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牙体牙髓] 药物治疗能否取代牙周机械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疾病,菌斑细菌是其发生的始动因子,宿主的防御反应也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除致病因子和阻断牙周疾病的病理过程是牙周病治疗的关键。机械方法(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清除牙菌斑是治疗牙周病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只是牙周炎治疗的辅助手段。

  Moore 等发现目前在牙周袋中存在大约500多种可培养的细菌 ,这些细菌形成了结构复杂而有序的龈下菌斑生物膜。菌斑生物膜在唾液及龈沟液中各种矿物离子的作用下逐渐矿化,形成贴附于牙根面的龈下牙石 。研究发现,菌斑生物膜对抗生素作用的抵抗性是悬浮状***存在的细菌群的1000~1500倍,菌斑生物膜可能通过以下机理产生耐药性,即:⑴生物膜基质的屏障作用。该作用限制了药物分子的弥散,当基质与药物结合时,还可中和药物活性。⑵生物膜某些细菌破坏了抗生素的活性结构,从而为其他细菌提供了保护作用。此外,生物膜状态下的细菌可能表达某些特殊的基因型和表型,来产生更多的防御机制。

  目前以机械方法(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清除牙菌斑, 破坏其生物膜结构,已被证明是最行之有效、且应用最为广泛的针对牙周病病因的治疗手段。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清除牙菌斑生物膜, 也为抗菌药物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牙周炎的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用药,全身用药主要有以下三类,即抗菌类药物(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及宿主免疫调节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多西霉素和化学修饰性四环素、双磷酸盐类药物)和中药(如补肾固齿丸等)。牙素凝胶、甲硝唑凝胶、洗必泰膜等。

  那么在牙周病的治疗过程中究竟哪些情况需要辅助使用药物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⑴口腔内存在一些器械不易到达的部位,例如:窄而深的骨下袋、根分叉病变等。⑵微生物可侵入牙周组织。例如: 牙周袋内壁上皮等。⑶口腔内其它部位(舌背、颊粘膜、扁桃体等)的微生物。⑷巩固疗效,防止复发。⑸牙周组织急性感染。⑹某些全身性疾病(糖尿病、HIV感染、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

  药物治疗是牙周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为了避免药物滥用,在牙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⑴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合理使用药物。一般情况下,牙龈炎及轻中度牙周炎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⑵用药前或用药的同时,必须清除菌斑牙石,以扰乱菌斑生物膜的结构,使药物能够作用于残余的细菌,发挥辅助治疗作用。⑶用药前尽量作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有在针对性的使用窄谱抗菌药,有计划的用药。⑷尽量采取局部给药途径,以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毒副作用。

  总之,药物治疗无法取代机械性牙周治疗,只能作为牙周系统治疗中可供选择的辅助性手段。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06: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