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4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讨论] 儿童多动症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1.中医治疗多动症强调“少年治肾 ”
从临床来看,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年龄见于6~14岁,而以6~8岁发病率最高。儿童在此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是脏腑的功能蓬勃旺盛,而营养物质相对消耗过多,与此发育功能密切相关的是肾的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即说明肾脏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肾为先天之本,小儿脏腑柔弱,肾中精气尚未旺盛,即“肾常虚也 ”,故极易形成阴虚阳亢或虚阳上浮之象,从而出现阳动有余的表现,如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故在调整脏腑功能的过程中,应突出“少年治肾”的原则。
2.中医治疗多动症,讲究“心身并治”
 所谓“心身并治”,是指按照辨证论治规律,采取意念治疗与药物、针灸、气功、导引、饮食等治疗相结合,达到扶正祛邪、心身并调而治愈疾病的目的。《内经》中“形神合一”是心身并治的生理、病理基础。中医学将各种心理活动统称为“神”,认为神是人体脏腑活动的表现。心理活动虽藏于五脏,主宰于心,但它是由脏腑精气化生的。而心所主的心理活动 ,也是在五脏藏精的基础上,通过五脏分藏五神,五神协同合作来实现的。神的物质基础是精气,“形具神生”,故五脏神即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而心理活动正是五脏神表现的一种运动形态。从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多动症所共同表现的均为五神失调,即神不宁、意不调、志不坚、思不专、虑不远、智不谧的神志病变,尤与心神、肝魂、肾志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既强调形体决定精神,又重视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统帅地位,“形具神生”“神为形主” 这一形神相即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心身并治的理论基础。心身并治即在治身的同时,注意心理方面的治疗。中医称之为“意疗”。常用的意疗方法有以情胜情、移情易性、劝说开导、破疑解惑、暗示诱导、顺情从欲、习以平惊、澄心静志、以意导引等方法。利用精神因素对脏腑气机的影响,调动机体正气与疾病作斗争,从而产生心身并治的双重效应。
3.利他林的主要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利他林的作用与**类似,作用机理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的释放有关。目前是用于治疗多动症最常用的药物,可减少多动的行为,及增进注意力。对多动症有时可产生戏剧性的疗效, 但并非对每一个多动症患儿均有效。
禁忌症:此药不能与单胺氧化酶类制剂合用。用过单胺氧化酶类药物者,至少停药半月后才能使用本药。本药能使多动症患儿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改善注意力及减少多动,使教育易于收效,但对于单纯的学习无能或智力低下患儿的学习成绩不佳,毫无裨益,故不可滥用。本品6岁以下禁用,对于青春期儿童,除非有强烈的用药指征,原则上不宜使用.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25 14:2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
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3# 板凳
发表于 2011-1-25 14:21 | 只看该作者
一:“多动症”有别于好动、调皮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静下来,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孩子顽皮有着四点本质区别:①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②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安静的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③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④生理方面,调皮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二:“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有多动的表现,事实上,在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
患儿中,有些并没有活动过多的表现。她们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是老师眼中的“聪明笨小孩”,突出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行为。为此,有些并不多动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一点应当引起家长注意。   “多动症”实际上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三大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专心)、多动及冲动。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为主,有的以多动、冲动为主,更多的则是三者并存。”
三:频繁做鬼脸——当心“抽动症”作怪
  有些孩子喜欢不同场合地频繁眨眼、皱眉、抽动嘴巴、摇头耸肩扮各种怪相,有时还伴有脖子抽动,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学好、染上了坏习惯,而大声制止或批评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丝毫没有改正的迹象。事实上正是这种主观判断上的错误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因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动症”。   
    多动症、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发病原因是由于儿童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频繁挤眉、眨眼、摇头、噘嘴、耸肩、扭颈、有的喉中发“吭吭、喔喔”异响,说脏话等。由于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多动症、抽动症”的认识,将其与孩子好动、调皮、不学好、染上坏习惯混为一谈,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或没有选对治疗方法,致使各种症状伴随着孩子成长,导致出现自尊心差,缺乏自信,情绪严重不稳、出现抑郁、精神分裂、品行障碍和反社会人格等不良现象。   因此提醒广大家长,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这些症状,应及早做检查或登陆中国多动症、抽动症治疗网填写病历,将有专家免费为你咨询。如被确诊为“多动症、抽动症”也不用慌张,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治疗越早,孩子恢复得也越好。
4
发表于 2011-1-25 14: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以下是以“过动”为主的特征: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5.总是静不下来,永远都在进行一些事,或是动个不停;   
6.极度爱讲话。
以下是以“冲动”为主的特征:
1. 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 无法等待轮到他;   
3. 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5
发表于 2011-2-21 22:39 | 只看该作者
1.   由于多动症尚未被多数人真正了解和重视,所以在学校,这些患儿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屡教不改的坏学生,老师经常批评斥责或处以种种惩罚;回到家,父母常“恨铁不成钢”,丢了家长面子或不可救药而往往施以粗暴的、简单的教育方式。在同学、亲友及邻里中,这些顽皮孩子也常受到讽刺讥笑或歧视疏远。因此,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成了精神上的弃儿,于是就会出现孤独、悲观、厌世等情绪障碍,甚至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情绪,从而出现自暴自弃、自我形象丑化以及索性破罐子破摔等心理变态。他们常以逃学或离家出走等方式力图摆脱“逆境”,对抗现实,到另外一种环境,另外一群伙伴中去寻找知音或同情、温暖和欢乐,同“小哥们”抱作一团,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无视社会公德,扰乱社会治安。总之,若处理不好,多动症患者较正常儿童更易失足,而且症状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改善越缓慢者,误入歧途的这种可能性则会更大些。
由此可见,多动症与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确实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儿童多动症很可能是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潜在性因素。
2.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9版,将本病命名为“儿童期多动综合征”,共分为4型。1型:单纯活动过多和注意障碍,以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和活动过多为主要表现,并无明显的行为障碍和发育迟延。2型:伴有发育迟延的多动症,伴有言语发育迟延,笨拙,阅读困难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育迟延。3型:伴有行为障碍的多动症,伴有明显的行为障碍,但无发育迟延。4型:其他。
美国精神病协会1980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把本病命名为“注意缺陷障碍”。共分为3型:1型: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称智力水平的注意困难、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2型:注意缺陷障碍不伴多动,与上述症状相仿,但无活动过多,其他特征也较轻。3型:注意缺陷障碍残留型,是指过去一段时期,患儿出现的症状符合1型标准,即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但目前活动过多已不存在,而注意缺陷障碍和冲动行为持续存在,从未缓解。
3.目前不少专家将多动症区分为持续性多动症(Pervasive hyperactivity)及情境性多动(Situational hyperactivity)两种。前者患儿的多动性行为问题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且常较严重;而后者患儿仅在某种场合(多数是在学校)出现,而在另外的场合(如家中)没有多动行为。国外Goodman等于1989年认为这是一种轻型的多动症;但Taylor等于1991年提出看法,认为这不是一种疾病,因为没有社会能力的损害,也不影响接受教育的过程。
4.中医学没有“多动症”这个名称,亦无关于多动症的专门病证论述。一般将本病归于中医的“失聪”、“健忘”、“疳证”、“虚烦”、“不寐”、“妄动”、“妄为”等范畴。
5.一般认为,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如果能及早发现,加强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有些病人可不用药物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活动过多会逐渐减少,即使还有一些注意涣散和情绪不稳,也不致影响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适应。但对那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则须服用药物配合其他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有可能发展为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或“成人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与工作情绪稳定性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症状,甚至转变成其他精神疾患。
6.对怀疑多动症的患儿病史:(1)胎孕史:孕前父母健康状况,妊娠情况——正常、恶阻(一般、严重),先兆流产,流感, 风疹,肝炎,高烧,堕胎,堕胎未成,精神疾病,癫痫,曾服药物、特异食物,胎动情况(一般、严重)。(2)产史:第几胎,足月产、早产、迟产、难产(吸产、产钳、剖腹产、臀位、脐绕颈、药物催产)、产伤(颅伤、颅异形、窒息、缺氧、缺血)。据我们临床资料表明,剖腹产较为多见。(3)病、育史:出生时(发育正常、特大、特小、畸形),环境(静、噪),脐风,肺炎,高烧 ,脑炎,佝偻病,囟门晚合,脑水肿,脑外伤,五迟(立、行、齿、发、语)。自汗,盗汗,遗尿 ,食物偏嗜(冷饮食、异食、偏食),睡眠状况(多、少、不稳、不午睡、梦游、梦呓)。现有何病,多动病程,曾服(治多动症)何药,(包括中、西药)。(4)遗传因素:父母嗜好(烟、酒、其他),精神疾病,癫痫,傻,近亲婚配,多动症等。
7.目前国内对多动症治疗有特色的中医专家:(1)邹治文——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主任医师
邹主任治疗本病以调整阴阳为根本治则,而调整阴阳主要在于调整脏腑功能和调整气血关系,认为本病发病有特定年龄,到青春期阶段症状减轻,与肾的功能关系最密切,临床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最多见,总结出滋肾益脑系列方,取得满意疗效。
(2)王烈——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他认为本症在于肾、肝、心三脏失调所致。擅用平抑心肝之气以缓多动,稳定心神以治标;尔后重在益肾,壮其脑髓,调和阴阳,内服当归、远志、郁金等10味药加减,配合耳针疗法,效果显著。
(3)王立华——山东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教授
他认为脏腑功能不足,阴阳失调,特别是阴虚阳亢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制成“调神口服液” 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4)瞿秀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她认为小儿因其生理上的特殊性,极易形成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而患本病,制成“小儿智力糖浆”治疗,有显著疗效。
目前对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不过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西医认识病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轻微脑组织损害:造成脑轻微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等。②遗传因素所致。③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④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⑤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此外,还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
中医则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内因,加之后天失调、产伤或其他病所伤,以及教育不当,皆可导致本病。
临床见一位异位性皮炎2岁女孩特别好动。奶粉过敏史。
多动症诊疗都有点复杂,不知发达国家有些什么先进检查和科研进展。
6
发表于 2011-2-22 13:11 | 只看该作者
飘飘飘飘飘飘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2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