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小个子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10-10 09:04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感谢您的回复。根据您的记录来看,应该不是统一的用同样的平补药材来治疗您说的疑难杂症吧?
32
发表于 2011-10-10 09:06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呵呵,大伙瞧瞧,音乐坊版主来挖我们墙角了!
乌江船夫 发表于 2011-10-9 18:24



    不是啊。挖墙脚好难听的。俺只是感觉中医版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嘛。建议下楼主而已。去与不去,大权在您和楼主的手里啊。
33
发表于 2011-10-10 09:09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处方:黄芪50克,升麻5克,柴胡5克,当归10克,陈皮5克,白术10克,香附子10克,牛西西30克,丹参10克,甘草 ...
小个子小 发表于 2011-10-9 21:17



    牛西西可是牛膝?不知道是川牛膝还是怀牛膝呢。
34
发表于 2011-10-10 09:15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处方:黄芪50克,升麻5克,柴胡5克,当归10克,陈皮5克,白术10克,香附子10克,牛西西30克,丹参10克,甘草 ...
小个子小 发表于 2011-10-9 21:17



方中黄芪牛膝当为主药,为君,臣以当归白术香附丹参,佐以升麻柴胡陈皮,使以甘草吧。牛膝在这里川怀牛膝可以同时使用,补肝肾的同时引导气血下行,以收摄下焦胞宫之崩漏。
35
发表于 2011-10-10 13:01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按:此证因气虚不能生血,无以荣之于面,故面白微浮,气虚血少,心血不足,征之于窍故舌淡,脉亦虚,中气不足,故神倦力乏,食少,气虚不能摄血,故经量多,气虚不能生血,故经血稀薄,气虚而陷则少腹胀坠,因挟瘀滞,故舌有紫点,显属气虚下陷淸阳不摄兼挟瘀滞之证,属虚中挟实、虚多实少之候。选用补中益气汤加香附子、牛西西、丹参,一以升阳补气举陷摄血,一以行气和血祛瘀止血,故获良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基础版欢迎您。

查看全部评分

36
发表于 2011-10-10 14:41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本帖最后由 小个子小 于 2011-10-10 14:45 编辑

回复 33# 锵锵音乐坊
牛西西是草药。不是牛膝。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7
发表于 2011-10-10 15:40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3、脓窝疮
        王XX,男,6岁。
        初起红色丘疹、水疱作痒,很快变成黄豆大脓包,四周红晕,但不甚热痛,破后脓液难尽,反复服药不愈:面白神倦,食少便溏,舌淡脉濡。证属清阳不振,大气不升,卫表失固,毒侵湿蕴之候。治宜升阳补气,宣毒去湿。
38
发表于 2011-10-10 19:35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处方:生芪10克、当归6克、升麻2克、金银花10克、苡仁10克、甘草3克、白术6克、党参10克,水煎服,日一剂。连服4剂,诸证悉除。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39
发表于 2011-10-10 21:18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回复 36# 小个子小


    感谢先生指点,特百度来和大家分享。

牛西西出处:出自江西《中草药学》。拼音名:NiúXīXī。别名:羊蹄根、牛舌棵、野大救驾、牛耳大黄、金不换、**酸模、土大黄、酸模根、羊铁酸模、山大黄、牛虱子棵。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patientia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生用(晒干或鲜用)或酒制后用。生于低谷、路旁、草地或沟边。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
作用:   1.本品有止血作用,可缩短兔的血凝时间,其作用比仙鹤草素、维生素K强。   2.煎剂每日15g口服,能使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显著上升;并对各种出血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性味:苦;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消肿;通便;杀虫。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紫癜;痢疾;肝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痈疮肿毒;疥癣;跌打损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醋磨涂;或研末调敷;或煎汤洗。   注意:虚寒者不宜用。   摘录:《中华本草》
40
发表于 2011-10-10 23:04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按:脓窝疮,明《外科正宗》谓“其患先从水疱作痒,后变脓疱作痛,所成脓窝疮也。”本例小儿体属气虚,清阳不能升达卫表,外邪湿毒内侵皮肤,蕴结成疮,欲去其湿毒,必升补其阳气,阳气既升,则正气来复而能外达,卫表坚固,何愁其毒不去。此《内经》所谓“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故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扶正升阳托毒,其疾始愈。
41
发表于 2011-10-11 16:45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本帖最后由 小个子小 于 2011-10-12 21:06 编辑

4、痹证
    邓XX,女,36岁,农民。关节疼痛多年,久经散风去湿治疗,其效不显,近来症状加重,症见神倦肢软,体痛,骨节

痠痛,时轻时重,食少,心怔失眠、多梦,脉虚细,舌淡,面黄少华,腰腹坠胀,转侧不利。证属气血虚痹,治宜调补气血。

42
发表于 2011-10-12 18:08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处方:升麻5克,黄芪50克,当归1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甘草5克,川芎5克,白芍20克,熟地20克。水煎。日服一剂。连服30剂,诸证渐除。
43
发表于 2011-10-12 21:33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按:痹证日久,气血亏虚,正虚邪恋,筋骨失养故痠痛不已。是时,痛虽不剧,而痠痛留连难已。气血交亏之体,更易重感风寒湿邪,则痹易复发。本证不唯气虚而见神倦肢软,腰腹坠胀,且血少不能养心而现心怔、失眠、多梦,面黄少华。故以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补气补血,有相得益彰之妙,使气旺血充,筋骨得养,终使痼疾得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积分感谢先生。

查看全部评分

44
发表于 2011-10-12 22:46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5、头痛
        周XX,,30岁,农民。
        近月来反复头痛,常伴形寒微热,时鼻塞。屡用表散,愈治愈烈,酿致自汗,倦怠,少食懒言,气短似喘,喜睡,脉虚大,苔白薄质淡。证属气虚外感头痛。治宜益气固表。
45
发表于 2011-10-13 08:05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处方:黄芪30克,升麻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甘草5克,柴胡5克,川芎5克。水煎。日服一剂。二剂头痛止。五剂诸证除。
46
发表于 2011-10-13 13:29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按:本证气虚之质,卫表不固,外邪侵袭,屡进表散,开泄无度,其气益虚,卫阳失于护外,虚邪更易重盛,故如是之留连不解。今投补中益气汤,方既对证,药到病除。
47
发表于 2011-10-13 21:14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二、体会
李氏制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衰,气虚下陷发热,或元阳无以护其荣卫、乃生寒热。后世以此治疗一切脾虚,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本人通过近千次使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其辨证要点:神倦乏力,脉虚,舌淡等中气不足见证。凡此见证放胆投之无不有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感谢先生分享宝贵经验。

查看全部评分

48
发表于 2011-10-15 11:52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通过临床实践,认识到中气不足不仅是导致气陷的原因,也是某种气逆的原因,如第一例就是如此。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补气升阳不仅可以升陷,亦可以降逆。可以这样认为,,气陷是中气不足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虚气上逆亦是一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气不足的两个方面。其病机均有缘于中气不足,以中气不足为中心而贯穿始终。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49
发表于 2011-10-15 22:33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学验具富,值得佩服。体会部分,尤为可贵。
理论解释,不置可否。希望继续,汲取真经。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给零分会员加一分。欢迎您的到来。

查看全部评分

50
发表于 2011-10-15 23:20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学习中医需要你这样的精神。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51
发表于 2011-10-16 04:19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看来,你是用心读了书的,我现在也在经历你当年的过程,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你当年的目标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52
发表于 2011-10-16 08:03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嗳气,痹证,脓窝疮,均不属于传统的下陷概念,但在明辨其为中气不足的时候,补中益气汤都是有效的。可见,补中益气汤除有升陷功用外,更主要的功效就是补气,并且不是其他健脾补气类方所能比拟的。这里是因为人身之气,有升有降,气旺则升降正常,反之则失常,则当升不升,当降不降为逆,然其虚则一,其治则一。正所谓异病同治,殊途同归。
53
发表于 2011-10-16 23:04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气陷是中气不足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虚气上逆亦是一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解释倒也不觉新奇,只是我临症处方不免少补多降。
   嗳气一例,如果我诊断至多认为中虚气滞,处方必然不敢纯用此汤,总要加一些行气解郁之类。看了先生病案,今后值得一试。中药这东西毕竟别人用的好,未必自己也能用好。

   在中药治疗慢性胃病方面,下功多年,虽然不乏效案,但比较有把握的是寒湿性的证型。李恩复的方法从来没有用好过。[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先生的方法得失参半。此外,可能受[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先生的书的影响,用补总是缩手缩脚。常常临症游移不定,以一些成方应付,自己首先心中无数。虽然小有名气,有时为了不失病家信任,只好转用西药,倒也比较得心应手,病家欢喜,自己不安。   
  十几岁学医,先从中医开始,终归西医见长。年近耳顺,生活无忧,学业无成,倍感迫切。繁忙工作之余,几乎禁绝一切***,每天至少几个小时重新钻研中医,志在三年入门。立志集中精力于少数病证,拟学好用好百味中药,三十个方剂。
  看了先生治嗳气一案或许能另开一窍,也未可知。
  借题发挥,哆嗦几句。致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中医需要沉淀,有您如此的执著和努力一定会 ...

查看全部评分

54
发表于 2011-10-17 17:57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本帖最后由 小个子小 于 2011-10-18 21:31 编辑

三年入门先生:我十几岁学医,从中医开始,终以中医见长。从医四十又二年。同样年近耳顺。
        转益多师是我师。李恩复也好,[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也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人之长,补已之短。足矣。
        谈到中气,中州砥柱。其气充,升降出入顺其常。其气馁,升降出入逆其常。若中气不足之人,焉有升降出入顺其常之理。非其常曰逆。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此为逆。此时,充其气,补其不足,即顺其常也。于是乎,当升者升,当降者降,乃复其常。何病之有。何逆不除。不独中气,诸气一理。明于此理,何愁气不顺,血不通。引而申之,又何愁寒不去,热不消。表里虚实,莫不如是。理明、辨证亦明,何愁施治焉。当然,若实为寒热风湿或其他实邪为患者,则有时证用是药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感谢先生悉心分享宝贵经验。

查看全部评分

55
发表于 2011-10-17 18:06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本帖最后由 小个子小 于 2011-10-17 18:08 编辑

补中益气汤,为补中气之正将。正不必斤斤计较于气虚、气陷与否之争。中气充则自能升陷举陷。清气既升,则浊气必降,于是乎升降还复如常。此皆因正气充盛而运化有常的表现。气旺则下能举之,上能降之,中能运之,外能固之,内能摄之。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56
发表于 2011-10-17 23:19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一个“逆”字。以往只拘泥于以气上为逆,不降为逆。 此说,以失常为“逆”。
“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此为逆。”实为指点迷津。
“不独中气,诸气一理。”更觉柳暗花明。
入网以来,最佳收获,是非虚词。
能者为师。致谢。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57
发表于 2011-10-17 23:21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致歉:“实非虚词”。
58
发表于 2011-10-18 21:53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所谓中州砥柱之权者,此之谓也。故用补中益气汤以补气,既能升陷,又能降逆,既能和营,又能固卫,这些都是气的功能。因本方有补气之功故,能助气之用,并且气本身的运行规律就是清升而浊降的。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59
发表于 2011-10-19 16:16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中气是清阳之气,焉能不升,所以升阳本身已寓补气之义,补中益气汤集益气升阳药于一方,于是其效彰彰。广泛施用于中气不足之证、以及由此衍生的气陷、气脱之证,由此可以说补中益气汤的适应证是中气不足。这一点已为古今医家的无数案例所证明。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60
发表于 2011-10-19 17:33 | 只看该作者

学与思,舟与径,上下求索之路。

回复 59# 小个子小


    伤寒杂病论中的黄芪建中汤应该是补中益气汤的前身?我比较喜欢使用经方,但在临床中时常还会遇到困惑,在这里多多向先生请教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