
不适
疼痛
极痛,深波动感
浅波动感
根尖部牙龈
无变化/潮红
红肿,局限
红肿明显
肿胀明显
全身症状

无/轻
乏力,发热
减轻/无
  3.由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的急性炎症也表现为上述各阶段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它与原发的急性根尖周炎的区别在于X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不同。急性根尖周炎在X线片上看不出根尖部有明显改变,而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时,X线片上可见根尖部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破坏所形成的透影区。
  【鉴别诊断】
  (一)急性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多发生在牙周炎的晚期,一般为急性过程。在临床上表现为患牙的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出现椭圆形或半球状的脓肿突起,肿胀部位的牙龈红肿光亮,扪诊有波动感。患牙可有搏动性疼痛、浮起、松动、咬合痛等症状和体征。重要的是,患牙除具有急性脓肿的表现外,还有牙周袋存在、袋口溢脓、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等牙周炎的表现。
  急性根尖周脓肿与急性牙周脓肿的鉴别要点
鉴别点
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牙周脓肿
感染来源
感染根管
牙周袋
病史
较长期牙体缺损史
牙痛
牙髓治疗史
长期牙周炎病史
牙体情况
深龋洞
近髓的非龋疾病
修复体
多无可引起牙髓坏死的牙体病损
牙髓活力
多无
多有
牙周袋

深,迂回曲折
脓肿部位
靠近根尖部
中心位于龈沟附近
较近牙龈缘
肿胀范围
较弥散
局限于牙周袋壁
疼痛程度
重 
相对较轻
牙松动度
相对轻,病愈后牙恢复稳定
明显,消肿后仍很松动
叩痛
很重
相对较轻
X线片表现
无明显异常表现,若患牙为慢性根尖周急性发作,根尖周牙槽骨明显透射区
牙槽骨嵴破坏,可有骨下袋
病程
相对较长,脓液自根尖周向外排出的时间约需五六天
相对较短,一般3、4天自溃
  (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骨周围、颜面及颈上部的肌肉、筋膜或皮下组织中的弥散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蜂窝织炎。根尖周炎和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局部黏膜的红肿比急性根尖周炎的范围更大,且皮肤也出现红肿热痛,还可出现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全身反应轻重不等,轻者无明显全身症状,重者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甚至可伴发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的严重并发症;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上颌前牙和前磨牙可引起眶下间隙感染,下颌前牙可引起颏下间隙感染,上、下颌磨牙可引起颊间隙、嚼肌间隙、颞间隙及颞下间隙感染,下颌后牙还可引起翼颌间隙、颌下间隙、舌下间隙的感染。
  (三)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是颌骨骨膜、骨髓腔和骨髓的化脓性炎症,感染途径主要为根尖周炎和智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主要的发生部位是下颌骨体,也可弥散至下颌升支。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非常明显,高热可达39~40℃,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并可出现核左移;局部的表现比急性根尖周炎更广泛,除颌面部肿胀,皮温高,颌骨疼痛等典型的炎症表现外,还可出现下唇麻木、多数牙松动、牙周溢脓、张口困难等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或颅内感染。
  【治疗原则】
  1.开髓,清除根管内容物,疏通根管,引流根尖炎症渗出物。
  2.评估患牙的可保留性,根据诊断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做不同的处置:
  (1)如患牙可保留,在开通根管并初步清创后,最好不要外敞于口腔中。根据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处置:
  1)浆液期患牙可于髓腔封抑菌、抗炎消毒药。
  2)根尖周脓肿期患牙可在髓腔封药的同时进行根尖部环钻术引流,无条件者可短暂开放引流。
  3)骨膜下脓肿期和黏膜下脓肿期患牙在髓腔封药的同时需做脓肿切开引流。待急性症状缓解后,予以根管治疗。
  (2)如患牙不能保留,则开放髓腔,待急性症状缓解后予以拔除。
  3.适当调(牙合),全身应用消炎止痛药物。抗生素以广谱抗生素和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为首选,还可应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剂缓解症状并给予必要的全身支持疗法。

  二、慢性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
  1.症状
  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2.检查所见
  (1)患牙可查及深龋洞、充填体或其他可累及牙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
  (2)牙冠变色,失去光泽;深洞内探诊无反应,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患牙可能有牙髓活力。
  (3)叩痛(-)或(±),一般不松动。
  (4)X线片显示患牙根尖区骨质变化的影像,不同类型的慢性根尖周炎在X线片上各有特点:
  1)根尖周肉芽肿:根尖部有圆形的透射影像,边界清晰,周围骨质正常或稍显致密,透影区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
  2)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部透影区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周围骨质较疏松而呈云雾状。
  3)根尖周囊肿:较小的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的透射影像与根尖周肉芽肿难以区别,大的根尖周囊肿可见有较大的圆形透影区,边界很清楚,有一圈由致密骨组成的阻射白线围绕,可因囊肿压迫致使邻牙移位或牙根吸收。
  4)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根尖部骨质呈局限性的致密阻射影像,无透射区,多在下颌后牙发现。
  诊断
  1.患牙X线片上根尖区骨质破坏或增生的影像是确诊的关键依据。
  2.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并结合患者年龄应作为重要的参考。
  3.如果有窦道,有时需自窦道口插入牙胶尖拍摄诊断丝示踪X线片来确定窦道来源。
  4.病史及患牙牙冠情况也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5.根尖周致密性骨炎的患牙一般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无反复肿痛史,只有在进行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
  鉴别诊断
  例如非牙源性的颌骨内囊肿和其他肿物,在X线片上的表现与各型慢性根尖周炎的骨透射影像尤其是较大的根尖周囊肿的影像有相似之处。这些疾病与慢性根尖周炎的主要鉴别点是病变所涉及患牙的牙髓活力多为正常,仔细观察X线片可分辨出根尖部牙周膜间隙与根尖周其他部位的牙周膜间隙是一连续、规则的透射影像,必要时还可辅以牙科CT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1.根管治疗。
  2.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在根管预备后,需行根管封药,以彻底清除根管系统的感染,待窦道口闭合后再行根管充填。
  3.较大的根尖病变,尤其是根尖周囊肿患牙,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有时还需做根尖切除和倒充术。
  4.根管治疗后,择期进行牙冠的修复。
  5.无法完成根管治疗、根尖周病变顽固不愈、或牙体组织破坏严重不足以修复的患牙予以拔除。

  三、乳牙和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诊治特点
  发病特点
  1.乳牙、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多由于牙髓感染发展而引起。
  2.乳牙根尖周炎以慢性炎症为主。
  3.乳牙根尖周感染扩散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间隙感染,患儿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另外感染也可以从龈沟排脓。
  4.年轻恒牙龋源性感染,长期的慢性**可导致致密性骨炎。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可有活髓。
  检查要点
  1.反复疼痛史
  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反复肿痛。
  2.牙龈红肿和瘘管 
  3.松动和叩痛  
  广泛的牙髓感染和根尖周病变可以有叩痛。乳牙根尖周炎时牙齿可有松动。
  4.X线片检查在乳牙根尖周炎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X线片可以显示:龋损的深度,与髓腔的关系。乳牙根尖周低密度影的范围,牙根吸收的程度,是否损伤恒牙胚。
  治疗特点
  1.乳牙根尖周炎采取根管治疗术  
  因为乳牙下方为恒牙胚,因此所用药物不要损伤恒牙胚的发育。乳牙根管充填药物为可吸收的糊剂,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氢氧化钙糊剂和碘仿糊剂等。
  2.如果根尖周炎广泛波及恒牙胚时应该拔除乳牙,制作间隙保持器,保持间隙以利于恒牙的萌出和建(牙合)。
  3.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治疗原则:
  年轻恒牙牙根未发育完全,因此治疗时应该尽量保留生活牙髓,使牙根继续发育。如果不能保留活髓也应该尽量保留牙**及上皮根鞘的活性使牙根尖孔封闭。
  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应该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根尖封闭后进行根管治疗术。

第五节 慢性龈炎

  牙龈的炎症主要位于游离龈和龈**,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又称慢性龈缘炎、单纯性龈炎、边缘性龈炎。青少年好发,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易复发。
  临床表现
  1.症状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但一般无自发性出血。有的患者可感到牙龈局部发痒、发胀。
  2.检查所见
  (1)色泽改变
  (2)形态改变
  (3)质地变化
  (4)探诊出血
  诊断
  1.龈缘处牙面有菌斑、牙石等**物。
  2.牙龈色、形、质改变,探诊出血。
  3.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鉴别诊断
  1.慢性牙周炎  
  尤其要与早期牙周炎相鉴别。牙周炎在临床可探到或看到釉牙骨质界,既有附着丧失,并有牙周袋形成。X线片上有牙槽骨吸收,早期在(牙合)翼片上可发现早期的牙槽嵴顶吸收。
  2.血液病引起的牙龈出血  
  多见自发性出血。应通过病史和血液学检查与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
  3.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自发性出血,常伴牙龈的自发性疼痛、**性口臭,严重者可能伴低热。龈**和龈缘坏死是其特征性损害。
  4.HIV相关性龈炎  
  临床可见游离龈缘呈明显的线状红色充血带,称作牙龈线形红斑。去除局部炎症后,牙龈的充血仍不消退。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确诊。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洁治,口腔卫生指导,控制菌斑)。
  2.防止复发。
第六节 药物性牙龈肥大

  在炎症的基础上,服用药物引起的牙龈肥大、增生。
  可导致牙龈肥大增生的药物有三大类:
  抗癫痫类药物
  免疫抑制剂
  钙拮抗剂
  临床表现
  1.症状  
  牙龈肥大增生好发于前牙,初起为龈**增大,继之扩展至附着龈。严重者可影响发音和咀嚼。
  2.检查所见
  (1)色泽改变:
  常伴有炎症,牙龈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无炎症或炎症消褪后的牙龈色泽多呈淡粉色。
  (2)形态改变:
  龈缘肥厚、牙龈**呈结节状肥大、增生,肥大的牙龈可覆盖部分牙面。严重者附着龈也出现增生、肥大。
  (3)质地变化:
  有炎症时,质地松软,无炎症时质地坚实,略有弹性。
  鉴别诊断
  (一)慢性龈炎
  慢性龈炎中有一部分表现为牙龈增生肥大,是牙龈肥大的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牙龈肥大主要局限于牙龈**和边缘龈。一般有明显的局部**因素。
  (二)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可有家族史,无服药史。牙龈增生较广泛,大多覆盖牙面的2/3以上,以纤维性增生为主。
  (三)白血病牙龈病损
  牙龈明显肥大,颜色暗红或苍白,无服药史。可有局部和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涂片检查可见大量幼稚细胞。
  (四)妊娠期龈炎
  发生在妊娠期妇女,表现出牙龈**肥大,多呈鲜红色,质地松脆,易出血。
  治疗原则
  1.牙周基础治疗,清除局部**因素,控制炎症。
  2.必要时牙周手术。
  3.定期维护,防止复发。

第七节 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指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的改变,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临床表现
  1.症状
  吮吸、刷牙或进食时牙龈易出血,或者一个或多个牙龈**呈瘤样肥大,妨碍进食。严重时可有轻度疼痛。
  2.检查所见
  (1)龈缘和龈**呈鲜红或暗红色,松软而光亮,或呈现显著的炎性肿胀、肥大,有龈袋形成。
  (2)孕瘤多发生于前牙,尤其是下前牙唇侧龈**,或发生于个别牙排列不齐的龈**,常始发于妊娠第3个月。
  (3)孕瘤:
  单个或多个牙的牙龈**增大,色泽鲜红光亮或暗紫,表面光滑,质地松软,极易出血。瘤体常呈扁圆形向近远中扩延,有的呈小的分叶状,有蒂或无蒂。一般直径不超过2cm,但严重的病例可因瘤体较大而妨碍进食或被咬破而出血感染。
  (4)分娩后,妊娠期龈瘤能逐渐自行缩小。
  诊断
  1.育龄妇女。
  2.牙龈呈现鲜红色、高度水肿、肥大,且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或有龈瘤样表征。
  3.询问其月经情况,了解是否妊娠。若已怀孕,便可诊断。
  鉴别诊断
  (一)长期服用激素类避孕药
  长期服用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有些也有类似的临床表现,询问是否妊娠和服药情况即可鉴别。
  (二)化脓性肉芽肿
  表现为个别牙龈**的无痛性肿胀、突起的瘤样物,有蒂或无蒂,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质地松软极易出血。表面多有溃疡和脓性渗出物,一般多可找到局部**因素。发生于非妊娠妇女。
  (三)慢性龈炎
  牙龈色红,水肿,病变程度与局部**因素一致。但一般不会呈鲜红色,水肿较妊娠期龈炎轻,很少呈明显出血倾向。任何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生。
  (四)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可有家族史,无服药史。牙龈增生较广泛,大多覆盖牙面的2/3以上,以纤维性增生为主。
  (五)白血病牙龈病损
  牙龈明显肥大,颜色暗红或苍白,无服药史。可有局部和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涂片检查可见大量幼稚细胞。
  治疗原则
  1.动作轻柔地去除局部**因素。
  2.认真细致地遵循口腔卫生指导。
  3.尽量避免使用全身药物治疗,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4.对体积较大已妨碍进食的妊娠期龈瘤,可手术切除,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6个月内,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
  预防
  怀孕前及时治疗原有的慢性龈炎,整个妊娠期应严格控制菌斑。

第八节 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又称为成人牙周炎。本病为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该病成人常见,但也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它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临床表现
  1.症状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缝变大、牙齿变长,咀嚼无力,牙齿浮起感,牙齿松动、移位,牙周反复肿胀。与牙周疾病相关的其他症状还包括牙齿遇冷热敏感、口腔异味、食物嵌塞等。
  2.检查所见
  (1)牙龈炎症表现
  色泽改变
  形态改变
  质地变化
  探诊后出血,有时疼痛。
  (2)附着丧失:能探到或看到釉牙骨质界。
  (3)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
  (4)牙周炎晚期所见:牙齿松动、移位,根分叉病变。
  诊断
  1.多为成年人,疾病进展缓慢。
  2.牙面有菌斑、牙石等局部**物。
  3.牙龈色、形、质改变,探诊出血。
  4.存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5.局部的炎症和破坏程度与**物的量相一致。
  鉴别诊断
  1.牙龈炎  
  无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收,病变可逆。
  2.侵袭性牙周炎  
  发病年龄轻;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的程度重,病程进展速度快,与年龄不相称;菌斑和牙石等局部**量与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程度多不成比例,**量相对少,但也可见量多者,主要多见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可有家族聚集性。
  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致病因素,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口腔卫生指导。
  2.必要时手术治疗。
  3.建立平衡咬合关系。
  4.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
  5.消除吸烟等危险因素。
  6.牙周支持治疗。
2# 沙发
发表于 2014-6-28 02:51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感谢楼主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14-6-30 00:5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感谢楼主的分享,大恩不言谢哈
4
发表于 2015-10-26 21:1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9: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