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优秀病例展示活动】+(转帖)从呕吐到无法行走——西尼罗病毒感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呕吐到无法行走——西尼罗病毒感染
A man who vomited untilhe couldn’t walk
David Williams, Malur Sudhanva, Chris Clough,Tim Brooks       来源于柳叶刀中文版



       2010年1月,一位73岁老年男性在印度博帕尔地区旅行时突然出现咽喉疼痛、站立不稳及呕吐等严重不适,12h内逐渐发展至无法站立。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弛缓性四肢麻痹。脑脊液检测发现蛋白升高(790 mg/L),出现白细胞,但是葡萄糖阴性,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均未发现细菌。该患者被转诊到孟买一家三级医疗中心接受了气管切开术,同时Â-脑MRI检查 显示脑桥、延髓和高位颈髓出现急性脑脊髓炎表现。患者接受了静脉甲泼尼龙治疗7 d,随后口服**龙60mg/d。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遂于2010年2月6日开始接受5 d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2月24日转诊到伦敦继续治疗。
      入我院就诊时患者清醒,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为10T。颅-神经-检查无显著异常,但是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分级进行评估,其弛缓性肌张力 降低为0/5级,且上下肢反射消失;感觉系统检查结果正常。依据经验诊断为细菌感染性脑干部位脑脊髓膜炎,予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治疗,并进行颅-脑和高位 颈髓MRI复查(附图A)。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随访脑脊液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在正常范围,蛋白201mg/L,葡萄糖5.1 mmol/L(血糖6.1 mmol/L)。革兰染色和寡克隆条带分析均阴性。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1和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和肠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复查MRI显示 与之前相比延髓、颈髓残余少量高T2信号,考虑炎症所致(附图B)。由于持续存在弛缓性麻痹,故进行了神¾-生理学检查,提示为外周神¾-或脊髓前角病 变。发现了广泛性去神经支配,考虑为病毒感染致脊髓前角炎。特异性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显示患者既往而非当前感染。2010年3月的血清样本EIA检测显示,西尼罗病毒抗体IgM和IgG阳性,而同一天采集的脑脊液检测却示西尼罗病毒IgM和RNA均阴性。该患者血清EIA检测显示登革热病毒IgG阳性,但IgM阴性;且免疫荧光检测示基孔肯亚病毒IgG亦为阴性。2周后再次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西尼罗病毒IgG呈阳性,IgM阴性。实时PCR未在样本中检测到西尼罗病毒RNA以及其他黄病毒属病毒IgG或RNA。血清学检测发现 IgM逐渐下降,提示近期感染西尼罗病毒。鉴于该患者初始感染至此的时间间隔较长,且因缺乏治疗有效的证据[1],故停用抗生素治疗,而经-验性静脉应用 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治疗似乎并不恰当。患者上肢肌力达到MRC 3级而下肢仍然弛缓性麻痹时出院,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2012年6月最近一次随访时,其肌力无明显改善。
       西尼罗病毒最初在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一名感染女性的血液中分离出来而被发现[2]。该病毒属于黄病毒属,通过感染的库蚊叮咬而传播,鸟类 在蚊–鸟–蚊传播循-环中成为重要的储存宿主。通过胎盘、输血、器官移植和哺乳等途径在人际间的传播方式已有报道[1]。感染人群中约1/150可能出现 严重脑神经-病变,年龄超过50岁的免疫功能不全者风险最高[1,3–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也属于高风险人群[1,4]。虽然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而早期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案可能令患者获益。美国近年经-历了自2003年以来最严重的西尼罗病毒传播,然而,英国自2002年开始监测至今尚无 本土病例发生。本例患者属于英国少数输入性病例之一。西尼罗病毒及其他黄病毒属病毒流行于印度,尤其是本例患者当时旅行的博帕尔地区[5]。无论是对于流 行区居民或到该地区的旅行者来说,即使在非流行季节,如果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亦应考虑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可能。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 Williams PhD, CClough FRCP), and South London Specialist Virology Centre, (M Sudhanva FRCPath,T Brooks FRCPath), King’s College Hospital NHS Foundation Trust London, UK; SobellDepartment, Institute of Neurology, London, UK (D Williams); and Rare andImported Pathogens Department, HPA Microbiology Services Porton, Salisbury, UK(M Sudhanva, T Brooks)
Correspondence to: Dr David Williams,Neurology Department, Royal Free Hospital, Pond Street, London NW3 2QG

[1]  Granwehr BP, Lillibridge KM,Higgs S, et al. West Nile virus: where are we now? Lancet Infect Dis, 2004, 4:547–56
[2] Smithburn KC HT, Burke AW, Paul JH. Neurotropic virus isolated from bloodof native of Uganda. Am J Trop Med Hyg, 1940, 20: 471–92
[3] Petersen LR, Marfin AA. West Nile virus: a primer for the clinician. AnnIntern Med, 2002, 137: 173–79
[4] Komar N. West Nile virus: epidemiology and ecology in North America. AdvVirus Res, 2003, 61: 185–234
[5] Paramasivan R, Mishra AC, Mourya DT. West Nile virus: the Indian scenario.Indian J Med Res, 2003, 118: 101–08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踏雪无痕 + 1 感谢你提供病例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5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4-3-17 06:2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提供病例,请继续支持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23: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