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7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医学基础] 中医真的不能治疗急诊吗?(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真的不能治疗急诊吗?先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事例!
     猪膏发煎抢救蚕豆黄

    猪膏发煎出自《金匮要略》,为黄疸血分通治之方,我想大部的爱友都知道这张方,但有几人能在临床运用过可能是不多的。
    下面说说刘丙凡教授使用该方抢救蚕豆病。
    刘丙凡老教授乃湖南中医界第一人,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位大家。当时在醴陵县兰桥出现了18例蚕豆黄小儿病例,其中男的15人,女3人。西医抢救5天,死亡了5例,死亡率高了,引起卫计委门重视了,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大力抢救,西医的专家拿不出好办法来,于是请中医参与抢救。刘老应邀参加。病人的共同的特征是:
黄疸显著,眼睑唇舌俱淡,尿血如苋菜汁,精神疲乏,声低气馁。刘老先以红参、龙眼肉蒸汤分服。此所以“治病先治人,固其正气,留得人在,方可治病”!继而采取《金匮要略》的猪膏发煎,即用乱发洗净,入铜瓢内熬化成水,以阿胶代猪膏等分烊化和匀,加入少量白糖分饲病人,2方交替使用。3日血尿止,5日尿增长,黄疸开始消退。再辨证施治,舌红、烦啼者犀角地黄汤,舌淡嗜卧者归脾汤。其后病例无1例死亡!
       考《金匮要略》猪发膏煎,“诸黄,猪发膏煎主之”。沈明宗说“此黄疸血分通治之方”。原方用猪膏,作用在于润燥滑窍,方中阿胶即具发膏之功,又能养血滋阴,且“精不足补以以味”,配合消瘀利水之乱发,共奏止血之功。方用红参、龙眼肉固护正气,亦抢救成功之关键!
        后被收入《刘丙凡临证秘诀》。
    此种神奇疗效非学验俱丰者不办!
        不知诸位对蚕豆病有什么了解没有?这病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比较常见,西医治疗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就是反复输血及使用激素,别无良策!
我引用这个案例非在诋毁西医,强为中医要面子。西医在抢救危重病人方面,诚然有其独到之处,但西医在很多危重病抢救方面依然缺乏积极有效的方法。中医虽有其不足之处,但也有其独到的方面,不要认为中药给药途径的限制,就轻易的否定中医能够治疗急重病。正确的态度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借彼之长,补我所短”。如西医的静脉支持疗法等等,均应大胆接受,不要因为你用了西医的方法,你就不是中医了,是不是中医关键在于疾病的转归中是否你的中药在起关键作用,你的治疗方法是否以中医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请问X线、CT、生化的检查机理,哪样是西医发明的?都是从其它学科引进的,西医并不因为此而不是西医了,相反正因为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西医学才得益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2# 沙发
发表于 2013-7-25 11:52 | 只看该作者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附子中毒

       中药静脉注射液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中药在急危重病中的使用,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第一讲我说过我的学生使用大剂量清开灵清射液抢救乙脑的病例,现在我说说附子中毒的抢救是如何使用中药的!
        我曾在丁香园发过相关贴,有一个回贴想当然的说这种治疗违反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呵呵~毫不客气的说,那位网友的对中医的理解确实不敢让人恭维!其后我们慢慢地分析,也许爱友们可以明白!
        当年我在某三等甲级医院做急诊科主任时,有一次去某市级医院验收重点急诊科建设。同行的专家有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科副主任某教授,为什么中医的急诊重点学科建设要请个西医的专家,大家可能不理解。那教授早年毕业于某医科大学,一直从事急诊工作。但他对中医十分的感兴趣,后来作为全国名老中医的接班人开始正式跨入中医学堂,和他交往久了,可以这么说,我发现我们很多科班底子的中医只能望其后背,此人中医学的极好,古典医籍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对于30多岁才开始学中医这非常不易!请他实际上是作为中医的专家请的!
        当天晚上我和他同住一间客房,呵呵~我这人很好学,从不轻易的放松一个能学习的机会,更何况一个西医大教授和我住在一起!于是我就把临床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向他请教,呵呵~他对我的回答很有味,西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就是书上的,你跟新了,没效了,就没辙了!你可能想不到,那教授也是不放过学习的机会,他把话题引向的中医,向我请教中医知识,从中医的古典医籍、临床辨证、用药心得我们无话不谈,那夜我们基本未睡,一直聊到早晨5点,呵呵~这双黄连注射液治疗附子中都的经验就是在那天第一次听他说的!
       我们知道乌头类植物的有毒成份是***,口服0.2mg即能使人中毒,口服3~5mg即可致死。***经煎煮后,水解成毒性较弱的笨酰乌头原碱和乙酸,笨酰乌头原碱又可进一步分解为毒性极低微的乌头原碱和苯甲酸,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低,经3~4小时***基本被完全破坏!所以有些医生在临床上为什么敢大剂量使用乌头、附子,诀窍就在这儿!
        乌头中毒的临床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症状,在循环系统心律失常极为常见,而且也非常难控制!从心动过速 、多源性和频发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以至于阿斯综合征都可见到,如果你都能正确判断,那你的心电图水平绝对可以!
湖南气候潮湿,民间有一习惯,喜用附子炖鸡温散寒湿,所以附子中毒的事例常有发生。有一次他们急诊科来了一个中毒病例,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血管医生多次会诊,未能有效控制,最后没招了,请也不来,值班的医生只好请那教授会诊。“看了病历,说实话,我也没办法,该用的都用了,但我不能在下属面前拿不出一点建议来,那我这教授就让人看不起了!”,那教授说,呵呵~怎么办?只好从中医入手,附子辛温大毒,其中毒当为热毒为患,从中医治疗原则来说,治热以寒,用口服的来不及了,于是他就跑到药房,把所有的能够清热解毒的中药注射液翻看一遍,结果就选中了双黄连注射液,为什么?其中的黄连为主要成分,大苦寒,能清热解毒克制附子的大辛温!结果怎么样,输下去不到5分钟心律就转为正常,其它的中毒症状也迅速缓解!
        当然一个病例不能说明问题,要能重复才算事,呵呵~后来他们对于附子中毒的病人都采取了这种方法,绝大部分的病人,都在很短时间症状缓解出院,这一中药疗法的临床观察结果,最后发在国外SCI杂志。有一些教授,做了一辈子未必能在SCI发一篇,发中医的研究文章就更难了!
       “你要赚钱,你别用这方法,因为这是附子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做急诊的医生不要忘了我们传统中医的神奇功效!”,以后每当他在急诊学习班讲解中毒时一定会说这个例子,而每次都会赢得热烈的掌声!
         我不说这疗法我用到底有没有效,下次如果爱友们碰到附子中毒不妨用一用,别忘了把真实的疗效发到爱爱医网上来!
        其它如使用大剂生脉注射液抢救休克、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衰等等临床疗效都十分可靠。当然别忘了辨证选药!
        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附子中毒,是典型的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的范例!西医的大教授利用中药理论解决了附子中毒的问题,作为中医药人员你有何感想?
3#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12:59 | 只看该作者
答案是肯定的,中医比较传承了几千年,为华夏儿女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谁都无法抹杀。但是,在今天,医患关系复杂,另一个就是国家不允许个人诊所配制一些丸丹膏散急救药品,所以在急救方面逐渐成为西医一方独大,而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认识。
4
发表于 2013-7-25 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csh123csh


    好久不见,希望多光顾中基版,能让大家多学习您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5
发表于 2013-7-27 08:10 | 只看该作者
解附子毒的经验说明:1.解一种中药的毒,可以用相反药性的中药来解,不一定要拘泥于传统经验;2.食用附子会中毒的人,只要体质不是虚寒的,即体无内寒者、脉无沉弱者、脉洪大者、脉有力者,都是不适合服用附子的,如果吃附子中火毒的几率几乎100%。所以以前在四川,大家在吃附子炖狗肉之前都要先检查一下每个人的舌头,如果舌红苔黄者是禁止食用的。看看,以前老百姓都懂得用药辨证;现在,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一味中药打死了!就像前段时间的槟榔(四磨汤)。现代医学,说的不好听就是尸体医学,在涉及到活人的时候有些结论下的是非常愚昧无知的!!!
6
发表于 2013-7-27 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scertle


    道少斋见解,扶阳附子、肉桂还不如仙茅、仙灵脾;附、桂有点辛燥而散;

   我的理解,附子的开破力很强的,体弱的一定配些补益药;故用蜂蜜,甘草,生姜等,否则不任开破;

   痰瘀阻有实的,可少用点附子通经-----透达筋膜的力挺强,再用凉润或散的药佐之

  附子不也有配大黄的嘛--------------
7
发表于 2013-7-27 09:27 | 只看该作者
听各位的见解,真的受益。在跟随老师们抄方的时日里,我看到在医院里中医的发展还是受限制的。有位教授因开大剂量附子竟被停诊。感觉束缚了医生的手脚。中医的发展的阻力来自各方,甚至内部。一声叹息。
8
发表于 2013-7-27 21: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4 13: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