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7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医生做好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邓州韩医生 于 2013-6-28 20:27 编辑

我们在分析发生在本院的医疗**及"医闹"事件中发现,有一部分医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
究其原因是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较为匮乏。

其实,很少有哪一位患者来医院就诊前就带着要和医生吵架的心态,治疗中引起患者不满的不是医生的态度问题,


就是治疗上的技术水平问题,或是对医院整体服务不满意。从心理学上讲,作为医院和医生,

首先就要从患者角度来想问题,患者才会对医生信任、尊重,即使有些小问题也会和平解决。

医生的责任,一是诊断和治疗,二是预防和保健,三是为患者提供心理帮助,即让患者有安全感。

今天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在治疗患者生理疾病的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经历,

这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患者心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个体差异等。如果一个医生缺乏基本的医学心理学技能,

医患沟通不畅,或者说在语言交流中缺乏思想情感,忽视语言交际的艺术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漠视患者语言中传达的情感和信息,

就容易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甚至引发医患关系紧张。

从患者方面来看,医院以及医生的存在,就是为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提供心理上和现实中的安全保证。

每一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知识结构、特定的生活经历,这就造就了不同个体的不同世界观、疾病观。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具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需要、患病期间尊重的需要以及康复的需要等。

这些需要就使病人产生了对医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有不同的心理期待。病患过程中的问答夹杂了大部分心理因素,

或是对自身疾病的焦虑、恐惧等等。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理治疗。这也是患者对医生具备心理学基本技能的现实要求。


医生做好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心理学上可归纳为八个字:从容,认可,应答,热情。从容,是在病人或家属面前表现的仪态。

无论发生什么紧急和意外, 一定要表现得镇静自若, 让人有安全感和可信度。认可,


是对病人或家属所表现的愤怒、激动及过失行为要能接纳和包容,换个方式去解释。应答,是对病人或家属的要求和问题,


要及时给予满足和答复。热情,是从内心表现出对病人或家属的理解和关注。从容、认可是医生控制感情反应的能力,

应答和热情是医生对病人所暗示的感情变化作出的职业反应。

当然,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也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

医生具有自己的生存需要,有被接纳、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其心理状态也会被社会环境所影响。

这是今天的医院管理者所应当重视的。

医学心理学技能固然应该成为临床医生必备的素质,而医院管理者更不应忽略对医务人员医学心理学的培训和教育

,不应忽视临床医生所承受的特殊心理压力。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3-6-28 20:43 | 只看该作者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中文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3# 板凳
发表于 2013-6-28 20:49 | 只看该作者
(转)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E.L.Trudeau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用中文描述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
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告诉人们,有时去治愈说明了不管医学技术多么进步,不管人们花费了多少金钱,人类仍然会生病和死亡,因为医学不能治愈每一个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对此,医生要明白,病人也要理解,不能对医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可是我要说,这句铭言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
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为了呵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然我们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关注入的需求。任何一个人,既是生物的,也是社会的,因此我们的病人不是器官与系统的简单相加。他们到医院就医,不仅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解除症状,同时也非常希望在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帮助下缓解与释放心中的不安与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一名优秀的医者必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更多地去实践安慰帮助病人的情感性行为,这包括对病人表现出设身处地的同理心,给病人以抒发焦虑的机会,并给予开导,解释与再保证等等。
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也说明了安慰、鼓励性的语言在医学服务中的重要性。这些积极的语言不仅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同时也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最终战胜疾病。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在医疗服务中重视语言的作用,也正说明了医学是一门人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想__拟+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3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