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153|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脾胃病“三味”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床善于“抓主症、选主方、用主药”。在选方用药方面,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症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侍诊其身,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今就其常用“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本文主要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毛德西吸取北京脾胃病专家步玉如先生的经验,善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砂仁、白蔻仁、公丁香(开胃醒脾方)
  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丁香为温中降逆药,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品。毛德西指出,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药;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药;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药。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鸡内金、鸡矢藤、神曲(二鸡神曲散)
  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药。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药。鸡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药,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神曲、山楂、大麦芽(三仙饮)
  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药,如白术、山药、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主药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药性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德西下乡时从村医那里学来的。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药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毛德西指出,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药味虽少,疗效显著。
  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三草降酶汤)
  近年来转氨酶增高的比较多,毛德西认为是由“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用此三味清热、解毒、和中,服用一二个月,往往能受到良效。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甘草汤)
  此即百合乌药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药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原方百合一两,乌药三钱,重在通气和血。毛德西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毛德西取其义,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生白术、决明子、火麻仁(健脾通便汤)
  毛德西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蠕动,是动力药;决明子、火麻仁,油脂多,是润肠药。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成人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性便秘,可加牵牛子。
  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此三味为毛德西治疗慢性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九香虫、木香、香附(三香止痛散)
  三香止痛散,为毛德西经验方。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药,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为妇科之常用。而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但阳亢者,须与潜阳药配伍,以防伤阴之弊。

2# 沙发
发表于 2014-4-29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最高剂量和最低剂量怎么分配啊?
3# 板凳
发表于 2014-5-2 07:00 | 只看该作者
脾胃三味方,收藏了,谢谢分享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4
发表于 2014-5-2 07:32 | 只看该作者

脾胃三味方,收藏了,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4-5-3 06:05 | 只看该作者
辛苦楼主,谢谢分享…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6
发表于 2014-5-3 06:59 | 只看该作者

脾胃三味方,收藏了,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7
发表于 2014-5-3 22: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8
发表于 2014-5-6 07:0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很好的资料。
9
发表于 2014-5-6 07: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好资料。很全面。
10
发表于 2014-5-6 10:24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很好的资料。谢谢分享。
11
发表于 2014-5-27 23:20 | 只看该作者
很珍贵的经验,很实用的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2
发表于 2014-5-27 23:45 | 只看该作者
好料,谢谢分享。
13
发表于 2014-5-28 14:1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14
发表于 2014-5-28 15:3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迪!谢谢分享!
15
发表于 2014-5-28 16:40 | 只看该作者
很珍贵的经验,很实用的
收藏起.谢谢楼主
16
发表于 2014-5-28 17:52 | 只看该作者
介绍一下剂量就更好了。谢谢!
17
发表于 2014-5-29 09: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18
发表于 2014-6-19 21:13 | 只看该作者
脾胃三味方,收藏了,谢谢分享
19
发表于 2014-6-25 13:50 | 只看该作者
东西很好,一定好好收藏,好好学习
20
发表于 2014-6-25 14:1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谢谢分享。
21
发表于 2014-6-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先标记,随时可以看
22
发表于 2014-6-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先标记,随时可以看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3
发表于 2015-1-9 09:28 | 只看该作者
好治疗,谢谢。
24
发表于 2015-1-9 10:37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好好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25
发表于 2015-8-28 21:25 | 只看该作者
脾胃三味方,收藏了,谢谢分享
26
发表于 2015-8-28 21:2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29
发表于 2015-8-30 21:12 | 只看该作者
脾胃论是根本啊,没有胃气也就没有了生命啊。
30
发表于 2015-8-31 09: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无私奉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