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胃肠] 胶囊内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1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由于其解剖位置、结构和生理学特点,传统的胃肠镜检查仅能对一小部分小肠黏膜进行直视检查,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也比较有限。因此,长期以来小肠一直是消化道检查的盲区,小肠疾病也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而难以得到正确诊断。近年,随着胶囊内镜和气囊小肠镜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全小肠检查成为可能,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世界上首粒胶囊内镜于1999年问世,并于2001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填补了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检查的空白,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迅速发展。胶囊内镜系统主要由摄像胶囊、数据记录仪和工作站3个部分构成。
胶囊内镜的优点
与传统内镜相比,胶囊内镜具有操作方便、无创、无交叉感染、容易耐受、无需镇静剂等优点。而且,拍摄的彩色图像清晰,为医师和患者提供全胃肠道图像,对小肠病变诊断率高,是小肠疾病筛查的理想方法,在高端体检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胶囊内镜是最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其诊断率可达38%~93%。同时,胶囊内镜对食管、胃及结肠疾病也有一定的检出率。科曼(Korman)等采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运动及传输时间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其对消化道动力研究有一定价值。
随着科技发展,胶囊内镜拍摄图片的像素有大幅度提高,接近高清标准;随身佩戴的记录仪被设计得越来越轻巧,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便携式实时监测为医师和患者随时观察胶囊工作情况提供了可能。
胶囊内镜检查的局限性
目前,胶囊内镜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内镜的视野角度最大仅为140°,视野不够宽阔,视距较短,难以观察较大或较远的病灶和扩张的肠壁全周。再有,胶囊内镜在肠道内拍摄图像是随机性行为,并没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不能对可疑病灶进行重点观察。
胶囊内镜主要依靠消化道蠕动波向前移行,如果移行速度太慢,则检查费时较长,甚至无法完成全小肠检查,从而使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下降;如果移行速度过快,则可能无法发现或明确是否存在肠道病变。而且胶囊随着蠕动波移行,不能人为控制其方向,也易出现漏检。
此外,胶囊内镜目前仅可视物,无法进行内镜下活检和相关治疗。
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决定因素
首先,肠道内容物的存在会影响对肠道黏膜的观察。通常情况下,患者检查前12h禁食,检查开始2h后可以喝水,4h后可以进简餐。
其次,胃排空时间和小肠蠕动的快慢会影响胶囊向前运行的速度,导致不能完成全小肠检查。研究显示,不能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发生率约为25%。肠道清洁药物(如聚乙二醇溶液、口服磷酸钠)和消泡剂二甲基硅油或促胃肠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替加色罗、红霉素)可以改善小肠的清洁度,并可能提高全小肠检查的成功率。然而,最佳的用药类型、剂量及给药时机等,目前仍未达成共识。
此外,有学者提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肠道准备时应用的液体可能会冲走肠道内血液,以致影响出血病灶的定位。因此,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是否适合导泻等肠道准备,仍需进一步研究。
胶囊内镜检查的禁忌证及并发症
严重动力障碍、消化道梗阻、狭窄及瘘管形成是胶囊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证。体内置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医学仪器也不适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研究提示,腹部手术史、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肠腔内新生物、小肠克罗恩病等为影响胶囊内镜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主要因素。
在选择胶囊内镜检查时,医生最担心的往往是胶囊的滞留问题。卫炜等报告,胶囊滞留率为10.0%,其中克罗恩病患者的问题最突出,滞留率达11.9%,其次为胶囊滞留在较大的憩室中。龙多诺蒂(Rondonotti)等报告,在700例次检查中发生胶囊滞留183例。国外报告,因吞咽困难而不能完成检查者占到16.4%,我国报告相关的发生率达33.0%。
应进一步规范胶囊内镜检查前的相关检查,如全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以排除消化道梗阻及大的憩室。目前,探路胶囊系统已问世,将有助于避免胶囊滞留带给患者的手术之苦。
胶囊内镜的明天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正在从事胶囊式微型诊疗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从而推动着胶囊内镜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及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日前,日本龙谷大学与大阪医科大学共同开发出可在体外自由控制胶囊内镜动作的驱动装置,使胶囊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可以从外部远程自由操控。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胶囊内镜有可能通过准确定位,实现组织活检或药物注射,或者通过肾上腺素注射、热探头、氩离子电凝技术等实施止血。
胶囊内镜还可能兼具特殊检查仪的功能,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或行血清学检查,以及检测各种细胞因子、pH值、温度及压力。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寒冰+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4-3-23 08:26 | 只看该作者
价格太贵,也是影响使用的一个因素。希望未来推广的同时,能降低成本,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 板凳
发表于 2014-3-23 08:27 | 只看该作者
科技的发展的也促进了医学的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7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