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5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伤寒六经密蕴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qhzjliu 于 2014-1-18 20:30 编辑

     
伤寒六经密蕴

    仲景著伤寒,首列三阳三阴之病。后世朱肱以六经为倡,致诸医纷争,六经之说,各持己见。伤寒六经,或谓六气,或谓经络,或谓表里,或又以部位、阶段述言者,纷争众也。言六气者,亦解于经络脏腑;言经络者,亦阐于表里;言表里者,亦不离经络。伤寒中风,拘于皮毛腠理,疾病变化,拘于当传何经;一见变证,拘于汗下;一见合病,强解原委。但仍各有阐发,各有精义。仲景之理法方药,未因六经之辨而眛,反因六经之辨而明也。盖仲师原委,本于《素难》,素难之论,天人合一。人体、经络、脏腑、五运六气,靡不具备。但治病之源,本于阴阳。故仲师所立论,实阴阳之旨也。表里寒热虚实之六者,仲师分而述之,归而阐之,以三阴三阳立论,以备八纲之***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六经之真谛,何须赘言哉!  

   太阳篇

   太阳为开。风寒之感,感则体表先受,阳气郁于营卫,仲景以中风伤寒为提纲,以解肌发汗为正治之法。人身有虚实之别,脏腑有寒热之异,感之风寒,则有权变之法;卒感风寒,治有早晚,迁延日久,深浅有别:素体阳盛,或入阳明,或入少阳,入府则热。素体阳虚,三阴受邪,入藏则寒。更有治不得法,当汗不汗,热郁内陷,则传属阳明或少阳。汗之不彻,则增烦躁诸证。汗下之太过,则表里俱虚,或亡阳、或伤津、或烦躁不眠、或小便不利等症出焉。有火劫发汗,以致惊狂、谵语、唾血便血、焦骨伤筋者。更有误下致结胸、痞证诸证者。种种逆治误治,变证百出,故仲景列斡旋救逆之法。更有合病并病者,仲景示缓急之别也。仲景可汗不可汗诸条,示禁也。

   太阳病证之方证:

   太阳病证,恶寒表热。别而分之,表虚表实。表虚者,桂枝汤;表实者,麻黄汤。此主证之方也,其他变证诸方,详列如下。

   桂枝汤之用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有兼里实热、里虚寒者,里实热着,先解表,里虚寒者先补里,无汗亦需桂枝汤。营卫失和者,亦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太阴病,脉浮者,宜桂枝汤。霍乱吐利止,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


桂枝汤类方。病因表里虚实寒热不同,治疗方法各异。仲景云: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加桂汤之心阳虚奔豚;桂枝加芍药汤之腹满时痛;小建中汤之腹中急痛;桂枝加大黄汤之大实痛;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之身痛疼,脉沉迟;桂枝加附子汤之阳虚;桂枝加葛根汤之太阳经脉不利;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喘家中风;桂枝去芍药汤之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微恶寒;桂枝甘草汤之心下悸;桂枝甘草龙牡汤之烦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之惊狂卧起不安;芍药甘草汤之脚挛急。


桂枝汤类方证治发挥:


柯韵伯:“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方中以桂,芍散邪敛汗,调整肌表之营卫;以姜、枣益脾畅胃,调脾胃之营卫更以甘草合桂、姜扶卫气,合芍、枣助营气,且两调于表里营卫之间。阴虚阳热盛者,及伤寒论中所禁者不可用。


桂枝汤,卫强营弱而设。后世发挥颇多。加减合用之方,不可胜计。用经方者,不可拘于不可加减之说,但须彻底了解原方之配伍精义方可。寒邪逆于太阳经脉,背冷彻痛、胸腹痛,桂枝汤温通降逆;通身寒冷者,桂枝汤扶太阳经气;周身瘙痒,寒邪客于肌肤,抑郁发热者,用桂枝汤发散抑郁之气;盗汗自汗者,桂枝汤调和营卫;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营卫失和者用之;桂枝加黄芪、防风可用于面瘫;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寒痹;苓桂甘枣汤,治胃内停水者;桂麻各半汤治荨麻疹;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气虚感冒、自汗、寒冷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桂枝加葛根汤治颈肩肌肉痉挛。桂枝汤与当归四逆汤互参当知温通与驱寒,和血调经脉于临床应用之广也。伤寒论中桂枝汤加减法,不再赘述。


麻黄汤类方。大青龙汤之身痛不汗出而烦躁或身重者;小青龙汤之心下有水气或喘者;麻杏甘石汤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少阴病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之少阴病无里证者。大青龙治表寒里热,小青龙治表里俱寒。麻黄汤证兼烦躁者,仲师加石膏之变法为大青龙,思之当知仲景立法之妙也。



麻黄汤类方证治发挥:


麻黄汤,伤寒头痛发热、身痛、无汗而喘者之方也。桂枝汤表虚卫外不固,营阴外泄;麻黄汤表实,腠理固密,卫阳郁遏,营阴郁滞。曰伤营伤卫者,实风寒感邪轻重深浅、身体虚实所伤不同耳。麻黄汤,多用于感冒、流感、肺与喘之辩证;热性病初期属于实证,恶寒、发热、脉浮紧而无汗者;夜尿症;流行性感冒,衄血无汗者;初生儿时时发热鼻塞者;加味疗痹症。大青龙汤乃麻黄汤证加烦躁,麻黄汤证之重者也。大青龙主发汗,适于外感高热、哮喘,水肿,无汗烦躁、无汗身痒、溢饮诸证。小青龙汤主行水,用于外寒里饮、水寒射肺之咳喘者;咳逆依息不得卧者;妇人之吐涎沫者;溢饮或支饮;寒饮上冲之头痛者。小青龙汤当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鉴别运用。麻杏甘石汤主邪热壅肺,汗出而喘,麻黄汤寒邪闭表,无汗而喘;加蒲公英、鱼腥草、芦根治肺痈初起者;加僵蚕、蝉蜕、皂刺治风疹久不愈者。麻杏甘石汤更当与麻杏苡甘汤相别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太少两感,表实里虚,《医贯》治头痛连脑者,系少阴伤寒;脉迟之窦房结综合症;体虚感冒、久咳;大寒犯肾之暴哑、咽痛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乃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之轻者也,不另述。麻黄汤发汗禁例略。


葛根汤类方。葛根汤之治项背强几几与桂枝汤加葛根,其在有汗无汗,葛根汤之证重于桂枝加葛也;太阳与阳明合并而下利者用葛根汤,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协热下利,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汤类方证治发挥:


葛根汤生津通输,颈肩痛疼可疗,腰痛不舒可使;耳聋头晕需辨,鼻渊下痢当审。葛根黄连黄芩汤,热痢之方。用于它证者,需审因而用。

栀子豉汤类方


栀子豉汤,汗吐下后,热扰胸膈,无形之热,致虚烦不眠,心中懊憹。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


五苓散类方


五苓散,太阳蓄水而设,膀胱气化不利,水停下焦,津液不能输布,口渴,消渴,烦渴,小便难。霍乱,热多欲饮水者;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水热互结,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猪苓汤,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心烦不得眠,或渴、或呕或利之证。具清热利水,育阴润燥之功。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利水渗湿,五苓散温阳化气,猪苓汤清热养阴。茯苓甘草汤之伤寒厥而心下悸,水气乘心,心阳虚。


五苓散类方证治发挥:


五苓散,阳虚水邪为患之顽固性头痛,小便不利,淋漓,遗尿,

手足多汗,乳癖,湿疹,心悸,水肿,腰痛诸证。


猪苓汤,侧重下焦诸证,小便涩赤疼痛之淋病,妇人带下诸疾。


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者,以温胃化饮,通阳利水。以治胃阳不足,水停中焦。以心下悸为主症。本方去生姜,加白术,名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为脾失健运,心脾两虚;苓桂甘枣汤为心阳不足,水停下焦,复有上逆之势;苓芍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脾虚水停,健脾利水,以通阳气;真武汤之肾阳虚,水邪上犯。临证当别耳。

痞证类方泻心汤类方

仲景述痞证,曰太阳误下所致,后世之于归经争论颇多。拘于太阳者,无恶寒之表;拘于阳明者,无胃家之实;拘于少阳者,无口苦咽干。实太阳误下之变证,或素有此邪也。仲景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阴阳者,体虚体实也。阳有形,阴无形,故无形之邪,结于中焦,升降失常,气机不畅,以致痞塞。后世有痰气痞【呕利痞】(半夏泻心汤),火气痞(大黄黄连泻心汤),阳虚痞(附子泻心汤),水气痞(生姜泻心汤),气虚痞(甘草泻心汤)之称谓。五苓散又称水痞,旋复代赭石汤称胃虚痰阻痞【痰气痞】。另有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治上热下寒。

痞证类方证治发挥:

半夏泻心汤:寒热痞结心下。此方和胃降逆,化痰止呕。温脾散寒,止泻。以治脘腹痞满、心烦、呕吐、肠鸣、下利。胃病泄利常用之加减方也。

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中减去干姜二两,加入生姜四两,变成重在辛散和胃,治痞利并见,主治胃中不和,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症。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去人参,重用炙甘草之甘温,补中和胃降逆消痞。以治胃气虚弱,痞利俱甚,纳谷不化,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满。

附子泻心汤:肾阳不足,表阳不固,寒热错杂,中焦有热。胃热扰于内,阳虚不能固于外。附子泻心汤温经回阳,扶阳固表,泄热消痞。附子温肾阳,三黄清中焦之热。治寒热错杂之胃痛、久利。

大黄黄连泻心汤:热实痞满证。用黄连、大黄的苦寒泻心火,兼清胃热,并以麻沸汤渍药须臾,取其轻扬以泻心消痞而不伤胃。凡是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的吐衄便血,湿热内蕴的黄疸,以及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科疡毒等,只要具有心胸烦热,大便秘结者皆可选用。

旋复代赭石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本方与生姜泻心汤相类,但此方用于比生姜泻心汤证更虚时,好发嗳气而无食臭者。不下利者用之。下利者,用生姜泻心汤。然三黄泻心汤用于热秘,此方用于虚秘也。

至于黄连汤胸中有热,胃中有寒,胸中烦闷,欲呕吐,腹中痛,或肠鸣泄泻;黄芩汤,清热止利,和中止痛。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寒热错杂,下利兼呕者;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人则吐。或膈有热,吐逆不受食者;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脾虚气滞腹胀,“发汗后,腹胀满者”。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需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经方之用,在于剂量,故记于此,时时提醒经方之用也。泻心者,泻胃也。胃之病症,寒热错杂多见,仲景三泻心汤,示人以法,寒热虚实之变化,加减变化之规矩,诚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临证要言也。刘氏渡舟曰:辨证论治是前提,理法方药需掌握。伤寒医理奥无穷,深研妙悟始能明。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宇宙旋风 + 1 0分会员加分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20 17:08 | 只看该作者
讲的非常好,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3#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 13:46 | 只看该作者
总结的不错 比较系统  希望继续 谢谢楼主 希望大家向楼主学习
4
发表于 2018-1-31 20: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这学期刚刚结束伤寒论的学习,看到您的分享很有启发。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8-2-24 10:39 | 只看该作者

讲的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18: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