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药师] 2014爱爱医执业药师复习每日一帖-----药理学(4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0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二十七章 抗高血压药物
  
第一节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临床主要表现,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一、高血压分类:
  1.根据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应主要针对特殊病因进行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临床上占90%,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血浆肾素水平升高、体内一些活性因子的变化等有关。
  抗高血压药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2.根据高血压发病缓急及病情进展情况:
  急进型:又称为恶性高血压,临床较少见。
  缓进型:根据血压升高的情况、重要脏器功能有无损伤、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或一、二、三级高血压。
  应根据高血压的不同类型及分期,选用适当药物治疗。

  二、高血病的药物治疗目的和分类
  治疗目的:
  降低血压,改善症状;
  抗高血压药物减少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影响血压的因素: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心排出量、血容量。其中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尤为显著。
  抗高血压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心排出量或血容量,发挥降压作用。
  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主要作用部位或作用机制,临床上可分为:
  (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
  1.利尿降压药,如氢**、吲达帕胺等。
  2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压药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
  (2)AT1受体拮抗药,如氯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
  3.β受体阻断药,如**等。
  4.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二)其他抗高血压药,包括:
  1.抗交感神经药
  按作用部位不同,又分为:
  (1)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如美卡拉明等。
  (3)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如利舍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①α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等;②α、β受体阻断药,如拉贝洛尔等。
  2.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等。
  3.钾通道开放剂,如二氮嗪。
  4.5-HT2受体阻断药,如酮色林。
  5.前列环素合成促进药,如西氯他宁。
  
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一、利尿降压药
  噻嗪类利尿药
  常用氢**
  【降压作用机制】
  用药初期、短期应用:排钠利尿,体内Na+和水的负平衡,细胞外液、血容量减少而降压。
  长期应用:
  ①排钠→血管壁细胞内Na+的含量减少→经Na+- Ca2+交换→细胞内Ca2+减少→血管平滑肌舒张;
  ②细胞内Ca2+的减少→血管平滑肌对收缩血管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反应性降低;
  ③诱导血管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PGI2等)。
  【临床应用】
  单独用于轻度、早期高血压。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作用温和,不易产生耐受性,易被病人接受。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少。
  长期用药可致低钾血症,应适当补钾。
  肾素-AngⅡ-醛固酮活性增高,不利于降压,合用β受体阻断药可对抗。
  长期用药对脂质代谢、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喋啶等也可用于高血压治疗。**降压作用强,但时间短暂,主要用于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肾功能不良者。
  吲达帕胺
  吲达帕胺(吲达胺),为非噻嗪类吲哚衍生物。
  作用:
  吲达帕胺是强效、长效降压药。
  开始:与利尿排钠有关。
  后期:直接舒张小动脉,降低血管壁张力、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外周阻力下降。扩血管作用与阻滞钙通道,减少Ca2+内流有关。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细胞衍生的松弛因子(EDRF)、抗心肌肥厚等作用。
  应用: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伴有浮肿者更适宜。不引起血脂改变,适用于高脂血症者。
  不良反应轻,有上腹不适、恶心、食欲缺乏、头痛、嗜睡、腹泻及皮疹等,可致血糖及血尿酸轻度升高,长期应用可使血钾降低。

  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压药
  通过不同环节干扰RAS可产生降压作用,如肾素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和AT1受体拮抗药等。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特点:
  ● 抑制ACE活性,使Ang Ⅱ的生成减少,缓激肽的降解减少,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 对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一些伴发疾病亦具良好的影响,是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
  卡托普利
  【药代学】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约65%。约1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约30%。
  主要从尿排出,约40%~50%为原药,其余为代谢物。T1/2约2h。肾功不良时可延长,但能被透析。
  能通过胎盘,乳汁中浓度约为母体血浓度的1%。
  【药理作用及降压作用机制】
  具有轻至中等强度的降压作用,口服后l~2h达最大降压作用,维持6~12h。
  降压特点:
  ●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不伴反射性心律加快。
  ● 预防和逆转血管平滑肌增殖、左心室肥厚,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
  机制:
  ①抑制ACE,使Ang Ⅱ生成减少,血管舒张;减少醛固酮分泌,排钠增加;肾血管扩张,加强排钠。
  ②抑制ACE减少缓激肽水解,使N0、PGI2、EDHF等扩血管物质增加。
  ③抑制局部Ang Ⅱ在血管组织、心肌内的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治疗轻或中度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
  联合应用:如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等,增强疗效。
  【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的患者约5%~20%出现顽固性干咳,可能由于缓激肽、P物质和(或)前列腺素在肺内聚积所致。
  皮疹、味觉减退等,可能与药物分子中的巯基有关,应用其他转化酶抑制剂较少发生。
  少数患者可出现蛋白尿,主要在肾脏病变患者发生。
  在肾功不良、补钾或合用保钾利尿药患者,易诱发高血钾,应予以注意。
  重度高血压、心衰患者在应用利尿药基础上,首次用卡托普利可引起低血压,应先采用低剂量。
  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率约0.1%~0.2%,应及时抢救。
  依那普利(enalapfil,恩那普利),在体内经肝脏酯酶水解为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e)发挥抑制ACE作用。作用特点:降压作用强而持久,较卡托普利强l0倍。口服后最大降压作用出现在服药后6~8h,维持12~14h。依那普利拉t1/2为5.9~35h。分子中不含巯基,不良反应较卡托普利轻。临床用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
  (二)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断药
  氯沙坦
  氯沙坦(洛沙坦),是第一个临床应用口服有效的非肽类AT1受体阻断药。
  【体内过程】
  口服易从胃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3%,。
  氯沙坦及EXP-3174的消除t1/2分别为1.5~2.5h及6~9h。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降压作用。机制:选择性与AT1受体结合,阻断Ang Ⅱ的作用。
  长期应用能抑制左心室心肌肥厚、血管壁增厚。
  用于各型高血压的治疗,降压作用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稍弱。
  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有保护作用。
  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药后,可能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少。
  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类似,抑制Ang Ⅱ,引起低血压、肾功能障碍、高血钾等。低血压、肾功能障碍时尤易发生。应避免与补钾、留钾利尿药合用。
  尚可出现胃肠不适、头痛、头昏等。
  不引起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血容量不足、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病人必须减少剂量。
  肾动脉狭窄、妊娠及授乳妇女禁用。
  伊贝沙坦,对AT1受体的阻断作用,较氯沙坦强。无促尿酸排泄作用。
  缬沙坦(valsartan,维沙坦),特点: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三、β受体阻断药
  作用机制:
  ①阻断心脏β受体,心收缩力减弱,心律减慢,心排出量降低。开始由于总外周阻力的升高,血压没有明显改变,长时间给药后,总外周阻力适应心排出量的降低,重新调整,逐渐降到开始水平或较低,血压下降。
  ②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③透过血脑屏障,阻断中枢β受体,使兴奋性神经元活动减弱,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管阻力降低。
  ④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⑤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
  **
  **(心得安),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均有效。
  作用:降压出现缓慢,口服后2~3周才开始降压,立位和卧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能明显降低。优点:很少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应用:适用于轻度、中度高血压。伴有心排出量偏高、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病,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夹层动脉瘤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
  与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疗效。
  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降压作用优于**。低剂量时主要作用于心脏,对支气管的影响小,对伴有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对安全。
  卡维地洛,较**强2~4倍,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四、钙通道阻滞药
  高血压主要是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取决于细胞内流的Ca2+浓度,抑制跨膜Ca2+移动,可降低细胞内Ca2+量。
  作用特点:
  ● 通过阻滞Ca2+内流,进入细胞内的钙总量减少,小动脉平滑肌舒张,降低外周阻力。
  ● 对静脉血管的影响较小。
  ● 不引起水钠潴留。
  ● 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效果不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 硝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药,使外周阻力下降的同时,激活压力感受器介导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轻或中度的反射性心律加快。维拉帕米则不产生。
  应用:
  单用对轻、中度高血压均同样有效,作用与β受体阻断药、噻嗪类利尿药相当,是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不良反应:轻,病人耐受良好。硝苯地平等可出现头痛、潮红、眩晕及外周性水肿,此种水肿并非由于水钠潴留产生,很可能是由于前毛细血管扩张的结果。不宜用于窦房结或房室结异常病人。
  主要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尼索地平等。
  硝苯地平
  【体内过程】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定),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完全地从胃肠道吸收,但受肝脏首过消除的影响。
  【药理作用】
  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显著,对血压正常者则不明显。
  降压时伴有反射性心律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临床应用】
  可单独或与其他药合用治疗轻、中和重度高血压。
  适用于合并有心绞痛、肾脏疾病、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恶性高血压患者。
  多使用缓释片剂,减轻迅速降压造成的反射{BANNED}感张力增加。
  【不良反应】
  血管过度扩张:引起心动过速、头痛、低血压、潮红、眩晕、恶心等。血压过度降低可导致脑或心肌缺血。
  胃肠功能紊乱、外周组织水肿、咳嗽、气喘及肺水肿。
  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热及肝功能异常等。
  低血压、心功能不良者慎用。禁用于心源性休克。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增加心衰危险。肝功能不良者应减量。
  氯氯地平,很强的外周、冠状血管扩张剂,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心肌收缩力、传导的影响很小。
  口服吸收慢,但维持久,6~12h血药浓度达峰值,tl/2为35~50h。用于高血压、心绞痛治疗。可单用或与其他药合用。
  治疗心收缩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衰、心绞痛,其疗效超过硝苯地平等其他钙通道阻滞药。
  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水肿,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尼群地平(nitrendipine),口服吸收良好,但肝脏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l0%~20%。由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代谢物,主要从尿排出。tl/2为10~22h。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8%。肝功不良病人消除tl/2延长。作用类似硝苯地平,但对血管松弛作用较硝苯地平强,降压作用维持时间较久。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心绞痛的治疗。
第三节其他抗高血压药

  一、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药
  (一)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包括:可乐定、甲基多巴、莫索尼定等。
  降压作用:通过作用于孤束核α2肾上腺素受体,咪唑啉受体。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是以上两种受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莫索尼定等主要作用于咪唑啉受体,甲基多巴则作用于α2受体。
  可乐定
  可乐定(氯压定),为咪唑啉衍生物。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特点:
  ● 快而强。口服后约30min出现作用,2~4h作用达高峰,可维持6~8h。
  ● 降低心排出量、外周阻力,伴有心律减慢,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在降压期间保持不变。
  ● 抑制肾素分泌。
  机制:
  ● 中枢性α2受体激动剂:激活中枢抑制性神经元,降低血管运动中枢的紧张性,使外周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血压下降;
  ● 激动脑干红核区的咪唑啉受体(I1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产生降压作用;
  ● 激动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α2受体: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 降低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
  可乐定静脉注射可产生短时间的升压,随后是长时间的降压。升压是由于外周α2受体的兴奋,长时间的降压主要通过中枢发挥作用。
  口服时,升压作用被中枢作用掩盖表现不明显。
  【临床应用】
  适用于治疗中度高血压,与噻嗪类利尿药或其他降压药合用可提高疗效。
  用于偏头痛、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用于**类镇痛药成瘾者的戒毒。
  【不良反应】
  一般较轻。
  口干和嗜睡,发生率约50%,治疗几周后逐渐减轻。有些病人可发生心动过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透皮给药可减少。
  停药综合征: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出现头痛、震颤、腹痛、出汗及心悸,血压可骤升,超过治疗前水平。机制:与突然停药后交感神经功能增加,血浆与尿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有关。恢复给药或用α受体阻断药可缓解。停药应注意逐渐减量。
  甲基多巴
  甲基多巴(α-甲基多巴),是多巴α位上氢被甲基取代的衍生物。
  【药代学】
  口服后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约25%。2~3h后血浆浓度达峰值,6~8h作用达高峰,维持约24h。
  甲基多巴进入CNS,在脑内代谢为α-甲基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
  在体内被广泛代谢,以原形及硫酸盐结合物形式从尿中排出,t1/2约7~16h。肾衰竭时半衰期可延长4~6h。
  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可透过胎盘,乳汁有少量分泌。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中等偏强。
  降低外周阻力,对心排出量影响较小。
  肾血流量不减少,不影响肾功能,尤适合于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病人。
  降压机制:与可乐定类似。兴奋中枢α2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产生降压作用。可降低肾素的分泌。
  【临床应用】
  用于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合肾性高血压,及伴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常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为镇静和嗜睡。此外尚有口干、鼻塞、头痛、眩晕、腹泻及直立性低血压等。
  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发生自身免疫性反应,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粒细胞减少等,发生率不到1%,停药几周后可逐渐恢复。
  偶见帕金森综合征、关节痛、肌病等。
  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肝病患者忌用。
  莫索尼定,为第二代中枢性降压药。特点:对咪唑啉-1(I1)受体选择性强。镇静、口干的不良反应较可乐定大大减轻。
  (二)神经节阻断药
  机制: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N1受体,阻滞自主神经节,干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后传导。
  作用:
  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作用快而强大。
  →反射性调节机制失灵,静脉扩张,故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副交感神经节阻滞→引起口干、便秘、尿滞留、视力模糊等症状不良反应。青光眼病人禁用。
  缺点:
  ● 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硬化、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 容易产生耐受性,应注意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应用: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等危重情况的紧急降压、外科手术时控制性低血压。
  代表药:
  美卡拉明(美加明),樟磺咪吩(米噻吩,阿方那特)。
  (三)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部位,影响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及再摄取等过程,阻滞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脏、血管的调节,从而产生降压作用。
  利舍平
  利舍平(利血平),为印度产蛇根萝芙木根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口服治疗量后约1周才产生降压作用,2~3周作用达高峰,停药后作用可持续3~4周。
  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后30~60min血压开始下降,2~4h降压作用达高峰。
  镇静和安定作用,类似氯丙嗪但较弱,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精神紧张、烦躁及失眠等症状。可能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和5-HT的耗竭有关。
  机制:利舍平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中的囊泡膜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能与囊泡膜上胺泵(依赖于Mg2+-ATP的胺类主动转运机制)呈难逆性结合,使囊泡膜失去摄取和贮存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能力,囊泡内递质的合成与贮存逐渐减少,以至耗竭,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从而产生降压作用,并伴有心律减慢。
  【临床应用】
  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
  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可用于高血压危象,降压作用比较缓和。
  不良反应较多,应用受到限制。利舍平与利尿药或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减少不良反应,且价廉。
  【不良反应】
  常出现鼻塞、腹泻、心动过缓、乏力、嗜睡、胃酸分泌增加等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的症状。
  严重时偶见精神抑郁,此时应立即停药。
  有精神抑郁、消化性溃疡病史者禁用。
  (四)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α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
  【体内过程】
  哌唑嗪,口服易吸收,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在60%~70%之间。口服后1~2h血浆浓度达峰值,维持4~6h,t1/2约2~3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85%。
  主要在肝中代谢,仅少量原形经肾排出。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中等偏强。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突触后α1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回心血量。
  特点:对α1受体的亲和力较对α2受体大,不影响突触前膜α2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负反馈调节,降压的同时,不引起心律加快、肾素分泌增加。
  【临床应用】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与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增强疗效。
  对高血压伴肾功能不良者更为适用。
  【不良反应】
  首剂现象:部分病人首次给药后0.5-1h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等反应。首次剂量减半(0.5mg),于睡前服用,可避免发生。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眩晕、乏力、口干等均较轻,一般不影响用药。
  特拉唑嗪,特点为维持时间较长,t1/2为12h。
  多沙唑嗪,作用强度弱,但作用时间较长。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2.α、β受体阻断药
  拉贝洛尔,兼有α受体及β受体阻断作用。对高血压疗效比单纯β受体阻断药优。

  二、血管扩张药
  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降压的同时:
  ● 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使心排出量增加,心律加快;
  ● 增加肾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这些因素减弱降压作用,因而此类药一般不单独用,常与利尿药、交感神经阻滞药合用,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根据作用特点,血管扩张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仅作用或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肼屈嗪。
  (2)对小动脉、小静脉均有舒张作用:硝普钠。扩张静脉,可对抗反射{BANNED}感神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但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肼屈嗪
  【体内过程】
  肼屈嗪(肼苯哒嗪),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较低(快乙酰化者l6%,慢者35%)。血浆峰浓度及作用高峰大约在给药lh后。t1/2约2~4h,但作用可长达12h。
  大部分在肠或肝被乙酰化代谢,乙酰化速率受遗传因素影响,慢乙酰化者血药浓度约为快乙酰化者的2倍,因而药物的治疗作用或毒性可增加。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直接舒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降压作用中等。对静脉影响很小,一般不发生**性低血压。
  缺点:
  ● 反射{BANNED}感神经兴奋→使心排出量增加,减弱其降压作用。
  ● 可产生水钠潴留
  适用于中度高血压,一般与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增强疗效。
  可静注用于高血压危象。
  【不良反应】
  血管扩张:包括头痛、恶心、心悸、眩晕、低血压等;
  免疫反应:最常见的是红斑狼疮综合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抑制DNA甲基化并引起T细胞自身反应。
  易产生耐药性。
  硝普钠
  硝普钠,不能口服,必须连续静脉滴注给药。30s内即可发生作用,2min作用达高峰,静脉滴注停止后3min内作用即可消失。
  代谢物硫氰酸盐,几乎完全从尿排出,肾功能正常者,代谢物消除半衰期约3日,肾功能不良者大大延长。
  降压作用:
  强大、迅速、短暂。
  使小动脉、静脉都扩张。
  特点:一般不影响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血浆肾素活性增加,仅轻度增加心律,同时心肌耗氧量降低。
  机制:与分子中含有Fe、NO有关。当与红细胞接触时,分子分解释放出N0。N0可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鸟苷环化酶,cGMP生成增加,引起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此外还用于麻醉时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
  与强烈血管扩张和降压有关:包括恶心、出汗、烦躁不安、呕吐和头痛,静脉滴注停止则症状迅速消失。
  大剂量或连续使用,特别是肾功能不良时易发生中毒,可出现疲劳、恶心、厌食、失定向力和精神失常等,应监测硫氰酸盐血浓度。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三、钾通道开放药
  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长压定),口服吸收良好,约lh血药浓度达峰值。最大降压作用发生较迟,可能与药物形成活性代谢物后发挥作用有关。主要消除途径为肝脏代谢,仅约20%药物原形从尿排出,t1/2约3~4h,但可维持24h或更长,可能与药物蓄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关。
  药理作用:类似肼屈嗪,能舒张小动脉,对静脉几无影响。降压作用较肼屈嗪强大而持久。
  机制:激活ATP敏感的K+通道,促进平滑肌细胞K+外流,使细胞膜超极化,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产生降压作用。
  用于对其他降压药效果不佳的严重高血压。需与利尿药合用,避免水钠潴留;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对抗反射{BANNED}感神经兴奋的心血管作用。
  不良反应除心律加快、水钠潴留外,还可引起多毛症,在开始治疗几个月最明显。利用此作用目前市场上配成2%溶液外用可治疗男性秃发。
  二氮嗪(氯甲苯噻嗪,降压嗪),具有噻嗪类利尿药的基本结构,但无利尿作用。
  作用机制类似米诺地尔,直接扩张小动脉,对静脉无明显作用。降压同时心律加快,心排出量不降低。
  静注用于高血压危象。一般仅在无输液泵或不能密切监测血压情况下,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抢救。
  不良反应:
  主要为水钠潴留、高血糖。二氮嗪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心律加快,过度降压引起的心、脑缺血。偶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面部潮红。
  静注外漏可出现局部疼痛及炎症。
  吡那地尔,作用类似米诺地尔。除降压作用外,对血脂具有利影响,可降低总胆固醇和LDL,升***DL。

  四、5-HT2受体阻断药
  酮色林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降压作用:阻断5-HT2受体,对α1受体的微弱阻断作用,抑制5-HT诱发的血管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血管收缩效应。
  抑制5-HT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
  对H1受体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对正常人血压和心律影响较小。
  对脂质代谢具有良好作用,能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LDL,升***DL。不影响糖代谢。
  【临床应用】
  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长期应用不产生耐受性。
  可与β受体阻断药、转化酶抑制药等合用增加疗效。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头晕、疲乏、浮肿、口干、胃肠不适、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Q-T延长。
  大剂量(120mg/日)可增强排钾利尿药的毒性,增加死亡率,故不宜与排钾利尿药合用。

  五、前列环素合成促进剂
  西氯他宁
   α1受体阻断作用。
  大剂量有利尿作用。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
第四节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一、根据病情及药物特点选择应用抗高血压药
  一线药物:噻嗪类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病人对一种药效果不好,可加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药。如:利尿药可提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降压作用,也可与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合用。
  若两个药仍不能控制血压,可加用第三种药。联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并且使每种药物的用量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

  二、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病理特点、相伴的其他疾病等情况及药物的特点,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抗高血压治疗,并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控制其他危险因子(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逆转靶器官的损伤,维持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等。

  三、根据合并症选用抗高血压药物
  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者,可选用利尿药、哌唑嗪、甲基多巴、卡托普利等作用缓和而不使心律加快的药物,不宜选用肼屈嗪;
  合并肾功能不良者,应选用利尿药、甲基多巴等不影响肾功能的药物,胍乙啶降压同时使肾血流量减少,不宜选用;
  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用可乐定,不宜选用利舍平;
  合并脑血管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胍乙啶及神经节阻滞药,避免降压过快及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合并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断药;
  合并糖尿病或痛风者,不宜选用噻嗪类利尿药。
 
2# 沙发
发表于 2014-5-5 09:37 | 只看该作者
本章习题:
   A型题
  1.静注时可产生短暂升压作用的抗高血压药是
  A.利舍平
  B.硝普钠
  C.硝苯地平
  D.胍乙啶
  E.可乐定
   答案:E
  2.下述哪种药物用于高血压危象
  A.依那普利
  B.氢**
  C.哌唑嗪
  D.硝普钠
  E.米诺地尔
    答案:D
  3.降压时使心律加快的药物是
  A.甲基多巴
  B.肼屈嗪
  C.哌唑嗪
  D.利舍平
  E.可乐定
  答案:B
  B型题
  A.卡托普利
  B.可乐定
  C.哌唑嗪
  D.肼屈嗪
  E.米诺地尔
  1.可引起心律加快、水钠潴留、多毛症的药物是
    答案:E
  2.可引起全身性红斑狼疮综合征的是
   答案:D
  3.可出现顽固性干咳的是
    答案:A
  4.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停药综合征的是
    答案:B
  5.有“首剂现象”的药物是
    答案: C
  X型题
  1.卡托普利的作用机制与下述哪些有关
  A.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
  B.减少缓激肽失活
  C.减少血管紧张素Ⅰ的形成
  D.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E.抑制肾素活性
    答案:AB
  2.适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良的药物是
  A.卡托普利
  B.硝苯地平
  C.哌唑嗪
  D.氢**
  E.甲基多巴
  答案:**DE
  3.**治疗高血压的机制是
  A.阻滞心肌β1受体
  B.阻滞冠状动脉β2受体
  C.阻滞突触前膜β2受体
  D.阻滞肾脏β1受体
  E.阻滞中枢β受体
    答案:ACD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