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药对”临床应用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lojam 于 2011-4-23 00:07 编辑

“药对”临床应用体会

第一次拜读了吕景山先生所著的《施今墨药对》一书,那是2006年,书中详尽地记述了施今墨老先生毕生的心血——药对。从那以后,我便投身到药对的临床应用中去。数年间,应用无数,皆有取效,欣喜不已,在此把这几年的临床应用中的体会随笔写下,愿相互交流,学习。

药对又叫对药。对者双也,配伍也。古人原以单味药立方,即谓之单方,后来体会出药物配合应用后,较之单味药立方疗效增强,尤其是两味药配伍运用,其效更彰。由此对药随之产生。

其实最早的“药对”见于《内经》的“半夏秫米汤”,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药对的身影。施今墨老先生博读古今医书,对中药应用造诣极深,在他的《药对》里面,有来自于经方的药对,有其独创的药对,对临床上中药的应用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经过我数年临床使用中,确有良效!

总结起来,药对的组成规律有:阴阳互用,气血并用,寒热并用,升降互用,表里合用,虚实兼顾。其不外乎相互相承,以增强疗效,或相互制约,以减少毒副作用。

临床中,遇外感病,风寒者,我常用麻黄与桂枝为对。麻黄辛温气薄,中空外达,善行肌表卫分,开腠理散寒邪,开玄府以发汗;桂枝辛温发散,色赤入营,解肌以和营,协同麻黄入于营分,随麻黄又出于血分,以引营分之邪达于肌表,令汗出而解。二药伍用,发汗解表,善治感冒风寒以致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之表实证。也可用于治疗风寒湿所致痹痛诸症;表邪壅盛,阳气不得宣发而致之咳喘诸症。风寒外感,桂枝麻黄并重,若以治痹痛,则利用桂枝温经散寒,并以通血脉为主,麻黄为辅。用以治喘,则麻黄为之主,桂枝为辅。

遇表里不和者,柴胡与黄芩为对。柴胡辛寒,疏肝开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柴胡解半表半里之外邪,黄芩清半表半里之里邪。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火。二药参合,升清降浊,调和表里,和解少阳,清少阳之邪热。两药相伍为用,既可疏理肝胆之气机,又能清泄内蕴之湿热。临床上遇肝胆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等辩证施之,奇效也!

另遇寒热错杂诸症,投以黄连与吴茱萸为对,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茱萸辛热,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降逆止呕。二药伍用,辛开苦降,有反佐之效。黄连、吴萸伍用,出自《丹溪心法》左金丸,施老先生认为,寒热错杂之证,临床之际颇为多见,但寒热的比重,却是千变万化,故用药的分量也应随着寒热变化而增损,如热较甚者,多取黄连,少佐吴萸;反之,寒甚者,则多用吴萸,少取黄连;若寒热等同,则二者各半为宜。临床中应灵活运用,切莫死记照搬。此亦中医不传之秘,效与不效,在于剂量。

遇湿热者,苍术与黄柏为对。苍术温燥,功擅祛风胜湿,健脾止泻;黄柏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参合,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并走于下,清热燥湿,消肿止痛,除湿止带。主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下肢痿软,以及湿疮,女子带下诸症。另配合其他药物运用治疗于中医痹症,亦取佳效。

凡遇咳嗽者,必用桔梗,枳壳为对。桔梗性味苦辛平,开宣肺气,祛痰排脓,能开肺气之结,宣心、肺之郁。枳壳性味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两者互用,取其一升一降,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则咳嗽自止。

遇食滞者,枳实与白术为对。枳实辛散温通,破气消积,泻痰导滞,消痞止痛;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枳实辛散性烈以泻为主,白术甘缓补中以补为要。枳实以走为主,白术以守为要。二药参合,一泻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健脾强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之功。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停滞,腹胀痞满,大便不爽等症,皆取良效!枳实、白术用量增损,临床应用时应详尽辨证,若体壮新病者,属实症者,则以枳实为主、白术为辅;反之,体弱久病,脾胃虚弱,属虚症者,应以白术为主,枳实为辅。施老临证处方时,枳实、白术习惯以同炒伍用,一则可缓其药性,二则能增强疗效。这是应用时的又一个重点。

遇气虚下陷者,升麻与柴胡为对。升麻辛甘微寒,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柴胡苦辛微寒,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上行为要。升麻行气于右,柴胡行气于左。二药参合,一左一右,升提之力倍增。可以治疗清阳下陷所引起的泄泻,或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以及崩中带下诸症。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体会到,在中焦病症的治疗中,都可以加以施用。

遇暑气者,益元散与鲜荷叶为对。益元散为六一散加辰砂末,灯心汤调服而成,功用清热祛暑,利尿渗湿,镇静除烦,除上中下之湿热,以降为要。鲜荷叶功擅升阳散瘀,以升为主。二药参合,一升一降,相互促进,升降调和,消热祛暑,渗湿利尿,升清止泻,升阳散瘀的力量增强。在临床应用中,有时如欠缺辰砂末,单用六一散与荷叶为对效果也不错。

在此顺便提提六一散,其为滑石与甘草为对。滑石寒滑,质体滑腻,故可利窍,上能清水源,下可通水道,荡涤六腑之邪热从小便而出,此药走而不守为动药;甘草甘缓泻火解毒,缓和药性,甘缓善守是为静药。以甘草之甘缓,制滑石之寒滑;又以滑石之寒滑,制甘草之甘滞。临床上无论是尿路结石、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只要表现为小便不利者,用之皆取奇效。

施老先生的药表面上看是一对一对的药物,实际上是许多小方和名方的精华。他的**祝谌予先生说世人只知施老善用对药,而不知施老不但善于用药,更精于用方!

施老的药,是在对药物深入细致地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博采众方,取其精髓,化裁而成。其对药或互为相须,或互为反佐,或一气一血,或一补一泻有时同为一药,因配伍不同,而治疗迥异。药对其精髓,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及思考后经过临床应用后,方能深刻体会到。今日我把对施老先生药对学习后应用的一点体会简单地写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希望在共同的交流中,把“施今墨药对”发扬光大。因文笔有限,文中截取一部分《施今墨药对》原文,其中亦不乏敝下愚见,不正之处,还望指出。



                                                        作者:郑志浩



2011
420日深夜于揭阳

爱爱医首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2# 沙发
发表于 2011-7-29 21:4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好帖为什么没有人顶呢?已经被我们的杂志选用了,终于没有堙没,呵呵
3# 板凳
发表于 2011-7-31 21:3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很实用,很有道理,支持学习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5 13: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