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风湿病诊疗指南之结节性多动脉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概述】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nodosa,PAN)是一组主要侵犯中等度大小肌肉动脉和带肌层小动脉的以呈阶段性炎症和坏死为特征,伴受累血管的供血组织发生继发性缺血。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药物及病毒感染均可引起发病。病变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动脉分叉处多见。病变从动脉壁中层开始,再扩展到内膜和外膜,常可破坏内弹力层。组织学上常是血管全层出现纤维素样坏死。早期病变有多形核白细胞,后期可以见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病变部位有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内膜增生伴有血栓形成和血管闭塞。可导致血管、组织梗塞。肌肉血管壁变薄弱可引起动脉瘤和动脉破裂,愈合后可致外膜形成结节状纤维化。血管造影可有串珠状或纺锥状的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形成。该病在美国的发病率为1.8/10万人,我国尚无详细记载。男性发病为女性的2.5~4.0倍,年龄几乎均在40岁以上。起病可急骤或隐匿。
  【临床表现】
  ⒈全身症状
  结节性多动脉炎多有不规则发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多汗、体重减轻、肌肉疼痛、肢端疼痛、腹痛、关节痛等。
  ⒉系统症状
  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肾脏、骨骼、肌肉、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心脏、生殖系统等,肺部受累少见。
  ⑴肾脏:按尸检材料统计,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肾脏受累最多见。以肾脏血管损害为主,急性肾功能衰竭多为肾脏多发梗塞的结果,可致肾性恶性高血压,疾病的急性阶段可有少尿和尿闭,也可于数月或数年后发生。目前将有肾小球肾炎者归属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脏血管造影常显示多发性小动脉瘤及梗塞,由于输尿管周围血管炎和继发性纤维化而出现单侧或双侧输尿管狭窄。
  ⑵骨骼、肌肉:约半数患者有关节痛,少数可呈现明显的关节炎改变。约1/3患者骨骼肌血管受累产生恒定的肌肉痛,以腓肠肌痛多见。
  ⑶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受累较中枢神经受累多见,约占60%。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或/和多神经炎,末梢神经炎。中枢者约占40%,临床表现取决于脑组织血管炎的部位和病变范围。可表现为弥散性或局限性单侧脑或多部位脑及脑干的功能紊乱,抽搐、意识障碍、脑血管意外等。
  ⑷消化系统:约50%患者根据血管炎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若发生较大的肠系膜上动脉的急性损害可导致血管梗塞、肠梗阻、肠套叠、肠壁血肿,严重者致肠穿孔或全腹膜炎;中、小动脉受累可出现胃肠道的炎症、溃疡、出血;发生在胆道、胰腺、肝脏系统则出现胆囊、胰腺、肝脏的炎症和坏死,症状为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脂肪泄、肠道出血、腹膜炎、休克
  ⑸皮肤:约20%~30%的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病变发生于皮下组织小肌性动脉,则表现为痛性红斑性皮下结节,沿血管成群分布,大小约数毫米至数厘米。也可为网状青斑、紫癜、溃疡、远端指(趾)缺血性改变。如不伴有内脏动脉损害,称“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预后较佳。
  ⑹心脏:心脏损害发生率约36%~65%,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尸检心肌梗塞的发生率6%。一般无明显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典型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脏受累的主要表现。心包炎约占4%,严重者可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
  ⑺生殖系统:睾丸和附睾受累发生率约30%,卵巢也可受累,以疼痛为主要特征。
  ⒊辅助检查
  ⑴一般检查①血常规:轻度贫血、白细胞增多(80%患者可达20000~40000/ul),有时可见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②尿常规和肾功能:有肾脏损害者常有显微镜下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③一般免疫学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而且CRP的血清浓度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④类风湿因子(RF)可呈阳性,但滴度较低;⑤部分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补体水平下降;⑥有的表现血清白蛋白降低,冷球蛋白阳性;⑦约1/3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sAg阳性者,可有肝功能异常。
  ⑵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分为P-ANCA(细胞核周围染色的ANCA)及C-ANCA(细胞浆染色的ANCA)两种,少数该病患者(约<20%)两者皆可呈现阳性,但以P-ANCA为主。
  ⑶影象学检查①彩色多普勒:中等血管受累,可探及受累血管的狭窄、闭塞或动脉瘤形成,小血管受累者探测困难;②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较大血管受累者可查及血管呈灶性、阶段性分布,受累血管壁水肿等;③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梗死区有斑点状充盈不良影像。如有肾周出血,则显示肾脏边界不清和不规则块状影,腰大肌轮廓不清,肾盏变形和输尿管移位;④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可见到受累血管呈阶段性狭窄、闭塞,动脉瘤和出血征象。该项检查在肾功能严重受损者慎用。
  【诊断要点】
  ⒈诊断标准
  按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院的“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标准:
  ⑴体重下降≥4kg;(发病后表现);
  ⑵网状青斑(四肢和驱干);
  ⑶睾丸痛和/或压痛;(不是因感染、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
  ⑷肌痛、乏力或下肢压痛;
  ⑸多发性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炎;
  ⑹舒张压≥90mmHg;
  ⑺血尿素氮>40mg/dl或肌酐>1.5mg/dl(非肾前因素);
  ⑻血清HBV标记阳性(HBs抗原或抗体);
  ⑼动脉造影见动脉瘤或血管闭塞(除外动脉硬化,纤维素性异常形成等其他非炎症性病变);
  ⑽中小动脉壁活检见有包括中性粒细胞的炎性细胞浸润。
  上述10条中至少有3条阳性者可考虑为结节性多动脉炎。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86.6%。
  在有不明原因发热、腹痛、肾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时,或当疑似肾炎或心脏病患者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关节痛、肌肉压痛与肌无力、皮下结节、皮肤紫癜、腹部或四肢疼痛、或迅速发展的高血压时,或拟诊结节性多动脉炎。特别是当其他发热、多脏器损伤的原因已被排除时,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可提示诊断。全身性疾病伴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地累及主要神经干(如桡神经、腓神经、坐骨神经)的周围神经炎(通常为多发性,即多发性单神经炎)提示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原来健康的中年男性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亦提示结节性多动脉炎。
  因为结节性多动脉炎无特异性血清反应,所以只能根据对典型病损活栓所见的坏死性动脉炎的病理改变,或对中等血管作血管造影时显示的典型动脉瘤作出诊断。对未受累的组织盲目进行活检是无用的。由于病变的局灶性,活检有时能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针对有临床表现的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神经或肌肉作活检。缺乏临床症状时,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测定可有助于选择肌肉或神经的活检取材部位。因腓肠肌有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除非其是唯一出现症状的肌肉,否则不宜作活检。应提倡作睾丸活检(镜下损害在处多见),但如有其他可疑部位时应避免作睾丸活检。如其他部位不能提供诊断所需的材料,对有肾炎者作肾脏活检、对严重肝功能异常者作肝脏活检是可取的。没有肯定的组织学诊断时,选择性血管造影在肾、肝和腹腔血管见到小动脉瘤也可以决定诊断。
  ⒉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和乙肝病毒有关的坏死性动脉炎、同丙肝往往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等相鉴别。
  ⑴显微镜下多血管炎:①以小血管(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受累为主;②可出现急剧进行性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肺出血;③周围神经受累较少,约占10%~20%;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较高,约占50%~80%;⑤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无关;⑥治疗后复发率较高;⑦血管造影无异常,依靠病理诊断。
  ⑵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①病变可累及小、中口径的肌性动脉,也可累及小动脉、小静脉;②肺血管受累多见;③血管内和血管外有肉芽肿形成;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变组织见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⑤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和(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史;⑥如有肾受累则以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⑦ANCA(+)患者多见,约占2/3。
  【治疗】
  应根据病情轻重,疾病的阶段性,个体差异及有无合并症而决定治疗方案。目前该病治疗的主要用药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首先,应寻找包括某些药物在内的致病原因,并避免与之接触。
  1皮质类固醇制剂皮质类固醇制剂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及时用药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一般口服**每日1mg/kg,3~4周后逐渐减量至原始剂量的半量(减量方法依病人病情而异,可每10~15天减总量的5%~10%)伴随剂量递减,减量速度越加缓慢,至每日或隔日口服5-10mg时,长期维持一段时间(一般不短于1年)。病情严重如肾损害较重者,可用甲基**龙1.0g静脉滴注3~5日,以后用**口服,要注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2免疫抑制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或在**减量时病情复发,或暴发性全身性血管炎伴脏器功能受损者,应采用**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环磷酰胺剂量为每日2~3mg/kg口服。也可用隔日200mg静脉注射或按0.5~1.0/m2静脉冲击治疗,每3~4周一次,连用6个月,以后每2~3个月一次至病情稳定1~2年后停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除环磷酰胺外也可应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环孢A、霉酚酸脂、来氟米特等。均应注意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3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用药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联患者,可以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尽量不用环磷酰胺,必要时可试用“霉酚酸脂”,每日1.5g分两次口服,应强调加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α-2b、拉米夫丁等。
  4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如出现血管闭塞性病变,加用阿司匹林每日50~100mg;双嘧达莫(潘生丁)25~50mg日三次,低分子肝素、丹参等。对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5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重症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可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常用每日200~400mg/kg静脉注射,连续3~5天。必要时每3~4周重复治疗1次。血浆置换能于短期内清除血液中大量免疫复合物,对重症患者有一定疗效,需注意并发症如感染、凝血障碍和水及电解质紊乱。
  【预后】
  不论是急性或慢性,本病如不治疗通常是致死的,常因心、肾或其他重要器官的衰竭、胃肠道并发症或动脉瘤破裂死亡,仅有1/3左右的患者能存活1年,88%的患者在5年内死亡。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者偶尔治疗有效,但无尿与高血压是不祥之兆,肾衰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潜在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常可发生。及时诊断、尽早用药,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已使存活率大大提高。
3# 板凳
发表于 2014-6-7 17:13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感觉学医挺累的,但是为了帮助他人,还是得继续努力,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8 11: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