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汇通之病证结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和证是中西医对疾病的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辨证论治对治疗有意义,但是证候不是用药的决定因素,方证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依据辨证论治虽然可以异病同治,但毕竟是同中有异,其中差异不少,有时甚至是本质差异,异病同治只强调了证候的共同点,而忽略了对病的特殊性治疗。同病异治只重视治疗阶段病机,而忽视了对疾病基本矛盾的治疗,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辨证论治的局限性,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的治疗作用,病证治疗既有重合又有分离,当通过治证达到治病效果时,可谓是病证关系重合,反之,当通过治证不能达到治病效果时,可谓病证关系分离,这时治证不能阻止病的进展,因此,为使治疗更准确,有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处方用药时要避免分离,提高病证重合程度。因此,再论中西医结合汇通的必要性。
2# 沙发
发表于 2011-2-19 23:33 | 只看该作者
请讨论病证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了解西医病理生理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大都病证分离处方,何况中医病证重合亦未必能尽愈诸病。
3# 板凳
发表于 2011-2-20 22:14 | 只看该作者
需要考虑,但是需有主次之分。
4
发表于 2011-3-9 16: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之方、方之经典、经典之方”、“中医之证、重在功能形态”、“中医之脉、实则在‘本’”比如小柴胡汤不仅仅是一张和解少阳的方剂,要从汤药的组成和疾病的病机上去理解该方,要在保持原方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中医治病不是方药与症状的简单对应,学习中医贵在勤于思考,应深刻研究经方基本内涵,掌握随证易药的技巧。《伤寒论》这一经典著作最根本的内涵即是强调人体功能的重要性,故治病重在恢复功能。在学习过程中,要反对死记硬背,反对固定思维,不可以被知识奴役。
5
发表于 2011-3-9 16:51 | 只看该作者
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是由“象”到“脏”,是一个由表及里、思外揣内的过程,辨病论治的思维特征是由“脏”到“象”,从解剖的角度解释由脏所决定病理,两者的临床思维存在很大的不同。辨证与辨病都是从疾病的症状分析,辨证更注重规律认识,是自《黄帝内经》以来五千年“症状规律”文化的积累,功能状态是中医辨证的核心内容;辨病更侧重病理认识、病因探究,通过寻找数据、证据,单一、准确地诊断疾病。
    真正的智慧来源于实践,辨证论治是有持久生命力的中医精髓,是一个以实践为主体的富含辩证逻辑的临床思维体系,辨证论治实践体系铸就了亘古不变的生命力。他呼吁广大教师反思中医教育的得与失,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重新认知,学经典、用经典、早临床、多实践,“以德为荣,以学为道,以勤补拙,以心比心,以人为本”,共同继承好祖国中医药事业。
6
发表于 2011-3-9 23:34 | 只看该作者
哎 那帮笨蛋 你呼吁也没用,当个教授有个屁用,不会看病,教方剂的不会开方,教中药的不会用药。可悲呀!算了老霜,甭指望他们了,他们对这种养猪一样的雇佣关系显得很惬意,何必去打破他们的美好生活呢?何况,即使你砸开猪圈,猪也未必会出来。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属于大自然 !!! 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