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07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靳氏截针 针灸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首先感谢大家对靳氏截针的关注,在这里谨代表靳氏截针推广部所有同仁向大家说声谢谢。前段时间太忙一直抽不出时间,今日总算有些许闲暇,不自量力随笔一贴供大家批评指正。
2# 沙发
发表于 2012-7-8 15:15 | 只看该作者
针 灸 三 论  
            (论**方向角度、论**深浅、论赤白肉际)
                             靳 庆 东
        打开所有的针灸教科书均未见到有对针灸方向角度、深浅、赤白肉际做专门论述的,几乎所有的教科书讲到**方法的时候,无一不是直刺和平刺两种方法。果真应该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在这里绝对没有挑战权威的意思,只希望用事实改变一个有待改变的观念,因为我们现在的**方法有许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思想。纵观《灵枢》《素问》数处提到了“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从这句话我们延伸个案例,比如我们针足三里的时候,采用直刺的方法,有哪个医生注意到了针尖的方向?下针后有可能针尖偏上,也有可能针尖偏左或者偏右,当针尖偏左或右的时候其实已经偏离了经络,这样已经脱离了古人的思想,怎么还能奢望有好的效果呢?每看到或者听到人们抱怨针灸效果太慢我心中总是感到不平,这不全是针灸医师的错,也不是我们在学校学的不好,关键是我们的教科书错了,因为针灸教科书上就是这样教的啊!看看你周围的针灸专业毕业的医师,有几个能用针灸很好治病的啊!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纠结,发表了就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因为他触犯了我们几十年的中医教育,触犯了权威。但是我们还是要正视错误,我们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毁了针灸、毁了下一代!个人得失与真理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是非自有公论,随他去吧。
3# 板凳
发表于 2012-7-8 15:17 | 只看该作者
1、论**方向和角度
        对于针灸的**方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论各不一样。针灸教材除了直刺和平刺别无二法,参考《灵枢》《素问》所述结合临床验证其实并非如此,针灸讲究的是经络,我们随便取一个穴位做例子,当**入这个穴位的时候进针的点也许是正确的,但是如果采取直刺的方法针尖就有可能偏离了经络,即使没有偏离左右,我们再做一个比喻:经络是一条无形的通路。这个大家都明白,暂且把这个通路看做是普通的公路,当我们准备开车从A点到B点的时候是否应该顺着公路直走?绝对不应该有人会从公路横穿过去,如果这样永远也不会到达目的地。同样的道理我们针灸的时候采取**的方法和横穿公路有什么区别呢?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只有当针顺着经络刺入的时候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而且只有当针尖对着病的方向刺入的时候效果更好。比如我们针右侧的阳陵泉,针尖向上治疗阳陵泉以上胆经循行线的疾病立竿见影,针尖向下的时候治疗阳陵泉以下胆经循行线的疾病特效,阳陵泉针尖向下治疗踝扭伤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扎患侧)。经验认为不论针尖对着上下都不可以脱离经络,进针角度以35---45度最佳。骨面无肉处**可以平刺,不在这个角度范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信者可以一试。
       未完待续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4
发表于 2012-7-10 17:44 | 只看该作者
2 、论**深浅
    中药的不传之秘在计量,而针灸的不传之秘即在深浅。从而说明深浅对针灸的重要性,根据古人思想及临床经验我们总结了3个指导**深浅的要点便于记忆。
        1 、《内经》言:“在筋守筋,在骨守骨”。我们给予进一步延伸“在皮守皮,在脉守脉、在肉守肉”等。古人是智慧的,他们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我们现在很少有人重视。比如我们临床治疗皮肤病和外感病,病在皮毛,深刺有何意义?再比如其病在骨,浅刺怎能直达病所?所以根据疾病深浅不同**的深浅亦不同,故分别采用浅刺、深刺治疗,效果差异极大。
        《内经》言: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正其理。无反其道。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浮。    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又言。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谓春夏为阳。谓阴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阴。秋冬为阴。谓阳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阳。春夏温必致一阴者。谓下针深刺至肾肝之部。得其气针便出之。是以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谓下针浅刺至心肺之部。得其气推而内之良久出针。是推内之阳也。故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此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
    “病轻宜刺浅,病重宜刺深”古人对这点也早有论述,只是我们没有重视罢了。如《难经》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上面的思想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根据季节气候不同**深浅亦不同,春夏阳气在外邪气在表故针不宜深,深则引邪入内。秋冬阳气内收邪气入内故浅刺难收奇功。病在表在阳我们就要浅刺,病在表在阳的时候深刺不仅无助于表邪的发散甚至有引邪入内之虞。病在内我们就要深刺,病在内浅刺不能引邪外出。古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发人深思。
        3、经书言“刺远宜深,刺进宜浅”本言的意思是针和病相距较远宜深刺,针和病相距较近宜浅刺。比如足三里**可以治疗关节炎,因为足三里和膝关节较近所以**就要浅,如果**足三里治疗胃病就要深刺了,因为胃离足三里较远的缘故。
   点滴体会  仅供参考
                             最后一论有兴趣的到网上去找吧
5
发表于 2012-7-12 22:3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论收不到啊,哪位仁兄给个链接啊
6
发表于 2014-3-24 20: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念很古老,也很现代,只不过为我们大家忽略了,值得学习
7
发表于 2015-3-29 23:04 | 只看该作者
靳老师的经验太好了!希望看到更多的文章!
8
发表于 2015-10-6 19:43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看到更多的文章!
9
发表于 2017-1-29 21:17 | 只看该作者
亲????我现在也想学,怎样联系呢????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07: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