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51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级考试] 中医主治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基础知识(一)
1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E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   C、时令晨昏对人体的整体影响  D、脏腑相关是一个整体  E、人体是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界相统一
2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B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D、量变的 E偶然的
3
、可用于说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病机原理的是 B
A
、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4
、用阴阳归纳药物性能,则下列属阴的是  B
A
、温 B、苦C、甘DE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5
、下列哪项是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A     A、泻南补北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益火补土 E、培土生金    (相生疗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相克疗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泻火补水))
6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脾病传肾属于 D
A
、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盗母气
7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C
A
、主管饮食消化B、传化食物糟粕C受盛传化水谷D化生贮藏精气E受纳腐熟水谷
8
、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指: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9
、肝的生理特点是 C  A主疏泄B主藏血C主升、主动D主血海E主筋,开窍于目
10
、肾主纳气,是指肾可摄纳B     A元气B清气C肺气D肾气E精气
11
、主要体现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两脏是A
A
心与肺B心与肝C心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
12
、下列哪项不属于气的生理功能E A防御作用B固摄作用C气化作用D温煦作用E滋润
13
、五脏中,最易导致气机郁滞的是:肝
14
、治疗血瘀证时,常配以补气、行气药,其理论依据是B
A
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
15
、性质较稠厚,分布于骨节、脏腑和脑髓等组织的物质是C   ABCDE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与。。。,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16
、按经脉属络关系,手厥阴经属 心包
17
、阴脉之海:任脉 (能总任一身之阴经)
18
、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BA经别B经筋 是十二筋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C奇经D络脉E皮部
19
、常为外邪致病先导的邪气是:风
20
、七情内伤,影响气机,思则C      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消E气乱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1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E  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因虚致实D由实转虚E真实假虚
22
、下列不属于气机失调的是A  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闭(气机失调还有气脱)
23
热因热用法适用于治疗D  
A
里热外寒B里寒外热C真热假寒D真寒假热(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症,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症)E寒热往来
24
、下列不宜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的是D      A膀胱湿热,小便频急B大肠湿热,里急后重C瘀阻胞宫,经血量多D卫气不固,动则汗多E湿热下注,带下黄稠
25
、《素问。痿论》认为,导致五脏**耗损而生痿躄的主要原因是D
A
肾虚精枯B脾失运化C胃津枯绝D肺热叶焦E心火煎熬(由于肺热叶焦,邪热灼伤血脉;或阳明湿热伤筋,致筋驰不收;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使筋失濡养)
26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其取之阳的意思是E A苦温祛寒B辛温散寒C辛热祛寒D壮水之主E益火之源(用辛热的药物治疗寒症,但寒更重,这不是外感寒邪的寒症,而是肾阳不足的虚证,应该温补肾阳----益水之源,以消阴翳)
27
、《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肺为相傅之官,其最主要功能是E
A
主宣发B主肃降C主皮毛D通调水道E主治节
28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是否有D
A
发热B恶风寒C脉浮D汗出E头痛(太阳中风证自汗出,太阳伤寒证无汗)
29
、少阳病的热型应是C     A不恶寒反恶热B发热与恶寒并见C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   D厥与热交替出现E发热恶风     (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间,正邪相争,正不胜邪,则无汗;正胜于邪,则发热。因此寒热往来,为少阳证特点之一)
30
、厥阴病的病机A A阴阳胜复,寒热错杂B上热下寒,寒热格拒C上热下寒,寒热错杂D正伤邪陷,寒热错杂E正伤邪陷,肺热脾寒    (厥阴病症为六经病症的最后阶段,正邪相争,病情比较复杂,若阳气由虚衰而转复,是病势好转;若阴寒盛极而阳气不续,则病情垂危;若阴寒虽盛而阳气尚能与之抗争,则病势多表现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的症候)
31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及湿温病邪在气分者,宜选用B   A防已B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筋脉拘急)C薏苡仁D猪苓E香加皮
32
、治疗风湿痹痛,水肿尿少,宜选用C  A雷公藤B海风藤C汉防已D广防已E鹿衔草(《本草拾遗》汉防已主水气,木防已主风气
33
、具有补血、活血、润肠作用的药物是A  A当归B熟地C何首乌D白芍E阿胶
34
、治疗产后水肿水瘀互阻证,宜选用D  A红花B桃仁C姜黄D益母草E王不留行(益母草是活血祛瘀,利尿消肿,为妇科经产要药,用于水瘀互结之水肿及瘀热阻滞之热毒疮肿)
35
既可化痰除痞,又可用于脏器下垂的药物是C  A橘皮B半夏C枳实D青皮E橘红(枳实具有化痰除痞,破气消积,可用于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多与补气药同用)
36
、孕妇忌用且不能与乌头类药物同用的是A   A半夏B天花粉C川贝D白蔹E白及(半夏有毒,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元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7
、既能破气消积,又能化痰除痞的药物是B  A香附B枳实C木香D川楝子E郁金
38
、黄芪益卫固表,托毒生肌,但不宜单味药用于D  A久泻脱肛B气虚外感C气虚水肿D疮痈毒盛E表虚自汗(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忌用黄芪)
39
、善温通血脉,上行头巅,下走血海,被誉为血中之气药的是 B
A
当归B川芎C藁本D延胡索E郁金
40
、治疗精血不足,肠燥便秘,宜选用C  A淫羊藿B杜仲C肉苁蓉D续断E补骨脂       (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41
、具有降气化痰,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B  A款冬花B旋覆花C月季花D辛夷E洋金花
42
、下列不宜与甘草同用的药物是D   A红花B桃仁C乳香D大戟E牛膝
43
、醋炙后能增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是E  A枳实B青皮C枳壳D佛手E香附
44
、在表述中药五味时,习惯上常将附于B  ABCDE
45
、下列各项中,不宜与川贝母同用的药物是E  A白及B白蔹C附子D瓜蒌E乌头
46
、既善退虚热,又可用于肺热咳嗽的是E  A青蒿B白薇C胡黄连D银柴胡E地骨皮    (地骨皮具有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的功效)
47
、既可祛风湿,又能治痰饮积聚的药物是B  A独活B威灵仙C川乌D草乌E木瓜
(威灵仙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的功效,为治痰饮积聚的要药)
48
、既可利水止泻,又能清肺化痰的药物是C   A紫苏子B白芥子C车前子D葶苈子      E莱菔子  (车前子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作用)
49
、既可化石消坚,又能用于遗精遗尿的药物是D   A金樱子B芡实C覆盆子D鸡内金    E山茱萸 (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胃,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作用)
50
、治疗热毒血痢,阿米巴痢,应首选E  A穿心莲B白鲜皮C秦皮D贯众E白头翁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51
、下列药物中,均具有祛风止痒作用的是C   A刺蒺藜、钩藤 B钩藤、蜈蚣             C刺蒺藜、白僵蚕D蜈蚣、白僵蚕E天麻、地龙
52
、既能益气养阴,又能固涩止带的药物是D  A党参B石角斗C白扁豆D山药E芡实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胃肾,固精止带的作用)
53
、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而菊花又能C     A清肺润燥B凉血止血        C清热解毒D升阳止泻E发表解肌
54
、茯苓、薏苡仁均可利水渗湿,健脾,茯苓又长于治疗C   A湿热痹痛B风寒湿痹        C心悸、失眠D肺痈E肠痈
55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句中的含义是D  
A
极度B消损C安逸D疲倦E想方设法
56
、比喻不懂得事物规律的成语是E  A多歧亡羊B石武玉莫剖C行不由径D目牛无全E鱼系湮洪水
57
、与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的焉词义、词性相同的是D  A有灾祸兴,而无改焉B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的焉C辄者造焉而善驰D涉旬而苛痒绝焉(过了十天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E岑岑周体,如店作焉(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
58
、与已故到言焦,适值佗见收的故词义、词性相同的是A   A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B若不得此药,故当死C但服汤二旬而复故D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夸刀裂      E恒侯使人问其故(由于这个缘故到了言焦地,正好赶上华佗验明手下)
59
阴阳既立,三才位矣三才是指   天、地、人
60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义为C   AB缺乏C两眉之间D上额E鼻子
61
血气交渗,炀然焚如”E   A通畅B相克C运行D不正常E不通利
62
、含有的婉言的是D  A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B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C错节盘根,必求利器D子窥其人,目萃然貌也,瞿然身也      E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
63
、病情开始减轻的时间是A   A早晨B中午C傍晚D夜半E下午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64
、病情表现最重的时间是D  A早晨B中午C傍晚D夜半E下午
65
、寒湿内袭脾胃,引起脘腹冷痛,泄泻清稀,其病机是A
A
阴盛则内寒B阳虚则外寒C阴盛则阳病D阳虚则阴盛E阴盛则格阳
66
、阴盛内寒,迫阳外越而见面色泛红,口渴,其病机是E
A
阴盛则内寒B阳虚则外寒C阴盛则阳病D阳虚则阴盛E阴盛则格阳
67
、水之上源是:肺  (肺的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的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气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于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将吸入的清气下纳于肾,而且也将体内的水液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故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上之源)
68
、水脏是:肾 (肾主水液,主要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故肾者水脏,主津液
69
、肝为C   A血府B娇脏C刚脏D子脏E孤府
70
、肺为  娇脏
71
、易耗气伤津,又多夹湿的邪气是C    ABCDE
72
、易伤津液,又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73
、饮在肠胃,肠鸣沥沥有声,其証侯是 A   A痰饮B悬饮C支饮D溢饮E伏饮
74
、饮留胸胁,胸胁胀满,咳喘引痛,其証侯是  悬饮
75
、因水湿痰饮困阻脾胃,而致脘腹胀满的病机是A  
A
津停气阻B气随液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气虚津停
76
、因大发其汗,而致亡阳的病机是   气随液脱
77
、用温远温属于C  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
78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于: 既病防变
79
、《灵枢。本神》认为,脉舍A   ABCDE
80
、精舍  
81
、白虎汤证的脉象是A   A脉浮而滑B脉细而厥C脉微而厥D脉紧而厥E厥逆无脉
(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82
、白通加猪胆汁汤所治厥证的脉象是   脉紧而厥
(应为E白通汤功用:通阳破阴;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人尿,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83
、祛瘀止痛,清心安神,凉血消痈功效的A   A丹参B红花C益母草D桃仁E怀牛膝
84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功效的是 怀牛膝
85
、具有理气安胎作用的药物是A   A紫苏B白蔻C杜仲D黄芩E阿胶
86
、具有除热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黄芩
87
、制川乌入煎剂,宜A  A先煎B后下C研末吞服D包煎E另煎(用量3-9克,散剂或酒剂1-3克,草乌更毒,1.5-4.5克)
88
、车前子入煎剂,宜  包煎
89
、既可用于风疹瘙痒,又可用于破伤风的A   A防风B荆芥C天麻D全蝎E蜈蚣
90
、既可平肝熄风而治眩晕,又可用于破伤风的药物是  天麻
91
、既有温中散寒,又有温肺化饮作用的B   A附子B干姜C肉桂D吴茱萸E小茴香
92
、既有补火助阳,又有温经通脉作用的   肉桂
93
、治疗寒疝腹痛,睾丸胀痛,应选用D   A枳壳B橘红C甘松D荔枝核E佛手
94
、治疗寒痰咳嗽,呕恶胸闷,应选用  橘红
95
、既能清肺化痰,又能清胃热止呕秽的C  A葶苈子B款冬花C枇杷叶D前胡E杏仁
96
、既可降气祛痰,又可宣散风热的  前胡
97
、用于风疹瘙痒,白癜风的药物是E   A石决明B牡蛎C代赭石D珍珠母E刺蒺藜
98
、用于呃逆,呕吐,血丑血,吐血的是  代赭石
99
、沛相陈王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的辟,义为C   A开启B征启C驳斥D阐明E通譬(沛国相陈跬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
100
、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的辟指:开启(或驳斥)

基础知识(一)
1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E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   C、时令晨昏对人体的整体影响  D、脏腑相关是一个整体  E、人体是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界相统一
2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B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D、量变的 E偶然的
3
、可用于说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病机原理的是 B
A
、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4
、用阴阳归纳药物性能,则下列属阴的是  B
A
、温 B、苦C、甘DE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5
、下列哪项是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A     A、泻南补北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益火补土 E、培土生金    (相生疗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相克疗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泻火补水))
6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脾病传肾属于 D
A
、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盗母气
7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C
A
、主管饮食消化B、传化食物糟粕C受盛传化水谷D化生贮藏精气E受纳腐熟水谷
8
、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指: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9
、肝的生理特点是 C  A主疏泄B主藏血C主升、主动D主血海E主筋,开窍于目
10
、肾主纳气,是指肾可摄纳B     A元气B清气C肺气D肾气E精气
11
、主要体现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两脏是A
A
心与肺B心与肝C心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
12
、下列哪项不属于气的生理功能E A防御作用B固摄作用C气化作用D温煦作用E滋润
13
、五脏中,最易导致气机郁滞的是:肝
14
、治疗血瘀证时,常配以补气、行气药,其理论依据是B
A
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
15
、性质较稠厚,分布于骨节、脏腑和脑髓等组织的物质是C   ABCDE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与。。。,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16
、按经脉属络关系,手厥阴经属 心包
17
、阴脉之海:任脉 (能总任一身之阴经)
18
、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BA经别B经筋 是十二筋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C奇经D络脉E皮部
19
、常为外邪致病先导的邪气是:风
20
、七情内伤,影响气机,思则C      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消E气乱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1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E  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因虚致实D由实转虚E真实假虚
22
、下列不属于气机失调的是A  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闭(气机失调还有气脱)
23
热因热用法适用于治疗D  
A
里热外寒B里寒外热C真热假寒D真寒假热(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症,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症)E寒热往来
24
、下列不宜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的是D      A膀胱湿热,小便频急B大肠湿热,里急后重C瘀阻胞宫,经血量多D卫气不固,动则汗多E湿热下注,带下黄稠
25
、《素问。痿论》认为,导致五脏**耗损而生痿躄的主要原因是D
A
肾虚精枯B脾失运化C胃津枯绝D肺热叶焦E心火煎熬(由于肺热叶焦,邪热灼伤血脉;或阳明湿热伤筋,致筋驰不收;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使筋失濡养)
26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其取之阳的意思是E A苦温祛寒B辛温散寒C辛热祛寒D壮水之主E益火之源(用辛热的药物治疗寒症,但寒更重,这不是外感寒邪的寒症,而是肾阳不足的虚证,应该温补肾阳----益水之源,以消阴翳)
27
、《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肺为相傅之官,其最主要功能是E
A
主宣发B主肃降C主皮毛D通调水道E主治节
28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是否有D
A
发热B恶风寒C脉浮D汗出E头痛(太阳中风证自汗出,太阳伤寒证无汗)
29
、少阳病的热型应是C     A不恶寒反恶热B发热与恶寒并见C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   D厥与热交替出现E发热恶风     (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间,正邪相争,正不胜邪,则无汗;正胜于邪,则发热。因此寒热往来,为少阳证特点之一)
30
、厥阴病的病机A A阴阳胜复,寒热错杂B上热下寒,寒热格拒C上热下寒,寒热错杂D正伤邪陷,寒热错杂E正伤邪陷,肺热脾寒    (厥阴病症为六经病症的最后阶段,正邪相争,病情比较复杂,若阳气由虚衰而转复,是病势好转;若阴寒盛极而阳气不续,则病情垂危;若阴寒虽盛而阳气尚能与之抗争,则病势多表现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的症候)
31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及湿温病邪在气分者,宜选用B   A防已B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筋脉拘急)C薏苡仁D猪苓E香加皮
32
、治疗风湿痹痛,水肿尿少,宜选用C  A雷公藤B海风藤C汉防已D广防已E鹿衔草(《本草拾遗》汉防已主水气,木防已主风气
33
、具有补血、活血、润肠作用的药物是A  A当归B熟地C何首乌D白芍E阿胶
34
、治疗产后水肿水瘀互阻证,宜选用D  A红花B桃仁C姜黄D益母草E王不留行(益母草是活血祛瘀,利尿消肿,为妇科经产要药,用于水瘀互结之水肿及瘀热阻滞之热毒疮肿)
35
既可化痰除痞,又可用于脏器下垂的药物是C  A橘皮B半夏C枳实D青皮E橘红(枳实具有化痰除痞,破气消积,可用于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多与补气药同用)
36
、孕妇忌用且不能与乌头类药物同用的是A   A半夏B天花粉C川贝D白蔹E白及(半夏有毒,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元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7
、既能破气消积,又能化痰除痞的药物是B  A香附B枳实C木香D川楝子E郁金
38
、黄芪益卫固表,托毒生肌,但不宜单味药用于D  A久泻脱肛B气虚外感C气虚水肿D疮痈毒盛E表虚自汗(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忌用黄芪)
39
、善温通血脉,上行头巅,下走血海,被誉为血中之气药的是 B
A
当归B川芎C藁本D延胡索E郁金
40
、治疗精血不足,肠燥便秘,宜选用C  A淫羊藿B杜仲C肉苁蓉D续断E补骨脂       (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41
、具有降气化痰,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B  A款冬花B旋覆花C月季花D辛夷E洋金花
42
、下列不宜与甘草同用的药物是D   A红花B桃仁C乳香D大戟E牛膝
43
、醋炙后能增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是E  A枳实B青皮C枳壳D佛手E香附
44
、在表述中药五味时,习惯上常将附于B  ABCDE
45
、下列各项中,不宜与川贝母同用的药物是E  A白及B白蔹C附子D瓜蒌E乌头
46
、既善退虚热,又可用于肺热咳嗽的是E  A青蒿B白薇C胡黄连D银柴胡E地骨皮    (地骨皮具有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的功效)
47
、既可祛风湿,又能治痰饮积聚的药物是B  A独活B威灵仙C川乌D草乌E木瓜
(威灵仙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的功效,为治痰饮积聚的要药)
48
、既可利水止泻,又能清肺化痰的药物是C   A紫苏子B白芥子C车前子D葶苈子      E莱菔子  (车前子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作用)
49
、既可化石消坚,又能用于遗精遗尿的药物是D   A金樱子B芡实C覆盆子D鸡内金    E山茱萸 (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胃,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作用)
50
、治疗热毒血痢,阿米巴痢,应首选E  A穿心莲B白鲜皮C秦皮D贯众E白头翁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51
、下列药物中,均具有祛风止痒作用的是C   A刺蒺藜、钩藤 B钩藤、蜈蚣             C刺蒺藜、白僵蚕D蜈蚣、白僵蚕E天麻、地龙
52
、既能益气养阴,又能固涩止带的药物是D  A党参B石角斗C白扁豆D山药E芡实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胃肾,固精止带的作用)
53
、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而菊花又能C     A清肺润燥B凉血止血        C清热解毒D升阳止泻E发表解肌
54
、茯苓、薏苡仁均可利水渗湿,健脾,茯苓又长于治疗C   A湿热痹痛B风寒湿痹        C心悸、失眠D肺痈E肠痈
55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句中的含义是D  
A
极度B消损C安逸D疲倦E想方设法
56
、比喻不懂得事物规律的成语是E  A多歧亡羊B石武玉莫剖C行不由径D目牛无全E鱼系湮洪水
57
、与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的焉词义、词性相同的是D  A有灾祸兴,而无改焉B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的焉C辄者造焉而善驰D涉旬而苛痒绝焉(过了十天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E岑岑周体,如店作焉(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
58
、与已故到言焦,适值佗见收的故词义、词性相同的是A   A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B若不得此药,故当死C但服汤二旬而复故D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夸刀裂      E恒侯使人问其故(由于这个缘故到了言焦地,正好赶上华佗验明手下)
59
阴阳既立,三才位矣三才是指   天、地、人
60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义为C   AB缺乏C两眉之间D上额E鼻子
61
血气交渗,炀然焚如”E   A通畅B相克C运行D不正常E不通利
62
、含有的婉言的是D  A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B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C错节盘根,必求利器D子窥其人,目萃然貌也,瞿然身也      E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
63
、病情开始减轻的时间是A   A早晨B中午C傍晚D夜半E下午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64
、病情表现最重的时间是D  A早晨B中午C傍晚D夜半E下午
65
、寒湿内袭脾胃,引起脘腹冷痛,泄泻清稀,其病机是A
A
阴盛则内寒B阳虚则外寒C阴盛则阳病D阳虚则阴盛E阴盛则格阳
66
、阴盛内寒,迫阳外越而见面色泛红,口渴,其病机是E
A
阴盛则内寒B阳虚则外寒C阴盛则阳病D阳虚则阴盛E阴盛则格阳
67
、水之上源是:肺  (肺的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的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气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于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将吸入的清气下纳于肾,而且也将体内的水液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故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上之源)
68
、水脏是:肾 (肾主水液,主要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故肾者水脏,主津液
69
、肝为C   A血府B娇脏C刚脏D子脏E孤府
70
、肺为  娇脏
71
、易耗气伤津,又多夹湿的邪气是C    ABCDE
72
、易伤津液,又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73
、饮在肠胃,肠鸣沥沥有声,其証侯是 A   A痰饮B悬饮C支饮D溢饮E伏饮
74
、饮留胸胁,胸胁胀满,咳喘引痛,其証侯是  悬饮
75
、因水湿痰饮困阻脾胃,而致脘腹胀满的病机是A  
A
津停气阻B气随液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气虚津停
76
、因大发其汗,而致亡阳的病机是   气随液脱
77
、用温远温属于C  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
78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于: 既病防变
79
、《灵枢。本神》认为,脉舍A   ABCDE
80
、精舍  
81
、白虎汤证的脉象是A   A脉浮而滑B脉细而厥C脉微而厥D脉紧而厥E厥逆无脉
(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82
、白通加猪胆汁汤所治厥证的脉象是   脉紧而厥
(应为E白通汤功用:通阳破阴;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人尿,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83
、祛瘀止痛,清心安神,凉血消痈功效的A   A丹参B红花C益母草D桃仁E怀牛膝
84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功效的是 怀牛膝
85
、具有理气安胎作用的药物是A   A紫苏B白蔻C杜仲D黄芩E阿胶
86
、具有除热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黄芩
87
、制川乌入煎剂,宜A  A先煎B后下C研末吞服D包煎E另煎(用量3-9克,散剂或酒剂1-3克,草乌更毒,1.5-4.5克)
88
、车前子入煎剂,宜  包煎
89
、既可用于风疹瘙痒,又可用于破伤风的A   A防风B荆芥C天麻D全蝎E蜈蚣
90
、既可平肝熄风而治眩晕,又可用于破伤风的药物是  天麻
91
、既有温中散寒,又有温肺化饮作用的B   A附子B干姜C肉桂D吴茱萸E小茴香
92
、既有补火助阳,又有温经通脉作用的   肉桂
93
、治疗寒疝腹痛,睾丸胀痛,应选用D   A枳壳B橘红C甘松D荔枝核E佛手
94
、治疗寒痰咳嗽,呕恶胸闷,应选用  橘红
95
、既能清肺化痰,又能清胃热止呕秽的C  A葶苈子B款冬花C枇杷叶D前胡E杏仁
96
、既可降气祛痰,又可宣散风热的  前胡
97
、用于风疹瘙痒,白癜风的药物是E   A石决明B牡蛎C代赭石D珍珠母E刺蒺藜
98
、用于呃逆,呕吐,血丑血,吐血的是  代赭石
99
、沛相陈王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的辟,义为C   A开启B征启C驳斥D阐明E通譬(沛国相陈跬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
100
、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的辟指:开启(或驳斥)

2# 沙发
发表于 2012-4-24 22:48 | 只看该作者
相当于中医三基的题目啊,不过相对于备考的朋友来说应该不难的吧!
3# 板凳
发表于 2012-4-25 09:5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中级基础知识不是很难。四部经典内容是难点,但是考得不多。
4
发表于 2012-5-8 23:01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挺多的,得抓紧时间看,感谢楼主分享!
5
发表于 2012-5-12 11:46 | 只看该作者
哪位大哥有中西结合的习题啊,跪求…………
6
发表于 2012-5-13 00: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中级基础知识不是很难。四部经典内容是难点,但是考得不多。中医中级基础知识不是很难。四部经典内容是难点,但是考得不多。
7
发表于 2012-5-13 22: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辛苦了您~
8
发表于 2013-3-17 19:12 | 只看该作者
四部经典考得不多,都是中医内科上的,常见的内容
9
发表于 2013-3-17 19: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中级基础知识不错啊                       谢谢
10
发表于 2013-3-18 14:11 | 只看该作者
很全面很周到的啊,楼主很实在,用心良苦,谢谢你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像你学习分享的毫无保留。
11
发表于 2013-3-18 19:32 | 只看该作者
留印,等一起下...
12
发表于 2013-4-12 20:40 | 只看该作者
相信对中级考试有用的,谢谢你了
13
发表于 2014-10-28 21:3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有所帮助,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