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经] 交通相关空气污染或可致儿童孤独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0 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交通相关空气污染或可致儿童孤独症
       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杂志[Arch Gen Psychiatry. 2012;():1-7]的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母亲妊娠期和自身出生1年内,儿童暴露于交通相关的大气污染[如二氧化氮、直径<2.5 μm或<10μm 的悬浮微粒(PM2.5 或PM10)] 与罹患孤独症相关。

       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和毒物学调查以了解可能的生物学路径,将有助于判断上述联系是否有因果关系。

       研究纳入279例孤独症患儿及245名正常发育的对照组儿童。通过儿童出生证明上登记的母亲地址及居住史问卷中登记的地址,评估受试儿童在其母亲妊娠各阶段及自身出生后1年内的空气污染暴露情况。采用线源空气质量扩散模型,将交通相关空气污染进行分类。基于环境保护署的空气质量系统数据,进行区域性空气污染测定。

       结果为,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孤独症患儿更倾向于在母亲妊娠期[校正比值比(AOR)为1.98]和其出生后1 年(AOR 为3.10)内生活在交通相关空气污染为最高四分位的居住环境。在母亲妊娠期和出生后1年内检测的二氧化氮、PM2.5、PM10指标亦与孤独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暴露于上述3项指标与发生孤独症间的AOR分别为1.81、2.08和2.17,儿童出生后1年内暴露于上述3项指标与发生孤独症间的AOR分别为2.06、2.12和2.14。校正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变量后,上述地域性污染指标与孤独症间的相关性不发生改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贾美香教授点评

       目前,孤独症是全球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其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现在,对于孤独症发病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生物学、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而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也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这也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的原因之一。此外,物质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例如,家庭污染(如室内装修)、辐射(如电脑、手机、大屏幕电视、微波炉)、噪音、病毒、药物、食物(尚残留农药)等。上述环境因素可导致年轻的父母出现婚后不孕、多次流产、死胎以及男性**质量下降、女性排卵功能不畅等表现。这些均可造成儿童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使其出现神经生理和精神心理方面的改变。

       如今,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物质需求高等引发的心理负担都会给人们的精神心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害。生活在矛盾中的年轻父母们,缺乏理解与沟通,很难及时排解精神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带着这种亚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来孕育后代,就很难保障胚胎的健康发育。长此以往,父母的这种状态势必将影响到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儿童精神心理疾病的产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22: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