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82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其实腰痛伴下肢疼痛,我在临床上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说实话一直以来都没仔细思考过引起它的原因?
近来遇闲,愿与各位同仁及老师探讨!
最常见的当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的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这不用多说,上过一段时间临床都能认得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这样放射痛,而是牵扯痛,比如:
1.一侧腰痛伴一侧大腿后外侧疼痛,但不过膝,这多半是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引起的
2.腰痛伴一侧臀部痛,我所遇到的这例是腰痛轻,而一侧臀部痛较重,未放射到下肢,经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行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
3.只是一侧臀部痛,偶尔牵扯至大腿后侧,而无腰痛,多半是梨状肌综合征
4.腰痛伴一侧或两侧腹股沟痛,这个我没搞懂,按神经支配阶段来说应该以属于腰2,3神经根,腰1-2,腰2-3椎间盘突出可压迫引起,翻资料说腰4-5椎间盘突出也可引起,这可能属于神经根变异,不知道对不对?
5.腰痛伴一侧髋外侧痛 ,除了排除髋关节本身的病变外,如退行性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还有什么可引起呢?髂胫束损伤?
6.两侧腰痛或腰骶部痛伴一侧大腿后外侧疼痛,这个又是什么原因?
7.腰骶部痛伴两侧大腿前外侧痛,右侧重,感觉木,每天夜间胀痛几次,能忍受,时有烧灼感,能入睡,左侧轻,但白天上述两侧大腿的症状很轻,腰椎CT:腰4-5,腰5骶1椎间盘膨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排除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电针,推拿,药酒外烤,梅花针放血拔罐,治疗了3周,每周5次,腰骶部痛明显减轻了,但两侧大腿上述症状只减轻了一点,而且有反复。这是目前我正在治疗的病人,女,体很胖,56岁,今天又仔细查体,患者有手脚麻木,经现治疗后消失,明显焦虑状态,总觉得右大腿前面近髌骨 处有气包隆起,我查体却没任何发现,此处和两侧腹股沟都是压痛,但患者不能区分是本身痛还是我手劲大压痛了,局部浅感觉似乎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4字试验,挺腹试验都(-),我考虑还是精神因素引起的,不然为什么白天不痛,只是半夜痛,而且还是因为尿急醒了发现两侧大腿前外侧痛,上完厕所过一会儿减轻又能入睡,如果吃片安定不起夜说不定根本就不痛了呢?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yanm+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0 21:35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嗯嗯很好的总结,值得看看
3# 板凳
发表于 2010-12-20 22:3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总结得很不错!
4
发表于 2010-12-21 05:5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谢谢,学习一下!
5
发表于 2010-12-21 23:4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今后在临床也要学习楼主多多总结。
6
发表于 2010-12-21 23:5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这个病例今天又来治疗了,两侧大腿症状有又减轻,可能与昨天梅花针放血拔罐有关,不过病人拍痛,叩刺得不多,出血量少。我治疗是今天俯卧位腰骶部和双下肢电针,明天仰卧位,腹股沟大腿前外侧电针这样交替进行的,这样两种诊断都兼顾到了!
7
发表于 2010-12-22 10:4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谢谢,学习一下
8
发表于 2010-12-22 13:12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临床也要学习楼主多多总结。
9
发表于 2010-12-22 16:0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一定要重视臀部的检查,阔筋膜张肌,臀小肌损害可导致大腿外侧痛,小腿前外侧痛。臀中肌是一个变数,既可以导致小腿外侧痛,也可导致小腿后侧痛。臀大肌内侧端上侧损害可导致小腿后侧痛,臀大肌内侧下端损害可导致小腿后内侧痛,臀大肌外侧端损害可导致小腿外侧痛。
10
发表于 2010-12-22 19:05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看来楼主对臀部组织损伤很有认识,请多多指教!你是从哪些书上获得这方面理论的,有没有这方面的专科书推荐下,谢谢!
11
发表于 2010-12-22 19:41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这个女病人要注意腹外斜肌损伤,估计腹外斜肌是重点
12
发表于 2010-12-22 21:49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本帖最后由 wangleilei0x 于 2010-12-22 21:51 编辑

不管疼痛与病变所在是否相符,便草率诊断:某些医生认为下肢外侧疼痛者可诊为坐骨神经痛,此论谈者不敢苟同。因下肢的外侧应包括大小腿的外侧,而坐骨神经是经大腿后正中达小腿并支配小腿,而不经大腿外侧,大腿外侧的痛又如何能算到坐骨神经上去呢?大腿外侧疼痛多见的是髂胫束损伤所致。正如前面所述对坐骨神经痛误诊率之高,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解剖关系,不要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大腿不同方位疼痛的意义
  根据解剖的规律,对大腿不同方位的疼痛,作出判断是有据可依的:
    大腿后侧疼痛的诊断:
   大腿后侧的肌群有靠外侧的股二头肌和靠内侧的半腱半膜肌,它们由坐骨神经支配。因此,大腿后侧疼痛时,首先要检查股屈肌群是否正常?屈肌群有无拉伤或其他损伤史,以明确有无股肌群损伤。股肌群的损伤位置多在肌与肌腹的交界处,内、外两侧股屈肌的分叉处及附着区等;肌腹拉伤时有发生,其痛点多在中段,且常有明显肿胀或血肿,触诊有硬块、压痛等,肌肉主、被动收缩或抗阻收缩时疼痛加剧。
   如痛为神经所引起,则应先考虑坐骨神经或臀上皮神经的损伤。二者的损伤均可表现出腰、臀、大腿后侧疼痛,抬腿可有不同程度受限,但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痛较放散,位置常似是而非,隐约不定,仅达大腿后侧而不及小腿。坐骨神经损伤则沿坐骨神,其痛不仅表现在腰、臀、大腿后侧、且整个小腿,特别是小腿外侧的麻痛,较为常见,抬腿及伸腰受限,有牵拉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
    坐骨神经痛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类。根性坐骨神经痛多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或变性所致,多见于 L4/5或 L5/S1。干性坐骨神经痛虽可发生于神经干的全程,但多见于梨状肌,臀大、中、小肌,臀筋膜慢性损害时,故寻找坐骨神经痛的根源主要在下腰段和梨状肌处。臀上皮神经则应在上腰段挖根源。
    大腿前侧疼痛的鉴别:
  大腿前面下、中段疼痛时,应注意股四头肌损伤,在中段多为肌腹拉伤,常可触及到硬块,此为肌肉拉伤后的肌痉挛、血肿块等,有压痛:如压痛在下段、髌骨上方时,要注意股四头肌的肌腹及肌腱交接处的拉伤,甚至是断裂伤。于是,股四头肌收缩或抗阻伸膝时,疼痛加剧,如有断裂者,膝上方可出现空陷横断沟,且股四头肌明显上缩成团块状。 若疼痛点出现在腿根部,如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触及时,需考虑髂腰肌损伤,因为它附着于股骨小结节,故可于此处摸到压痛点,抗阻抬腿时该点疼痛加剧;若压痛点出现于髂前上棘时,除考虑阔筋膜张肌附着点损伤外,应注意此处也是缝匠肌的附着点,此肌由髂前上棘经股前,斜向内下,止于胫骨内侧髁。
   故检查此肌两端附着点及肌的行经有无压痛,屈膝并外旋大腿,或抗阻完成此动作时有无压痛。若有阳性反应,需考虑缝匠肌损伤,若髂前下棘压痛,考虑为股直肌头附着区有损伤。上述两肌均为股神经支配,若已排除肌肉本身病变,若考虑骨神经导致时,应检查上腰段(L2-4),排除腰部病变。
   大腿内侧疼痛的意义:
  大腿内侧肌群称内收肌,其功用主要是使大腿内收,故双腿如果较长时间叉开站立强力牵拉内收肌,可引起大腿内侧疼痛,抗阻内收时大腿内侧疼痛,此为内收肌过度疲劳或损伤引起的疼痛;作抗阻内收检查时,如疼痛的位置在耻骨部,且耻骨支有压痛甚至其表面有粗糙不平者,应注意可能是由于内收肌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耻骨骨炎。
   由于耻骨肌受股神经、大收肌受坐骨神经双重支配,故此二肌有疼痛时,尚需注意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有无病变之外,所有内收肌者则受闭孔神经支配,应注意检查腰椎中段(L3-4),排除腰部病变。
   大腿外侧疼痛的意义:
   大腿外侧无具体肌群,主要是髂胫束在此,起支持下肢挺立之功。如髂胫束损伤时其疼痛主要在臀部,但可沿大腿外侧影响至小腿外侧,且大腿外侧下、中 1/3交界处是其压痛的敏感点,故大腿外侧的疼痛基本为髂胫束损伤所致。虽然下、中 1/3交界的压痛有时可能是股四头肌外侧头损伤引起,只要有此概念,从二者所影响的方向、范围、功能等作比较,也不难鉴别。
   股外侧皮神经炎时,虽然也可以有大腿外侧疼痛,但更主要是在大腿外侧上、中部有感觉异常、麻木、皮感下降等。要提请注意的是,大腿外侧无运动神经支配,坐骨神经只沿大腿后侧下行,并不经大腿外侧,故大腿外侧疼痛时,不应该不假思索地就认定是坐骨神经痛。遗憾的是在临床上常发生这一基本常识的误诊。只要熟悉一下解剖,有识于此,从位置上是很容易将其区分的。
   大腿后外侧胀痛的意义:
   有时,大腿酸胀痛的位置并非正好在侧方或正后方,而是位于后外侧方,即为股二头肌的胀痛和压痛,半腱半膜肌不受影响,这不能用坐骨神经或用髂胫束损伤来解释。这现象多为股方肌损伤所致,一般检查**难以查到痛点,应以健侧卧位,健肢在下伸直,患肢屈髋屈膝,腿内收,膝抵床,使髋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尽量拉开,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及其稍上方处,便是股方肌之所在,可查得明显压痛。
   在此**下,对股方肌及股二头肌进行手法治疗,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患者多可查到第五腰椎有疾患或该侧骶棘肌损伤痉挛,若同时对此进行处理,则效果更快且稳定。其中的关系可能是股方肌受骶丛肌支所支配,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骶部的损伤,可影响**这些神经,并通过这些神经影响此二肌出现症状。
    臀部不同区域疼痛的判断
   臀部肌肉较多,但在腰腿痛临床中,并非全有同等重要性,现择其意义较大者进行探索。为探讨方便,我们可用十字座标,从中间将臀部分成4个区域,即上内、上外、下内及下外4区。
    臀部下半区疼痛的判断:
   臀下部的疼痛,若其位置在下外区较靠座标的交叉,垂直座标稍外侧处,首先要考虑坐骨神经痛的可能性,先沿大腿后侧,坐骨神经行径检查有无压痛,注意其疼痛应是在大腿后侧(不应该出现在大腿的内侧或外侧),且下肢的其他症状也与之相符时,初步可作坐骨神经损伤来诊断,若要诊断成立,还应进一步寻其根源,判断是根性还是干性,根源在腰椎还是在梨状肌。
   若疼痛的位置稍靠外下方,在大转子之内侧时,需注意是否为股方肌损伤(检查及鉴别方法可参考前面有关股方肌损伤部分)。有时其痛点在股方肌上方,则可能为深部小肌的损伤,临床少见。
   若疼痛的位置在髋关节,特别是在大转子处时,若是慢性疼痛,需注意髋有无慢性损伤或炎症,若关节活动时还有响声者,要注意弹响髋;若为急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则应注意排除股骨胫骨折或髋关节脱位,二者均是伤后起病,大转子上移,活动障碍,前者局部尚可触得骨擦音,铁钻试验阳性等,X线照片可鉴别、确诊。
   若疼痛的位置在臀的下内侧区,接近于臀皱折处应查其与坐骨结节的关系。若疼痛在坐骨结节,要注意有否坐骨结节囊肿、股屈肌群附着区损伤,甚至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多见于少年、儿童)等。
   臀部上方疼痛的常见损伤:
   疼痛在臀上部较近垂直座标时,要注意有无臀上皮神经损伤。此神经损伤时,其腰腿疼痛的特点是比较隐约放散的酸痛或钝痛,坐下至快达椅面时常突然出现失控无力支撑,跌坐椅上,从椅上起立时,无力直接站起,需手扶按在腿远端或膝部,俯身抬臀然后才能直起身来。
    检查可于髂嵴中点下方的髂外窝处(约髂嵴下 2-5厘米处),作横向推摸,检查有无垂直向下的、约如火柴梗大小的索条状物,有的可于皮下触及,推拨之可左右摆动,有的虽可触及,但较深在脂肪层中,推之不能摆动。二者虽深浅不同,有同样以酸胀痛为主的压痛,有此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应无疑。
   若在臀上皮神经稍下方查得约手指粗细,由内上区斜向外下,指向大转子方向的肌束,较僵硬、压痛,此为痉挛的臀中肌。损伤的臀中肌、阔筋膜张肌与髂胫束损伤同是引起大腿外侧痛的主因。阔筋膜张肌位于臀部最外侧,可于髂前上棘下方触及,损伤时,也可触及僵硬的痉挛肌束,较臀中肌略小。
   常有人将臀中肌损伤与臀上皮神经损伤相混,其实只要注意到二者各有损伤的可能性,临床上只要略加比较,鉴别并不困难。从位置来说,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下方约 2-5厘米处,而臀中肌则在臀上皮神经的下方;从纤维的方向,臀上皮神经从髂嵴缘垂直向下,而臀中肌则从内上斜向外下。
    若论纤维的大小,臀上皮神经只有火柴梗般大小,臀中肌则有指头粗细;数量上皮神经有 2-3条不等,臀中肌仅有一条而已; ,臀上皮神经放射性,隐约不定地影响到腰、臀部及大腿后侧(不过膝),而臀中肌的痉挛是髂胫束损伤的主因,其痛除臀的外上部分之外,主要是大腿的外侧,甚至到小腿外侧也有牵拉性疼痛。按上述情况比较,鉴别不难,由于二者的治疗手法也不同,故应将其辩明,避免误诊误治,影响疗效。
   臀部上内方肌内侧缘疼痛有可能损伤的是臀中肌和梨状肌:
   臀中肌由内上斜向下,其内侧端在臀部上内区,有的患者表现为肌腹痛者,则其检查所得如前所述;有的患者主要是附着区损伤者,其疼痛的位置在臀的上内区中部,故在此查到压痛点时,要注意到臀中肌损伤的可能。若痛在臀中肌下方,坐标交叉稍内侧处,必须注意到梨状肌损伤的可能。
梨状肌起于 2-4骶椎前面,肌束穿坐骨大孔而出,斜向外下达股骨大转子,它的损伤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此肌被臀大肌所覆盖,准确的体表定位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准确治疗。对其体表定位有不同方法:有人主张由髂骨后上棘与大转子作一连线来表示梨状肌的位置,实践认为此线仅为梨状肌的上缘;有人主张先由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作一连线,在此线髂后上棘 2厘米处取点,再由此点与大转子作一连线,此线即为梨状肌中心线的体表投影线。 若将此线分为三等分,则内 1/3为梨状肌在盆腔内的起始段,中 1/3为穿出坐骨大孔之后的肌腹部分,外 1/3约为肌腱部分。因此,内、中 1/3交接处是梨状肌的出口点,中 1/3是检查梨状肌伤病变化,进行手法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的部位。要注意的是在此处的臀大肌常有痉挛肌束,易于梨状肌相混淆,虽说二者有异,但靠深浅有时也难以分清,最好是在其内、中 1/3交界处进行触摸,触得肌束后顺肌束向内侧摸。 可触到一骨环,此为坐骨大孔的内侧缘,若为梨状肌,其肌束将潜于此环之下而消失若肌束跨此环而过,在环的内侧尚可触及的话,则为臀大肌的痉挛肌束。另外,若为梨状肌损伤时除自身有压痛外,常累及坐骨神经,可出现一系列的有关症状,在髂后上棘的上外方若触及一些大小不一,或成串,或散在性的滑动小结节,这是局部脂肪小叶疝入浅筋膜后发生肿胀,形成结节状的脂肪球,称之为骶髂部脂肪疝,有局部胀痛,牵扯痛和压痛,严重者可影响至别处。
临床常可见到臀髋部的慢性软组织损害可以引起膝关节痛,其主要是闭孔神经受到**或激惹通过隐神经支配膝关节,对主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要注意检查同侧臀髋部是否有病,以防误诊。
   疼痛若在臀部内侧缘,则需注意臀大肌附着缘的损伤。这种损伤,除局部压痛外,常可触及小纤维索等改变。除臀大肌附着缘损伤外,还需注意有无骶髂关节半脱位。可通过检查髂后上棘是否对称,“4”字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等加以鉴别,必要时 X线照片检查,加以确诊。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yanm+2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2朵
13
发表于 2010-12-23 19:5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谢谢,学习一下
14
发表于 2010-12-23 20:1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不管疼痛与病变所在是否相符,便草率诊断:某些医生认为下肢外侧疼痛者可诊为坐骨神经痛,此论谈者不敢苟同 ...
wangleilei0x 发表于 2010-12-22 21:49

收藏了!
15
发表于 2010-12-23 20:3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回复 12# wangleilei0x
楼主论述得相当清楚,但是有时候根本就查不到压痛点,和书上写得就不一样
比如: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髂前上嵴内下方2-3厘米腹股沟处有时候很难找到压痛点,更不要说向大腿前外侧放射了?
16
发表于 2011-1-3 17:51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还有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呢?
17
发表于 2013-12-9 22:2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大腿不同方位疼痛的意义
  根据解剖的规律,对大腿不同方位的疼痛,作出判断是有据可依的:
    大腿后侧疼痛的诊断:,,,,,,,,论述得清楚, 收藏了!
18
发表于 2013-12-10 14:5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临床上关于腰痛伴下肢不同部位疼痛的思考和体会(附病例)!

回复 1# allenhappy50


    感觉是股外侧皮神经炎,阿是穴加阳陵泉试试.
19
发表于 2014-12-21 23:5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总结合思考,再接再厉!!
20
发表于 2014-12-22 1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jzy***jsy


总结很详细,楼主的基本功今人敬佩,谢谢分享
21
发表于 2014-12-22 14: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也用总结。搞疼痛这个都不会.我想可以种地去了
22
发表于 2014-12-22 18: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一下
23
发表于 2014-12-22 18:25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很详细
24
发表于 2014-12-22 18: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一下
25
发表于 2014-12-22 21:06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很详细,楼主的基本功今人敬佩,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