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87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技能资源] 背会它中医执业(助理)包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i)汤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o)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  喘脱危证: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缓解期
1.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ji)粉
五、肺痨
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jiāo)鳖甲散
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六、心悸
1.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l)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七、胸痹
1.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八、不寐
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  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  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九、痫病
1.风痰闭阻证: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证: 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证: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一、呕吐
(一)实证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二)虚证
1.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阳虚: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3.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二、腹痛
1.寒邪内阻: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  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
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十三、泄泻
(一)暴泄
1.寒湿内盛:  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  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二)久泄
1.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2.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3.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十四、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3.寒湿痢: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十五、便秘
(一)实秘
1.热秘: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二)虚秘
1.气虚秘:  益气润肠——黄芪汤
2.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
3.阴虚秘:  滋阴通便——增液汤
4.阳虚秘:  温阳通便——济川煎
十六、胁痛
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
十七、黄疸
(一)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hāo)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二)阴黄
1.寒湿阻遏():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  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十八、头痛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
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十九、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二十、中风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二 )中脏腑
1.闭证
1)痰热腑实:  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2)痰火瘀闭: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
3)痰浊瘀闭:  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
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三 )恢复期
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二十一、水肿
(一)阳水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zo)饮子
(二)阴水
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二十二、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
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bxi)分清饮
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二十三、癃闭
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证: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二十四、阳痿
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
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
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
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
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二十五、郁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二十六、血证
(一)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四)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hui)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六)尿血
1.下焦热盛: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  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七)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qin)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十七、消渴
(一)上消
1.肺热津伤: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二)中消
1.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2.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
1.肾阴亏虚:  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  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二十八、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证: 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证: 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证: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证: 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证: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证: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证: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二十九、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  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二)血虚
1.心血虚:  养血安心——养心汤
2.肝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
(三)阴虚
1.肺阴虚:  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  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  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  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阳虚
1.心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
2.脾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
三十、癌病
Ⅰ 脑瘤
1.痰瘀阻窍证: 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
2.风毒上扰证: 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
3.阴虚风动证: 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
Ⅱ 肺癌
1.瘀阻肺络证: 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
2.痰湿蕴肺证: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
3.阴虚毒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
Ⅲ 大肠癌
1.湿热郁毒证: 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
2.瘀毒内阻证: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
3.脾肾双亏证:  温阳益精——大补元煎
4.肝肾阴虚证:  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
Ⅳ 肾癌、膀胱癌
1.湿热蕴毒证: 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2.瘀血内阻证: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3.脾肾两虚证: 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
4.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
三十一、痹证
1.风寒湿痹
(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3.痰瘀痹阻: 化痰行瘀,蠲(juān)痹通络——双合汤
4.肝肾亏虚: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
三十二、痉证
1.邪壅经络证: 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证: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证: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证: 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
6.阴血亏虚证: 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三十三、痿证
1.肺热津伤证: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证: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弱证: 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损证: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5.脉络瘀阻证: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三十四、腰痛
1.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
(2)肾阳虚:  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三十五、乳癖
1.肝郁痰凝证: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十六、蛇串疮
1.肝经郁热证: 清泄肝火,解毒止痛——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证: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瘀证: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三十七、痔
Ⅰ 内痔
1.风热肠燥证:  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3.气滞血瘀证: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4.脾虚气陷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Ⅱ 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
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
◆血栓性外痔
血热瘀结证: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
三十八、脱疽
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
三十九、肠痈
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
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四十、崩漏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
(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3.血热证
(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四十一、痛经
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四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
四十三、带下病
Ⅰ带下过多
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Ⅱ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
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四十四、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
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
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十五、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
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
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
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
四十六、不孕症
1.肾虚证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
(2)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滋肾养血,凋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四十七、肺炎喘嗽
(一)常证
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
(二)变证
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2.邪陷厥阴证: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四十八、小儿泄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二)变证
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四十九、水痘
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
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五十、痄腮
(一)常证
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二)变证
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五十一.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骨折
 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
(1)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置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
(2)屈曲型骨折:在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活动。
(3)扎上三条布带固定后,将前臂悬挂胸前,保持固定4~5周。
五十二:颈椎病
理筋手法
(2).药物治疗:颈复康
(3) 3.牵引治疗
五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1.理筋手法。
(2)俯卧推髋扳肩法
滚摇法
 3.牵引治疗 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适用于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







实践考试针灸部分总结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可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
2.?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
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3.?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向上斜刺0.3-0.5寸 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
4.?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直刺0.2~0.5寸,禁灸。咽干,咽喉肿痛,失音。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可 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 手阳明大肠经
6.?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可 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7.?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直刺0.5-1.0寸 可 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
8.?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直刺0.8-1.2寸 可 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肿
9.?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 可 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
10.?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 可 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
11.?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 平刺或斜刺0.3-0.5寸 不 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
12.?地仓:
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 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 可 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
13.?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

14.?头维: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 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15.?天枢:脐中旁开2寸 直刺1.0-1.5寸 可 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

16.?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 1~1.2寸。
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17.?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斜刺1.0-1.5寸 可 膝肿痛
18.?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直刺1.0-2.0寸 可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疳疾,喘咳痰多,头晕,心悸气短;癫狂,失眠;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
19.?条口: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8寸,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直刺 l~1.5寸。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脘腹痛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20.?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 直刺1.0-1.5寸可 咳嗽,痰多,哮喘;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
21.?内庭:
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直刺0.3-0.5寸 可目赤肿痛,面浮水肿;足背肿痛,足痿无力足太阴脾经
22.?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直刺0.6~1.2寸。可灸。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23.?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后缘? ?? ?直刺1.0-1.5寸 可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经闭,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梦遗,遗精,阳痿,**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肠鸣腹胀,泄泻,便秘;失眠,眩晕;下肢痿痹
24.?地机: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直刺1~1.5寸。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炎;腰痛,遗精,**缺乏;

25.?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直刺1.0-2.0寸 可 腹胀,水肿,黄疸,暴泄,小便不利或失禁;**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

26.?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直刺1.0-1.5寸 可 月经不调,经闭,崩漏;湿疹,瘾疹,丹毒
27.?通里: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 直刺0.3-0.5寸 可 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

28.?神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 避开尺动静脉曲,直刺0.3-0.5寸 可 失眠健忘,痴呆,癫狂;心痛,心烦,惊悸 手太阳小肠经

29.?后溪:第5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5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直刺0.5-0.8寸 可头项强痛,腰背痛;耳聋,目赤目翳,癫狂痫证;疟疾,盗汗;肘臂及手指挛急

30.?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l寸。气喘,乳痈,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31.?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张口,直刺0.5-1寸 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癫狂痫证

32.?攒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平刺0.5~0.8寸。禁灸。

33.?天柱: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

34.?肺俞:T3棘突下旁开1.5寸 斜刺0.5-0.8寸 可 咳嗽,气喘,咳血,鼻塞;骨蒸潮热,盗汗;皮肤瘙痒,瘾疹

35.?膈俞:位于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36.?胃俞:T12棘突下旁开1.5寸 直刺0.5-1.0寸 可 胸胁痛,胃脘痛,腹胀,呕吐,肠鸣

37.?肾俞:L2棘突下旁开1.5寸 直刺0.5-1寸 可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白带,腰痛,耳鸣,耳聋,气喘

38.?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8~1.2寸。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39.?次髎: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中,直刺 l~1.5寸。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小便不利。遗精。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

40.?委中:腘横纹中央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可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遗尿,小便不利;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
41.?秩边:骶管裂孔旁开3寸 直刺1.5-3寸 可腰腿痛,下肢痿痹,大小便不利,阴痛,痔疾

42.?承山: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肌腹下出现交角处直刺1-2寸 可腰背病,腿痛转筋,脚气,痔疾,便秘

43.?昆仑: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 直刺0.5-0.8寸 可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腰痛,脚跟痛;痫证,难产

44.?申脉: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直刺0.3~0.5寸。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

45.?至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46.?涌泉:?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直刺0.5-1.0寸 可 头顶痛,眩晕,昏厥,癫疾,小儿惊风,失眠;便秘,小便不利;咽喉痛,舌干,失音;足心热

47.?太溪: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直刺0.5-1.5寸 可 头痛目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失眠;咳喘,咯血;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内踝肿痛

48.?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直刺0.5-1寸。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便不利,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下肢痿痹

49.?内关: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直刺0.5-1寸 可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痫眩晕,偏头痛;肘臂挛痛

50.?大陵: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3~0.5寸。心痛,心悸,惊悸,癫狂,痫证,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胃痛,呕吐,,胸胁痛。
51.?中冲: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昏迷、中暑、心绞痛等。配水沟、太冲、劳宫、曲泽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指压中冲用于心绞痛的应急治疗;配大椎、曲池、曲泽主治中暑;配大椎、合谷、外关主治小儿惊风。?

52.?外关:前臂背侧,阳池上2寸,当桡尺骨之间 直刺0.5-1寸 可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胸胁痛,上肢痿痹

53.?支沟:前臂背侧,阳池上3寸,桡尺骨之间 直刺0.5-1寸 可 耳聋,耳鸣,胁肋痛,落枕,便秘,热病

54.?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 直刺0.5-1.0寸 可 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55.?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56.?风池:
在项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可头痛,眩晕,失眠,癫痫,中风;目赤痛,鼻渊,鼻衄,耳鸣,咽喉肿痛;热病,感冒,颈项强痛
57.?环跳: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 直刺2-3寸 可腰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58.?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直刺1-1.5寸 可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59.?悬钟: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直刺0.5-0.8寸 可 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胸胁胀满;痔疾,便秘;下肢痿痹,脚气 足厥阴肝经
60.?行间: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直刺0.5~0.8寸。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肝经风热所致病证。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证。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病证。疝气。胸胁胀痛
61.?太冲:
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 直刺0.5-1寸 可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嗌干,耳鸣;疝气,月经不调,遗尿;小儿惊风,癫痫,胁痛,下肢痿痹
62.?期门:位于胸部,当**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斜刺0.5~0.8寸;可灸。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63.?腰阳关:
L4-5 直刺0.5-1寸可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
64.?命门:
L2-3 直刺0.5-1寸 可虚损腰痛,下肢痿痹,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泄泻
65.?大椎:
C7-T1 斜刺0.5-1寸 可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小儿惊风,癫痫,感冒,风疹
66.?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平刺0.5-0.8寸可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狂,痫证,脱肛,痔疾,阴挺,久泻

67.?神庭:
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平刺0.3-0.5寸 可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鼻渊,鼻衄,癫狂,痫证
68.?水沟:
中沟上中1/3交点处 向上斜刺0.3-0.5寸 不 昏迷,晕厥,癫痫,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69.?中极:
前正中线脐下4寸 直刺1-1.5寸可小便不利,遗尿不禁,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阴痛,带下,崩漏,阴挺
70.?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 直刺1-2寸 可中风脱症,虚劳羸瘦,少腹痛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
71.?气海:
前正中线脐下1.5寸直刺1-2寸 可 绕脐腹痛,便秘,泄痢不禁,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虚惫羸瘦,四肢乏力
72.?神阙:
脐中禁刺 可 中风虚脱,绕脐腹痛,水肿,脱肛,久泻,便秘
73.?中脘:
前正中线脐上4寸 直刺1-1.5寸 可胃脘痛,腹胀,呕吐,吞酸,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哮喘,失眠,癫痫
74.?膻中:前正中线上,两**连线的中点。平刺0.3~0.5寸;可灸。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收缩。

75.?四神聪: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平刺0.5~0.8寸。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
76.?太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
77.?印堂:
在前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鼻炎,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78.?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直刺0.5~1寸。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落枕,肩背痛。

79.?夹脊: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80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 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昏迷,休克,中暑,咽喉炎,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常用急症针灸技术应用—实践操作
晕厥:苏厥醒神—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实证配合谷、太冲
虚脱:回阳固脱,苏厥救逆—素髎、水沟、内关。  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肢冷脉微配关元、神阙、百会
抽搐:熄风定惊—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发热配大椎、曲池;神昏配十宣、涌泉;痰盛配内关、丰隆;血虚配血海、足三里
中风
闭证: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牙关紧闭配下关、颊车;两手紧固配合谷;语言不利配哑门、上廉泉
脱闭:回阳固脱:关元、神阙。  汗出不止配阴郄、复溜;小便失禁配三阴交
痛经
实证:散寒逐瘀,通经止痛—中极、次髎、地机。  寒痛配归来;气滞配太冲;腹胀配天枢
虚证: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肾气虚配肾俞、太溪
内脏绞痛
心绞痛:温阳行气,活血止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气滞血瘀配血海、膈俞;阳气欲脱配水沟、百会。
急性胆囊炎、胆石病:疏肝利胆,行气止痛—胆俞、肝俞、日月、期门、胆囊穴。呕吐配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黄疸配至阳;发热配曲池、大椎。
胆道蛔虫症:解痉利胆,驱蛔止痛—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呕吐配内关、足三里。
肾绞痛:清利湿热,通淋止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血尿配血海、太冲;湿热重配委阳、合谷。
牙痛: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合谷、颊车、下关。风火配外关、风池;阴虚配太溪;胃火配内庭。
高热:清泄风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风热配鱼际、中冲、外关;肺热配少商、尺泽;气分热盛配内庭、厉兑;热入营血配中冲、内关。
血管性头痛
外感头痛:祛风散寒,化湿通络—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前头痛配印堂;偏头痛配外关,后头痛配天柱;头顶痛配四神聪;风热配曲池;风寒配风门拔火罐;风湿配头维、阴陵泉。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胁痛口苦配阳陵泉。
肾虚头痛:滋阴补肾—百会、肾俞、太溪、悬钟。  遗精带下配关元、三阴交;少寐配心俞。
血虚头痛:益气养血,活络止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纳差配中脘;心悸配大陵。
痰浊头痛:健脾涤痰,降逆止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胸闷配膻中;呕恶配内关。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急性腰扭伤:除湿散寒,补益肾气—肾俞、腰俞、委中。寒湿重配腰阳关;血瘀配水沟;肾虚配命门、三阴交。
呕吐:和胃降逆,行气止呕—中脘、内关、足三里。寒吐配胃俞;热吐配金津、玉液放血;痰饮配丰隆;食滞配梁门、天枢;肝气横逆配太冲;脾胃虚寒配脾俞、胃俞。


1.演示颈部淋巴结查体及胸部间接叩诊法。
  答: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肌肉松弛,有利于触诊。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1和第2指节作为叩诊板,置于欲叩诊的部位上,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以垂直的方向叩击于板指上,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构发出的声音。

  2.请演示肺部听诊。
  答:肺部听诊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的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这样有利于察觉呼吸音及附加音码改变。?

  3.请指出标志胆囊炎的压痛点并进行操作。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4.病人诊为肝硬化腹水,怎样进行移动性浊音的检查?
  答: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而在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
  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这种因**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如果腹水量少,用以上方法不能查出时,可让患者取肘膝位,使脐部处于最低部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鼓音转为浊音,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也可让患者站立,如下腹部积有液体而呈浊音,液体的上界呈一水平线,在此水平线上为浮动的肠曲,叩诊呈鼓音。

  5.请演示角膜反射和腹壁反射的操作方法。
  答: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注视,以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者角膜,正常时双侧眼睑迅速闭合。腹壁反射:被检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7~8)、脐平(9~10)及腹股沟上(胸11~12)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6.请按听诊顺序示范操作并叙述心脏的五个听诊区以及听诊内容。
  答: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肋间。
  听诊内容包括心律、心律、心音和额外心音、杂音以及心包摩擦音。

  7.请演示肝脏单手触诊法。
  答: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测量其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8.请演示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
  答: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常,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9请演示锁骨上淋巴结的触诊。
  答: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等。

  10.请演示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
  答: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常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之。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11.血压
  (1)检查方法
  1)测量前嘱受检者安静休息1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或仰卧位。
  2)受检者手臂(一般以右上肢以准)**伸直并外展45°,掌心向上,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与腋中线同一水平)。
  3)驱尽血压计袖带内的气体,将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距肘窝线2~3cm,不可过紧或过松,以恰能放进一手指为宜,开启水银槽开关。
  4)检查者左手指于肘窝上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件置于搏动处(不要接触气袖,更不能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右手握气球关闭气阀以适当速度向气袖内打气(打气前,要明确压力计读数为0,即气袖内空气全部排出),边打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使汞柱徐徐下降(以每秒2mm为宜)。
  5)注意音响的变化及注视汞柱上的刻度,从无声至听到第一声响,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继续放气,汞柱降至声音消失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
  6)测量后,排尽袖带内余气,关闭气门,整理袖带,放回盒内。将血压计向水银槽倾斜45°同时关闭水银槽开关。

  12. 淋巴结检查方法:
  1)颈前、颈后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检查者双手同时或先以右手检查左侧,然后左手检查右侧,触诊两侧颈前淋巴结(位于乳突下,胸锁乳突肌前缘浅表处)、颈后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浅表处)。
  2)锁骨上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向前屈,稍耸肩,再放松,检查者以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左侧,同时检查两侧锁骨上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之间的交角处)。
  3)腋窝淋巴结:①检查者以左手抬高受检者左上肢,右手置于其腋窝顶部,再将受检者手放下,触诊尖群。②然后手指掌面转向腋前壁触诊前群。③转向内侧,轻轻向下滑动触诊内侧群。④再次将受检者上肢抬高,将手重新置于腋窝顶部,然后手指掌面转向后方触诊后群。⑤转向肱骨,沿肱骨内侧面向下滑动触诊外侧群。
  ⑥以右手抬高受检者右上肢,左手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

  13.心脏听诊内容:
  1)听诊: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必要时可变换**以利听诊。
  ①心脏瓣膜听诊区:A.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部。B.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C.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E.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②听诊顺序: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各瓣膜听诊区约听15秒~1分钟,先用膜型体件,再用钟型体件听诊。
  ③听诊内容
  A.心律:一般听数1分钟内心跳次数即可,但在心律较慢或节律不规整时,应听数2~3分钟的心跳次数。正常成人心律为60~100次/分。
  B.心律:正常人心律规整。但在健康儿童、青年中可有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律增快,呼气时心律减慢,一般无临床意义。听诊心律时注意有无早搏、房颤等。
  C.心音:正常心音有4个,通常听到的是第1和第2心音。第3心音有时也可听到,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易听到,第4心音一般听不到。注意有无心音强度、性质改变及心音分裂。
  D.额外心音:指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音,与心脏杂音不同。附加心音出现在S2之后为舒张期额外心音,如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附加心音出现在S1之后,为收缩期额外心音,如收缩早期喷射音及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正常人无额外心音。
  ②心尖搏动:观察受检者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以呼吸末取切线方向为最好。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强度适中,搏动范围直径为2~2.5cm。

  14.肺部听诊内容:
  1)听诊
  ①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
  ②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③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增粗均为异常。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
  ④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正常人听不到啰音。
  ⑤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正常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常。
  ⑥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15.瞳孔的检查:
  ①观察受检者瞳孔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圆、等大。
  ②对光反射:A.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光源自外侧迅速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B.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左手隔开两眼,光源自外侧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对侧瞳孔受检者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
  ③[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反射:嘱受检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以右手示指竖立,指尖向上与双眼同一高度),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10cm处),观察双侧眼球有无内聚,瞳孔有无缩小。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16.请演示呼吸复苏时,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
  答:使病人仰卧位,头后仰,提下颌,清除口腔异物、分泌物。

  17.清演示穿手术衣的全过程。
  答:提起衣领将衣服抖开,把衣服向空中轻抛,就势将双手伸入衣袖内,由他人从背后协助牵拉,系上带子,再用双手交叉将悬于前身腰部衣服的带子,向身体两边送给他人,尤其在背后系好。

  18.演示戴无菌手套的全过程
  答:进行无菌操作,需戴无菌手套。如各种穿剌、导尿、外科手术等。(1)手套包布外应注明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2)戴手套前,整理衣袖、修剪指甲、洗手擦干;核对手套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包布,取出滑石粉搓于手掌、指背、指间。(3)以一手掀起袋的开口处,另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将另一手伸入手套内对准戴上,再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翻边内面(手套外面),按上法戴好。(4)戴好后,用无菌纱布或两手相互推挽手套使其与手粘合,不可强拉。

  19.请演示并简述人工呼吸中仰卧压胸法的抢救操作方法
  答:(1)病人仰卧,背部垫高,使肩及枕部略低头偏向一侧;(2)术者骑跪于病人两股外侧,屈击两肘关节,两手分放于病人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余四肢向外向上伸展;(3)术者身体前倾,将体重支于两手,逐渐加压于胸部,胸腔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气,停2秒后,身体后仰,撤除压力,病人胸廓借弹力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吸气。经两秒钟后反复施行,频率成人为12~16次∕min,小儿18~20次∕min。

  20.请演示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操作方法
  答: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操作方法: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若系软床应于病人背部垫以硬板;救护者站在病人的一侧,双手根部重叠,平行置于病人胸骨下半部,两肘伸直,借助于体重垂直向下施加约40kg的力,使胸骨下陷3~5cm,随后抬手,使胸骨复位;按压应规律、平稳、持续,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按压频率,成人60~80次∕min,小儿80~100次∕min。

1房早撇 (前有异常P波即P'波)
2室早阔 (QRS波群宽大畸形,代偿完全)
3窦缓二十五 (PPRR间期大于25小格)
4窦速十五格 (PPRR间期小于15小格)
5房扑很规整 (F波形态大小一致,节律规则,以固定比例下传)
6房颤不抡个 (F波形态大小不致,节律不规则,RR间期绝对不等)
7左室(肥大)五五二百五 (V5导联 R波高度>5大格  2.5mV)
8右室(肥大)右偏一刀(导)切 (V1导联R波高度>1.0mV,R/S>1,电轴右偏)
9Ⅱ/Ⅰ有P臭的远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渐远至脱落)
10Ⅱ/ⅡPR差不多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脱落前RR间期基本相等)
11Ⅲ度阻滞各顾各 (P波与QRS均规则,但相互无关联)
12室上速比10少 (RR间期10小格)
13室速就是室早多 (QRS波群宽大畸形,连续出现,140--200次/分)
14左阻左偏Q群宽 (左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电轴左偏,QRS增宽)
Ⅰ、L、5导R波切 (Ⅰ、L和V5导联R波宽大,顶端有切迹)

15右阻V1 M型 (rsR'波型)
T波倒置下了河
16心梗T倒(置)ST变 (弓背向上提高)
急性异Q要出现 (QsQrQR,Q波时间>0.04s,深度>1/4R)
前壁要在3到5 (V3--V5出现异常Q波)
(前)间壁1至3导间 (V1--V3出现异常Q波)
侧壁Ⅰ、L和5、6 (Ⅰ、L、V5、V6出现异常Q波)
广泛前壁一溜烟 (V1--V3出现异常Q波)
下壁Ⅱ、Ⅲ加F (Ⅱ、Ⅲ加F出现异常Q波)
后壁12T波尖 (V1、V2R波增高,T波高耸,V7--V9出现异常Q波)
缺血ST多下移 (ST段普遍下移>0.05mV)
典型可见T着冠 (倒置T波较深,升支与将支对称,称为冠状T波)
异常Q波
间壁1至3,前壁胸中间,下壁Ⅱ、Ⅲ、F,侧壁看两边,广泛前壁一溜烟,后壁要对穿
1、请演示锁骨上淋巴结的触诊?-答: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请演示墨菲征(Murphy)的检查方法,并指出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医师以人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
3、请检查触觉语颤的检查?-答: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常,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4、请演示对光反射检查?-答: A、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光源自外侧迅速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B、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左手隔开两眼,光源自外侧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对侧瞳孔受检者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
5、请演示肺部的间接叩诊?-答:间接叩诊 - 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6、请演示肺部的直接叩诊?-答: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7、请演示肺部听诊并说出听诊肺部的内容? -①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②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③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增粗均为异常。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 ④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正常人听不到啰音。⑤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正常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常。⑥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8、请演示肝脏上界的叩诊?-答: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9、请演示汞柱血压计测量上肢血压的方法?- 血压(间接测量法)-(1)检查血压计;关键: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2)肘部置位正确;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5)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10、请演示甲状腺触诊检查。 -答: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措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措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11、请演示颈部浅表淋巴结的触诊?-(1)颈部淋巴结检查-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 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12、请演示心脏瓣膜听诊区位置及听诊顺序?- 答:(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 主动脉区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律、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13、请演示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 答: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 界(cm) 肋 间 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14、请演示腹部液波振颤(波动感)的检查方法?- 答: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
15、请演示右下腹痛痛的病人进行压痛和反跳痛的检查?- 答: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16、请作心脏触诊检查的演示?- 答⑴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
17、请演示腹壁反射的检查及听诊肠鸣音?- 答:腹壁反射的检查: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肠鸣音听诊:-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 ②顺序:左至右,下至上。- ③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
④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 ⑤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18、请演示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 答:腹腔内游离腹水>1000ml: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
19.请演示踝阵挛、角膜反射的检查?- 答:踝阵挛: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医师一手持病人小腿,一手持病人足掌前端,用力向上使踝关节过伸,阳性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眼睛注视内上方或一侧检查者竖起的食指,避免其直视棉签,用细棉签由角膜外缘处轻触其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同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20、请进行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和霍夫曼征(Hoffmann征)检查?- 答:巴彬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霍夫曼征:医师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及食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拉,然后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伸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为阳性。-
21、请演示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奥本汉姆征(Oppenheim征)的检查?- 答:巴彬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奥本汉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22、请演示脾脏的触诊?- 答: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 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 ③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
23、如何进行颈抵抗、布氏征检查? - 答:颈抵抗检查操作:病人仰卧,颈部放松,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上拖被检者枕部,被动做屈颈动作。如抵抗增强,即为颈强直;- 布氏征检查操作:被检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拖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24、请演示肾脏的触诊方法?- 答: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深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方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触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而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肾,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25、请演示肝脏触诊单手触诊法的操作?- 答: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二、中医操作 -
1、请演示指切进针法操作? - 答案: ⑴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左输穴的旁边;⑵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请演示常用的闪火拔罐方法?- 答案:⑴暴露应拔罐的部位;⑵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⑷根据不同要求确定具体拔罐时间。-
4、如何按虚实?- 答案:脉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为里证,脉虚(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虚证。 -
5、请演示艾条雀啄灸的操作?-
答案:⑴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⑵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⑶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⑷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6、请演示夹持进针法操作?- 答案:⑴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⑶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7、请演示寸口脉诊的操作?- 答案:⑴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⑵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⑷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⑸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8、请演示艾条温和灸的操作?- 答案:⑴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cm~3cm左右进行熏烤;⑵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5分钟~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⑶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9、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黄腻苔主何证?- 答案: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10、如何望舌下脉络?-
答案:正常:脉络不粗,也无分支和瘀点。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失疏,瘀血阻络。若络脉青紫曲张且粗张为痰热内阻或寒凝血瘀。-
11、如何望舌体? -答案:⑴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⑵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⑶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⑷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侧、舌根;⑸望舌形、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
12、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答案:⑴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⑵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13、请演示揉法的操作? -
答案:⑴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⑵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⑶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14、如何按手足?其内容有那些?- ⑴按手足: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④比较诊法: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指尖、中指。-
⑵内容:①主要探明寒热。一般手足俱冷的是阳虚阴盛,属寒;手足俱热多为阳盛或阴虚,属热。②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为内伤发热。③分别里热还是表热: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④儿科方面,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尖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 -
15、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阳气盛衰。若除按热甚,久按热反轻,热在表;若久按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发,为热在里)、润燥以及肿胀(按之凹陷,不能即起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为气肿)。-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2-4-28 18:5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资料放在手机里,没事就多看看,今年可必须得过啊,感谢楼主的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12-5-10 15:0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资料。
4
发表于 2012-5-13 23:01 | 只看该作者
咋就不见了?
5
发表于 2012-5-13 23: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真是无私奉献,总结的资料对我的学习复习很有帮助,哈哈
6
发表于 2012-5-14 08:07 | 只看该作者
怎么看不到?
7
发表于 2012-5-28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lsc197709216458
怎么看不到东西的啊?
8
发表于 2012-5-29 18:44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病毒啊?
9
发表于 2012-5-30 10:4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 咋看不到了啊 !
10
发表于 2012-5-30 18:03 | 只看该作者
怎么看不到东西啊?来晚了?
头像被屏蔽
11
发表于 2013-9-21 23: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13-10-28 21:47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资料貌似略显陈旧,不过还是要谢谢童鞋的分享
13
发表于 2013-12-30 19:13 | 只看该作者
已经收藏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14
发表于 2014-1-3 09:27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资料打印出来,没事就多看看,今年可必须得过啊,感谢楼主的分享。
15
发表于 2014-3-3 18: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分享   看来得努力了  踏入社会书很难看进去呢
16
发表于 2014-3-5 13:23 | 只看该作者
谢 谢 啊。
头像被屏蔽
17
发表于 2014-3-11 15: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4-4-22 13:14 | 只看该作者
给楼主点赞,都不用下载,太无私了
19
发表于 2014-5-8 11: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楼主辛苦了,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努力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6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