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09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讨论] 骶管阻滞麻醉中的些许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骶管阻滞麻醉(以下简称:骶麻,在中医又称为:腰腧麻醉):是将**液经骶裂孔注入骶部硬脊膜外腔的一种阻滞麻醉的方法,在我国广泛使用已20余年了,其优点是简便、安全,因麻醉范围只限于会阴及**,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下就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小小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来学习和提高:

1.
骶管及骶裂孔的解剖:

骶裂孔位于第4骶椎之下,外形变异较大,但基本形态是一个长形裂沟。中国人的骶裂沟较长,多数呈三角形,三角形的上角是第4骶骨脊,也就是平时所见的骶中脊末端膨隆处,三角形的两个下角是左右骶骨角,三角形的中央部即是骶裂孔的位置(见下图1~3示)。

                                 

2.
骶管麻醉的**:患者俯卧位(初学者常用),在耻骨联合平面处放一枕头,使骶骨形成一个弓背向上的凸起(便于针头进入骶管腔);专业麻醉师或骶麻技术熟练者常选择侧卧位。

3.
关于骶裂孔的定位和穿刺方法:

                                    

书本上论述的定位方法有三:

(1)左、右骶后上棘与第4、5骶骨水平的骶裂孔,成等边三角形,依此法可定位骶裂孔。

(2)从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的突起,称为“骶骨角”,两骶骨角之间即为:骶裂孔(见上图5示)。

(3)在臀后裂纹上1cm处可触及一凹陷,即为:骶裂孔,此法又称:杨氏定位法。



(4) 以上方法为我们进行骶裂孔的定位和穿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个人在总结书本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觉得以下方法可行且常见奇效,并易于初学者掌握,方法即:在臀沟消失处沿骶骨中线向上约1~3cm处(依个人高矮而不同)先找到骨性隆起,此隆起即为第4骶骨脊,用右手食指沿此标志在骶骨中线上往下按压约1~2cm便可触及一明显的凹陷,此凹陷即为骶裂孔(见下图6示)。

                             

穿刺方法:

(1)定位后在穿刺处垂直进针做皮肤、皮下组织、韧带(由上而下为: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的局部浸润麻醉,以减轻进针的疼痛,药量约1~3ml,然后以30~45度角或向前上方平行于骶管水平方向刺入骶管腔内,如有明显的落空感,则表示针尖已突破有阻力的黄韧带进入了骶管腔。

(2)向腔内注射空气1ml,无明显阻力,用力回抽后未见脑脊液和血液,反复以上动作3次,确认穿刺成功后可向骶管腔内缓慢推入药液,此时仅用大拇指、食指、中指3指推针便毫不费力。

(3)患者半卧位安静的坐10~15分钟后,当**及会**出现发热感觉,则提示麻醉成功。

1.
**品的组成和用量:

(1)2%利多卡因10ml+0.9%生理盐水10ml+肾上腺素1滴(用1ml注射器针头抽吸)。

(2)罗哌卡因(89.4mg)10ml+2%利多卡因5ml+0.9%生理盐水5ml+肾上腺素1滴(用1ml注射器针头抽吸)。

以上药液配伍可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提高患者耐受能力并减少不良反应。

2.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止:

术后并发症中有中毒反应、过敏反应等,但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全脊髓麻醉和广泛性硬膜外平面阻滞过高。

(1)临床应用中,通过以上药物的配伍,大大地降低了过敏反应的可能。现场备用肾上腺素、**及抗组胺药,一旦发生过敏,可紧急处理。

(2)中毒反应重在预防:

a:严格掌握**品的用量:利多卡因的单次用药极量是0.4,罗哌卡因的单次用药极量是250mg。

b:缓慢推入**品:在10~15分钟内推入上述药液可以预防因**品过快进入骶管而导致的中毒和惊厥。


(3)5ml注射器针头长度约3cm,而成人骶裂孔至蛛网膜下腔的距离平均为4.7cm(见图4示),一般成人不必担心针尖误入蛛网膜下腔,但对于特别瘦、矮的患者应注意不能刺入太深(一般成人穿刺均不能超过髂后上棘连线,即刺入针尖的长度应小于4~6cm),并注意回抽看有无脑脊液和血液。此法可防药液因误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全脊髓麻醉。

(4)广泛性硬膜外阻滞平面过高:此反应好发于下腔静脉回流不畅者(如:足月妊娠及腹部巨大肿块等),另外:硬膜外间隙静脉丛怒张,老年动脉硬化病人由于退行性变及椎间孔闭锁,也是易发人群。此不良反应较罕见,重在预防。一旦发生易致呼吸、心跳骤停、血压快速下降等严重后果,必须紧急抢救(具体抢救措施这里不作详述)。

3.
注意事项:

(1)患者骶麻前不得空腹,此点可预防因低血糖而引起的头晕、大汗等症。

(2)进入骶裂孔后,针头不能移动,如果推针阻力过大,考虑针尖刺到了骶管壁,可退针0.1cm或移动针头的斜面。一般情况下只用拇指、食指、中指3个指头就可轻松推进药液。

(3)在骶麻的实际操作中应牢记以下3点:

a.针尖通过黄韧带后,具有落空感。

b.针尖进入骶管腔后具有负压感,使推注药液变得很轻松。

c.在推注药液前、中均应反复回抽,不能回抽到脑脊液和血液,且局部不能肿胀,这点非常重要。


(4)骶管腔的容积、大小存在着个体差异,一般为20~30ml,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个体差异决定药液的用量。


(5)严格掌握适应征,对于孕妇、老年人、心功能不全者等患者慎用骶管麻醉。



对于骶麻过程中发生的效果不理想或麻醉失败等其他的情况,这里不作赘述,以上些许小小体会,整理出来与同仁共分享,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4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靳新领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4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5 11: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5 11:12 | 只看该作者
开始推药的时候可以先推5ml麻药作为试探量,再根据情况推注。个人意见。
4
发表于 2013-11-15 1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gsdoc 于 2013-11-15 12:48 编辑

回复 3# 曾肛肠

先轻松注入3~5ml,确认患者无不适后再推注剩余的药液,那是最规范的,能轻松推入1ml空气、反复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后再推注药液,那是异曲同工之效。
5
发表于 2013-11-15 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曾肛肠

  在试探过程中,对于误注入蛛网膜下腔的麻药,只有小于1ml才有可能不发生危险,如果5ml误入了蛛网膜下腔,那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所以个人觉得还是注1ml空气相对安全。反复回抽、确保没有回抽到脑脊液、血液非常重要。
6
发表于 2013-11-15 22:2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初学者,谢谢了!太有用了,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3-11-16 0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jgsdoc


   很好的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8
发表于 2014-2-24 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mengna820214

????
非常感谢,学习了,我平时做的少,总是定位不确定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9
发表于 2015-3-19 19: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15-12-7 20:0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11
发表于 2015-12-7 20: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12
发表于 2015-12-14 16:54 | 只看该作者
骶管麻醉 术前需要禁食吗。
13
发表于 2015-12-14 18:0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们自己骶管麻醉,现在请麻醉师打了,安全
14
发表于 2016-3-14 21:35 | 只看该作者
太有用了                                                                 顶一个
15
发表于 2016-3-14 22:01 | 只看该作者
交给麻醉师比较好
16
发表于 2016-4-16 00: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