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输血或输血液成分期间,或输血后1~2h内体温升高10℃以上并有发热症状者为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在输血反应中比较常见,输血者0.5%~3%发生该反应,尤其常见于多次输血者。根据病原不同,一般可分为热源性发热反应、免疫性发热反应和其它输血反应的早期症状。
热原一般是指可以引起发热反应的各种微量物质,包括细菌性热源,在细菌性热原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强。细菌性热原根据产生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两大类。内毒素热原是磷脂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只有当细菌死亡后,细胞破裂后才将细胞外膜中的热原释放出来。外毒素热原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细菌排出其***外的代谢产物。热原具有水溶性、耐高温高压、滤过性、不挥发性和被吸附性,可被强酸、强碱、表面活性剂、超声波等破坏。其它热原如药物中的杂质、不够纯净的正常人血浆白蛋白、某些蛋白制剂、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杂质、采血或输血器具上未清洗净的残留变性蛋白质以及死菌体代谢产物输入人体均可引起发热反应。免疫性发热反应常见由患者血浆中的针对出现在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上的HLA抗原的细胞毒性或凝聚性抗体引起或粒细胞、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估计分别为1%与近20%。如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可产生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血浆蛋白抗体),当再输入白细胞时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再通过IL-1、IL-6、TNF等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
溶血性、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早期或轻症也可表现为发热,应注意鉴别。临床特点:一般都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于输血过程中或输注数小时后发生。有些患者可发生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头痛、背痛。输血性发热反应一般不太重,数小时消退,偶尔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处理原则:①暂停输血,保持静脉滴液,迅速对发热反应进行判断,以排除溶血性及细菌污染性反应引起的发热。②注意保暖,肌注非那根等抗组胺药物或**5~10mg,并口服少量镇静、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寒战严重时注射哌替啶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③严密观察发热。④对怀疑细菌性污染所致的发热,应先给予广谱抗生素,并立即将血样送实验室做细菌培养。⑤高热严重时应给予物理降温。


转自《中华检验医学网》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20:1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