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651|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用药理论是不科学的,古代没有科学研究这一说,对疾病的治疗是建立在临床经验上的,比如说麻黄能平喘,但是麻黄为何能平喘古代中医是研究不出来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学说,我个人认为这仅仅是个人想象,中药的作用机理是非常复杂的,有一些是现代科技所无法证实的,但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现状下,抱着几本古书无异于固步自封自寻死路,还是要从现代药理研究出发来弄清楚中药真正的作用方式,各位认为呢
2#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3 19:09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中药的作用机理是非常复杂的,有一些是现代科技所无法证实的.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3 19:2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中医自古神农尝百草,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建立在临床经验上的,这个经验是中医人勇于献身以身试药试出来,一个好的中医那个没尝过药,特别是那些毒性大药性猛烈的那个不以身作则,西医那种新药研究出来不也要通过人体试验,这和中医是异曲同工,西医是科学研究,中医就不是科学研究,岂有此理
4
发表于 2013-11-23 19:4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应该把中药的功效放在中医理论中去解释,运用。
5
发表于 2013-11-23 20:1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你目前认识的科学不一定就科学,拿一个不完善的理论系统去评论中医,这是不科学的。
头像被屏蔽
6
发表于 2013-11-23 20: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13-11-23 21:23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科不科学只是玩的一个概念,看你怎么玩,你要与不科学的一起玩,那她怎么也不科学。
8
发表于 2013-11-24 01:1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举个例子,红花有近十万种成分,目前搞清楚分子式的只有几种。谁觉得在地球毁灭前能等到科学告诉你红花的真面目?其它的中药呢?复方的成分呢?成分之间的比例呢?通向真理的道路不是唯一的,不能只有局部的分析而没有总体的归纳。迷信科学单一途径者只意味着思维的偏狭,他无法理解中国文化包括中医的整体太极思维方式,结果只能在思维混乱中无法自拔,于是抓掐中医出气了。
9
发表于 2013-11-24 07:5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中医讲究宏观,整体,西医讲究微观。没必要用西医的法子来研究中医,行不通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0
发表于 2013-11-24 08:5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回复 1# jimmyyang8

可以先说说您对中医的了解程度吗?请问您看了几本中医古典著作?
11
发表于 2013-11-24 09:4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中医中药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不可磨灭的,多数西医没办法的病最后中医都搞定了,支持中医中药
12
发表于 2013-11-24 11:0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大家在讨论中医,看过黄帝内经吗?当中很多已经非常成熟,包括经络穴位,五行生克,当时的人已经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内经没有详解,今人需要去看内经之前的医书,才会懂得古人是如何积累的。另外,临床上多看的是仲景的,却鲜有华佗的,要知道华佗是更胜一筹的。还有,大家也不要贬低西医,现代科学已进入纳米时代,声像技术,检测传输,等等都是我们望闻问切的延伸,中医也是有容乃大的。科学与否不是我们讨论的事情,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拿本事出来吧!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3
发表于 2013-11-24 11:2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不屑一谈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14
发表于 2013-11-24 12:5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本帖最后由 风舞云流 于 2013-11-24 12:55 编辑

回复 1# jimmyyang8


        以现代的药理来推究中药的作用,首先你需要将中药的每一味药的具体化学成分分析清楚,以及其所含比例,然后计算每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理及其所含量对人体的作用,然后再计算其合力,这个方程式好像现在还没有办法能做到!很多化学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即是一些常用化学药物对人体的具体作用现在还不能说完全清楚,你如何做到这个,等你做到了恐怕不知道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黄花菜都几度荣枯了!       其次人云亦云的开口科学,闭口科学,科学到底是什么,你搞清楚了没有?每个人对科学的认识现在能统一么,好像科学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与英国大百科全书对科学的定义都不一样,一个外来词词义与其起源都不一样,牛头不对马嘴,如何轻谈?      即使以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中药能够治好大量的病例,而且以中医的理论标准可以重复验证,那么它就是真理!如果非要依教分宗的话,实在无话可说!
      你的这些理解,让我想起中国现代教育的整个现状用一个词形容---邯郸学步!不来中国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对各种知识兼收并蓄,可今天,自己的东西都没有继承下来,别人的东西又学的不好,反而用别人残缺不全的东西来衡量自己!
......................
15
发表于 2013-11-24 14:58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你懂中医吗?它若不科学,怎能存在几千年!更不像你说的那样:知道了麻黄平喘才有了**。没事时多读读有关中医的书,不要胡说。
16
发表于 2013-11-24 16:0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你对中医理解吗?你学过中医吗?你是学西医的?你又对西医又多少了解呢?你用现代科学研究?你不如去研究你上几代在没有西医的情况下如何活下来的。无论中医或者是西医,各有长处各有短处,理论体系不同,你不能按西医的理论去了解中医。如果你还是不明白,读经典去。
17
发表于 2013-11-24 17:3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古人用根据中医中药诊病、那是试验过很多次、通俗一点就是不知道死过多少人、才有今天的方剂、针灸、所谓**乃是顺应天地万物、四时节令的变化、前人总结的经验来之不易、说它无效、只能说明你不懂、你不懂不代表别人也不懂、所以说、人还是谦虚点好
18
发表于 2013-11-24 22:2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愚昧无知,只是坐井观天,只一孔之见!可能是太雉嫩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9
发表于 2013-11-27 09:0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中医理论就像我们吃饭一样,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什么有营养,什么没营养,你可以解释清楚吗?西医理论就像长胖了如何去减肥一样!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20
发表于 2013-11-27 11:5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fu 于 2013-11-27 11:55 编辑

回复 1# jimmyyang8
你肯定不懂中医,对于中医完全外行,不了解传统中医的来路,也不了解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有时间不妨去问问搞中药药理研究的,多问几个,哪个能研究出在临床实用的东西。我在临床上曾一度比较关注这种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然而完全未有明显实用价值,甚至是一种误导。所以你这种观点从外行人来说是善意的,但太外行了,属于外行人充内行,继续走失败之路,纯属纸上谈兵。
21
发表于 2013-11-27 12:1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又一个外行说中医,想出名?????
去看看非典后遗症,那是西医研制出的疫苗哦!邓铁涛在广州的工作,使得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无一例转院。谁不科学????
2009年**病毒,西医的疫苗全国推广,我所在的学习要师生都注射!我看到一个医生的妻子注射后有四天的低热,这种药物反应会公开吗????这科学吗????
连花清瘟胶囊是中药的制剂,其药理一致,但没有辨证施治,药效次之!
我在网上抄下四个方子,让医生替我选,然后根据家人的体重,我吃一剂药,我妻子和我儿子合吃一剂药,科学吗???只是辨证施治罢了!!!!!
个人经历,欢迎讨论!!!!
22
发表于 2013-11-27 12:3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没有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所谓“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道家文化,“中医”免谈。。。。。。
23
发表于 2013-11-27 12:37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回复 21# seagullszxh

是先有父亲还是先有儿子,是先有中医还是先有科学,你不懂中医就不要乱评价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24
发表于 2013-11-27 12:5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看来,楼主就是一中医**,既然不懂中医,你以后就少拿西医的理论来分析中医的东西,免得人家说你。。。。。
25
发表于 2013-11-27 13:38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本帖最后由 蓝冰踏海 于 2013-11-27 13:42 编辑

科学这玩意我认为无非也就是一种理论,和很多理论一样都是用来解释实践现象的,只不过现有的主流观念是以西方严密逻辑论占主导的,所以现有的科学理论接受的人也众多,因此大家就觉得只有符合这一套理论的才是科学,其他的不能用这套理论解释的就不科学了。其实医学理论和物理、艺术等其他方面一样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只不过现有的严密逻辑理论是建立在看的见摸得着的立体感觉层面,所以一般人都能很容易接受并说服,就好像相对论刚提出时,就遭受到众多科学家的怀疑批评,认为不可理解,也就是不科学,但过了几十年之后,有人作出了这样的实验,所以科学家们可以看的到了,于是相对论被认可了。再比如说,我们初中学的几何,比如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平行线,这是大家的常识,但如果说过直线外一点不止一条平行线呢?大家肯定会觉得是不可能的,这是不科学的嘛,其实后来真有人以这样的思路出发以这样的理论来推导出一系列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解决问题,也很好的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非欧几何,而原先的几何就被称为欧式几何,还有其他方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经济学的发展也是这样的,无非就是一种理论,主要看能否解决问题而已,科学不科学的就很次要了,懂的人多了,可以占主流市场了自然就科学了,早几百年,欧洲和美洲的思维还就是莽荒未开化之地呢,所以讨论科学这个话题很没意义,就好像很多人不理解艺术,认为这乱七八糟的是什么呀,于是一般人会干出“煮了茶叶倒了水,尝尝茶叶熟了没”的行为。
26
发表于 2013-11-27 14:38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人类认识世界有多个视角和层次,单纯从“物质实体”层面认知是现代科学包括西医学的长处。但是,从主客相融出发,以宏观的视角,认知事物的“关系实在”特性,则是中医和中国传统哲学的长处。此外,印度古代思辨哲学(含佛学),是从“心外无物”的唯心角度观察世界,也有其优胜之处。因此,三种思想方法均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宝贵成果,并行不碍,并生不害。至于如何融合三种思想,还有待大哲。
27
发表于 2013-11-27 15:1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这个我真的觉得没法跟你说这件事。因为你没有看到中医的疗效,就事实而言现在的西医也是在借鉴中医的思路解决问题,比如说你说阿司匹林能发汗,阿司匹林能解释的通药理,而麻黄汤,不能从分子学上解释药理就觉得不科学,但是我作为一个搞临床的,我需要管这么多吗。我只要病人发汗从而病愈就好,再说现在西医对一些神经官能症(中医的奔豚)西医没有办法,我就不治病了???还是要治,但是对于现在的一些重症,我的意见就是能拔脓就是好膏药,不局限于中医还是西医
28
发表于 2013-11-27 19:1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稍安勿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传承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不管什么学问都是在人们的前赴后继、去伪存真的过程中发展!当然过程中包括了各种文化的融合,哪怕是古代的中国的中医药系统中不一样使用一些外域的药吗?古人尚且如此开明,今人为何如此耿耿于怀于门户之争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我们不可能站在21世纪去质疑封建社会不科学吧,存在就是真理,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生产力!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29
发表于 2013-11-27 22:29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我认为楼主不懂中医的博大精深,也不懂西医是如何发展的,更不明白什么叫科学。
30
发表于 2013-11-27 22:5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呵呵呵。楼主发表这番言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楼主是个医师的话,挨骂是必须的了,医师是存在于人群中和社会里的,是为患者服务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检验它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而不是去搬出各种数据来证明它是否科学,通俗的讲,中医的历史有几千年了,西医的历史能和中医比吗?“存在就是真理”,不知道楼主能否记得是谁说的?就这句话而言,中医就比西医更具有真理,也就没有必要谈论中医的科学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