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医案] 重阳思想在脑病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重阳思想在脑病中的应用

                                                                山西临汾永旺脑病医院      高允旺

一、重阳思想的探源

重阳思想贯彻于《内经》的全过程,阴阳学说作为重要的说理工具,阐述生理病理、诊断治则,以及指导养生防病等,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方**从根本上奠定了《内经》的思想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别论》说“静者为阴,动者为阳”;《素问.方盛衰论》言:“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引起后至”。认为阳气系推动自然界万物生化的作用和力量,永无止息,并且是阳主动而阴主静、阳前而阴后(即阳主阴从)的,阴阳之中若无阳气的推动,则世间万物只能是死水一潭,大千世界包括生命在内也就不可能生生不息。因而阳气一旦破散,阴气便随之消逝。所以说“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阳气的作用,贯穿人的生命全过程。人之生发育、生长壮老、健康与疾病等,无不体现阳气的盛衰主导作用。关于正常生理状态,亦是以阳气为主导的。若阳气能固密,阴气便能和平,则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人体才有健康可言。即所谓“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于人之地位,犹如太阳与天体的关系,不可或缺,是生命的根本。因此,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旗帜鲜明地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古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生动形象地根据天体之所以能正常存在与健康正运行,并且光明爽朗,万物化生,全仰赖与太阳有规律的运动不息和光辉照耀,以此来比喻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突出了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极端重要性。这一论断,成为后世重视阳气之中医学学术流派的重要理论依据。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聪慧与否,是以阳气的充沛并运行正常为前提的,不然,“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则难以实现。阳气贵在温煦、温通、温化,如体内之血液阴津的流动循环,有赖于阳气的温通推动,即《素问.调经论》所讲:“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古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人若违“三时”(即平旦、日中、日西)阳气变化规律而妄动,则身体之阳气将困顿衰薄。故该篇紧接其后说:“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阳气的这种节律不仅体现在生理上,也表现在病理变化方面。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表明病情的轻重与阳气的盛衰变化息息相关。

阴阳失调或失衡是人体基本病理变化之一,而其失调或失衡则是以阳气受损和阳气失常为先导的。因此,阳气受损与失常,乃疾病甚或死亡之根源。明言:“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造成阳气受伤为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二、重阳思想的继承

《内经》。作为确立中医理论体系之医学典籍,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典定了坚实的基础,医圣张仲景深悟《内经》重阳之理,提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之说,认为人若能保持五脏“元真”(实指阳气)运动通畅,即可得以安和健康,因此仲师在实践中极其重视阳气,《伤寒杂病论》之所以冠以“伤寒”二字,意在示人阳气至重而易伤,应时时顾护阳气,《伤寒论》药方,其中有34个方中用附子。43个方中用桂枝。24个方中用干姜。温扶宣通阳气之方药约占大半。因而书中附、桂、姜之使用频率极高,其所创制的诸多扶阳名方经久不衰,堪称重阳扶阳之典范。

宋代医学家窦材就十分强调人身阳气的重要意义,指出: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由阳气衰故手足 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反对“阳常有余”之说,主张“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认为“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李念莪云:“天之运行,唯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维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熟分清浊,熟分三焦,熟为呼吸,熟为运行?血由何生?食由何化?与天之无日等亦,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内经知要》周之干称:“人身以阳气为主,近代著名医学家、郑钦安,极力推重阳气,明确指出:“子不如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医理真传》临证“以扶阳为纲”,善以扶阳**治疗疾病,擅长运用大剂姜、桂、附等辛热药物,起死回生,屡建奇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清代名医祝味菊先生《伤寒质难》提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成为划时代论断,创立了温散、温潜、温滋、温清、温化和温润等温阳方法。对重阳思想起到了继承的作用。

三、重阳思想的发展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四肢百骸的病程中,归纳起来为痛、瘀、积等主要的病理改变,而痛、瘀、积的形成中,十有八九与寒有关“因寒而痛”成为痛的主要原因。而用热性药痛可消失,“寒则血瘀”而用热药瘀可以消除,“因寒而积”积指肿瘤、脑瘤,因寒而发,而用热性药而解。在脑中风的脑梗塞、脑出血、脑昏迷 、脑萎缩、脑痴呆、脑病皆多寒而成。皆是阳不化阴,阴邪成形,阳气流通、阴气不滞,阳是生命之源人体机能的根本,阳气机能消除,阴气而阻滞。若阳气一旦失固 ,寒气得以凝聚,不是痛疼发作、就是血瘀而成阴症、或者积而成肿瘤,因而提出:“水无热不沸,冰无热不化、血无热不行、瘀无热不散、痛无热不消、瘤无热不解”温热扶阳的新思维新方法。这个理论的建立对治疗脑病创出了一条新路。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脑瘤的生存率。

“ 水无热不沸”“冰无热不化”是用生活中 朴素的哲理来说明热的重要 ,进一步论述了热不到沸点不得沸、热达到极点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才能达到破冰化水的效果。来引深热是动力,热是机能、热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沸水化冰只温不热势单力薄,如飞机上天的一刹那就得消耗汽油九吨,卫星上天需要火箭的动力一样。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不说万物生长靠月亮?因为月亮的光还是太阳给的。夏天很热的时间庄稼才长得快,所以夏长秋收冬藏。

“血无热不行”《内经》“血气者、寒则泣、而不能流、温者消之去” 气血同源,阴阳合一,气属阳、血属阴,阳属热、阴属寒。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停一刻,阳走了阴肯定跟着走,阳化气,阴成形。阳气一散,阴体即亡。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气流通阴气就不会停滞。要保证血的流通,无阻滞就必须强调温热,保证血的流通。温热是保证血行的基础。为血行畅通无阻就必须加用有温度或热度的药物,血得热而畅通。气行血行就是这个奥妙。

“瘀无热不散”清代王清任大医家发现了血瘀才知道诸病发生原因,创立了五个祛瘀汤,特别是脑病中,发现了半身不遂,偏瘫麻木是气虚血瘀的结果,提出补阳还五汤,这是治疗脑病划时代的方法,推动了治脑中风的效果,补阳还五汤。黄芪在一个处方中达240克,在实践中 对脑中风的缓解也不明显,发现益气不温阳,达不到通经络,消除瘀血的目的,只有在益气的基础上加温热药如用麻、附、辛药,体会到益气活血不加热,血流缓慢肢体发凉,曲屈不能伸,挎栏臂,划圈腿,失语等后遗症。在补阳还五汤 的基础上,加用参、附、麻、辛药疗效提高了百分**十以上。我们在彩超的观察下,单纯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的血流粘稠度,或颈动脉内班块的消失情况,与补阳还五汤加用附、麻、辛汤观察斑块及血流变的血粘稠度改变有明显的区别,用温热药和不用温热药大不相同。治疗脑中风的脑梗塞、脑出血应用大温大热、阳中之阳的阳药有明显的温其血、肌、筋骨 利用热之血行,热之瘀散、 热之气冲,尽管王清任在补阳还五汤中益气量加到十几倍,治疗半身不遂若不加温热之剂,效果也不得提高,只有用温热扶阳法、行血结,行血散。瘀血通、瘫痪的肢体才能得到恢复。

“痛无热不消”在五脏六腑、风寒暑湿燥火、奇经八脉、十二经络、四肢百骸、等病病变中,疼痛每每都要出现,而且,频率发生较多,在临床上能够把疼痛解决,就把主要矛盾抓住了。疼痛是最敏感的一个症状,解决了疼痛的问题,其他问题就一迎而解。《内经》的《素问.举痛论》讲到“寒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塞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这段**告诉我们经脉受寒则收缩,经脉收缩则曲屈紧急,外边的经脉受牵引,就立刻发生疼痛,只要得到热气,疼痛就立刻停止,素问的“举痛论中”列举了一些疼痛的例子,一共举了十四个,可在十四痛疼的里边却就有十三个都是寒引起的。只有一个例子是热引起的,可见疼痛的原因只有一个是“寒”,为什么会寒呢?与谁关系最密切呢?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经络不通、血脉不通痛就会发生。主血脉的是心,病机十九条讲到:诸痛皆属于心,痛与心肾有密切关系。为什么呢?心为阳中之阳, 就是太阳么?日照当空阴霾自散,如果心阳足,寒水起不了作用,痛也就消失了,那么治痛的药就是附子,附子性热可直接破阴回阳而止痛。止痛方选用“消积止痛散”。

“瘤无热不解”关于肿瘤是如何形成的。《内经》《素问.举痛论》。言:“寒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注于大络,气血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积指的就是肿瘤。如果是脑瘤肿瘤把阳排于外,阴邪占据了阳位,血瘀、水瘀、积块阻滞了,清阴不升,浊气不降脉络瘀阻、络破血瘀、血瘀不行则为水、积就慢慢增大、肿瘤也就形成。在《内经》思想的指导下《素问.上古天真论》“怡谈虚入.真气从之”是为了保全真气,并强调了阳气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相当广泛和重要,心无阳则血不运,脾无阳则水谷不能化,肝无阳则疏泄不行,肺无阳则 宣降失司,肾无阳则浊阴凝闭。脑无阳积阻升降,这就强调了阳气宣通的重要性。阳升则阴降,阳降则阴升,阳气布运流利。是阴阳升降的必要条件,而肿瘤的病因病机为阴血集聚。阳气虚损、寒积血瘀,寒邪伤阳,因而指出温热扶阳是治疗脑瘤的一**则。最近美国的一位医学专家提出体内肿瘤的中心温度,在零下八度,这就给治疗肿瘤用温热扶阳法提供了可靠的病理依据。

为什么温热扶阳法能提高治疗脑病中的脑瘤、脑梗塞、脑出血、脑昏迷、植物人、脑痴呆、脑萎缩呢?它们理论基础是什么呢?来此重阳思想的探源,重阳思想的继承和重阳思想的发展。在《伤寒论》有辛温法如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辛温辛热法如孙思邈的大小续命汤,温热扶阳法、心脑复苏汤、四逆人参麻黄细辛汤,这些法则与方剂进入脑病的治疗打开了用中医中药治疗脑病的大门,还是独树一帜,是应用《内经》观点“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正气必虚”。正指的什么呢?正指的阳气。脑病发生与否除与邪气有关,更重要的是阳气起关键作用,阳是动力、阳是机能、阳是生命之源,阳机旺盛、邪机衰亡,决定生与死,因为一切症候的消除,是在治人而不是治病,疾病是局部的表现,阳气是维持整体活动的能力,阳机是用药上的进与退的准则,通过提高阳机的能力,正胜邪去,化逆为顺,提高阳机的机能是治好病的中心。平乱祛邪首先重阳,阳衰一寸病重一步,阳增一分邪退一寸,正邪在疾病的搏斗中,正胜邪负,邪去正安则病自愈,善护阳气者是治脑病的秘诀。在治疗万例脑病总结出一个道理,温热药中居有提高阳气的机能。

用温热扶阳法,打开了治疗脑病之门,在实践中摸索出来一个法则,因为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阳占得多,还是阴占得多,病的表现千变万化,是繁杂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开与合、寒与热、虚与实,这么一些矛盾的表现在脑病的合并病当中,归纳为一开一合两大症,在开症中如:发热、流汗、流泪、咳嗽、流涕、多尿、出汗、泻泄、哮喘、呕吐、腹胀、出血、黄疸、酶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在合症中如:肢体痉挛、抽风、失语、尿闭、尿少、脑梗塞、肠梗阻、脑瘤、癌症、脑萎缩、脑痴呆等,开症的病因是阳机不足阳不敛气,合症的原因是阳不化气而成形,在治疗法则上开症宜以阳敛气,合症宜以阳化气,也就是说,合症也好,开症也罢与阳有关,因阴阳合一也。开为阳,合为阴。阴阳之症为什么都要以阳论治呢?因为阳主阴从,太阳和月亮的关系,一切能量来自于太阳,不是来自于月亮。“医理传真”一书序言中讲,沉潜于二十余年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阴阳不是二是一。阳要能主,阴要能从,阳主阴从称阴阳合一。合者开之,开者敛之一阳也,中医治病就这么简单,但必须结合四诊八纲来认识疾病分析疾病,因为人是个整体,中医治病治的是人,而不是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施方的依据,切不可把温阳一法领驾于八纲之上,否则会延误病情,犯治病不治人的错误。

在治疗脑病与合并症中采用,如心衰的病人:附子加苓桂术甘汤,肺癌:附子升麻加清肺滋阴汤。泌尿结石:附子加八正散。高黄胆:附子、赤芍加小柴胡汤。乳腺增生:附子、急性子加半夏厚朴汤。脑瘤:麻黄附子二辛汤加吴茱萸汤。脑梗塞:瘫痪得效汤:附子麻黄加补阳还五汤。脑出血、脑昏迷:附子人参四逆汤、心脑复苏汤。多汗、附子地骨皮加桂枝汤。心绞痛:附子麻黄加桔梗白散。肝脾肿大:附子、柴胡芍药汤,风心病:附子瓜蒌加薤白汤。糖尿病:糖维佳或附子益智仁加六味地黄汤。以上的经验用温热扶阳法也没有排斥八纲辩证,也不把温热扶阳法驾于八纲之上。加温度、热度,阳度。也只有阳气才能有热度和温度,阳气作为八法的推动和提高疗效的机能。  

举三个病例来引深温热扶阳法在脑病中的应用     

谭某,男,69岁,2007112日出诊。患者左半身突然活动失灵,倒在厕所内。当家人扶到床上时以昏迷不醒,急送某县医院抢救,CT诊断为脑出血,因病情危重急转本院,症见面色微红,大汗,湿透内衣,手足厥冷,如戴阳证,又闻痰声辘辘,二便失禁,神志昏迷,呼之不应,牙关紧闭不张,两手紧握不开,脉浮大,显属大虚之后的危症从症脉分析中风入脏,闭脱相兼,病情十分危急,按戴阳证处理,用真武汤无疑,但痰声辘辘,两手紧握,口噤不开,一派闭窍症候,CT证实为脑出血,用附子50g,人参50g,煎药汤100ml鼻饲,2小时后病情有所好转,立即服用心脑复苏汤;麻黄15g,附子50g,山萸肉60g,龙骨50g,牡蛎50g,甘草20g,人参15g。甘草60g辛荑15g,水煎300ml,每隔30分钟鼻饲100ml,半小时后微微汗出,手足转温,体温升高,在场的医生和家属赞不绝口,经过5个小时的救治,脉为洪大数,洪脉,洪脉提示阳热亢盛。这位患者由原来的沉欲绝脉转为洪大数,说明阴症转为阳症,这是给病人服用羚羊钩藤汤清肝熄风、清心开窍。10天后病人出现转机,神志清楚,痰声消失,二便正常,病体稳定,但病人左侧肢体瘫痪,怕冷,苔白,脉沉涩,证属阳气不足,气虚血瘀,投以补阳还五汤加附子和人参,配合头、手、足三针疗法和足针疗法、停用中药改服瘫痪康复丹,每次5粒,每日3次,2个月后能扶杖独行,针药并举又治疗2个月后生活自理。

心脑复苏汤

《方药》麻黄15g,附子50g,山萸肉60g,龙骨50g,牡蛎50g,甘草20g,人参15g,辛夷15g

《方解》麻黄有破阴回阳,开利肺气,破癓瘕积聚,消坚化瘀,附子有破阴回阳,斩关夺门,回阳救逆,山萸肉救脱之要药,收敛元气,固色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固守复阳,龙牡收敛元气,甘草调和褚药,解附子之毒。辛荑通窍达脑。

《功能》心脑复苏,抢救呼衰,扶正固本,开窍醒脑,回阳救逆。剂量大者,宜复苏,剂量小者,宜缓慢病,也可养生。

《主治》垂绝之阳,闭脱之症,危重急症,脑出血、脑干出血、大面积脑梗塞,脑昏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脱水酸中毒、休克等急症,如出冷汗,四肢凉,面晃白,面萎黄,鼻尖凉,喘息抬肩,口开目闭,心悸怔仲,二便失禁,神志昏迷,奄奄气息,脉沉迟微弱。

《用法》一日三付,隔八小时一付,煎法用法,病缓者,文火煎服,病势重者,武火急煎,用法:1、口服法,2、药氧法,3、鼻饲灌肠法,4、药液热敷前后胸背法。病情危重者,24小时内频频使用2-3剂兼可,病缓者,一日一付。

《组方思路》心脑复苏汤,由来于四逆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回阳救逆之功,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人参、名曰,参附汤,其功能,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对阴阳俱竭,阳越于表,脉虚浮大,五脏六腑,内外,表里衰竭,阳气衰竭,阴液内竭者,可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固本等作用。而后,读到孙思邈的《千金方》中的“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对中风昏迷欲死的奇效妙方,推崇备至,曰:“大良”曰:“甚良”曰:“必佳”曰:“褚风服之皆验”此方评论如此之高,绝非偶然,方中强调“录验”二字,说明古今医生用此方即应验,而“续命”乃指在生命断续的情况下,可续命而生之意。经抢救多数闭脱之症,诱发的心脑肺衰竭者,又起死回生之效,古今录验小续命汤(麻黄、附子、人参、甘草、桂枝、防已、黄芩、杏仁、白芍、防风、川芎)从方药组成看有人参附子汤(参、附);麻黄汤(麻、桂、杏、甘);还魂汤(麻、杏、甘)还魂汤。在(千金方)卷二十五,具有鬼击分尸,诸奄奄气绝、无复觉、口噤不开、麻黄入肺、以通其魄、杏仁入络、以将其逆、甘草入腑、以缓其暴。 而人参附子汤益气固脱,回阳救逆,麻黄汤,逐邪出表,可宣肺气,肺为一身之气,肺气畅通,不仅经脉运行顺利(肺朝百脉)可助脾胃升降,还魂汤可治心脏停跳,脑昏迷复苏。此方的主药就是麻黄味辛,气极清阳茎细中空、像人之毛窍,一茎直上,而其草丛生,故能上升又能外散,其生麻黄之地、冬不积雪,其茎能冲破冻地而生,有破阴回阳之力,尚能发越下焦之阳气、达皮毛之窍,凡空隙之处,皆可锐而通气,肺合皮毛,故麻黄为开利肺气,通调水道之要药,善搜肺风,泻肺定喘,谓其癥瘕聚积,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消坚化瘀,不但能走太阴之经,亦能走太阳之府,因而总结出麻黄有五通的作用,通血、通窍、通汗、通便、通尿,附子大辛大热,纯阳之品,有雷霆万钧之力,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力挽垂绝之生命 ,即麻黄、附子、人参、甘草对心脑衰竭,呼吸不足息,曾挽救了不少危重患者,但对汗出者心脑衰竭力不从心,对附子一药,量大者不敢用,量小者不顶用,只能寻找新的方药,后来,在任继学老师的指点下,通读张锡纯的《衷中医学参西录》张师所创的“来复汤,”(山萸肉60g,生龙牡各30g,生杭芍18g,野台参12g,甘草6g)对寒温外感,大病瘥后,不足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目睛上窜,势危欲绝,或征仲、或气不足以息,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读完这一方剂后,好像有位神仙暗中赞助一样,突然心明眼亮,对治疗急危脱症有了新的思路,张锡纯对脱症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因而提出山萸肉脱救之功,较参、术、芪更胜,救脱之药为第一,山萸肉对所有阴阳气血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山萸肉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逐寒湿痺,来复汤中,加用龙骨牡蛎两味药,其固肾摄精,收敛元气,对改变麻黄和附子汗多伤阳的弊端有其功,合为参附龙牡汤,提高了破阴回阳的作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加上麻黄、山萸肉更加强了回阴救脱的能力,龙牡参合于心脑复苏汤收敛守阳,元气内存,李时珍说:“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目、面、鼻九窍之病”(在本草纲目卷三十四.辛夷)按此论辛夷之味辛走散祛邪,而取其质地轻浮,能温中助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达脑,治疗因中州清阳下陷,脑失所养,则元神失其调节内脏官窍的机能,揭示从脾胃入手益气升阳乃脑病治疗之一法。加辛夷一味药更加具备了扶正固本,开窍醒脑,活血化瘀,复苏心脑,抢救呼衰,纠正全身衰竭,确实起到了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

我认为心脑复苏汤对治疗脑出血,脑梗塞昏迷,脑危象病历是个创意,对中医治疗急症寻找出新的思路,而现在,已经开展的核磁共振,64CTCT对诊断准确力大大提高,特别是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已成功的挽救了不少急危症患者,但我们在实践中用中医中药治疗脑急危重症还有很大的空间,如脑干梗塞,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因为病变在脑所处的位置而不能手术者,恰是中医抢救的强项,就应不失时机的使用中医中药,来补充西医的不足,发挥中医的作用,凡中风昏迷者皆可用心脑复苏汤,已成范例。

姚某,女,33岁,2005721日以脑瘤术后来我院治疗。患者体胖,约90公斤,平素身体健康,于2005515日早晨起床着地时突感到右侧下肢麻木、站立不稳、畏寒怕冷,纳呆少食,急送铁路医院。经核磁共振发现:左侧脑部可见3㎝×2.5㎝脑膜瘤。后经手术取出瘤体,活检确诊为良性脑瘤。术后不到一个月,脑膜又膨出颅外约2.8㎝×2.5㎝大小,瘤体有水囊感,前来我院经CT确诊为脑瘤复发。患者当时面色苍白,语音低微,表情淡漠,畏寒拍冷,纳呆少食,呕吐频繁,间断性抽搐,脉迟沉。中医辨证:症瘕聚集,寒气凝结,脉络不通,依证立法,宜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灸麻黄15g,制附子30g,细辛10g,服用三剂后,抽搐渐渐停止,尿量增加,膨出的脑膜瘤缩小。右侧肢体仍然瘫痪,经用附子人参补阳还五汤加减,并采用药氧疗法半个月后,患者肢体可以抬动,上肢已动。效不更方,继用当归20g,苓50g,泽泻30g,人参20g,附子50g,麻黄10g,红花10g,丹参20g,车前子60g,独活20g,姜活20g,半夏15g,台乌药15g。服用20余天,头皮塌陷,复查CT发现瘤体缩小至1.2㎝×0.5㎝,患侧肢体开始活动,前臂已可抬起。继用针灸和药氧疗法治疗,食纳增加,体重减轻,精神好转。

通过对此病例的治疗观察,我体会到:采用温热药物治疗脑瘤,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关文献记载,多数肿瘤病学者都认为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治疗脑瘤,应当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而,岂不知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阳不化气、阴长阳衰、寒血凝滞、瘀血内结,因而我提出治疗肿瘤应以阳化气、温热扶阳、温通脉络,消散肿块、化痰散结为**,以附子为君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用辛温发汗之法,解开皮腠,通调水道,使尿量增加,脑压下降,瘀血得化,从而起到热能化冰,斩关夺将,破阴回阳,辟秽开络,化瘤为血,散结活血,气血得利,经络得畅,脑瘤顽疾自可削减,以至消失而痊愈。

刘建平,男,46岁,于046月因突发神志不清,语言不利,昏不知人,左半身不遂,急诊入临钢医院,因病情危急,又转泽林医院,诊断为脑出血,急做开颅手术,引出瘀血80毫升,经抢救月余,脱离病危,神情可食,左侧肢体瘫痪。右侧下肢活动受限,CT诊断,双侧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虽然血溢引出,遗留瘫痪,回家休养,至今年四月,已卧床不起八年,曾经多家医院会诊,皆诊为畏难之症,疗效甚差,***之前,其妻病故,儿子肺结核,住院治疗,经朋友介绍寻一线希望求治,***经四诊合参,神清,体胖,体重100Kg,颈酸眩冒,转颈困难,扶身坐起,头倾前懈怠,腰弓背曲,头颈曲屈,左上肢微动,不能抬举,双下肢重度瘫痪,触及冰凉,牵动痛剧。CT复查双基底节区软化,脉沉紧涩。

证属阴盛阳衰,气滞血瘀,肝气不疏,以温通阳气,活血化瘀主治:附子60g。黄芪200g,赤芍30g。地龙15g,当归15g,川芎30g,红花15g,丹参30g,羌活15g,另加康复丹一次五粒,一日三次,因左侧肢体痛剧。加服消积止痛散一次三克,一日三次,经服用20天后。疼痛有减,其它症状如故。

追问病史,卧床八年,不见天日,又因丧妻,情绪悲观,纳呆少食,少睡失眠,脉络紧涩,以护胃养胃,健脾疏肝方用理中汤和疏肝汤加砂仁15g,草叩仁15g,莱菔子15g,焦三仙各15g,共饮15付,食增多寐,上肢有力,前背可移动,经治疗两个月后,仍感颈软眩冒,转颈困难,头颈前屈,肢体发凉,从病症分析,气滞血瘀,寒气阻闭,元神被困,瘀血留脑,髓海不足,精血难于奉脑,依证施方,麻黄15g,附子100g,细辛15g,羌活15g,人参15g,甘草15g,红花15g,静脉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另加服康复丹和足针疗法,经过月余治疗后右下肢肌力增加。可离地抬起。但患者,左侧下肢肌力仍为0级。肢凉如冰,坐起时仍感困难,头俯难举,腰部无力。

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分析,本病为奇经八脉病变,缘由正气邪中,痰湿内生,寒伤督脉,真阳失运,因卧日久,背不见阳光,浊阴潜居阳位,脑内死血瘀结,深伏督脉,督脉统阳失司。当以温阳督脉,故重用葛根150g,此药专理颈项,通督达脊,头抬仰起,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透发寒邪,开太阳之表,开门逐盗,引邪外透。黄芪300g,补大气,益大虚,温督脉。白术200g,强腰肌,增扶力,补肾虚,增肌力,冰片1.5g,穿透攻破,兴奋阳气的冲力作用,引药无处不到,辟秽开窍,引达痛所,山萸肉大能收敛,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适用于虚中加瘀,助附子复阳。

此方名为“瘫痪得效汤”葛根100g,黄芪300g,白术200g,山萸肉30g,冰片1.5g,(冲服)麻黄15g,附子100g,细辛15g,水煎服一日一付。加用药氧、钩针、足针等方法,在服20付药后,颈强头抬,双下肢有热感,左臂可举越头,手抚轮椅可站立。患者经过半年的治疗,目前扶之可站,双手自如。

我们体会到,脑梗塞,脑出血恢复期,不要放弃治疗,坚持不懈,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锻炼,不管瘫痪三年、四年或八年,脑子是不会僵化的,五脏六腑,表里内外的功能是能够恢复的,特别是奇恒之府,奇经八脉的病变,得到阳气调控,瘫痪可以恢复,我们研究的瘫痪得效汤是行之有效的。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0-31 14: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