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307|回复: 1

[感染科] HIV/AIDS防止讲座课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节艾滋病流行的历史回顾
1981年在美国首先引起注意。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先发现HIV-1。
1986年在西非分离到HIV-2。
1985年我国发现一例AIDS,他是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同期发现四位我国浙江省居民感染HIV,他们都是血友病患者,接受了进口的血液制品——第八因子。
第一节艾滋病流行的历史回顾
云南、新疆、广东等省份陆续发现***、***人群感染HIV。
1996年7月,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了鸡尾酒疗法。
2001年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AIDS爆发流行被媒体披露。
2002年全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形成规模,全面开展。
2003年底国家卫计委对外公布的艾滋病感染数84万。
第一节艾滋病流行的历史回顾
我国艾滋病流行经过了三个期:
1.流行前期(1985.6——1988.9)
2.流行初期(1998.10——1994.10)
3.快速扩展期(1994.10——今)
目前全世界成人和儿童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已经突破3900万,今年新增感染者490万,另有300多万患者在今年死亡。
注意:下面的数字!
第二节 病原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球形,直径约为100-140nm,包膜外面有特异刺突,包膜内有核衣壳,核衣壳内有两条相同的RNA,还有逆转录酶。
病原感染机制:
病毒入血…. 特异粘贴CD4 T细胞膜…. 病毒包膜与CD4 细胞膜…. 病毒核衣壳等进入细胞浆…. 核衣壳开裂病毒RNA脱出…. 病毒RNA+逆转录酶….合成病毒DNA …. 病毒DNA进入细胞核…. 病毒DNA与细胞核DNA整合….合成病毒RNA、病毒mRNA …. 病毒mRNA….病毒蛋白….病毒RNA+病毒蛋白…. 核衣壳病毒颗粒…. 出芽…. 形成有包膜的完整病毒颗粒HIV
HIV感染靶细胞的模式动画
HIV分型
HIV-1亚型:3组,共 13个亚型。
HIV-2亚型:7个亚型。
HIV离体的抵抗力
HIV离体后,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环境下短时间内失去活性。
摄氏60度即可灭活;56度30分钟灭活。
**、丙酮、2%次氯酸钠、50%乙醇、10%漂**、2%戊二醛及4%福尔马林等都可在几分钟使HIV灭活。
艾滋病病毒的窗口期
定义:从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感染者的血浆中可以检测到抗——HIV抗体的时间。平均时间2-3个月,最早2周,95%的感染者在半年内检测到,还有5%的感染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检测到。
窗口期的意义在于:
*血样HIV阴性不一定是安全的。
*推测感染的时期;
*怀疑感染HIV时,决定查HIV的时间;
关于P24
P24是病毒内的蛋白成分。可以在抗-HIV抗体提前一周检测到这种P24 (作为抗原被测到)。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不灵敏(假阴性者可有)、成本高。原本美国把这项检测用于献血员筛查,现在已经不建议使用了。
第三节 临床分期
1.潜伏期 (8——10年,HIV-2者可长达16—19年)
1.1急性HIV感染期
1.2无症状HIV感染期
1.3艾滋病前期
2.艾滋病期
急性HIV感染
在感染HIV后6天至6周,53-93%的感染者出现急性症状,似感冒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肌肉关节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肝脾肿大、鹅口疮、神经症状,上述表现平均持续22天,不经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出现上述表现后,2-4周,机体抗体转阳性。
无症状HIV感染
只有少数HIV感染者此期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除腹股沟淋巴结外,至少有两处不相邻的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厘米以上。以颈、腋部淋巴结肿大多见。
艾滋病前期
感染者出现持续或间歇的全身症状和轻微的机会感染,即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乏力、厌食、发热、体轻、夜间盗汗、反复腹泻、血小板减少。
轻微感染:多表现于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特发性口疮、牙龈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皮肤真菌感染、毛囊炎。
艾滋病期
气管支气管炎、肺念珠菌病
食道念珠菌病
侵袭性宫颈癌
弥漫性或肺外的球孢子菌病
肺外隐球菌病
慢性肠道隐孢子虫病(病程大于1个月)
除肝、脾淋巴结外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并发失明的视网膜炎
艾滋病期
HIV相关性脑病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溃疡(病程大于1个月)或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
弥散性或肺外组织胞浆菌病
卡波济氏肉瘤
伯基特淋巴肉瘤(非洲儿童发生的一种病)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鸟型分枝杆菌感染
肺部或肺外结核病
艾滋病期
弥散性或肺外其分枝杆菌感染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真菌感染)
复发性肺炎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原因不明)
反复发生的沙门氏菌性败血症
弓形体脑病
HIV相关性消瘦综合症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
3.神经系统疾病
4.肿瘤病
5.皮肤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1.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艾滋病最常见的威胁感染者生命的指征性疾病。过去认为肺孢子虫是原虫,经过基因排序研究,认为它属于真菌。
临床特点:起病缓,初始有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几周后出现肺炎咳喘症状,X胸片肺门周围有云雾片状的影象(间质性浸润),引流的痰、支气管灌洗液中可查出病原菌。
1.呼吸系统疾病
1.2细菌性肺炎:  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10-20倍。常见病原菌有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起病急,高热、胸痛、咳喘、咯痰。X光胸片可见广泛性浸润或局灶性、单叶或多叶肺实变。常规抗菌效果不错,但易复发。
1.呼吸系统疾病
1.3肺结核:是1993年新增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肺结核可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
在HIV感染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群表现相似,纯结[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白的衍生物(结核菌素即PPD)试验阳性,胸片显示上肺叶的病变(常有空洞),很少发生肺外播散。
HIV感染晚期的表现不典型,PPD试验阴性。
1.呼吸系统疾病
卡波济肉瘤:严重的肺部疾病之一。呼吸困难、咳喘、偶咳血。可能伴随皮肤的卡波济肉瘤,但也可仅以肺部存在。X光胸片显示多发结节状,边界不规则的病灶,纵隔增大。CT对检查有帮助。支气管镜检发现器官内病损,活检病理可确诊。
2.消化系统疾病
2.1感染口腔炎
*口腔霉菌感染(念珠菌口腔炎)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EB病毒感染有关)
*特发性口疮
*牙龈炎
2.消化系统疾病
2.2感染性食道炎:
*念珠菌性食道炎
*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食道炎
2.消化系统疾病
2.3食道肿瘤
*卡波济氏肉瘤
*淋巴瘤
*癌
2.消化系统疾病
2.4胃部病变:
*胃、十二指肠溃疡
*卡波济氏肉瘤
*胃癌
2.消化系统疾病
2.5肝、胆病变
*合并的HBV、HCV感染的表现。
*非典型的分枝杆菌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抗逆转录病毒感染药物对肝的损伤。
*可能与隐孢子、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
2.消化系统疾病
2.6肠炎:
病原有细菌、寄生虫、病毒原虫造成的肠道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菌、分枝杆菌、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鞭毛虫、巨细胞病毒。
性病病原(梅毒、淋球菌)导致的直肠炎。
3.神经系统疾病
3.1急性HIV感染一过性脑膜脑炎、脊髓病变:
头痛、畏光、脑膜**征。
3.2周围神经炎:手套、袜套型神经麻痹。
3.3感染中晚期的HIV相关运动认知障碍综合征:
3.4弓形体脑病:意识障碍、抽搐及局限性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脑膜脑炎表现,脑CT可见局灶病变。
3.5原发性淋巴瘤:常诉头痛,神经系统障碍(如颅神经麻痹)或精神状态改变.
3.6代谢性脑病: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神经症状,如躁动不安、多言多语、嗜睡、抽搐甚至昏迷。
3.7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
4.肿瘤
4.1卡波济肉瘤
卡波济肉瘤的发生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多见于男性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中的HIV感染者。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甚至在CD4+细胞水平较高时(200-500/mm3)可侵犯皮肤、黏膜、内脏和淋巴结。皮肤上的瘤子单个或多个浅紫色粉红色结节。随后结节颜色加深,增大,边界不清,可融合成片,表面形成溃疡。
4.肿瘤
4.2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与EB病毒有关,它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骨髓、胃肠道、淋巴结。化疗常复发。
5.皮肤病变
皮肤真菌感染
带状疱疹
生殖器(单纯)疱疹
脂溢性皮炎
毛囊炎
瘙痒性皮炎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
1.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1.1 HIV抗体检测
1.2 HIV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P24检测、HIV核酸检测
2. 预后及疗效观察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2.1 CD4+(500-1600/mm3);CD8+
2.2病毒载量测定:病毒载量是药物疗效评估和疾病发展的重要指标。已广泛应用于HIV实验室研究、感染早期检测、感染者预后判断和抗病毒疗效观察。
3.耐药性监测
第六节 HIV/AIDS诊断标准
1.急性HIV感染
1.1流行病学史:静脉***、同性恋、异性恋多性伴、配偶或性伴抗HIV抗体阳性、使用过进口的第八因子等血制品、与HIV/AIDS有密切接触史、有过性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史、出国史、抗-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输入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
第六节 HIV/AIDS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1.2.1 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
1.2.2 个别人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多发性神经炎
1.2.3 可有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2.4 肝脾肿大
第六节 HIV/AIDS诊断标准
1.3 实验室检查
1.3.1 周围血WBC及淋巴细胞总数起病后下降,以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1.3.2 CD4+ /CD8+大于1。
1.3.3抗-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者,一般经过2-3个月。
1.3.4少数病人初期血清P24抗原阳性。
第六节 HIV/AIDS诊断标准
2.无症状HIV感染
2.1流行病学史:同上。
2.2临床表现:常无任何表现。
2.3实验室检查:
2.3.1抗-HIV抗体确认阳性。
2.3.2 CD4+ /CD8+大于1。
2.3.3血清P24抗原阴性。
第六节 HIV/AIDS诊断标准
3. 艾滋病期
3.1 流行病学:同上。
3.2 临床表现:
3.2.1 原因不明地发热,免疫功能底下。
3.2.2 持续原因不明地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厘米)。
3.2.3 慢性腹泻,每日4-5次,三个月内体重下降大于10%。
3.2.4 鹅口疮、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肺结核、皮肤黏膜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
3.2.5 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第六节 HIV/AIDS诊断标准
3.3实验室检查
3.3.1抗-HIV抗体确认阳性。
3.3.2 CD4+ T淋巴细胞小于200/mm3或200-500 /mm3。
3.3.3 CD4+ /CD8+小于1。
3.3.4 血清P24抗原阳性。
3.3.5 周围血WBC、Hb下降。
3.3.6 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
3.3.7可找到上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学病理依据。
第七节 HIV/AIDS的预防原则
1.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
2.性病门诊或艾滋病防止机构除了对性病进行治疗外,还应当进行抗-HIV抗体的检测。
3.对高危人群,如***嫖娼者、男性同性恋者、静脉***者进行HIV/AIDS的预防知识教育。
4.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一旦怀孕应进行人工流产。
5.对献血人员从大城市开始进行献血前检测抗-HIV抗体,阳性者不得献血,还需要对阳性者做流行病学调查。
第七节 HIV/AIDS的预防原则
6.严格管理医疗器械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尤其口腔医疗器械、内窥镜的消毒。
7.对已查出的HIV/AIDS者,应当进行定期教育和随访,对其家人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检查。
8.对静脉***者,不仅教育,还应当联合家属动员其戒毒,减少传播。
9.医疗、卫生单位根据传染病防止法,依法向上级报告艾滋病疫情。
第八节HIV/AIDS的治疗原则
1.对HIV的感染者
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休息、保证足够的营养、劳逸结合、避免感冒。
第八节HIV/AIDS的治疗原则
2.对艾滋病病人
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需要以下处理。
2.1HIV病原学治疗
2.1.1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
2.1.2病毒蛋白酶抑制剂药物
第八节HIV/AIDS的治疗原则
2.2免疫调节治疗
2.3中医治疗
2.4机会感染的治疗
2.5肿瘤的治疗
第九节HIV/AIDS的治疗药物
1.抗病毒药物
2.抗机会感染药物
3其他药物
1.抗病毒药物
1.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双汰芝、3TC(拉米夫定)、AZT(齐多夫定)、ddI(双脱氧肌苷)、ddC(双脱氧胞苷)、d4T(司他夫定)
1.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VP(奈韦拉平)、EFV(施多宁)
1.3蛋白酶抑制剂:IDV(佳息患)
1.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作为假冒的核苷酸竞争性地抑制了该酶的活性,从而使病毒逆转录合成病毒双链DNA的过程减弱,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
1.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VP(奈伟拉平)
EFV(施多宁)
1.3蛋白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
由病毒mRNA为模版合成的HIV蛋白前体,在蛋白酶催化下裂解成为成熟的病毒蛋白,以便组装成为病毒颗粒。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进而抑制HIV蛋白前体的成熟过程,最终达到抑制HIV的目的。
现在国内有四种免费的抗艾滋病的药物
AZT(齐多夫定)
d4T(司他夫定)
ddI(双脱氧肌苷)
NVP(奈伟拉平)
AZT的毒副作用:
1.抑制骨髓造血; 2.精神症状有头晕、头痛、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 3.消化道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4.肌痛。
d4T的毒副作用
1.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炎; 2.消化道损害,谷丙转氨酶高,厌食,胰腺炎等; 3.内分泌男性**发育。
ddI的毒副作用
1.消化道厌食、恶心、呕吐、腹痛,易发生胰腺炎; 2.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疾病; 3.其他 脱发,谷丙转氨酶高,乳酸酸中毒。
NVP的毒副作用
1.皮肤病变:皮疹
2.肝脏损害
2.抗机会感染药物
2.1肺结核: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
2.2鸟型分枝杆菌感染: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乙胺丁醇、环丙沙星
2.3真菌感染:制霉菌素、氟康唑、曲康唑
2.抗机会感染药物
2.4卡氏肺泡子虫肺炎:复方新诺明、喷他脒、氨苯砜、可林霉素
2.5弓形虫病: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2.6隐孢子虫病: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
3其他药物
卡波济氏肉瘤:
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
发表于 2018-6-1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