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06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针灸+中药治疗面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种扎针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扎患侧只扎健侧。当然也没有固定的穴位。是根据患者表现的症状
来定扎针的部位。

     1 如果患者眼睛闭不上,就可以在健侧眼睛的上下1-2寸处各扎一针(平刺,两针尖相对这是关键)
     2 嘴歪的,肯定是向健侧的这就不用说了相信针推的都知道。 取健侧的地仓穴稍后一点,平刺针尖向患侧。你也可以想成用针尖来把歪过来的嘴
        推过去。呵呵我就是这样想的。
     3 远端取穴只有一个就是患侧的间谷穴(45度进针与地平行)
     4 其他的症状我说到这相信大家都也明白了,就是用针尖在健侧向患侧推。
     5 这种方法对7天内的面瘫也是有效的,我感觉比我以前的取穴方法要快一半吧。
     6 中药我用老灌草一味药,头煎取出药汁用一条赶紧的毛巾。浸泡药汁后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热敷于患侧耳 颊处,每晚热敷半小时到两小时。二煎内服。
        此方法是我在《杏林集叶》这本书上学来的。
   我用此方法治疗过几列患者,效果都不错。希望大家可以试试,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大家互相学习。
2# 沙发
发表于 2013-8-19 20:26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试试向老师致敬
3# 板凳
发表于 2013-8-19 21: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这是中医的反治法,左病右治上病下治?
4
发表于 2013-8-19 21: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这是中医的反治法,左病右治上病下治?下次有病人用老师的方法试试。
5
发表于 2013-8-19 22:3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才看到,太遗憾了。多谢老师分享!!!!
6
发表于 2013-9-25 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sea18

为什么不是健側间谷穴?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7
发表于 2013-9-25 05: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种新型的治疗面瘫的手法,以前也没想到,高人啊!
8
发表于 2013-11-12 14:34 | 只看该作者
说得优点抽象。。楼主能把照片发上来就更好,我很想知道怎么操作
9
发表于 2013-11-12 14:40 | 只看该作者
对啊 希望能上次照片
10
发表于 2014-2-25 14:4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老师老鹳草一剂要用多少克呢?谢谢!
11
发表于 2014-2-25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2008littlefish


    老鹳草常用量50克即可。
12
发表于 2014-10-15 22:05 | 只看该作者
“取健侧的地仓穴稍后一点,平刺针尖向患侧。”这怎么扎?健侧地仓透患侧地仓?
13
发表于 2014-10-16 00:35 | 只看该作者
你好!请问治疗面瘫用多长的针,进针多深,间谷穴在45度的情况下怎么与地面平行。
14
发表于 2014-10-21 00:3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老师分享!!!!
15
发表于 2015-1-15 11:17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16
发表于 2015-5-16 11:39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能上次照片
18
发表于 2015-5-24 22: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比较实用
19
发表于 2016-5-21 10:49 | 只看该作者
健侧应是补法吧?
20
发表于 2016-5-22 11: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21
发表于 2016-5-22 14: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经验分享。
22
发表于 2016-5-22 16: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这是中医的反治法,左病右治上病下治?配个图就好了。
23
发表于 2020-11-27 11:10 | 只看该作者
**宝贵经验,高手在民间
24
发表于 2024-3-12 21: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