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87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讨论] 读《危险的心理咨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j.z 于 2011-10-11 22:00 编辑

  
偶然情况下,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于是搜索了一小下,找到这篇别人的读后感,先分享:

《危险的心理咨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和别的心理图书不同,它没有介绍单纯的治疗理论或技术,也没有介绍相关的案例,更不是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通俗读物。此书由哈佛大学心理学临床讲师麦克尔•瑟斯曼博士领衔,同时荟萃了另外27名心理学工作者的深入思考,围绕着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在实践中遭遇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专项研讨。

    这28位美国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和社会工作者,坦诚地审视了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以极大的勇气讲述了内心的体验和挣扎。他们试图回答从事心理治疗这一职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从业动机处于无意识状态;职业带来的幻灭感以及身体和心灵上的孤立;临床工作对治疗师的情绪情感所带来的影响;对个人婚姻、家庭、子女等方面造成的种种压力;存在性格缺陷的部分治疗师所经历的挣扎;为**患者提供服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其他涉及专业、伦理、法律方面的风险…….

   举若干例子说明。临床中,心理治疗师表现得往往比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更完美。所以,在治疗时段之外,与患者不期而遇时,治疗师反而会害怕自己身不由已的展示和暴露。这种邂逅影响着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移情作用和治疗关系,更多地增加着前者的不安。书中《未曾预料的邂逅》一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思索,并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同样,《镜子中的裂纹》一文中,侧重分享了给医生及家人提供心理治疗时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改革,也给心理治疗师带来了各种风险和新的要求,《作为屠龙者的治疗师》一文顺应时代,展示了作者在保护求助者利益和心理治疗职业尊严等方面的思考和努力。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一书中,告诫人们要注意“同情”或“怜悯”所带来的危险性。有些心理治疗师也通常会历经这一过程——从接纳和容忍治疗开始,到为之感到同情,直至享受它的存在,有人甚至会发自内心地渴望从事心理治疗。随着治疗师对心理治疗越来越熟悉,专业知识甚至会可能成为一面用来看待世界的分析滤镜,最终导致对信息的过度解析和过度敏感,以致“看出”并不存在的心理疾病,或过分夸大本来微不足道的情况。书中《关于对生活的病理化倾向》一文针对这种倾向进行了严肃的思考。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本书主编瑟斯曼撰写的《消逝的宣告》,瑟斯曼描绘了自己成为心理治疗师的种种动机以及这些动机逐一的幻灭,同样,从幻灭中脱离出来的自己,最终蜕变成优秀的临床专家——对自己的质疑,导致了对治疗过程的期待更加符合现实;直面自己的局限,使自己变得更加仁慈和容易接近;对自身的接纳,反而为求助者提供了一种接纳的楷模。

   这是一本值得心理师们阅读的好书,它提供的借鉴和反思是如此的真实和动人。它让我们感觉到,总有一些东西——也许是关于存在、意识、爱、智慧和力量的那些东西——我们能够借以“安身立命”,而不会被茫然的求助者和自己的无意识所左右,也总有一些东西,它让我们在面对人类的疾苦时,仍可保持心灵开放,且又处之泰然。

   事实上,任何一个职业的成功,都属于那些不断思考和反省的人,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在飞翔之前,想要够着那些还够不到的东西,我们只能跌跌撞撞。蹒跚而行并没有错。”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0-6 11:3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看内容简介,诸多观点很有道理。其中有很多重要的观点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1、尽力地表现自己的完美。——其实对于来访者来说,他并不是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咨询师的指引,而只是需要一个适合他(她)的能够指引他(她)成长的咨询师。咨询师不是道德模范,更不是万能救世主。

       2、过度分析。——随着咨询师的经验不断积累,加之对于专业的热爱,可能会进入一个过度分析的病理状态,夸大了原本其实并不存在的所谓问题。这需要咨询师具有高度的自省力,既能保证对专业的持续钻研和进展,又避免进入过度分析的误区,想要把握好这个尺度,有一定的难度。

      3、缺乏自我分析。——咨询师应该有非常清晰透彻的自我分析能力。倘若不能知己,岂能感知别人?只有经历了真正的自我分析,咨询师才能更加理解别人,也更能感悟现实,而非虚幻。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hj.z+3不错~书书已经在到偶这得途中,看后再分享感受。
收到3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11-10-8 18:56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咨询是个危险的职业……
  长时间接触他人的心理困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将近三十位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和社会工作者坦诚地审视自己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以极大的勇气细致地讲述了他们内心的体验和挣扎.有时甚至坦诚得令人心痛。他们试图回答关于从事心理咨询这危险职业所要面对的种种难题;
  ·从事心理治疗的无意识动机;
  ·临床工作对治疗师的情绪情感所带来的影响;
  ·对个人婚姻、家庭、子女等方面造成的种种压力;
  ·临床工作的幻灭以及身体和心灵上的孤立;
  ·自身存在性格缺陷的治疗师所经历的挣扎;
  ·为**患者提供服务所面临的极度风险.
  ·诸多重要的专业、伦理、法律方面的风险;
  《危险的心理咨询》是麦克尔·瑟斯曼博士送给中国同行的礼物。作为国外最新、国内唯一一本关怀心理咨询师的好书,它将为我国的心理咨询师们提供借鉴和反考,幸运地避免重复西方同行曾经犯过的一个巨大的错误;长期地忽视心理咨询师本身。
  如果您是(或即将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阅读此书,您将学会如何更好地关爱自身,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关怀也是对患者最好的保护。
  如果您不是专业人员,作为心理治疗师的.患者、朋友或者家人.阅读此书,您将对这群复杂而又独特的人有更深刻的理解。
4
发表于 2011-10-8 18:5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 治疗师的个人发展
 第一章 消逝的宣告
 第二章 身处战场的治疗师
 第三章 对你的患者倾听,对你的孩子叫嚷:心理治疗和为母之道的结合点
 第四章 老年心理学:年高德劭的人如何让我们变得敏感脆弱
 第五章 身为患者接受无限期治疗的治疗师:一个并列前行的过程

第二篇 治疗师本身的微恙
 第六章 有性格缺陷的治疗师的心路历程
 第七章 关于对生活的病理化倾向:心理治疗师的弊病
 第八章 克服身体羞耻感:我的来访者以及我本身
 第九章 在从事心理治疗的同时接纳自身的疾患

第三篇 情绪上的影响
 第十章 团体引导者之羞耻感的当众表露
 第十一章 未曾预料的邂逅:曝光的仙境巫师
 第十二章 AIDS:治疗师的历程
 第十三章 生命线

第四篇 临床上的两难困境
 第十四章 镜子中的裂纹:当精神科医生为医生及其家人提供治疗
 第十五章 对治疗师的心理治疗:逆向移情的两难困境
 第十六章 治疗师如何面对患者无穷无尽的诉求
 第十七章 诊治**患者的风险

第五篇 职业、伦理和法律问题
 第十八章 “我不认为我在说汉语”
 第十九章 被掠劫的职业生涯
 第二十章 作为屠龙者的治疗师:面对产业化的心理卫生服务
 第二十一章 在管制性医疗环境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十二章 女性治疗师和对新范式的求索

第六篇 治疗师的恢复
 第二十三章 预防:避免倦怠
 第二十四章 精神自我:它在心理治疗师的成长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十五章 维系职业自我:与资深心理治疗师的对话
5
发表于 2011-10-8 1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j.z 于 2011-10-12 10:23 编辑

书到了,译者是高旭辰,审校贺岭峰,都是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心理系讲师及系主任,反正与我不熟------书读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享受,有些语句甚至感觉饶舌,应该是因为自己是个正宗的门外汉,与译者无关吧。
      
      吸引我的第一篇当然是【对你的患者倾听,对你的孩子叫嚷】作者是苏珊.斯考菲尔德.迈克奈儿,社会工作学硕士,哲学博士,也是一位母亲。
她说,当她还是一位年轻的治疗师,没成为母亲前,聆听着患者对过往失望经历的回忆,认同着他们对父母的***,特别是对母亲,因为觉得母亲应该是孩子最后的庇护所。也相信多年的心理治疗和训练经历,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不至于遭受从患者听到的和自己家里曾经历过的种种痛苦,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

          后来自己做了母亲,亲身体会到,为人父母需要承担多么大的责任,需要多么大的情感投入!当发现自己并不一定比从患者那里听到的所有母亲做的更好,又无法摆脱完美育儿之道的幻想时;当对孩子大声叫嚷后,心理也充满了让人难以承受的内疚、羞愧、沮丧!特别是与患者回忆出来的具有伤害性的感受和行为相似时,痛苦的感受就会被放大或者否认。让她无法轻松的看待自己与孩子们的困难,并过度的关注着他们的挫折,好像自己不密切关注,他们就会崩溃。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自己与孩子的挫折感.....听的太多,做的太努力,将“治疗”方法本末倒置.....

         -------心理动力学理论过分关注母亲与父亲的有害影响,或者他们的冷漠及逃避,治疗师鼓励患者探究痛苦根源和童年早期经历的源泉。
消极模式常常被追溯到患者从其父母那里受到的恐吓、惊吓、愤怒、冷漠和羞辱。虽然最后能让患者理解到父母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仍往往相信:“如果当初我的父母没....我就不会....”。
事实上,部分患者对童年经历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而有着极大困扰的人似乎并没有在早年生活中遭受多么可怕的磨难....
就这样,在真实的为母体验与专业咨询工作的相互影响中,作者终于明白:每一个孩子心理和生理上都是有差异的,而平衡一个家庭中各项需求又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开始学会尊重孩子们的抵抗、忧虑,“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聆听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大人希望他们怎么做。并认为过分依靠心理学理论去解释去孩子们一切需求与行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保护和养育孩子的努力并不总会成功,许多时候,也许我们只是需要多一点的时间而已.....      
         
         找到了为母之道与心理治疗之间一个接洽点,将自己的育儿经历的方方面面容纳并整合起来,对患者的种种冲突保持充分的中立,心平气和的看待患者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的相似或不同点,理解他们作为父母的不易,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由参与者成为观察者,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尽管,还会不断地在自己身上发现担忧与否定倾向,但这样的接洽带来的收获是巨大的,更明白了:苦恼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有超凡的医治能力----同情!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6
发表于 2011-10-8 20:38 | 只看该作者
......... 好难!
7
发表于 2011-10-9 08:3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难,是这书,还是成为一个心理咨询治疗师?还是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治疗师,亦或者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治疗**?
据说,获得咨询师的资质不难,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从业者,只有大概10%。还说咨询师把咨客弄好或弄坏不容易,但被咨客弄坏比较容易。如果是偶,天天在办公室里接受别人的负面情绪,必定坏掉,这书主要讲的就是逆向移情效应。慢慢看吧,希望自己能看懂,不懂再向大家请教。
8
发表于 2011-10-11 21:57 | 只看该作者
书到了,译者是高旭辰,审校贺岭峰,都是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心理系讲师及系主任,反正与我不熟- ...
hj.z 发表于 2011-10-8 19:23



    总算完成第一篇的读后感,太高深,偶只有慢慢慢慢慢慢的看,再慢慢慢慢慢慢的记录。感觉许多道理都不复杂,但真正琢磨透彻,却可能是一个艰难而长久的过程。与经历有关,与悟性有关,总之,与偶无关啊。
9
发表于 2012-2-5 1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hj.z


    有机会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6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