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周围性面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最常见病因为茎乳孔内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别,无明显季节性。9 v1 c9 k+ A/ m

+ o$ {# T2 c, C
; T0 F+ e2 I9 s1 ?& n- v! c
中医属于口辟口喎疾病范畴。本证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有感受风寒、风热的不同,风痰瘀血阻滞脉络亦能导致本病。

1  诊断% }7 U* U- g% _0 f7 N- n# X
1.1  
临床表现
" b& b1 R  s& [' p5 E5 ?1.1.1  
症状:急性起病, 病前多有受凉史,首发症状为病侧耳后,乳突区疼痛,12天后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渐加重,出现全瘫,患者病侧不能抬眉、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不全,泪液外溢,口角歪向键侧,哭笑时明显,不能鼓腮和吹口哨。部分患者可伴有外耳道及鼓膜带状疱疹。日久恢复不完全,可出现病侧瘫痪肌的痉挛或连带运动。         
5 K" N2 v- r# t0 S$ R: y& z' h1.1.2  
体征: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力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键侧,鼓腮实验阳性,1 g& \  h% q- I9 {; F) Q
1.2  
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发病2周左右进行检查,对判断预后及可能恢复的能力有帮助。肌电图常见有失神经反应、正锐波电位、多相波电位、单纯相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等。0 I: f+ Z' J" o; w/ @* e
1.3   
诊断标准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001/060 N& ~. r' G( ~" x9 O) t+ q2 B+ M: i
1)起病突然。$ g" [* D1 b8 P+ e: L
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 D2 r/ ?5 l# U: ]9 j
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4 h7 W  ~: B3 G
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时,应有舌前2/3味觉障碍。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损害在膝状神经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损害在膝状神经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g; n. y) q( Z# E
1.4
鉴别诊断+ x' ]8 ~; J5 m0 x# E9 l
1.4.1  
中枢性面瘫:症状仅限面下部表情肌瘫痪,常伴有对侧偏瘫,多由于大脑半球肿瘤及脑血管病引起,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无异常。3 j3 {  a. R1 d$ W' e
1.4.2
急性炎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面神经麻痹可为双侧性,伴有对称性四肢迟缓型瘫痪或套式感觉障碍,病因多有明确的感染史.脑脊液检查多有蛋白细胞分离. 1 u- m* L" x1 T: [' w
1.4.3
桥脑小脑角颅底病变:症状除面瘫外,常伴有复视、耳鸣、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表现。多为听神经瘤,桥脑小脑角膜瘤,蛛网膜炎,颅底脑膜炎,鼻咽癌等。      

辨证: P- ]8 [( y- m2 w* \: W3 }
2.1  风寒袭络: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无力或不全,伴有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6 K: z. `' T+ x) V; J
2.2  风热灼络:起病突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7 v# x+ I# J1 Y9 A9 U
2.3  风痰阻络:发病急骤,口眼歪斜,面肌麻木或抽搐,颜面胀,泪溢痰涎,头重身软。舌质淡红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弦滑。
2 P8 z" I0 h* f! A0 Z2.4 瘀血阻络:口眼歪斜,日久不愈,面肌抽动频繁,或见神倦及颜面肌肉萎缩,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涩。
2 J- t$ m; r7 q0 m/ L$ q9 [    临床辩证还可见等证型,各型可相互兼杂,临床根据具体情况酌定。3  治疗
- k5 J/ j: C; Q" c( L3.1  中医治疗  ^" x0 w9 l0 H( n, L
3.1.1  针灸治疗
4 L: D: k1 G' s4 g4 k3.1.1.1体针
( N( K2 `: f. Q* o; s$ h) q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9 i4 \' N. w# x, ]$ N" s处方: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3 k% |" @! A/ g
随证配穴:人中沟歪斜配地仓透水沟,体弱者配足三里,毫**,平补平泻,亦可温灸,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合谷穴可取健侧穴。10次为一疗程。
# d5 I1 o3 Y) Y/ F3.1.1.2电针治疗
3 d; n3 d7 Z; h; F选两穴为一组,得气后接通电极各1头,每次选12组,**量以患者耐受为度,30分钟。早期不宜用电针。" d2 H( _2 G" n$ e
2# 沙发
发表于 2011-3-31 23:24 | 只看该作者
谈论什么呢?早中晚治法都不一样
3# 板凳
发表于 2011-4-3 15:4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子分享!上星期刚治好一患者,该患者(15岁)病起后在当地中医院**吃药不显效,经人介绍到我处。我每次先点按面部的穴位后,再点燃单根药艾;灸合谷、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等穴位(每次30分钟)。8天已完全恢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