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输液反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主要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供给热量。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的目的。
 输液反应与性别无关;50岁以上年龄段输液反应发生率较高;操作不当诱发输液反应占首位;合用药物多,输液反应发生率高;加入抗生素粉针剂或中草药制剂后输液反应发生率高,
    1.1  大输液  输液一般整批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大多在搬运、贮存、使用中,会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就会造成漏气而污染微生物。因此临床治疗中,配药前一定检查输液瓶是否有细小裂纹,瓶口是否松动及液体澄明度等。
    1.2 发热反应  是输液中一种常见的反应,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引起,多由于输液用具消毒不严或变质,细菌污染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选用不当、某些物质有配伍禁忌,输液过多、过快、过凉,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在20世纪90年代曾报道有人抽查了8所重点医院的输液制剂,不合格率竟达80%,有的制剂含有超过规定几倍到几十倍的微粒,输液微粒肉眼不易观察到,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或保存不妥,以及个别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等。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热原迭加,各药的致热物质迭加在一起,就有可能超过阈值而发生热原反应。例如我院2000~2002年在某病区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甲硝唑针0.5g、庆大霉素16万u静滴连续8例出现热原反应。残液分析: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分别取这几种注射液做热原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但在无菌条件下,将以上药物模拟配伍检查,热原检查不合格。由此可知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迭加超过阈值致发生热原反应。因此,静脉输液时应尽量减少药物配伍的种类。
    立即调整液体,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吸氧。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非那根25mg肌注,**10mg,静脉注射,或者静注可拉明10~20g/次,3~5min后,再静注654-2 0.3~0.5mg/(kg?次),654-2能解除毛细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并能降低体温,可拉明能调节植物神经,使皮肤潮红温度增加,能缓解、缩短寒战期症状,两药伍用起协同作用。高热可物理降温。

   1.3  微粒迭加  各国药典对大容量注射剂的微粒数的限度有要求,而对100ml以下的注射液及粉针剂则没有规定。药物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数就会大大增加。如表1。表1  158例输液反应用药情况由表1可知,使用中草药注射液及粉针剂的占总比例的62%,它们与输液配伍后由于溶性微粉增多而致输液反应的几率最大。其原因是中草药成分复杂,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差异。一些成分如色素、淀粉以胶态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也可能有些生物碱、皂苷在配伍后,pH改变而析出产生大量微粒。
    1.4  药品稳定性  药物配伍后,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使药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稳定性,药物的分解及其产物会影响疗效和引起输液反应,如阿莫西林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会随着温度时间变化产生变色降效;头孢哌酮钠与0.5g甲硝唑配伍4h变色沉淀;乳酸环丙沙星与青霉素配伍1h沉淀等。
    2  输液操作因素
    2.1  输液环境  目前都采用封闭式输液,出多少药液就要进入多少空气。其由于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进药液,造成污染。有些是无菌操作观念不强;配药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合要求,碘酒、酒精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都有可能使输液被细菌污染,从而诱发输液反应。
    2.2  输液速度  如果静脉点滴速度过快,在体质虚弱和敏感患者也可能引发输液反应,我国药典规定人体每公斤体重在每小时最多可接受内毒素剂量5Eu,如滴速度过快,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积累超过阈值而引起发热反应。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3  输液器的质量
    3.1  溶出液性状检查  对13个厂家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进行溶出液澄明度检查,发现绝大多厂家的30~60ml注射器及吊瓶式输液器有多数纤维和块状异物,甚至部分厂家的产品溶出液与空白液比较呈乳状浑浊,输液器都有数根纤维等异物。输液器尚有终端滤器,而注射器的微粒异物就被直接进入患者血管内。有报道对5个厂家的输液器进行实验,结果质量好的滤器不仅可滤掉≥2μm,≥10μm微粒,而且对≥5μm,≥2μm的粒子也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而有些厂的终端滤器几乎不起作用[1]。30~50ml注射器的润滑剂硅油可能形成不溶性微粒。因此在保证大输液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由注射器、输液器具带来的微粒污染。
    3.2  溶出液化学性检查  对7个产地10个厂家产品检查结果显示,一次性注射器“易氧化”检查,一次性输液器的“还原物质”检查,多数厂家产品均不符合规定,注射器的合格率仅为15%,输液器合格率仅为22%,若用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药物难以保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继续按规定做“紫外吸光度”检查,结果上述“易氧化物(还原物质)”检查结果不合格产品275nm、288nm附近均超过规定的杂质吸收峰,与文献报道[2]基本一致。经其测定主要是增塑,无论其含量高低、毒性大小,均应引起高度重视。
    3.3  无菌检查  按GB规定做无菌检查,结果输液器7个厂家7批中有4批不合格,被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据报道对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输液器的灭菌合格率仅为59.3%[3]。采集42份样品中,有菌生长的占45.24%,而且贮存期越长污染率越高,半年内污染率为14.3%,半年以上污染率为76.19%。
    3.4  细菌内毒素检查  对注射器、输液(血)器的检验仅进行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是不够的,应严格按GB标准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查,才能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
    4  患者因素
  总结我院1990年以来150例输液反应统计,9岁以下患者及65岁以上患者及产妇占63%。因此,对于临床输液反应不能只注意患者以外的因素,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也是输液反应的重要原因。
    5 急性肺水肿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骤增,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其机制是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处理:减少回心血量,下肢捆扎。使用利尿剂和强心药物,可用速尿20mg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或毛苷毒K 0.25mg加入50% GS 20ml静脉注射。并输氧治疗。
   6  血栓性静脉炎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有很多,如输入**性药物及高渗性液体,当这些液体大量进入静脉后**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与痉挛,发生静脉炎;静脉内放置**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长,例如临床上常用的留置套管针,由于套管针可以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性的损伤血管内壁,加上输入的**性药物对血管内壁的进一步损伤,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发生静脉炎;也可以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及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症。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以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护理与治疗
  停止局部输液,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的硫酸镁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也可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预防措施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采用单一用药方法,以防药物的相互作用,而造成输液反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输液量来调节输液速度,对于**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静脉输入,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使药液充分稀释,以减少药物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用药顺序上先输入高渗或**性较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或**性较小的药物。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7 空气栓塞  输液导管内的空气未排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输液时导管气体未排尽而使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如果气体量小,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但是如果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可造成立即死亡。预防为主。

    5  小结
    综上所述,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药品生产、使用,医疗护理及医疗器械等各部门均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控和管理力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健康。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3-5-20 16:23 | 只看该作者
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少输液或不输液,口服效果不一定比输液差。
3# 板凳
发表于 2013-5-20 16:56 | 只看该作者
小孩输液一定要谨慎  不要快  多观察啊
4
发表于 2013-5-20 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王永午


    医生的一个生存方法,光卖药不够xx们的罚款哪。
5
发表于 2013-6-13 23:1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5 15: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