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6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生儿] [资源]新生儿硬肿症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体温过低、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 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病史:多在寒冷季节起病,或有早产、窒息、感染、产伤、护养不当等病史。

2.症状:精神、反应差,拒奶、体温不升、硬肿等。

3.体征

(1)低体温:体温常在35oC以下,重症<30oC,极少数可达20oC或更低。

(2)皮肤改变:皮肤硬肿,多有指压凹痕,有时硬而不肿似橡皮。硬肿部位多为红色或红中透紫,严重时呈灰色、苍白等颜色,伴有黄疸时呈腊黄色。 ·

(3)硬肿部位:可由双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躯干而后全身皮下组织。

(4)其他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如血压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音低钝、股动脉搏动微弱、少尿、无尿、呼吸困难及肺出血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系统检查: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血粘滞度增加。

2.肾功能检查:可出现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增高。

3.代谢紊乱:可出现低血糖、酸中毒、高血钾等。

4.心电图:可有P—R间期,Q—T时间延长,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

5.胸片:可有炎性、肺水肿、肺淤血等改变。 [治疗原则]

一、复温

1.缓慢复温法:将患儿置于暖室内,以温毛毡或小被包裹,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多用于轻度的低体温。

2.外加温法:是指对低体温患儿的体表供给外来热源,包括电热毛毡、温水浴、培养箱辐射加热器、微波器复温等。目前对体温<30oC,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多主张外加温,先将患儿置于高于其体温1—2oC的暖箱,每小时提高箱温1℃,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3.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指输送热源进入体内首先提高核心温度。包括温盐水灌肠或胃灌洗;静脉输注温化液体;温化腹膜透析;以及体外血液温化等。

二、热量及液体疗法

初始热量每日209卡/kg,以后增加到正常需要量每日4.8—502卡/kg;液体量每天60—80ml/公斤,葡萄糖静注速度以不超过6mg/公斤/分钟为宜,液体张力多用1/4—1/5张,有心、肾功能损害时,应严格控制液量及输液速度。 ,

三、药物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感染可以是诱因也可是一种并发症,故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或预防感染,多选用对肾功能无损害的广谱杀菌剂,如青霉素类药物,因头孢菌素类的部分药物不适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选用应慎重。 2.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1)纠正代谢紊乱:如低血糖、酸中毒、高血钾等。

(2)心脏功能:有心肌受损时可应用1—6二磷酸果糖,大剂量VitC、辅酶Q10等。

(3)休克的治疗:扩容纠酸,静滴多巴胺5—10微克/公斤/分钟,酚妥拉明每次0.3—0.5毫克/公斤,4—6小时1次静滴,东莨菪碱每次0.03—0.05mg/kg等。

(4)DIC的治疗:血小板减少伴高凝状态时,可用肝素,首剂1—1.5mg/公斤,以后0.5—1.0mg/公斤,6—8小时1次,第2次应用肝素后应输新鲜全血或血浆。有出血倾向者,可给VitK1,,止血敏,立止血等。

(5)急性肾功能不全:限制液量,给予速尿1—2mg/(kg·次)。

(6)、肺出血的治疗:药物治疗多难奏效,应早期气管内插管行人工呼吸机治疗。

3.激素的应用

(1)甲状腺素:可增强代谢,促进产热,4—6mg/公斤/日,短期应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治疗硬肿症疗效不确切,多数不主张应用,但对重症休克仍可应用,有学者主张在肝素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使用。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6-12-29 09:38 编辑 ]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2-13 20: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2-13 20: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支持,{MOD}! 
  新生儿硬肿症近年来有所减少且新版书也修改了名称现在称:寒冷损伤综合症。
  寒冷损伤综合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寒冷、感染、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损害。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肺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常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
一、临床表现特征
  本病的临床特征可归纳为五低二多、五大特点、四个严重征象、五个垂危征兆及实验室方面的改变。
  (一)五低二多 在五低二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硬肿。
  1.五低
  (1)低气温的季节或地区 以冬春季及我国北方发病者最多。
  (2)低出生体重儿 根具有关报道占本病半数以上。
  (3)低日龄组的新生儿 本症多发生在生后1周以内,日龄在20天以上者发病例数明显减少。
  (4)低生活能力的婴儿 如吸吮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离开暖箱者,以早产儿居多。
  (5)低热量供给的婴儿 生后虽有吸吮能力,但护理者供给热量不足。
  2.二多
  (1)多病的新生儿 83.6%~98%伴有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更易引起本症。
  (2)患儿母亲多病 在妊娠期或分娩时,多有并发症存在,如妊高症、心脏病、前置胎盘、肝炎、肺炎及败血症等。
  (二) 五大特点
  1.冷 轻者局部发冷,重者周身皮肤发冷,甚至冰凉,伴有明显的体温下降。一般可在31~35℃之间,甚至有低于26℃者。
  2.硬 皮下脂肪聚积的部位其"韧度"发生改变,皮肤紧贴皮下组织。早期硬肿感到皮肤较紧,不易捏起,以后感到僵硬,不能移动。触之硬如橡皮样,发硬皮肤呈紫红色或苍黄色。僵硬部位发生在下肢者占92.2%,依次为臀部(90%),面颊(67.1%),上肢(47.1%),背、腹、胸部等。
  3.肿 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的部位,大部分有凹陷性水肿,少部分病例则仅发硬。国内有人报告52例中,硬肿者占79%,硬化者占21%,前者多在生后1~2日内出现,后者多在1周发病。
 4.休克征 多见于重病例。由于血压不易测定,以下表现有助于诊断: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心音低钝、心律增快或过慢、尿少或无尿、前臂内侧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股动脉细弱,甚至摸不到等。
  5.DIC 重症硬肿在入院时几乎均伴有DIC,本病重症或晚期可见肺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周身出血,这些症状可能与DIC有关。
  (三)四个严重征象 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不升(指体温)等"四不症"。"四不症"与广泛的皮肤及皮下脂肪僵硬有密切关系。
  (四)五个垂危征兆 以肺出血最常见。其次为呼吸衰竭,心动过缓和/或心律不齐,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肠麻痹。这五项虽然是新生儿期各种严重疾病晚期的共同垂危征兆。但在本症时,前三项更为突出。
  (五) 实验室及其它有关检查的改变
  1.血常规 一般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或减少者,多提示预后不良。
  2. 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六项检查:
  (1)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数<100×109/L者占67.3%。
  (2)凝血酶原时间 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日内者≥20秒,日龄在第五日及以上者≥15秒。
  (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
  (4)凝血酶时间>25秒。
  (5)纤维蛋白原≤1.6g/L(160mg/dl)。
  (6)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出生后1日正常新生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约20%,故3P试验可阳性,第2日以后出现阳性则为不正常。
  3. 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pH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 测定血糖和血清电解质(钾、钠、钙和磷等)。
  5.肾功能检查 BUN、肌酐、渗透压、尿量和尿比重测定等。重症病例可有BUN、肌酐增加等改变。
  6. 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7. 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二、 诊断
  硬肿症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依据,皮肤硬肿范围的诊断,皮下脂肪韧度的诊断分度,病情诊断分度,危重硬肿症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依据
  (1) 发病时处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分娩时保温不当等明显寒冷损害因素。
  (2)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机体产热少,易发生硬肿症。
  (3) 有窒息、缺氧、产伤、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并伴有热量供给不足,夏季水分提供不足。
  (4) 母亲患病等各种围产期保健不良因素,一种或数种同时存在。遇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吮乳差、哭声低弱的患儿,必须仔细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当有硬化或硬肿并能排除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时,即可作出诊断。
 2. 病情诊断分度 关于病情诊断分离,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① 硬肿范围计算方法:参照新生儿灼伤体表面积%标准;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② 具有表内三项中任何二项均可诊断分度
 3. 皮肤硬肿范围诊断,皮肤硬肿范围大小分成轻、中、重三度。
  (1) 轻度 硬肿范围小于30%。
  (2) 中度 硬肿范围在30%~50%。
  (3) 重度 硬肿范围大于50%。
  4. 硬肿症及皮下脂肪硬度诊断分度。
  I度 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
  II度 水肿较明显,皮下脂肪弹性基本消失,肤色稍暗红。
  III度 水肿明显,皮下脂肪弹性消失,似橡皮样坚硬,肤色暗红。
  5. 危重硬肿症诊断标准 依据卫计委妇幼司儿童急救项目办公室所拟订的"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规定的以下两项指标:
  (1) 肛温在30℃以下,硬肿II度以上,不论范围大小。
  (2) 肛温在33℃以下,硬肿II度以上。范围超过60%。
 凡符合上述两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危重硬肿症。
  三、治疗
 1. 复温
  正确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重要措施。对体温稍低者(34~35℃)可用预热的衣被包裹置于25~26℃室温中,加用热水袋保暖,体温多能很快升至正常。对体温明显降低者(≤33℃),有条件者可先在远红外辐射热保暖床快速复温,或暖箱复温,床温高于患儿皮肤温度1℃,随着患儿体温升高,逐渐升高床温,复温速度约0.5~1℃/h,待体温升至正常后,箱温应设置在患儿所需的适中温度。使患婴在12~24小时内体温达36℃。
  2. 控制感染
  由于感染是硬肿症的诱因之一,故应适当选用广谱抗生素,尿量明显减少时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液体和营养
  提供足够的热量有助于体温的恢复。在消化功能未恢复之前可选用静脉高营养,热量从每日210~252kJ/kg(50~60kcal/kg)开始,液体量应控制在每日60~80ml/kg(4.2J/ml)。低温时多有代谢性酸中毒,应根据血气分析计算碳酸氢钠用量。若无条件可先按3~5ml/kg给予5%碳酸氢钠,稀释后应用。为补充蛋白质及热能,维持液体渗透压,促水肿消退,中重度硬肿症可适当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每次20~50ml。
  4. 循环支持
  (1) 中、重度硬肿症大多数伴有微循环障碍。丹参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作用,早期应用可防止或中断DIC及肺出血的发生,剂量每次0.5~1ml/kg,静滴,每日1次。
  (2) 对血压偏低,心律<80次/min或尿少者可用多巴胺每分钟5~7μg/kg及(或)多巴酚丁胺每分钟5~10μg/kg,持续静滴,以维持正常心肾功能。
  (3) 合并DIC时,肝素用法如下。
  A. 肝素每日0.2~0.5mg/kg,分次(每8h 1次或每12h 1次)皮下注射。
  B. DIC指标阳性时,首剂0.5~1mg/kg,静注,以后每次0.25~0.5mg/kg,每6~12h重复应用,2~3日内逐渐减量停药。应用时必须监测试管法凝血时间,并通常在第2剂后应输注新鲜血(5~10ml/kg)以补充凝血因子。试管法凝血时间达正常2倍时应停用肝素。
4
发表于 2006-12-15 10:37 | 只看该作者
呵可!!11谢谢分享!1
5
发表于 2006-12-28 20:0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我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7: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