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本优秀的神经病学病例讨论分析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孩1515 于 2014-2-22 16:18 编辑

病史特点:
1 中年起病,隐袭起病,慢性病程,最近几年内时常心神不宁、烦躁,并特别指出他最近出现累及全身的迅速抽动动作,以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就诊于精神科急诊
2 体检:神志清楚,注意力不集中,答非所问,不能依次拼写单词“world”里的字母,不能进行连续减7的运算,行走时可见双手过多的动作,站立不稳,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
3 头颅CT提示大脑皮质萎缩,双侧侧脑室扩大,尾状核头萎缩

定位诊断:
① 计算力差,感觉性失语,失写-----------大脑皮质
② 行走时可见双手过多的动作------基底节
③ 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锥体束


定性诊断:考虑运动障碍疾病----亨廷顿病可能性大

亨廷顿病(HD)又称亨廷顿舞蹈病,或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特征为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动作,精神症状和痴呆。白种人发病率高,我国是少见。本病遗传特点是早发现象,父系遗传早发倾向更为明显。

病理:病变主要在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尾状核和壳核最为明显,苍白球相对较轻。脑室普遍扩大,尾状核头部缩小为2-3mm厚薄带状,使侧脑室前角外侧壁呈突起状,壳核缩小,额叶和顶叶皮质明显萎缩。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在20-50岁,35-40岁多发,男女无差别,缓慢起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大多数有家族史,
2 早期出现精神症状,如易激惹、智能减退、抑郁、欣快、偏执、幻觉、妄想或反社会行为。。
3 认知障碍:表现为皮质下痴呆,早期出现记忆缺失,认知迟缓,近记忆和远记忆同事受累。与AD不同,多无失语、失用和失认。记忆新信息能力受损,回忆旧信息能力相对保留,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出现计算力、注意力、判断力和词语流利性受损,对组织、计划和连续安排信息感到特别困难,视空间能力下降。
4 运动障碍:
① 早期主要表现为不随意运动障碍,如舞蹈、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是最突出的特征。严重者全身不自主运动不能站立和行走
② 随着病情进展,随意运动受损明显,表现为动作笨拙、迟缓、僵直和不能维持复杂随意运动,引起吞咽障碍和构音困难。晚期运动速度减慢,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和手足徐动征,最后呈四肢瘫,随意运动消失,腱反射增高,感觉不受累

辅助检查:遗传学检查是确诊重要手段。检测IT5基因中CAG重复拷贝数,正常人不超过38个拷贝,患者在39个拷贝以上,1且不发生重叠

鉴别诊断:与小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等病鉴别


此患者不支持点有:
① 无明确家族史
② 有失语、失写
③ 视空间能力无受损

所以此患者要确诊必须进行遗传学基因检测

该病发病基因基础是:致病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4p16.3的IT5基因,该基因不稳定突变,5端编码区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展导致发病,正常人序列长度在6—39之间,病人在40以上,每代人平均发病率是50%,男女受累机会均等,父系遗传发病较早,母系遗传发病较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